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宜州十大強鎮排名

宜州十大強鎮排名-宜州各鎮gdp排名-宜州哪個鎮最富裕

專業榜單員的頭像
專業榜單員
2023-08-28 07:30:12更新 · 1.41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宜州是位於廣西中部偏北的市轄區,該區下轄9個鎮。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宜州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宜州各鎮gdp排名,其中包括慶遠鎮、懷遠鎮、宜州德勝鎮等宜州強鎮,告訴您宜州哪個鎮最富裕,宜州鄉鎮經濟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宜州十大強鎮排名

宜州北山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壯族自治區
209
推薦理由:北山鎮位於宜州區西南部,鎮政府距宜州區44公里。東鄰石別鎮,南接福龍鄉,西接都安縣加貴鄉,北接北牙鄉。全鎮總面積165.5平方公里,轄北山社區和懷道、梅洞、雙塘、板敢、塘利、波串、龍安、建安8個村委會,100個自然屯,205個村民小組。【展開】
TOP 1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省
197
推薦理由:劉三姐故里旅遊區劉三姐故里旅遊區劉三姐故里旅遊區 2020年8月,經過複查審核,劉三姐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2017年8月,劉三姐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5年7月,劉三姐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劉三姐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城區北部6公里處,全鄉跨北緯24039′,東經108032′,東與柳城縣交界,北與羅城縣四把鎮和本市祥貝鄉相鄰,南鄰宜州城區,並與洛東鄉隔江相望。總面積為352平方公里。 劉三姐鄉(原為流河鄉,2005年三合鄉所轄行政區併入劉三姐鄉,形成目前新的劉三姐鄉)1949年前屬小龍區、小龍鄉公所,1950年後仍為小龍區公所。1958年撤區分為小龍、天橋、白崖、中和四個公社。1962年四個公社仍稱為小龍區。1966年該為公社。1968年駐地從流河村遷到中梘村。1984年改為流河鄉,同時分出三合、中和、湖長、龍潭、龍元等五個行政村為三合鄉。流河鄉名一直沿用,2004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劉三姐鄉。 【展開】
宜州三岔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
177
推薦理由:三岔鎮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位於宜州區東部。鎮政府距離區政府43公里。總人口為19,808人,包括農村地區的17,011人該鎮的耕地面積18911.5畝(其中水田9810畝,旱地9101.5畝),森林面積18265畝,森林覆蓋率80.64%。主要支柱產業是甘蔗和桑蠶。中國主要的旅遊和歷史遺蹟有三合古橋、羊角古橋及龍江河三岔段河中的龍珠洲(島)。投資1.5億元的三岔電站已投入使用,只要投資790萬元已經在建的三岔龍江大橋建成,將改變交通擁堵的現狀,為三岔產業的復興帶來新的飛躍。。【展開】
TOP 3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省
149
推薦理由: 慶遠鎮是位於宣州市城區,是全市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全鎮面積40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人口30321人。 改革開放以來,慶遠鎮經濟突飛猛進,社會事業蒸蒸日上。 慶遠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歷年來以種植大頭菜、果蔗、馬蹄、蓮藕聞名區內外,其中大頭菜年銷量達225萬斤(成品菜),遠銷至貴州、柳州等地。近年來,慶遠鎮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建成占地230畝的高新科技示範園,推廣優、稀、新等反季節果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迅猛,非公有制經濟異軍突起。近年來,慶遠鎮在抓好鎮辦、村(街)集體辦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目前,全鎮共有企業5901家,其中個體,私營企業5853家,從業人員14002人。工業總產值61690萬元,每年為國家上交稅金1950萬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省
146
推薦理由: 在宜州市東部。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2.6萬,有壯、漢、瑤、仫佬等民族。轄6村委會,有53自然村。1950年為三區。1958年建洛東公社。1962年屬三岔區。1966年復置洛東公社。1984年改設鄉。產甘蔗等。為廣西商品糧基地之一。境內有水泥、水電設備、機修等廠及農科所、園藝場、農校等自治區、地區單位。有中國小7所。鄉人民政府駐地洛東街,在慶遠鎮東19公里。人口180,多為壯族。“洛東”,壯語意為東溪谷。因地處東溪谷,故名。設集市。有洛東電站、水泥廠。黔桂鐵路經此並設站。有公路接柳貴、桂宜等公路。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43
