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張掖十大強鎮排名

張掖十大強鎮排名-張掖各鄉鎮經濟排名-張掖哪個鎮經濟發展好

專業榜單員的頭像
專業榜單員
2023-09-04 07:30:10更新 · 1.66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張掖市是地處於甘肅省西北部,且於2022年取得581.5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的城市。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張掖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張掖各鄉鎮經濟排名,其中包括洪水鎮、甘浚鎮、紅灣寺鎮等張掖強鎮,告訴您張掖哪個鎮經濟發展好,張掖十大強鎮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張掖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232
推薦理由: 紅灣寺鎮始建於1985年5月,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縣政府所在地,也是肅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內居住著裕固、藏、漢、蒙、土、回等11種民族,現有2193戶6436人,總面積3.8平方公里。鎮黨委、鎮政府下轄裕興、隆暢、紅灣3個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和武裝部、計生站、環衛站、民政司法所各1個、勞動保障服務站4個,有在職幹部職工22人,社區居委會、勞動保障服務站工作人員21人。轄區內有各類行政企事業單位、私營企業136個。近年來,紅灣寺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鎮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鎮幹部職工高舉改革、發展的旗幟,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最佳化發展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社區服務和再就業工作,實施城鎮樂民、安民、塑民、悅民“四大工程”,進一步創新黨的建設和社會公德教育機制,推行社區黨建“八聯八共”模式,使全鎮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2004年全鎮創建“衛生先進社區”、“先進文化社區” 、“民主法制示範社區”、“交通安全文明社區”各1 個;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29個;共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322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340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811萬元,利潤76萬元,鎮辦福利煤廠生產蜂窩煤1050噸,完成產值15.75萬元。. 2014年7月,紅灣寺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石窩會議紀念館 石窩會議紀念館位於肅南縣紅灣寺鎮夾心灘公園內,成立於1986年5月,現隸屬於肅南縣文物局,是全面展現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征戰祁連山的專題紀念館。現有幹部職工7人,內設辦公室、保衛部、綜合部3個……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230
推薦理由: 皇城鎮位於祁連山東段北坡,其南部為冷龍嶺山地,北部為蓋掌達扳山地,海拔在2500-5254米。南與前青海省門源縣毗鄰,北接武威市和永昌縣,東連天祝縣,西靠原山丹軍馬場。東西長約95公里,南北寬約72公里,總面積約3800平方公里。 皇城鎮土地資源比較豐富,總面積約503.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81萬畝,林地面積86.98萬畝。 境內共有草原面積28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積2115.27平方公里,主要屬高山灌叢草場、草甸草場、草原草場,是甘肅省的著名草原之一。森林面積163.66萬畝,木材積蓄量114.4萬立方米。 野生動物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都屬國家或省級保護動物。 主要河流有東大河,流域面積1545平方公里,境內長度65.8公里,還有冰川面積54.28平方公里和庫面、湖泊、天池等眾多的水面資源。 現已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鐵、銅、金、瑩石、石綿、石灰石、花崗岩等。 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有石佛崖石窟,1981年被列為省級保護單位;永昌王妃墓(俗稱娘娘墳),位於泱翔境內,始建於元代末年;另外,還有廟爾溝、上石橋、皇城水庫以及河西走廊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沙溝寺等風景名勝區。 1949年劃歸青海省門源縣轄;1959年劃歸肅南縣轄;1962年改制皇城區;1971年劃歸永昌縣轄;1972年歸屬肅南縣至今。2004年12月撤銷原區建制,成立皇城鎮,下設18個行政村。. 2021年2月,皇城鎮被命名為2020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7月,皇城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226
推薦理由: 自然環境:甘浚鎮位於張掖城西25公里處,總土地面積37.5萬畝,總耕地面積4.1萬畝,平均海拔1588米。年平均降雨量145.9毫米,年平均氣溫6.5℃,全年無霜期144天。 行政區劃:轄12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4516戶,鄉鎮總人口17347人,鄉鎮從業人員10496人。 六通情況:12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公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40人,病床42張。有各類學校12所,教師141人,在校學生2931人。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272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925公頃,糧食總產量258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721元;財政收入305萬元,財政支出361萬元。. 2014年7月,甘浚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86
推薦理由:城關鎮位於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地處高台縣中部,東與巷道鎮接壤,南連巷道鎮、北接合黎鎮,西至月牙湖公園西側,面積5.7平方千米。根據2020年11月1日的人口普查數據,城關鎮常住人口為52537人。城關鎮成立於1912年,曾經改名為城鎮公社,後來於1964年改為城關鎮。截至2021年10月31日,城關鎮轄8個社區、1個行政村,駐有鎮人民政府。該鎮擁有44家工業企業,其中7家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有5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81
