從2013年開戰至今,O2O外賣領域無論是初期的四大平台,還是2015年底以來的三巨頭格局,交易總額一度高達1700億的外賣市場一直存在兩個以上的主流玩家。BAT三巨頭相互角力、彼此博弈的狀態,致使燒錢狂潮此起彼伏。

“半年內外賣市場將由三家變兩家。”餓了么CEO張旭豪3月底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說,他預計此前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最多持續6個月,那個落後者的市場份額已經“微不足道”。

沒想到僅僅過了2個月,百度外賣的掉隊就讓局勢日漸明朗。

“三足鼎立”已開始瓦解,“二虎相爭”正在形成,這種O2O外賣下半場的新格局,是會達成滴滴快的彼時同時停止補貼的休戰“默契”?還是最終發展成如今滴滴一家獨大的狀態?抑或是雙方苦於商業模式的僵硬、單一,雙雙倒在上市的黎明前夜?

1、O2O外賣新格局:百度離場,兩強爭霸

一輪麻將進入後半夜,眼看對手紛紛聽牌了,攥著一手爛牌的百度乾脆點炮,然後拍桌大吼:沒意思,咱們玩點高端的。

是的,離開牌桌的百度去玩人工智慧了。

連續幾天,百度外賣融資失敗、副總裁離職、裁撤渠道城市經理、大規模裁員的新聞刷屏。而幾天后的今天,這屆百度公關似乎也沒有澄清的意思。在主觀層面,百度外賣這枚“棋子”已默認成為“棄子”。

而就客觀而言,百度外賣其實早就掉隊了。

5月10日,極光大數據發布O2O下半場數據報告顯示,餓了么、美團外賣用戶規模相比去年11月份分別上升44%、18%,而百度外賣則呈小幅下滑趨勢。餓了么4月份日活達380萬,同期,美團外賣為220萬,而百度外賣僅有87萬。

比達諮詢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外賣市場數據報告顯示,Q1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達843.2億元,覆蓋用戶數近2億。餓了么以36.5%的市場份額延續領跑優勢,美團外賣緊隨其後,而百度外賣僅有餓了么一半的份額。

該報告還顯示,餓了么的活躍用戶在整體網際網路用戶中覆蓋率達到7.26%,美團外賣為5.61%,百度外賣僅為2.58%。

2、寡頭們的煩惱:燒錢不止,各有頑疾

讓百度沒料到的是,即使對手們都上聽了,也不見得能順利胡牌。

餓了么方面,燒錢“血流不止”,問題餐館頻出。

餓了么是這一輪O2O外賣領域價格戰的發起者。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曾透露,餓了么為每單外賣補貼1~2元錢不等。根據餓了么超過900萬的日訂單量計算,這意味著一年下來,燒掉的資金可能超過40億元。

“燒錢是對未來的投入”。張旭豪同樣也表示,“從目前的外送市場看,我們感覺(持續的資金投入)已經到達了最後。”張旭豪說,“我們現在的目標不是去賺錢,而是繼續滲透市場。”

燒錢也好滲透也罷,餓了么離賺錢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問題餐館正是這條路上絆倒了它無數次的坎。

2016年315就不回溯了,一句“忘記給央X續費”成了每年315都被翻出的笑料。

5月10日,蚌埠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的食品外賣投訴,進行實地調查後,約談“餓了么”蚌埠站,隨後200餘家無證等問題店鋪下架。

以上僅是2017年餓了么問題餐廳的新聞,而在前兩年同樣的新聞還可以列出更多,問題餐館是O2O外賣平台的通病,但對於餓了么而言或許已是重疾。

相對餓了么而言,美團外賣方面的狀況更糟。

美團近日宣稱外賣日訂單量超過1000萬單,以美團日訂單量1000萬算,每單補貼1.5元計算,美團一年僅外賣補貼超過54億元。不過無底洞般的燒錢狀態並非美團外賣最大的癥結,美團點評層面的人事管理才是。

