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 > 美食 > 端午節必吃的食物排名

端午節必吃的食物排名-粽子鹹鴨蛋上榜(端午食粽盛行不衰)

十指緊扣的頭像
十指緊扣
2023-08-14 07:30:05更新 · 2.32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端午節必吃的食物排名,為您推薦了端午節必吃的9種食物排行榜,其中包括粽子、鹹鴨蛋、雄黃酒、鱔魚等。告訴您端午節的吃食都有哪些,端午節傳統食物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端午節必吃的食物排名

茶葉蛋
分類:家常菜
298
推薦理由:茶葉蛋是中國著名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食物之一,大部分地區都有該小吃,它是煮製過程中加入茶葉的一種加味水煮蛋,因其做法簡單,攜帶方便,多在車站、街頭巷尾,遊客行人較多之處等場所置小鍋現煮現賣,物美價廉。可以做餐點,閒暇時又可當零食,實用和情趣都兼而有之。在燙煮過程中,加入少許茶葉,煮出來的蛋便色澤褐黃。茶葉蛋,在中國北方常簡稱茶蛋,是一種擁有悠久傳統的蛋類加工品,是一種在中國流傳甚廣的小吃,也是中國名產之一。 在台灣,茶葉蛋通常是便利商店的門面產品,每天早上茶葉蛋的香味,常常令人胃口大開。茶葉煮雞蛋會影響健康。專家的解釋是,茶葉中含有生物酸鹼成分,還有酸性物質,在燒煮時會滲透到雞蛋里,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這種結合體,對胃有很強的刺激性,久而久之,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利於人體健康。【展開】
TOP 1
打糕
分類:食品
293
推薦理由: 打糕,是一種美食,與年糕、糯米果、糍粑相似,是漢族、布依族、土家族、朝鮮族等族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由糯米蒸熟反覆捶打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中國南方地區的漢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族的打糕(糍粑)是由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有帶餡的,也有無餡的,又因為流行地區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就帶有當地特色,食用方法也多種多樣。多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如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等省市,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陽節的時候,作為節日食品供客人品嘗。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別有風味。 【展開】
TOP 2
雄黃酒
分類:食品、飲品
257
推薦理由: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藥劑、殺蟲劑。雄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但蔡德亨教授提及時,說道可能會引起貧血(待考究)。【展開】
TOP 3
鹹鴨蛋
分類:端午必吃食物
產地:高郵湖、微山湖等
255
推薦理由:鹹鴨蛋,又叫青皮、青蛋、鹽鴨蛋、醃鴨蛋,古稱鹹杬子,是中國特色菜餚。鹹鴨蛋在中國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在市場上也備受喜歡。鹹鴨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唯有江蘇高郵鹹鴨蛋最為著名。袁枚的《隨園食單小選單》有醃蛋一條:醃蛋以高郵為佳。鹹鴨蛋 ,蛋殼呈青色,外觀圓潤光滑,古稱鹹杬子。鹹鴨蛋以新鮮鴨蛋為主要原料經過醃製而成的再制蛋,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鈣、磷、鐵、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易被人體吸收,鹹味適中,老少皆宜。蛋殼呈青色,外觀圓潤光滑,又叫青蛋。鹹鴨蛋是一種風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鹹鴨蛋是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誘人。品質好的醃蛋外殼乾淨,搖動有微顫感,剝開蛋殼後,鹹味適中,油多味佳,用筷子一挑,便有黃油冒出,蛋黃分為一層一層的,近一層顏色就深一層,越往裡越紅。【展開】
TOP 4
鱔魚
分類:食物
247
推薦理由:黃鱔,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黃鱔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中國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為經濟性食用魚,一般以活魚販售,市場上的黃鱔多是人工養殖,以南部養殖較多。在台灣多以切片油炒食之;在華人地區視為補血強壯劑。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每1百克鱔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達17.2-18.8克,脂肪0.9-1.2克,鈣質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核黃素(B2)、尼克酸(維生素PP)、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黃鱔不僅被當作名菜用來款待客人,近年來活運出口,暢銷國外,更有冰凍鱔魚遠銷美洲等地。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小暑前後者最為肥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展開】
TOP 5
綠豆糕
分類:傳統糕點,小吃
236
推薦理由:綠豆糕是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鹹鴨蛋這些食物。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豆糕主要原料是煮熟的綠豆粉、 蒸熟的山芋粉(或小麥粉、豌豆粉)、 植物油(芝麻油)、熟豬油、綿白糖、糖玫瑰花、黑棗肉、桂花糖等。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腫、明目退翳等功效。它具有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綠豆糕用綠豆製成,綠豆又稱青小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綠豆糕,孕婦、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者、骨科疾病者、神經性疾病者、素體虛寒者等不宜多食或久食,脾胃虛寒泄瀉者慎食。【展開】
TOP 6
粽子
分類:端午節食物
224
推薦理由: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的食品,是中國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展開】
TOP 7
面扇子
分類:食品
222
推薦理由: 面扇子是漢族端午節食品,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把發麵做成扇子狀,有數層,每層間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紋,蒸製而成,並塗上五彩。亦作為饋贈的禮品。民勤的端午節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尤其是蒸扇子饃、送扇子饃的風俗由來已久,至少有600多年的歷史。在端陽節這一天,親友們相互贈送,以寄託美好的願望和祝福。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製,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展開】
TOP 8
煎堆
分類:食品
221
推薦理由: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小吃,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鍋里用油煎成。一般來說各地因習俗的關係各地的煎堆的樣子可能會有不同。在現在的西安,煎堆也真的只是一個麻團,裡面無餡,吃起來只有淡淡的芝麻香。煎堆以南海九江最為著名,其特點香脆、酥化、可口,是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居民過年必不可少的年宵食物。煎堆風味獨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而芝麻含有脂肪、鈣、蛋白質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古人說芝麻能填精、益髓、補血,其根據也在於此。【展開】
TOP 9
推薦理由:大蒜蛋是很多地方夏至的一道傳統小吃,雞蛋中含有豐富的營養,而大蒜中的硫化合物有一定的殺菌功效,吃起來味道還很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堪稱絕配。一般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節的習俗,起到健胃消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展開】
TOP 10
標籤:必吃美食
舉報
排名規則:《端午節必吃的食物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必吃美食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