推薦理由: 2014年7月,沙井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地處祁連山下,黑河之濱的金張掖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而她的西大門 美麗富饒的沙井鎮宛如河西走廊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更加顯得雄奇俊秀、光耀奪目。綠樹掩映的田野、四通八達的鎮村道路、氣勢恢宏的產業龍頭,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小城鎮正在崛起…… 近年來,沙井鎮黨委、政府以-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搶抓道路建設、小康建設兩大機遇,實施項目帶動、訂單富民、畜牧強鎮、科教興鎮四大戰略,走好訂單富鎮、畜牧強鎮、項目興鎮、商貿活鎮、綜治穩鎮五條路子,重點突出發展抓項目、增收抓調整、致富抓養殖、環境抓基礎、幹部抓作風、保障抓黨建六個抓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做強草畜、制種、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壯大優質小麥、種子繁育、花卉蔬菜、畜禽養殖、優質牧草、品牌紅棗六個基地,抓好集鎮建設、中國小危房改造、道路建設、節水工程、小康住宅建設、養殖專業社建設、生態家園示範點、招商引資等八項建設。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區位優勢明顯,物產競風流。沙井鎮位於甘州區城西28公里處,現轄28個行政村和兩個農林場,240個生產合作社,35個黨支部,1500名黨員,土地面積1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萬畝,總人口4萬人。國道312線、G45線高速公路、蘭新鐵路橫貫全境,四縱兩橫一環繞的鎮村主幹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水土光照資源豐富,發展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效制種吸引了省內外數十家大型企業安家落戶。西瓜、黃豆、紅棗等農副特產品久負盛名,譽滿甘州。牛羊肥壯、水草豐茂,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受到了具有中國草王之稱的成都大業公司的青睞。 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0000萬元,鄉鎮企業完成10032萬元,財政收入達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80元,全鎮綜合勢力逐年增強,快步向寬裕型小康社會邁進。 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定單農業抓增收。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立足傳統農業大鎮的基本鎮情,以種植業抓高效、林果業抓改造、草畜業抓規模、科技推廣抓引進為重點,反彈琵琶,主攻品牌農業,依託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強龍頭壯基地的發展思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制種、林果、草畜三大支柱產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 在種植業上,積極與遼寧東亞、北京德農、玉源種業、台灣東方等規模大、實力強的制種單位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全鎮制種面積達到12萬畝,其中玉米制種11萬畝,蔬菜制種1萬畝,戶均 15.5畝,人均3.5畝,制種面積占到了全區制種面積的三分之一,成為甘州區名符其實的制種第一大鎮。農民80%的收入來自製種,制種產業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種植糧油等經濟作物4萬畝,林果和優質牧草3萬畝,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 在草畜業上,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以農業部耐旱苜蓿原種生產基地和成都大業張掖分公司草產品加工生產線為龍頭,建成了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帶動全鎮發展養殖大戶1986戶,建成規模養殖示範點29個。生豬飼養量達8萬頭,牛飼養量達5萬頭,羊飼養量達8萬隻,雞飼養量達到100萬隻。 在林果業上,按照發展特色,創新林網,促進節水的思路,全鎮80% 的村完成了複合農田林網改造項目,建成全省農田林網改造示範點;投資300萬元建成了1500畝高效節水釀酒葡萄生產基地;結合退耕還林還草的有利時機,2002年新植優質紅棗5300畝,使全鎮紅棗面積累計達到25000畝,特色產業更具活力。 在二三產業發展上,堅持以農促市,以市興農的思路,不斷壯大農產品流通隊伍,各類農產品的組織和販運大戶已發展到348個,個體協會5個,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商貿活鎮增後勁 近年來,該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區位優勢,按照三產活鎮、建鎮促農的發展思路,把小城鎮建設定位為特色產業型小城鎮,與現代農業高效示範園建設連為一體,使小城鎮逐步成為甘州區與臨澤縣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結合點。全鎮各類商業門點已達370家,私營、集體企業257家,從業人員5800多人,二、三產業收入達5678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6%。2003年規劃開發了鎮集貿中心市場,為農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建小康住宅5000多戶,占總農戶的52%,小城鎮道路硬化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樹立經營城鎮理念,採取啟動民間資本,以商招商等辦法,籌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兩座商貿綜合樓、衛生院門診樓、中學學生住宅樓、教學樓、綜合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小城鎮發展的後勁。2004年,該鎮被列入第二批500家國家級重點建設小城鎮的行列。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科教興鎮促開發。近年來,該鎮搶抓機遇,主動出擊,積極爭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投資新打灌溉機井 330眼,三年累計襯砌高標準渠道 200 公里,農渠以上的渠道全部實現了高標準襯砌,發展噴灌、滴灌、滲灌 2000畝,鋪設低壓軟管80多公里,改造中低產田5000畝,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鋪油罩面村社道路300公里,建成綠色通道80多公里。今年計畫在鎮區完成集中供水、供暖的工程;圍繞農業經濟開發區修建環鎮公里8公里,架設50張太陽能路燈,逐步建成餐飲服務一條街、農民世紀公寓和農科教培訓中心;新建占地20畝的農畜產品交易市場1個,規範市場秩序,繁榮活躍鎮村經濟,構建產業型小城鎮。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築巢引鳳求發展。該鎮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起雙贏的理念,完善項目建設激勵機制,依託資源優勢,挖掘產業優勢,發揮特色優勢,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幹事創業環境,以最優惠的條件招商引資,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2001年與濱河集團聯姻,投資350萬元建成千畝釀酒葡萄基地;引進農業部計畫總投資1.5億元,占地2000畝的全國大型牧草種籽生產基地項目;2002年成功引進成都大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投資4000萬元年產10萬噸草粉加工生產線項目;遼寧東亞種子公司投資1000萬元年加工2.5萬噸的種子加工生產線;建成了台灣東方種子公司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100畝的蔬菜、花卉實驗基地;河南金博士種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70畝的張掖加工中心;省種子公司投資1000萬元,占地120畝的張掖加工中心等骨幹企業。