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阜陽十大強鎮排名

阜陽十大強鎮排名-阜陽十大全國重點鎮-阜陽最富鄉鎮有幾個

獨角獸的頭像
獨角獸
2023-08-28 07:30:10更新 · 1.83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阜陽是位於安徽西北部,且總占地面積為9775平方千米的地級市,該市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你知道其中有哪些發展比較好的鄉鎮嗎?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阜陽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阜陽十大全國重點鎮,其中包括楊橋鎮、南照鎮、九龍鎮等阜陽強鎮,告訴您阜陽最富鄉鎮有幾個,阜陽十大強鎮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阜陽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57
推薦理由: 2022年9月,2021中國中部百強鎮名單揭曉,肖口鎮位列第88位。 2021年10月,肖口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362位。 2020年7月,肖口鎮入選第六屆阜陽市文明鄉鎮。 2020年4月,肖口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肖口鎮位於太和縣城西南,距縣城13公里,面積57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14100戶,55137人,土地面積55806畝。該鎮是農業大鎮,盛戶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經濟作物以果蔬、薄荷為主。邢小街山藥以細嫩、汁多,入口甜脆而名揚全國,遠銷各地。 肖口鎮現有各類企業116個。鉛業生產和麻紡行業是該鎮支拄產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43
推薦理由: 2020年12月,聞集鎮入選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2020年11月,聞集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7月,聞集鎮入選第六屆阜陽市文明鄉鎮。 2020年5月,聞集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0年4月,聞集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座落在阜陽市城區西北28公里處,105國道縱穿全鎮15.7公里,北與太和接壤,潁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是阜陽北部的重鎮。全鎮共有33個行政村,156個自然村,面積75.5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耕地6.8萬畝。 聞集鎮黨委、政府認真實踐“-”重要思想,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遵循‘市場引導,科技帶動,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並以種植業、養殖業為突破口,帶動了各業的迅速發展。 聞集鎮農業以小麥、大豆、紅芋、高粱、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薄荷、棉花、芝麻等。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狠抓結構調整,先後湧現出王橋千畝大棚蔬菜生產基地;滑寨、李竹元、於雙莊萬畝薄荷生產基地;葉廟反季節蔬菜日光溫室和千畝小麥—臘菜—冬瓜—白菜四種四收多熟高效田、名特優果木研究所;小聞營千畝優質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水張湖草莓生產基地等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示範田。 聞集鎮把集鎮建設作為繁榮農村市場,發展農村經濟的突破口,科學規劃,奮力推進。1998年以來,先後改造了三個集鎮市場街道11條,安裝了路燈,修建了下水道;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建制鎮”;2000年被0阜陽市委評為“六個好”黨委。目前全鎮安裝程控電話2000多門,有線電視用戶150多戶。. 聞集葛大橋 聞集葛大橋位於潁泉區聞集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遺址。聞集葛大橋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22
