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發展

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巴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公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夸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 cardboard 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為一連串的指令,也就是程式。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為"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 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為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為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為"電腦"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與當下常用的計算機體積相差很多。

當時的電腦運用真空管構成的積體電路實現計算,而存儲器的存儲介質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