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28日公布了2015年度中國出現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常犯語文差錯。TOP10排行榜網為你分享《咬文嚼字》2015十大語文錯誤排行榜。

一、輕率的翻譯錯誤:“生理學或醫學獎”誤為“生理學和醫學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一些媒體在報導新聞時誤“或”為“和”,把獎項名稱說成“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諾貝爾獎在1900年創立,初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5個獎項。生理學和醫學是兩門有著密切聯繫但並不相同的科學,只要在其中一個領域獲得傑出成就,便有獲獎資格。

二、容易混淆的詞:“身價”和“身家”

2015年“雙十一”過後,媒體爭相幫馬雲計算財富,但往往混淆了“身價”與“身家”的概念。“身價”舊時指賣身錢,現在多用來表示知名人士的出場費、勞務費、轉會費等,顯然都與馬雲沾不上邊。而“身家”本指自身和家庭,可引申指家庭資產。計算馬雲的家產顯然應該用“身家”一詞。

三、容易混淆的日子:“抗戰勝利紀念日”誤為“日本投降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四、年度易錯成語:“罄竹難書”誤為“磬竹難書”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各種控訴日軍暴行的活動中,“罄竹難書”常被誤成“磬竹難書”。“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盡;古人用竹簡書寫,“罄竹難書”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難以寫完,形容事實多得不可勝數。而“磬”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

五、年度易錯專門辭彙:“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誤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

新聞媒體上常出現“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這一說法,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合作組織,1989年11月成立,現有21個正式成員,其中既有主權國家,也有地區經濟體。“成員”和“成員國”不能混為一談。

六、年度易錯反腐詞:“嚴懲不貸”誤為“嚴懲不怠”

2015年反腐浪潮繼續涌動,但媒體在新聞報導中常把“嚴懲不貸”誤成“嚴懲不怠”。網路上還衍生出“嚴懲不殆”“嚴懲不待”等多種錯誤。這都和沒有正確理解“貸”字的字義有關。“貸”義為寬恕;“嚴懲不貸”指嚴厲懲罰,決不寬恕。而“怠”本義為輕慢,引申指懶惰、鬆懈等。

七、曾被廢止又恢復使用的字:“勠力同心”誤為“戮力同心”

“勠”曾作為異體字被廢止,其含義由“戮”字承擔。但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頒布,又恢復使用了“勠”字。但民間普遍使用的依然是“戮力同心”。

八、常錯的體育詞語:足球賽事中把“發角球”誤為“罰角球”

中國足球雖在低水平徘徊,但足球賽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2015年足球賽事報導中,“發角球”常被誤成“罰角球”。足球比賽中,球被守方隊員踢出底線,攻方隊員獲得發球權,在離球出界處較近的球場角落角球區內發球,此稱“發角球”,也稱“踢角球”“開角球”等。但角球並非“罰球”。

九、常錯的醫學詞語:“綜合徵”誤為“綜合症”

2015年5月,韓國爆發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引起了世界關注,但許多中文媒體在報導中把“綜合徵”誤成了“綜合症”。征,意思是徵象、表征;症,意思是疾病、病症。在表示具體的疾病時,用“症”;在表示疾病的症狀時,用“征”。

十、莫名其妙的電影名:《失孤》

2015年公映的《失孤》由劉德華等港台明星主演,講述了一個父親艱辛的尋子歷程。可該片名稱在語言學上可謂“不通”。孤,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也指年老無子的人。無論是父親走失孩子,還是孩子被拐與父母分離,都不能稱為“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