推薦理由: 2020年12月,口孜鎮入選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口孜鎮位於阜陽城東23公里處,國土面積為81.83平方公里,轄29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201個自然莊,40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73487畝,16370戶,總人口75592人。東臨楊樓孜鎮,南與潁上縣新集鎮隔河相望,西臨袁寨鎮,北與棗莊鎮接壤。 口孜鎮地處暖溫帶,屬於半濕潤地區;年降雨量95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口孜鎮歷史悠久,土壤肥沃,有著豐富的資源:種植業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紅芋、棉花、花生、大蒜、菸葉、芝麻、油菜等。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推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全鎮已初步形成阜口路沿線瓜套棉生產基地、曹莊沿潁河一帶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基地、汪廟片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北四村大蒜、菸葉生產基地、白屯湖優質大豆生產基地、焦莊、東四里、武大-莊、武后樓村脫毒紅芋生產基地等等。這些都為口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口孜境內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據省地質勘探隊專家勘探,煤層儲藏量約為10億噸,且煤質優良。2005年可望投入建設施工。 二00三年,我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2億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9516萬元,鄉鎮企業產值6190萬元;人均純收入1336元。財政收入400萬元,糧食總產量13078噸,人均175公斤;肉類產量3929噸,人均53公斤。 基礎設施有所改善,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200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2200萬元;農村電網改造全部結束,已經實現同網同價;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最佳化,林牧漁業產值分別較上年有所增長,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趨於上升。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引進江蘇建湖集團資金160多萬元建成了口孜鎮自來水廠;引進市自來水廠資金30多萬元,在饒海村建成了波爾山羊繁育基地。焦莊村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初步建立“三粉”加工基地;杜康村已經形成豆類生產加工基地,該村生產的腐竹遠銷到全國各地。另外,龍溝村已初步建立起食用菌生產基地,引進淮南資金建立起大型奶牛場一個。以口孜畜牧站為基地三元雜交豬繁育示範中心正在蓬勃發展。 杜康燒酒遺址 杜康燒酒遺址位於口孜鎮東北方向2公里處,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崗。傳說古時有個釀酒大師名喚杜康。他釀造的酒槳,色清勁大味酵,即使裝在瓶子裡、缸子裡,瓮子裡,插上塞子,加上蓋子,那濃郁的芳香,都可飄 劉伶墓遺址公園 劉伶墓位於潁東區口孜鎮口孜集北頭。相傳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遊歷到口孜,喝了杜康所釀的酒後一醉三秋方醒,從此留下杜康釀酒醉劉伶的動人傳說。阜陽釀酒總廠以前生產的“劉伶醉”酒和現在的“ 三國徐庶垂釣處 三國徐庶垂釣處位於口孜鎮釣台村。根據府志載:徐庶,字元直,幼因報仇殺人,曾隨母姓變名單福。事漢昭烈,後為曹操所給,母死歸葬,不與魏謀,遂游釣於潁之單家潭(今阜陽潁東口孜鎮),潭西1.5公里處 口孜清真寺 口孜清真寺位於口孜鎮老街南頭,始建於明洪武二年,於光緒六年重修。該寺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是阜陽市現存的保留較早的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一座古樸的寺院。該寺院現有建築三十餘間,其中大殿三間、 康橋古城孜遺址 古城孜遺址位於口孜鎮康橋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東側。當地民眾稱此處為西古城(潁上縣江口鎮北有古城,習慣稱其為東古城)。城址呈邊長為250米的正方形,城垣範圍清晰可辯,原東、南、西、北護城河址現有 口孜鎮特產與美食 口孜大蒜 大蒜,是民眾大分喜愛的大眾化食品,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它不僅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增進食慾,助消化之功能,而且還有殺菌抗癌的特殊效果。口孜大蒜有白皮和紫皮兩種。又有無苔蒜和苔蒜之分,不論何種蒜,其蒜均優 口孜曹莊無公害蔬菜 口孜曹莊無公害蔬菜口孜鎮曹莊村蔬菜種植面積4000畝,蔬菜總產值600萬元,蔬菜人均純收入占全村人均純收入的80%。蔬菜生產以反季節辣椒、番茄、茄子及夏季蘿蔔、豆角、黃瓜、大蔥為主,全部採用優良品 口孜釣台雞蛋 口孜釣台雞蛋口孜鎮釣台村自1997年開始,由村支部書記李顯山同志帶領村領導班子以集體的形式飼養蛋雞,並帶動全村村民通過飼養蛋雞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已發展了50多家飼養專業戶,存欄蛋雞近20萬隻,年 口孜熟羊肉 歷史沿革口孜熟羊肉在當地有俗稱“鹹里爛里”之名,因其羊肉做出之後,香爛可口,其肉質達到可以不用嚼,直接吸食也可,可見其熟爛程度,在當地頗受歡迎的一道名菜。口孜熟羊肉製作始於清代末期,發展至盡已成為回族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15
