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力決定影響力。高校是國際文化交流的視窗,承載著文化傳承創新的重大使命,高校的對外傳播力,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對外傳播力。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效果實驗室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與傳媒研究中心通過研究,以112所“211工程大學”作為研究樣本,選取了Google新聞搜尋、維基百科英文詞條等5個平台作為考察維度,計算評估出中國高校的海外傳播力度。形成了《中國高校海外網路傳播力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依據報告,在了解國內高校文化海外傳播力現狀的同時,希望能完善我國高校海外網路傳播體系建設,提高高校海外傳播能力。在不斷加速國際化進程中,每所大學都該捫心自問,離國際知名究竟還有多遠?而這恰恰就是這個排行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TOP10排行榜網為您具體分析2015中國大學海外傳播力排行榜。

本報告以112所“211工程大學”作為研究樣本,選取Google新聞搜尋、維基百科英文詞條、Twitter、Facebook、Instagram五個平台作為考察維度,然後對每個維度設立具體指標,通過賦予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計算評估出中國高校的海外傳播力度。

同時,報告還選取了8所境外名校,按照指標和權重進行計算,將其與中國211高校進行對比,分別是:哈佛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印度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台灣大學和首爾大學。

Google新聞搜尋量小

中國211高校Google新聞平均搜尋量為302次,僅為哈佛大學的0.73%。Google Trends的平均搜尋量為19次;中國211高校中Google新聞搜尋量最高的北京大學為4840次;同比境外名校哈佛大學的Google新聞搜尋量為41100次,Google Trends平均搜尋量為70次。

維基百科詞條普及率高編輯量低

中國211高校的官方維基百科詞條普及率為100%,年平均詞條編輯次數為18次,年平均參編用戶數量為7人次。其中,僅西南財經大學、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四所高校的年編輯次數大於100次,約占整體的3.5%,54.5%的中國211高校在維基百科中的年編輯次數低於10次。

Twitter傳播力較弱

中國僅11.6%的211高校有Twitter賬號,但均未Twitter官方認證,僅有13所211高校擁有非官方Twitter賬號。在擁有Twitter賬號的13所中國211高校中,平均冬粉量為396人次,平均發帖量為80條,相比哈佛大學的503,159冬粉量和25,951發帖量差距較大。

Facebook信息量冬粉量低

中國211高校Facebook賬號無一獲官方認證,冬粉量(獲贊量)少,主頁平均冬粉數量為385人次,10.7%高校的主頁冬粉量在1,000人次以上,大多數國內高校的冬粉數量在100人次以下;年均信息發布量為6條,2.7%高校的年信息發布量在100條以上,102所211高校信息年發布量處於10條以下。

Instagram使用程度低

中國211高校的Instagram平均信息發布量為2.2條,平均冬粉數量為8.6人次,平均被圈數量為3.4次。信息發布量在50條以上的國內高校僅北京大學一所,92.9%的中國211高校的Instagram賬號信息發布量為零。而哈佛大學有信息發布量449條、冬粉量69,000、被圈數量51次。

本次研究中,高校海外網路傳播力的測量是由各個篩選指標乘以相應係數,加權然後相加得到的。具體算法如下;

首先,將定性數據轉化成定量數據,計算中的定性數據包括:Twitter中的“是否有官方賬戶”,Facebook中的“是否有官方賬戶”等;其次,按照上表中所列的指標權重計算每個指標的係數;最後,通過公式計算出學校的海外網路傳播力,計算公式如圖所示。

結論

● 高校海外網路傳播力的強弱和學校學術實力基本呈現正相關關係

總體上說,中國211高校中在海外網路傳播力得分排序越靠前的學校,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的排序也越靠前。

● 我國高校與世界和亞洲名校在英語網路世界上的傳播力仍有差距

我國211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得分均超過100000,與香港大學、台灣大學、東京大學這幾所亞洲名校相差無幾,在英語網路世界上的傳播力上處於同一水平。但是絕大多數中國211高校在英語網路世界的傳播力偏弱。

● 中國高校的海外網路傳播基本上處於被動狀態,缺乏利用海外網路平台傳播的意識

我國高校的海外網路傳播建設基本上是處於自發和被動狀態,對海外網路傳播平台的利用也極有限,沒有把現代傳播的雙向性、互動性和發散性的理念套用到海外傳播中,尚未把對外傳播當作塑造學校國際形象、擴大學校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工作來推進。

● 我國高校重國內宣傳輕海外傳播,內外傳播著力不均

各高校對微博、微信公共號等國內社交媒體的運用和建設都比較重視,有專業團隊負責運營,但對於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國外社交媒體則基本沒有官方運營,相關內容發布也極少。

建議

●構建大傳播格局

中國教育的海外傳播要有戰略規劃,將制定高校海外傳播的路徑、機制和策略,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的重要著力點。

●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體,打造公共外交“生力軍”

高校要將社交媒體作為我國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積極參與國際間的互動交流,塑造學校形象、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

●多方合作,不留海外傳播的“空白帶”

做好大學海外傳播,需要建立一套涵蓋各個環節的體制機制,確保工作長期良性運轉。

●發揮渠道優勢,抓住“網際網路+”新機遇

學校英文主頁國際化,傳播內容“走出去”;海外社交媒體用起來,和傳播對象“談得來”;維基百科詞條完善好,學校各項內容“添起來”。

●培育海外民眾的中國文化需求

要學會“講故事”,通過動人的“高校故事”,承載理念、傳遞魅力、塑造品牌、感動世界,立體化地打造我國高校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