推薦理由: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懷遠鎮人口數量為,位列崇州市各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21年1月,懷遠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懷遠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 位於市西北,西靠邛崍大山脈,與西山鄉、萬家鎮連線,鎮南3公里傍無根山麓緊鄰大邑縣青霞鄉,鎮北與何家鄉、三郎鎮接壤,鎮東與元通鎮相連。西河上游文井江流經全境,全境面積37. 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55畝,總人口29000人,轄紅星、富麗、定江、福壽、福橋、黎店、龍潭、前峰、泉水、楓香、寶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等15個村,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4個居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懷遠集鎮,有完全中學1所,國中1所,國小12所,公立幼稚園1所。 懷遠是崇州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相傳東晉十六國時期,李雄曾設漢原郡於此,至清乾隆置分州於境內。民國初沿襲舊置,1940年設懷遠鎮,同時為區署所在地。1950年成立懷遠鄉人民政府。此後屢經分合、改置。1997年恢復現轄地 。 該鎮依山傍水,景色秀麗,雨水充沛,氣候宜人,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無根山區建有規模200畝以上的板栗和銀杏基地各1個,千畝果園1座,蠶桑基地千餘畝;藤、棕、竹編製品極富盛,蜚聲海內外;沿山一帶貯藏有大量的白陶土和黑泥炭資源;境內8公里長的文井江河灘,蘊含豐富的灰石和砂石原料。 境內有企業2300多家,涵蓋機械、鋼鐵、水電能源、糧油加工、造紙及建工建材等行業,其中水泥、木材及其加工業為該鎮支柱產業。農業主產水稻、麥類,盛產柑橘、茶葉、桐油、銀杏、棕片等土特產品。名小吃豆腐帘子、凍糕、葉耳粑被譽為“懷遠三絕”,名聞遐邇。2000年該鎮國內生產總值達28101萬元,人均收入2835元。". 懷遠鎮特產與美食 崇慶枇杷茶 崇州市現有茶園面積3328畝,產量131噸,茶樹品種主要為四川中小葉種和崇慶枇杷茶,崇慶枇杷茶是我國珍貴而又稀少的茶樹品種資源,唯崇州獨有,因時似枇杷葉而得名。1965年被評為全國21個優良茶樹品種之 懷遠藤編 藤編是懷遠鎮經濟產業的主力軍,年產值6800萬元,藤編一條街經營商家30餘戶,其中從事藤編經營和生產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區的居民。因為文井江社區居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較少,農活並不繁重,閒暇時間較多,很 崇州龍門貢茶 崇州龍門貢茶,就是四川崇慶枇杷茶,清代即以此茶為原料製作“龍門茶”入貢,頗受稱讚,“貢茶之譽”流傳至今。有發芽早、芽葉肥厚、發枝能力強、香高、味濃、耐沖泡等特點。 特產簡介 崇州龍門貢茶崇慶枇杷茶早在 懷遠豆腐帘子 懷遠豆腐帘子,是四川省成都崇州市懷遠古鎮的著名特產,該品用優質大豆製成可食之豆漿後,投入適量滷水,使之濃凝,再用刷把攪勻,然後將紗布浸混,鋪入木匣,一層細布,一層豆花,濾乾成型。因其狀若簾,故名“豆腐 懷遠凍糕 懷遠凍糕,米食,特點:松泡甜潤,油而不膩。烹製法:蒸。此品由民國年間懷遠鎮廚師蔣仲漁所創,初稱蔣三麻子凍糕。懷遠凍糕與葉兒粑、豆腐帘子均為成都崇州市懷遠鎮的著名小吃,被稱之為“懷遠三絕”。先將大米浸泡 布郎李 布郎李崇州市布郎李的產地區域主要分布在無根山脈的懷遠鎮寶豐村、龍潭村、公議鄉的梓潼村、道明鎮的鈄陽村、紅旗村、東關鄉的蓮花村。 豆腐帘子 豆腐帘子獨產於懷遠鎮,已有500多年歷史。製作工藝特殊,先用優質大豆製作可食之豆漿後,投入適量滷水,使之濃凝,再用刷把攪勻,然後將紗布浸濕,鋪入木匣,一層細布,一層豆花,濾乾成型。因其狀若簾,故名“豆 懷遠鎮民俗文化 懷遠三絕製作技藝 懷遠“三絕”產於具有17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鎮懷遠,汲取靈秀的邛崍大山之氣和甘甜的文井江之水孕育而成,為歷代騷人墨客所稱頌,現代成為廣大消費者筵席、家宴的必備佳品。葉兒粑:相傳為北宋年間的一位宋姓老人 懷遠藤編技藝 懷遠藤編始於三國時期,歷史悠久。懷遠鎮也素有“藤編之鄉”美譽。懷遠藤編的起源,在晉代崇州籍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中有詳細記載:“三國時,蜀有漢原(懷遠鎮古稱漢原郡)工匠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高山翠竹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省
141
推薦理由: 在宜州市東部。面積140平方公里。人口2.6萬,其中壯族占84%。轄9村委會,有82自然村。1987年析洛東鄉置洛西鎮。有錳礦。產甘蔗等。為廣西商品糧基地之一。有中國小10所。鎮人民政府駐地洛西街,在慶遠東14公里。人口710,其中壯族占84%,“洛西”,壯語意為“西溪谷”。因地處溪之西,故名。有爆竹、石灰、造紙、機械修理、陶瓷、木器加工等廠。為農副產品集散地。黔桂鐵路經此並設站。有公路接柳貴、桂宜等公路。. 【展開】
宜州德勝鎮
所屬國家:中國
135
推薦理由:德勝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以西40公里,總面積309平方公里。轄19個村街道,184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德勝鎮是宜州市的西門,西接河池市,北接環江縣。323國道黔桂鐵路、金宜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使德勝鎮的鐵路、公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快捷方便。【展開】
TOP 8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西省
113
推薦理由: 石別鎮位於宜州市南面,鎮政府駐地距宜州市區27公里。全鎮地域176平方公里,全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28263人。 石別鎮境內有石別、清潭、屯蒙3個農貿市場,是宜州市唯一擁有3個集貿市場的鄉鎮。 石別鎮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國道(323線)、省道、縣道穿鎮而過。通訊方面設有電訊信號接收塔,可使用行動電話及傳呼機,有直拔國內外程控電話800門。 石別鎮物產資源豐富。工業資源有煤、錳、白泥、鋁土、石灰石等。農業資源盛產稻穀、玉米、糖蔗、桑蠶、生薑、水果,以及各種禽、畜、山羊、魚等,是宜州市糖蔗、桑蠶、水果、生薑主產區。宜州市是廣西桑蠶主產縣(市),石別更是宜州的養蠶之鄉(鎮)。1999年全鎮桑園面積已擴大到5846畝,年產鮮繭760.7噸,產值1217.2萬元,居全區鄉鎮之首,2000年全鎮建有烤房10個,年烤繭量達900噸。石別土橋水庫的水果;石別、屯蒙等村的西瓜;永定、拉弄等村的生薑久負盛名。1999年,全鎮財政收入171.7萬元,農民人 均純收入達2736元。. 【展開】
標籤:宜州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宜州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