推薦理由: 界首市光武鎮位於皖西北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距界首市區16公里,轄2個集鎮,16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面積46.4平方公里,人口5.6萬。其中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里,人口2.3萬。因漢光武帝劉秀與王莽長期爭戰於此而得名,是全國唯一用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區的驛站和重鎮,19世紀初至四十年代,商業繁榮,主要經營棉花、布匹、藥材等,是當時中原地區重要的集散市場,現已形成以廢舊塑膠為龍頭的全國性回收加工市場之一。 1995年,被原國家體改委、-等11部委列為全國首批57農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2001年6月,國家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批准進入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並相繼被確定為國家和省重點中心鎮,2004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16元,是界首市穎河以北的經濟、文化中心,阜陽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 二、優勢。 1、交通區位優勢。光武位於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S204線縱穿南北、與李(興)-界(首)公路在鎮區西部形成新的十字交叉,光(武)--洪(山)路,光(武)--范(寨)路橫貫東西,從而使光武成為東進西出,南下北上,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距界阜蚌高速公路入口只有十分鐘車程。 2、集鎮市場優勢。經過多年建設,集鎮已初步實現“交通道路網路化,郵電通訊便捷化,供排水設施系統化,商貿經營市場化,綜合服務配套化”。在“鞏固與提高並舉,發展與管理並重”原則指導下,對十大專業市場布局進行了調整,初步形成了輻射周邊省市的大中小配套,批發、零售、專業、綜合相配套的市場體系。同時,我們注重與市場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流的交通運輸、倉儲、信息、文化娛樂設施構成了光武市場強大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2020年9月,光武鎮上榜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位列第72位。 2020年7月,光武鎮入選第六屆阜陽市文明鄉鎮。 2017年8月,光武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7年6月,光武鎮被認定為第四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2014年7月,光武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於、劉、黃古堆 界首市光武鎮是全國唯一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古鎮。鎮西北1至4公里處,有於、劉、黃三處古堆,每處呈雙並立,東西相對。據初步考證為漢代墓葬。於古堆,位於光武鎮於古堆村東首,西座原高7米,面積2400 新陽城遺址 新陽城遺址位於安徽省界首市城區西北17公里處,俗名尹城子,占地136畝,遺址略高於周圍平地1.5米。1998年新陽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城存在於春秋至三國時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06
推薦理由: 泉陽鎮位於界首市東南22公里處,是界首市的商貿重鎮,鎮域面積50.3平方公里,全鎮轄17個行政村,121個自然村,耕地4.7萬畝,總人口4.2萬人。解放戰爭時期曾在此設立泉陽縣,1992年3月撤區並鄉成立泉陽鎮,1993年被阜陽地委、行署批准為副縣級建制鎮,1995年被阜陽市列為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初分別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中心鎮,被省體改委確定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 [農業經濟] 種植業在以穩定傳統農業為主的情況下,逐步推廣和發展了優質良種、棉花制種和大棚蔬菜。推廣的優質小麥良種鄭麥9023獲得了大豐收,今年的小麥畝產均達千餘斤,6000畝東北早大白馬鈴薯和5000畝脫毒紅芋也都喜獲豐收,畝均收入2000元以上。棉花制種面積擴大到1500畝,畝收入可達3000元,以我鎮翟莊村大棚黃私為代表的反季節蔬菜正穩步發展,平均在5000元以上。林業正由傳統的林業生產向林業產業化方向發展,抓住了全省長江防護林帶項目機遇,成片造林200畝,引進了中46速生林,預計6—8年以後將蓄積木材25000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明顯,廣大民眾傳統的種樹栽樹觀念也正在向依靠林業致富的觀念轉變。發展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增長點,利用世行貸款發展小規模肉牛養殖項目,扶持養牛戶60多戶,湧現了張欣然、馬坤等一批養牛30頭以上的大戶,效益十分可觀,大棚養雞是民眾自發興起的養殖致富門路,一棚養2000—4000隻不等,利潤在2000—6000元之間,目前大棚養雞戶在180戶左右,多集中在黃莊村,先富起來的養雞戶已蓋起了漂亮的小樓房。在春秋禽病多發季節,特別是今年-發生的時候,鎮政府組織專人對各村養殖的家禽進行了免疫,防疫率98%以上,在效地避免了養殖戶的損失。 2021年4月,泉陽鎮入選2021年農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0年7月,泉陽鎮入選第六屆阜陽市文明鄉鎮。 2014年7月,泉陽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196
