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昌吉十大強鎮排名

昌吉十大強鎮排名-昌吉各鎮經濟排名前十-昌吉哪個鎮發展最好

2號榜單員的頭像
2號榜單員
2023-09-04 07:30:11更新 · 1.66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昌吉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的自治州,該州位置優越,自古就是“絲綢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亞、歐洲的必經之路,你知道該州有哪些發展好的鎮嗎?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昌吉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昌吉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硫磺溝鎮、榆樹溝鎮、二六工鎮等昌吉強鎮,告訴您昌吉哪個鎮發展最好,昌吉十大經濟強鎮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昌吉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94
推薦理由: 甘河子鎮位於阜康市區以東37公里,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峰北麓,天龍南山北坡,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四周與上戶溝鄉相鄰。東部與吉木薩爾縣毗鄰,吐—烏—大高等級公路距鎮區3.7公里,S303線橫穿全境,烏甘鐵路橫臥鎮南,交通十分便利。是西進東出的重要咽喉,居住著漢、維、哈、回等14個民族,總人口1.2萬人,轄區行政區劃2.5平方公里。轄區設有兩個居委會,總人口為10069人。 甘河子鎮域地勢南高北低,由中向東西方向傾斜,海撥高度為981-885米,從山區過度為丘陵地帶,為山前傾斜帶,鎮區北部從海撥900米開始以北為戈壁灘,土層較薄,植被稀疏,以荒漠為主。鎮中海撥高度930米,向東西側延伸800米,高度降低10米。 甘河子鎮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鎮,1955年,經自治區地質大隊勘測,發現這裡除煤礦外,還有石灰石礦、菱鐵礦。1958年,自治區黨委選定為實驗鋼鐵廠,1959年,建成並投產,隨後鋼鐵廠不斷擴大,人員不斷增加。到1961年7月,天龍鋼鐵廠已擁有煉鐵、煉鋼、採礦、煤炭、耐火材料、機修、鑄造、動力、煉油、基建隊、中心實驗室、汽車隊等16個車間及單位,固定資產1100萬元,職工2496名,成為小型鋼鐵聯合企業。烏奇公路穿鎮而過,加速了甘河子地區城鎮化的發展。1984年,建立了鎮人民政府,甘河子成為以天龍鋼鐵廠、天龍水泥廠、天龍發電廠、天龍鎖廠、小龍口煤礦等五家州直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城鎮。甘河子的鼎盛時期為1960年至1985年,當時鎮內企業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8千萬元,年利稅占阜康稅收的三分之一,1984年經國家民政部批准,設立建制鎮。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天龍鋼鐵廠,天龍鎖廠,天龍發電廠相繼在2000年破產,現存的天龍水泥廠,在1999年改制為天龍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甘河子鎮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國民生產總值達5億元,工業總產值10054萬元,增加值3039萬元,上交利稅585萬元。首次完成了鎮區居民收入普查工作,2004年鎮區居民年均收入達到5000元,是阜康市的重要工業城鎮。 甘河子鎮下轄兩個居民委員會,光明路居民委員會和振興路居民委員會,其中光明路居委會3098人,居委會幹部5人,振興路居委會4250人,居委會幹部5人。.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92
推薦理由: 二六工鎮位於昌吉市以西9公里處,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和亞歐大陸橋橫貫境內,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2002年10月撤鄉建鎮。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萬畝。總人口11171人,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鎮,素有""花兒之鄉""的美譽。共有11個村委會,2個黨總支,28個黨支部。近年來,鎮黨委、鎮人民政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以""三講三提高""素質教育工程和""三抓""富民工程為載體,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村改革和""三個文明""建設,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步、健康發展,黨建、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都邁上了新台階。