高層方面,核心團隊悉數出走。

和大眾點評合併之後的內斗,以及組織架構、市場策略的不斷調整,造成了美團內部不穩。2015年底合併大眾點評之後,點評系的高管陸續出局,美團的元老高層員工也在不斷出走。

從2014年起,在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人事調整後,在美團發展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高層大多已先後離場,美團點評成為“網際網路史上高管流失最快”的公司。

基層方面,為了節源開流,美團針對商家強制漲佣金,對員工加強KPI考核變相降薪等等做法,也都讓大量員工流失。要是員工達不到考核要求,就會被末位淘汰掉。一二三線城市的後15%員工,四五線城市的後20%員工,進入淘汰預警名單,兩個月還沒有達標就要裁員。

一位O2O行業的資深人士分析稱:美團在戰略上攤子鋪的太大,除了團購之外的業務又都沒有優勢;模式上補貼停了用戶不答應,抽成高了商家不答應;財務上一方面要保持業務增長支撐高估值,另一方面還要減少虧損儘早上市……種種矛盾之下,也就可以解釋美團選擇的裁員路線了。

而就在幾天前,美團點評通過內部郵件實名公布了10起反腐敗打黑產刑事案件,在如此反腐高壓態勢下曝出這些腐敗案,暴露了美團內部人事管理的漏洞。

2016年年初,美團點評完成33億美元融資,作為代價,王興許諾,2018年美團點評完成上市,同時保證IPO估值不低於200億美元,若無法完成,美團點評將賠付投資金額的120%——近40億美元。

不過,美團點評上市頗具難度且不被業界看好,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商業模式的硬傷。如八爪魚般業務布局的美團,在不同的業務之間並沒有形成合力:外賣和酒店,在一眾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表現並不突出;短租、上門服務、網約車等領域,卻又都是紅海市場。

由於有Groupon的教訓在前,單憑團購一項業務,美團無法說服投資者。

眼看2018年越來越近,業務上沒有能夠說服人的突破的美團,一直拖著外賣這個人民幣焚燒爐,導致其造血能力極其有限。反而,因為美團不斷拓展的多元化業務,將自己陷入了多戰線分散作戰的窘境,導致業務的未來想像空間有限。

業內普遍認為倘若美團點評沒有外界資本持續輸血,恐怕會倒在黎明前。

外賣的格局現在保持著美團和餓了么瘋狂燒錢、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兩家誰補貼多,量就很快能拉上來,但因為消費者都是價格敏感型,忠誠度不高。

這種競爭,借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瑞敏的比喻就是:兩個人從懸崖上跳下來,在落地之前,他們都需要組裝好自己的那架飛機。

3、推演O2O外賣未來:冷戰將至、外賣漲價

然而,分別組裝自己的飛機,不如協力組裝一架飛機來的保險。

一直以來在資本推動下的網際網路燒錢大戰,一旦出現雙寡頭競爭狀態就必然會出現資本意志的合併,這已經是網際網路行業中普遍性的規律。

最經典的例子是,在美國網際網路市場上,網路支付公司Paypal率先發展,接著開啟了補貼用戶獲得市場的策略;而埃隆·馬斯克攜X.com殺入市場,並採取比Paypal更高的補貼額度,迅速逼平Paypal。最後雙方都發現燒錢戰是一場零和遊戲,誰都耗不起,於是兩家公司在投資人的推動下選擇了合併。

而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最為人熟知的例子,則是滴滴與Uber。從 2015 年開始,滴滴和 Uber中國開啟了價格戰,2015 年,Uber 至少花費 10 億美元來擴張中國區業務。Uber 方面還指出,滴滴每年補貼 40 億美元。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6年8月,在這場零和遊戲中,雙方最終選擇合併。

價格槓桿和補貼是影響用戶留存度的重要因素。競爭中的雙寡頭就像博弈論里的囚徒困境一樣,雙方並無絕對的占優策略,只能繼續維持價格戰的局面。除非雙方在補貼問題上達成一致共識,否則這場燒錢大戰將會無止境地進行。

運用這個規律推演O2O外賣行業的未來,很可能經歷以下3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