推薦理由:湯店鎮位於潁上縣東北部,北靠西淝河,南臨濟河,與鳳台市和利辛市接壤。全鎮沿著224省道潁利路分布。湯店鎮的前身是湯店鄉,1999年改設為鎮。湯店鎮自然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豐富多樣,如小麥、水稻、大豆、紅芋、棉花和西瓜等。境內擁有謝展河、光明溝、截崗溝和廟黃溝等8條主要水系,適合發展水產養殖和農田灌溉。優越的交通條件,南連合阜、北連界阜蚌高速公路,鎮村公路全部鋪設柏油路面。此外,湯店鎮還擁有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包括年產600萬噸的謝橋煤礦和年產800萬噸的劉莊煤礦的首採區。【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171
推薦理由: 南照鎮位於潁上縣西南隅105國道與淮河交匯處,是阜陽市綜合改革試點鎮、省重點中心建制鎮和文明城鎮。轄23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4.2萬畝,人口4.72萬。2003年GDP0.8億元,財政收入7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 南照已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因有獨特的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經濟與社會發展迅速。目前農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大米、水產、蔬菜和畜牧四大產業勢頭旺盛;商貿市場持續繁榮,其中大米市場曾是全國百強和文明市場,南照牌大米為省著名商標和“無公害農產品”,黃砂市場享譽皖西北及豫東等地;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面積已達6平方公里,人口近2.6萬,各種公共高州配套,基本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國家大型企業中谷集團、台資企業寧波泰豐工藝品廠、省石油公司和淮豐工藝品公司已在南照落戶與發展;科技文化全面進步,作為已故作家戴厚英故鄉的南照已擁有多功能的科技文化廣場並榮獲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南照不僅有105國道、328省道和阜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淮河特大橋飛架南北,還有500噸級淮河碼頭正在建設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南照將成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城鎮。. 2022年4月,南照鎮入選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0年4月,南照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南照風景區 南照風景區位於潁上西南南照鎮,南枕淮河,北依潤河,中貫105國道,與霍邱、阜南、固始三縣接壤。南照古鎮最早始於水台,明正德《潁州志》載,水台在潁州(今阜陽)南50公里,相傳楚平王荒灘築台,以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154
推薦理由: 九龍鎮地處潁州區西部25公里,四縣、市、區交界處,102省道橫貫其中。轄區國土面積48平方公里,有18個村(居)委會,128個自然莊,320個村民組,9929戶,4.1萬人,耕地面積37830畝。 九龍鎮原名栗頭店,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貿繁榮,現有四個集貿市場,其中九龍集緊靠省道,是九龍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鎮人口達5000餘人,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齊全,交通運輸(客、貨)方便,專業市場各具特色,商品豐富,是方圓百里的商品集散地,物流、人流、信息流豐富。 九龍鎮農產品資源豐富,優質水面廣闊,素有大型商品糧、馬鈴薯、生薑生產和水產、畜牧養殖五大基地之稱,宜於綠色食品深加工。九龍鎮的芹菜無絲脆口、自古有名,芋頭(屬名旱藕)質地香甜,養生益智,泉河故道里的魚肉珍味美,質優價廉。其他土特產也較為豐富。 九龍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該鎮經濟發展環境優越,招商引資政策優惠,商賈戶不斷雲集。熱忱歡迎有志之士前來九龍經商,投資興業。. 龍王堂石刻 龍王堂石刻位於潁州區九龍龍王行政村,年代為明代,類別為石刻。龍王堂石刻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堆莊墓地 古堆莊墓地位於潁州區九龍鎮,年代為漢,類別為古墓葬。古堆莊墓地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98
