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也是如今許多人找工作的門檻,對於人們來說十分重要,而在古代也有一個類似於大學的地方,那就是太學,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太學吧!

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

太學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它的設立可以追溯到漢武帝元朔五年,但其名稱的最初源頭在西周時期。該機構在夏、商、周三代間的稱呼存在差異,五帝時期被稱作成均,夏代時為東序,商代時則為右學,到了周代則變為上庠。早在上古時期,太學就已經存在,不過其職能與明堂混雜,包括布政、祭祀和學習等各種活動都混在一起,尚未形成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封建教育,因此僅能視為太學發展的初級階段。

太學的起源

"太學"一詞源於西周時期,被稱為大學,天子和諸侯都有設立,位於郊區,但並非僅僅是學術場所,也是貴族舉行祭祀、宴會、武士選拔和戰略討論的地方。董仲舒和鄭玄將"五帝"的大學命名為"成均",位於王城的西郊。在夏商周時期,大學在夏商被稱為東序,在殷被稱為右學,周朝設有五大學,分別是東序、瞽宗、成均、上庠和辟雍。漢代開始在京師設立全國最高教育機構——太學。最初只設五經博士。隨著時間推移,科目和學生人數逐漸增多。王莽時期,太學規模擴大,年年選拔博士學生,入選者可擔任官職。

太學教學體制

教師在太學主要身份是博士,這是從戰國和秦朝就開始的。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也參與政治討論和挑選有才能的人。博士必須熟悉歷史和經濟,這樣才有能力擔任這個角色,古代許多文人但如果太學博士,比如說曾是江西歷史十大名人的陸九淵就曾擔任過太學國子正等職務。而學生在太學中的身份也有很多不同的稱呼,比如博士的弟子,或者太學生、諸生等。

不同的朝代,太學生的身份資格也有所不同。唐代的太學生只能是五品以上的官員的子孫,宋代則允許八品以下的官員的子弟或庶民家的優秀人才。主要教材是儒家五經。為了避免抄寫錯誤,經書被刻在大學門外的石頭上。學制因朝代而異,但都有考試、假期和管理制度。為了保持教育的嚴格性,歷代太學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禁止違背教條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