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泥泉子鎮

滋泥泉子鎮

總得票:342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新疆
所屬城市:昌吉州
所屬縣/區:阜康市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652302
郵政編碼:831100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994
車牌代碼:新B

滋泥泉子鎮簡介

滋泥泉子鎮位於阜康市東部46公里處,地處東經88°27′—88°41′,北緯44°06′—44°25′。南依天山,北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與吉木薩爾縣接壤,西與上戶溝哈薩克族鄉田比鄰。平均海拔585米,地勢呈南高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其中南戈壁地帶坡度較大,自然坡度在0.2~10%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四季變化明顯,年日照時數為2932.7小時,平均氣溫13.5℃ ,年均降水量248.4mm,年平均蒸發量1553.2mm,凍土深度202mm,無霜期174天。土地肥沃而廣闊,歷來為阜康的重要產糧區。

“滋泥泉子”地名之產生,顧名思意是依據該地從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人們在開發該地生產活動中,依據這種地貌特點,天長日久,開拓者習慣的稱該地“滋泥泉子”。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軍開赴新疆伊犁討伐準葛爾貴族集團武裝叛亂,在戰爭時期,為適應軍事的西部要,在沿途為傳遞文報,轉運軍糧,僅從哈密經巴里坤到烏魯木齊就設台站十九處。滋泥泉子是必經口之一,設白楊驛,在軍事行動結束後,轉向大量移民,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將為軍事服務的台站,裁撤後為地方管理的驛站,來往驛運的車馬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鎮要通過一條南北向的陰溝(今滋泥泉子鎮中溝一村)十分困難,過往的行人旅客以該地滲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故稱滋泥泉子,天長日久滋泥泉子就成為固定的地名,人們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楊驛”。

1933年6月12日在阜康境內發生的滋泥泉之戰,也稱為盛馬之戰,這不僅是阜康現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新疆現代歷史上重大事件。-新編第36師師長馬仲英率主力五千餘人二進新疆,欲奪取新疆的統治權。新疆督辦盛世才率省軍與馬仲英部在滋泥泉子(現鎮政府以西梧桐槽子一帶)展開激戰。因天氣驟變,馬仲英的部隊又冷又餓,再加上他的另外一支部隊叛變投敵,馬仲英部終被盛世才的省軍擊潰,馬仲英率殘部一千餘人敗退吐魯番。這位17歲就被人稱為“尕司令”、曾經橫行西北的地方軍閥從此一蹶不振。滋泥泉戰役後,在民眾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馬仲英上新疆,滋泥泉子打敗仗。草帽子丟下兩行,兵敗快跑沒拿上。

解放後,滋泥泉子地區於1950年建立了區、鄉、村人民民主政權,人們當家作了主人。人民政府領導人民民眾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各安其所。.

2014年7月,滋泥泉子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滋泥泉子鎮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滋泥泉子鎮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