2003引進國家氣象局投資4400萬元,占地面積1000多畝的都卜勒雷達站建設項目,至目前,累計引資達2億多元。這些項目的引進不僅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對市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005年被市區推薦為唯一的創建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和全省鄉鎮企業示範區鄉鎮。 沙井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鼓勵。原省委-宋照肅、省長陸浩等中央、省、市領導先後多次到該鎮,對項目建設工程進行檢查指導, 2003年6月原省委-宋照肅同志在該鎮親自主持召開了雙培雙帶座談會,當地幹部民眾備受鼓舞。該鎮黨委、政府先後被原張掖地委、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先進鄉鎮黨委、六好紅旗鄉鎮黨委營造發展環境先進集體、項目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如今,沙井發展了,但4萬人民民眾勇於進取,鑄就輝煌的追求沒有變;如今,沙井富裕了,但鎮黨委、鎮政府心繫百姓,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這顆絲路明珠正踏著時代強勁的鼓點,和著改革開放的樂章,迎著時代的朝陽奮力前行。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80
推薦理由: 自然環境:六壩鎮位於縣城北面,距縣城直線距離25公里。總土地面積40.8萬畝,耕地面積5.7萬畝。平均海拔1820米。年平均氣溫4.2℃,年平均降水量233.1毫米,全年元霜期73天。 行政區劃:轄14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4050戶,鄉鎮總人口16539人,鄉鎮從業人員9570人。 六通情況:14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23人,病床33張。有各類學校l11所,教師173人,在校學生2419人。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467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553公頃,糧食總產量17918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220元;財政收入504萬元,財政支出443萬元。 名優特產:蘋果梨、中藥材、食用菌。 旅遊景點:六壩東灰山文化遺址和宋代修建的圓通寺塔,明代古槐、北大寺、石崗墩烽隧。. 2019年1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六壩鎮為2018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7月,六壩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46
推薦理由: 2020年5月,南華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4年7月,南華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南華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5年10月,南華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南華鎮位於高台縣城南7.5公里處,總面積263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02個合作社,總人口2.2萬人,耕地面積39140畝。蘭新鐵路、312國道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發展前景廣闊。 1995年5月,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1996年12月,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南華經濟開發區簡介 高台縣南華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3月被張掖地區行政公署批准,設立的集商貿、旅遊、工業、農業、林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經濟開發區,並於1996年12月被農業部批准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總面積32.7平方公里,首期開發8.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4平方公里。 自建區以來,充分發揮土地遼闊,水電充足,藉助城郊和沿路(312線、蘭新鐵路、高火公路)優勢,加快經濟開發區和小城鎮建設步伐,按照“統一規劃、超前設計、分年實施”的原則,繪製了工業園區、小城鎮商貿園區、高效農業園區、畜牧養殖業園區、自然風光園區、沙產業園區、山地養殖業園區等藍圖,規劃了四縱四橫的路格線局,現已形成以鹽廠、宏達飼料廠、鋁型材廠、番茄製品廠、白酒廠、棉花加工廠為骨幹的工業園區;以國華東西路(國道312線)、華中南華北路(高火公路)為主幹的商貿園區;以縣園藝場、三鑫花木公司為主幹的自然風光園區;以先鋒、南岔為骨幹的高效農業園區。 開發區內現有企業412家,其中農業企業19家,工業企業29家,建築企業10家,交通運輸業4家,商流服務業343家,其它企業7家,年總收入31600萬元,從業人員6100人,固定資產4億多元。. 祁連葡萄莊園 祁連葡萄莊園旅遊區位於高台縣南華鎮,總面積2158.32公頃,有葡萄種植園、園藝科技園、葡萄酒生產工業園三大園區組成。根據三大園區功能,建成了集企業文化宣傳、酒品展示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展示廳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13
推薦理由: 張掖洪水鎮是位於張掖市民樂縣城郊,且總占地面積為159.34平方千米的下轄鎮,該鎮下設27個行政村,這裡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資源豐富,風景優美,在農業,工業以及上也是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108
推薦理由: 這個主要呈現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沙河鎮,位於臨澤縣城郊,其總占地面積為98.39平方千米,這裡有蘭新鐵路過境,312國道、連霍高速公路過境。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甘肅省
57
推薦理由: 張掖新華鎮是位於張掖市臨澤縣城西,且下轄11個行政村的鎮,其總占地面積為249.52平方千米,其中生活著1.70萬的人口,該鎮交通便利,境內有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2國道過境。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張掖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市富有鄉鎮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