推薦理由: 2018年1月,焦陂鎮被確定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焦陂鎮位於阜南縣東北部,距離縣城23公里,面積70.3平方公里,耕地6.4萬畝,人口6萬人;其中回民約8000人。轄30個村委會,168個自然莊。古老的潤河、陶子河、小清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綠樹成蔭。 焦陂系歷史古鎮。傳說為春秋名將伍舉封地,北宋為汝陰十大重鎮之一,宋歐陽修常來此飲酒賦詩,並留下“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清河兩岸柳鳴蟬,直到焦陂不下船”的名句。境內“九龍泉”水,用以煮茶,高出杯而不溢;用以釀酒,清香撲鼻而濃郁。焦陂半夏為中藥材上品,《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焦陂清真寺,是當地穆斯林朝拜的地方。 跨入新世紀,新一屆黨政一班人依託本地的資源優勢,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結合實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古老的焦陂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實施發展三大養(山羊、蛋雞、桑蠶),致富奔小康工程。建成了山羊交易市場、良種繁育場,山羊年交易量達20萬隻以上,與10多個省份建有良好的供銷關係。蛋雞養殖充分發揮協會帶頭作用,形成規模養殖戶53家,飼養量10多萬隻,年產蛋3600萬個,利潤700多萬元。同時依託京九絲綢公司,發展桑樹種植,目前已建優質桑園628畝,力爭3-5年建成萬畝桑園,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新的增長點。 二、圍繞“拓寬思路,拉開框架,提高品位,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快集鎮建設步伐,重點實施“回鄉創業園區、新型辦公區、回民住宅新區”三大區域建設,並劃分專業街道,實行分行就市,集鎮建設初具規模,樓房鱗次櫛比,商業店面比比皆是,商品種類齊全,飲食業獨具特色。 三、圍繞“盤活存量,擴大增量,藉助外力,形成合力”的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中糧龍虎尊酒業落戶焦陂,山羊公司、信鵬木業、龍源彩印等一批民營企業打出品牌。 2005年,焦陂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966元,財政收入124萬,比上年分別增長11.3%、8%和10%,綜合實力躍居全縣先進行列。在2005年度全省計生和“兩基”工作抽查中為全縣爭得榮譽,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通報嘉獎。如今勤勞樸實的焦陂回漢人民正以十分的熱情,百倍的幹勁,向著既定的目標邁進,共創焦陂美好明天。. 焦陂清真寺 焦陂清真寺位於阜南縣焦陂鎮北街街東,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築。焦陂清真寺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陂古井 焦陂古井位於阜南縣焦陂酒廠院內,年代為宋,類別為古建築。焦陂古井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邑故址 焦邑故址位於阜南縣城23公里焦陂鎮東1公里。楚大夫伍舉食邑,宋置焦坡鎮,為潁州十鎮之一。焦陂鐵佛寺有宋寶元二年(1039)立的石碑,碑文有“焦坡前代置鎮”。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知潁州, 四石村遺址 四石村遺址位於焦陂鎮焦寨與王屯之間,南距陶子河半公里,是宋代四石村(村中建有望焦樓)遺址,明代為張大同讀書處。修南潁公路時,出上布紋磚、繩紋磚、麻葉紋磚和回形紋空心磚。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65
推薦理由: 袁集鎮地處阜陽市東南部,屬潁州區,與潁上縣五十鋪鄉、潁州區三十鋪鄉相鄰(袁集鎮原隸屬阜南縣,於2006年10月10日劃歸於阜陽市潁州區)。2003年,總人口41982人,全鎮總面積46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258個村民組。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2元。教育事業及經濟建設發展迅速。 袁集鎮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2元。[1] - 教育事業 1、教學教研工作紮實開展 各學校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健全了一系列教育教學規章制度,開齊開足課程,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質量。開展了教師“備好課”專題培訓考試考核,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中心校實施了教研工作新舉措,於年初聘請了20名骨幹教師擔任兼職教研員,配合教研室搞好各學校教學科研工作。3月份,邀請阜陽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蔣曙光為全鎮教師進行了校本教研專題培訓;4月份,啟動了“教學觀摩月”活動;5、6月份,中心校對全鎮國小中高年級語文、數學進行了教學質量檢測工作。 