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在日本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中醫在日本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1、中醫始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資料是甲骨文中有關疾病的記載,《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是現知我國最古的醫學方書。

2、1500年前,零星東傳

中醫是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據史書記載公元414年朝鮮新羅的金武氏攜醫術來到日本,這是中醫傳到日本的最早的記錄。

3、隋朝時代,正式東傳

當時的日本推古天皇為學習中國文化,曾4次向中國隋朝派遣使團。

4、江戶中期,迅速發展

江戶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後世方派互相對立,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漢方醫學得到迅速發展。

5、明治時期,遭取締

日本醫學主流從漢方醫學轉向西方醫學,漢方醫學甚至遭到取締。

6、一戰後,復興

日本重新評價漢方醫學的形勢,漢方醫學得到某種程度的復興。

7、20世及70年代後,一派興旺

漢方醫學出現了一派興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給予愈來愈多的關注,公眾在保健、醫療方面對其持信任態度,臨床使用漢方藥日益增加……

2

如今眾多日本民眾信服漢方醫學!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藥,慢性病則喜歡用中藥。他們認為,“漢藥可以改善體質”,相信漢方藥能治未病,主要用於防治高血壓、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術後的輔助治療、婦科治療。日本醫生們承認,與西藥相比,漢方藥相對便宜,且副作用小,漢方藥對一些西醫治不了的疑難病症往往有奇效。

1、80%的日本醫師會給病人開具漢方藥,從事漢方的醫師已超過10萬人。一些大學附屬醫院開設有漢方門診,大學的藥房售賣漢方藥的占74%(婦科占96.7%)。

2、漢方藥可在健康保險中報銷,約150個漢方藥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每年的銷售額達1000億日元以上。

3、與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漢方藥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國中醫古籍在過去傳到日本,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

5、中國的中醫先哲如今仍受到頂禮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個周日,斯文會都在湯島聖堂舉辦“針灸祭”,日本各針灸團體代表都會出席祭典。

有箇中國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醫院藥店都買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對她的行為表示驚訝,從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東東,說”我們日本人感冒咽痛發熱都是吃這個的!”

日本人早就把我們東漢時期《傷寒論》《金匱要略》的一百多方製成藥劑且申請了專利!!!

日本民眾熱愛中醫藥並非沒有道理。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對191個國家進行的“健康壽命”調查結果,在這些國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壽命為74.5歲(其中男性71.9歲,女性77.2歲),是世界上擁有最長健康壽命的國家。日本連續十年保持世界長壽的記錄,除了重視體育鍛鍊和有先進醫療條件外,最主要是講究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飲食調養。在日本隨處可見販賣中成藥和中藥保健品的漢方藥局,在日本人保持長壽的記錄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3

10年後我們向日本人學中醫?

在中國每隔三個月就會掀起取締之聲的中醫,在日本卻如此人見人愛。你可知道我國的著名中醫人數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00餘名驟減至現在的不足500名,中醫藥正陷入傳承危機。你可知道日本生產的中藥已經占據了全世界中藥產量的90%,而我們只有2%的份額!

本醫學權威大眆敬節彌留之際囑其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中醫藥泰斗鄧鐵濤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醫藥將毀在我們這一代手上。

德國慕尼黑大學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所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不承認在中國本土上的寶藏,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的信息,是中國的醫生自己消滅了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