2005年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全年目標任務: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9億元,增長10.65%;種植業總收入8100萬元,增長5.4%;畜牧業總收入5200萬元,增長14.5%;二三產業總收入1.57億元,增長4.6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67元,人均增收500元,其中種植業人均增收50元,畜牧業人均增收270元,二三產業人均增收80元,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人均增收100元。 畜牧業生產取得突破性發展。全鎮牲畜存飼養量達89580頭(只),存欄57430頭(只),其中:牲畜存欄34670頭(只),同比增長5%;牲畜出欄54910頭(只),同比增長6%。肉、蛋、奶產量分別達2575噸、6010噸、717噸,同比分別增長34%、49%、3%。有養殖專業戶470戶,專業大戶78戶。 種植業逐步形成規模化.按照""最佳化結構、主改效益""的方針,積極培育壯大在我鎮已形成優勢的番茄、棉花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特色和優勢產業,2004年,全鎮完成總播種面積6.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萬畝,經濟作物5.5萬畝,經濟作物中番茄2.5萬畝,棉花2.1萬畝,甜菜3760畝,瓜類1360畝,油料1330畝,蔬菜930萬畝,葡萄2630畝,其他作物300畝,大力推廣了訂單農業,訂單農業比重達65%,先後成立了農機協會、番茄協會,充分發揮了協會聯繫企業與橋樑紐帶作用,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2014年7月,二六工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二六工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75
推薦理由: 瑪納斯鎮地處瑪納斯縣境中心偏西,為縣治所在地。東與頭工鄉毗鄰,南與頭工鄉、園藝場相鄰,西與蘭洲灣接壤,北以莫合渠與繁育場為界。瑪納斯鎮地勢平坦,東通烏魯木齊,西達伊犁、霍城,交通便利。 全鎮總面積4.8平方公里,共有13213戶35570口人,其中常住人口32862人,有漢、維、回、哈、滿、壯等23個民族。下轄178個機關事業單位,11個社區居委會,有26家私營企業,2989家個體工商戶,5344名從業人員。2004年,瑪納斯鎮政府被評為州級“巾幗文明示範崗”、“基層建設先進武裝部”、“衛生紅旗單位”;縣級授予“宣傳思想文化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集體”、“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綜合發展獎”、“環境保護先進單位”、“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先進基層司法所”、“紅十字會工作目標管理一等獎”、“救災救濟先進集體”、“殘疾人工作三等獎”、“低保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瑪納斯鎮共有個體工商戶2896家,私營企業26家,從業人員4906人,涉及工業、交通、商貿、服務等行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810萬元,完成任務的101%,比去年同期增長4.18%。工業產值4771萬元,完成任務的101.5%,比上年同期增長2.34%;增加值8821萬元,完成任務的101.4%,比上年同期增長7.27%;實現利潤2554萬元,完成任務的119.3%,比上年同期增長22.85%。發展醫療、中介、飲服等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2個,解決132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拓寬扶貧思路,發展多種養殖業,確定了2戶5萬元育肥牛羊的信貸資金。".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72
推薦理由: 呼圖壁縣轄鎮,縣府駐地。1956年設鎮。位於呼圖壁河中游東岸,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1.3萬,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等民族,其中漢族占78%。轄以序數命名的8個居委員會。工業有農機修造、建材、印刷、糧油加工等中小型企業43個。駐有新疆軍區十五醫院、蘭州軍醫大學分校、自治區榮軍醫院和靜寧醫院(精神病院)。.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68
推薦理由: 硫磺溝鎮屬昌吉市直屬鄉鎮,1984年設立硫磺溝街道辦事處,1994年8月撒辦事處建鎮,屬科級建制,行政單位,轄區總面積574平方公里,總人口13000餘人,其中常駐常住人口937人,農村人口638人,流動人口1萬多人,下轄一個行政村,三個居委會。區域內有行政、企事業單位84個,其中煤礦31個,全鎮有鄉鎮企業54戶,從業人數2840人 ,有私營個體工商戶148戶,利稅600萬元。104省道、昌廟公路貫穿南北,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鄉鎮。 硫磺溝鎮距市區48公里,東以頭屯河為界,西到三屯河為分水嶺,南至板房溝,北到三工渠首,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0公里,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32米夏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3.5攝氏度,無霜期120天,夏季多風雨,冬季雪量少,冬暖夏涼,一年中、春秋季長,冬夏季短,農作物成熟期一般晚於平原地區20天左右。 硫磺溝鎮的煤炭儲量較為豐富,據推測約有50億噸。現區域內煤炭企業年產量120萬噸,是昌吉市的原煤生產基地。除煤炭外,還有鐵礦、硫磺、石灰石、耐火土等資源,並有中草藥柴胡、貝母、乾草等。 全鎮有草場7萬多畝,耕地1312畝,全年畜牧飼養量13200頭,年末畜牧存欄7812頭,其中奶牛708頭,畜牧出欄5100頭,肉類總產量150噸,奶牛180噸,畜牧業總收入320萬元,占大農業收入70%。.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65