2、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 各學校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德育教育,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向身患重病的張子聰同學獻愛心活動,在黨員、幹部中開展了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湧現出市、區級“優秀班主任”、“ 優秀德育課教師”、“先進班集體”達20餘人(個)。 3、藝術展演活動精彩紛呈 中心校按照區教育局要求,開展了袁集鎮第三屆“紅絲帶”杯藝術展演活動,全鎮師生廣泛參與,突出特色,務求實效。先後於2008年12月底、2009年4月13日分別舉行了規格較高、場面較大的表演類藝術展演,區、鎮領導趙彪、陳穎、田野等同志出席活動現場。在全區藝術展演評比中,由袁集中心校自創的歌伴舞《愛的紅絲帶》、中心國小自編的三句半《關注健康 關愛他人》和寧大國小排練的《打腰鼓》等節目,獲得2個一等獎、1個三等獎。其他一批書畫類教師、學生作品,也在全區評比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4、國防體衛工作成效良好 各學校分別在師生中加強了國防、體育、衛生知識教育,按要求開設了相應的課程教學。紮實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和傳染病防控工作,尤其加大了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力度,落實了學生晨檢、午檢工作,愛滋病預防工作得到了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體育活動經常化,中心校於4月25日-26日舉行了袁集鎮第四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鎮分管教育領導田野等同志出席開幕式。由於措施到位,國防體衛工作成效顯著,有3人榮獲市、區級先進個人稱號。 5、政務宣傳工作成績斐然 中心校在榮獲2008年全區“電子政務工作先進單位”之後,繼續加大電子政務及教育宣傳工作力度,上半年在省、市、區信息報送工作中始終位居全區同類學校前列。同時,投入50000元,建成了袁集鎮中心學校教育區域網路和外網,為各布點學校配備了11台電腦,推進了學校信息化建設,提高了辦事效率,擴大了袁集教育對外知名度,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 6、綜治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袁集中心校高度重視學校綜合治理和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確立了一名副校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設立了保衛科和門崗室,由政教處同志協調做好師生的普法宣傳教育,2009年以來全鎮各學校未發生任何安全責任事故,有4人被評為區級綜治、安全工作先進個人。6月30日,區檢查組對袁集中心校開展學校綜合治理工作、打造平安校園的措施和成效,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7、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推進 中心校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厲行節約的通知精神,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規範財務管理,實行校務公開,自覺接受教師和社會監督,增強了學校工作的透明度。[2] -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後,袁集鎮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帶領全鎮廣大幹群,圍繞“農民增收、發展各類經濟”主題開展工作,使袁集鎮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糧經比進一步最佳化,形成了沿105國道、朱三路、袁四路、袁韓路、康新河沿線及蘆橋灣低洼地等經濟速生林帶;建設了朱大、大朱、社前、窯前高標準基本農田示範區;培育了小趙黃瓜,時莊、郭王西葫蘆,安徐大棚辣椒及安徐、韓寨食用仙人掌等蔬菜生產基地及特色種植基地;圍繞“畜牧富民"大力發展養殖業,形成了郭王、趙窪波爾山羊養殖基地,袁集、時莊二元、三元雜交豬養殖基。依託四十鋪廢品資源,組建了四十鋪廢品市場及工業園區,2009年園區內各類企業100多家,日廢品交易量300多噸,年交易額達3億元左右,極大地帶動了袁集鎮及十多個省、市、縣的經濟發展。[1] - 社會事業 簡介 袁集鎮靠近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阜六”、“合淮阜”、“阜新”三條高速公路和“105”國道在袁集交匯。該鎮黨委、政府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及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等機遇,圍繞“四新一好”目標,積極採取措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2011年12月經省政府體同意,在我鎮和三十里舖鄉成立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發展潛力巨大,合肥和阜陽兩市共建,距離阜陽機場僅21公里。 1、建設新村鎮 該鎮黨委、政府將袁集街道以三橫、四縱進行規劃建設,把原鎮政府大院開發成步行街,並吸納後窪、郭王、朱大、徐樓四村村民逐步向鎮街道中心遷移,增加集鎮人口,繁榮集市貿易。沿105國道的安徐、小趙、大吳、寧大四村為新農村經濟開發小區,該項目總投資為1.68億元,占地25萬平方米,2009年已到位資金2000萬元。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寧大村原有的8個自然莊,規劃整合為一個中心村,兩個居民點;以時莊、四十鋪為中心,開發廢品回收大市場。2008年各項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2、培育新農民 首先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障農村適齡兒童都能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其次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鎮黨委、政府組織農民學科技、學法律、學勞動技能,2009年已舉辦農民科普培訓18期,培訓黨員、幹部、民眾近萬人次。再次是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農民遵紀守法、移風易俗,引導和激發農民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3、塑造新風貌 全鎮20個村做到水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大部分村實現有線電視通。各村配有環衛保潔員,做到“四改四清”,即改水、改廁、改廚、改圈,清垃圾、清污水、清廢舊建築、清柴垛,實現了生活區與畜牧養殖區、村鎮企業加工區相分離,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 4、創建好班子 該鎮黨委、政府以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以創建“六好黨委”、“六好村支部”為目標,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議事、黨務、政務和財務公開制度,實現了“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使鎮村領導班子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增強。[3] - 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 袁集鎮位於阜陽市近郊,距阜陽市10公里。袁集鎮以北被省納入沿105沿線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潛力巨大。 2、環境優勢 袁集近靠阜陽市郊,生態指數高,空氣品質、生態環境好,且袁集人民民風淳樸,治安環境好,是商家理想的投資首選地。 3、交通優勢 105國道、朱三公路交貫袁集鎮,鎮內公路交匯貫通,已形成交通網路。正在興建中的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最大的交匯出入口就位於袁集鎮,給袁集鎮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資源優勢 袁集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年糧食總量達26000噸,加上周邊的鄉鎮糧食產量,興辦糧食加工企業,資源充足。 5、政策優勢 制定了“三免一保”的優惠政策,即對投資者免交當年稅金,免交當年工商管理費,減免徵收土地占有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通過政策招商、資源招商、環境招商、感情招商、以商招商等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引來十幾家客商前來投資興業,2009年,均取得了較好的企業效益。 袁集鎮有傳統養殖的習慣,2007年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落實,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優質山羊及二元、三元雜交豬存欄量大,年出欄商品羊及豬達18萬頭以上,如投資肉類加工企業,將使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投資項目。 袁集鎮四十鋪廢品回收大市場,已經有20年歷史,有全國20個省、市、縣廢品通過流通匯集到四十鋪,再通過簡單分撿、加工銷往全國各地,為成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據統計,四十鋪廢品市場日交易總量達300多噸,年行銷總額達3億多元。如興辦廢品深加工企業,將有著得天獨厚的充足資源,節約投資,生產成本低,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1] 2022年1月,袁集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2020年7月,袁集鎮入選第六屆阜陽市文明鄉鎮。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阜陽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市富有鄉鎮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