推薦理由: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榆樹溝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1年12月,榆樹溝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652301102200 121 前進村村委會 652301102201 220 曙光村村委會 652301102202 220 四畦村村委會 652301102203 220 榆樹溝村村委會 652301102204 220 牧業村村委會 652301102205 220 勇進村村委會 652301102400 220 工業園社區 652301102500 220 農場生活區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61
推薦理由: 吉木薩爾鎮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北麓東端,準噶爾盆地東南緣,東經88°30′-89°30′,北緯43°30′-45°,扼居南北疆與東疆交匯地帶,地處新疆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天山北坡經濟帶,有漢族、回、哈、維吾爾、蒙等13個民族,總人口31300人,其中農村人口4200人,耕地面積12090畝,城鎮人口27100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29%。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下轄8個行政村、6個社區。2006年吉木薩爾鎮被自治區授予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新一輪科技進步先進鄉鎮稱號、授予檔案目標管理自治區二級單位、榮獲自治州“十五”期間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 經濟發展概況: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吉木薩爾鎮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九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一方面緊緊圍繞“城郊化、無公害、產業化”的發展方向,認真落實“一個目標、一條思路、七個新進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實現年初確定的增收420元目標。全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928.5萬元,工業生產總值55.9萬元,農業總產值1135.5萬元;其他收入405萬元,農業總收入2513.5萬元,畜牧業收入2977萬元,年末牲畜存欄達到1.5萬頭(只)。並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啟動建設農民住宅小區1個,規劃整合城鎮居民小區13個。 另一方面回響縣委政府號召,圍繞著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投資與發展環境,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社區經濟快速發展。主要“以人為本,一手抓研究、一手抓推進;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為著力點和落腳點;解決好環境衛生、城市拆遷、養殖戶搬遷等難點問題;改善管理體制,推進社區管理社會化,整合社會資源,建立“一社一品”創建和諧社區,打造精品城市。”目前創建和諧社區3個,“五好”社區黨支部2個;州級黨建示範點1個。".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54
推薦理由: 滋泥泉子鎮位於阜康市東部46公里處,地處東經88°27′—88°41′,北緯44°06′—44°25′。南依天山,北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與吉木薩爾縣接壤,西與上戶溝哈薩克族鄉田比鄰。平均海拔585米,地勢呈南高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其中南戈壁地帶坡度較大,自然坡度在0.2~10%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四季變化明顯,年日照時數為2932.7小時,平均氣溫13.5℃ ,年均降水量248.4mm,年平均蒸發量1553.2mm,凍土深度202mm,無霜期174天。土地肥沃而廣闊,歷來為阜康的重要產糧區。 “滋泥泉子”地名之產生,顧名思意是依據該地從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人們在開發該地生產活動中,依據這種地貌特點,天長日久,開拓者習慣的稱該地“滋泥泉子”。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軍開赴新疆伊犁討伐準葛爾貴族集團武裝叛亂,在戰爭時期,為適應軍事的西部要,在沿途為傳遞文報,轉運軍糧,僅從哈密經巴里坤到烏魯木齊就設台站十九處。滋泥泉子是必經口之一,設白楊驛,在軍事行動結束後,轉向大量移民,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將為軍事服務的台站,裁撤後為地方管理的驛站,來往驛運的車馬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鎮要通過一條南北向的陰溝(今滋泥泉子鎮中溝一村)十分困難,過往的行人旅客以該地滲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故稱滋泥泉子,天長日久滋泥泉子就成為固定的地名,人們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楊驛”。 1933年6月12日在阜康境內發生的滋泥泉之戰,也稱為盛馬之戰,這不僅是阜康現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新疆現代歷史上重大事件。-新編第36師師長馬仲英率主力五千餘人二進新疆,欲奪取新疆的統治權。新疆督辦盛世才率省軍與馬仲英部在滋泥泉子(現鎮政府以西梧桐槽子一帶)展開激戰。因天氣驟變,馬仲英的部隊又冷又餓,再加上他的另外一支部隊叛變投敵,馬仲英部終被盛世才的省軍擊潰,馬仲英率殘部一千餘人敗退吐魯番。這位17歲就被人稱為“尕司令”、曾經橫行西北的地方軍閥從此一蹶不振。滋泥泉戰役後,在民眾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馬仲英上新疆,滋泥泉子打敗仗。草帽子丟下兩行,兵敗快跑沒拿上。 解放後,滋泥泉子地區於1950年建立了區、鄉、村人民民主政權,人們當家作了主人。人民政府領導人民民眾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各安其所。. 2014年7月,滋泥泉子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42
推薦理由: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樂土驛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樂土驛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樂土驛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樂土驛鎮域屬於山前傾斜平原洪沖積扇、扇緣帶,海拔高度約在450—1000米,均為第四紀沉積物組成,該帶上層下部均有巨匠、厚的第四紀砂礫層,上覆厚薄不等的黃土層,其黃土層厚達30米,該帶的地面坡度約在0.5—1%。 樂土驛鎮地處區大陸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年、日溫差較懸殊,全鎮內年平均氣溫7.8度,最冷月(十二月)平均氣溫-15.8度,極端最低氣溫-29度,最熱朋(七月)平均氣溫25.2度,年降水量113.3毫米,年蒸發量2234.2毫米,平均無霜期166天,初霜九月下旬,終霜四月中旬。 樂土驛鎮境內河流主要是塔西河,河流水源以降雨和融雪為主,全長120公里,塔西河平均流量7.2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7.1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立方米/秒,塔西河受降水與氣溫的影響,流域集水面積小,調蓄能力低,冬季徑流小,枯水期長達3—5個朋(11月—3月),塔西河並徑流量中降雨融雪量為15788萬立方米,占年徑流總量69.73%。 樂土驛鎮境內地下水較為豐富,埋深在80—120米之間,PH值在7.3--7.8之間屬中性水,硬度為9--24,通常靠降水入滲、山前側滲和河床潛流來補給,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39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為6963.78萬立方米,水質較好。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新疆
132
推薦理由: 雀爾溝鎮位於天山北坡,準葛爾盆地南緣,呼圖壁河西岸,距縣城67公里處,國土面積2018.4平方公里,轄五村一場.全鎮共有2504戶,12516人,其中農牧戶2095戶,11196人.哈薩克族占93.2%,生產主要以畜牧業為主.有耕地23000畝,可利用草場76萬畝.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現有煤礦17個,其中2004年開工建設的新礦集團寬溝煤礦為現代化大型煤礦,建成投產後年產量將達60-120萬噸.另外,山區還有達拉拜溫泉、康家石門子岩畫、小西溝風景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2186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5965萬元,二、三產業總收入6221萬元,人均收入3052元。2004年牲畜年末存欄達到152186頭(只),年內牲畜最高飼養量達到253943頭(只),全年共產肉4193.5噸,產羊毛296.6噸,產奶13700噸。 雀爾溝鎮豐富的山區風光和資源是發展現代化畜牧業、發展旅遊貿易和礦產開發的理想之地,熱烈歡迎國內、區區各界企業、朋友前來了解雀爾溝鎮的現狀和資源優勢,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開展全方位、各層次的協作與交流,我們將以全方位的服務,一流的效率,優惠的政策和寬鬆的環境為您們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 ". 【展開】
標籤:昌吉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昌吉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