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濟源十大強鎮排名

濟源十大強鎮排名-濟源各鎮經濟排名前十-濟源哪個鎮最富

2號榜單員的頭像
2號榜單員
2023-09-11 07:30:10更新 · 1.79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濟源是位於河南省西北部,且下轄11個鎮的縣級市,該市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濟源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濟源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承留鎮、克井鎮、思禮鎮等濟源強鎮,告訴您濟源哪個鎮最富,濟源市各個鄉鎮經濟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濟源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240
推薦理由: 五龍口鎮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腳下,悠悠沁河水之濱,這裡風景秀麗、資源獨特、經濟發展,人文和諧。唐代詩人白居易曰:“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說的就是濟源市五龍口鎮沁河流域。五龍口鎮之名源於古代枋口引水工程。沁水發源於山西,是黃河下游最大的支流,穿越太行山,在五龍口出山東流。秦代在此開山鑿渠,引沁灌田,以枋木為閘,故稱枋口。枋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同屬於一個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枋口經多次擴建,到明代共開挖了利豐、廣惠、廣利、永利、永興等五條引水渠,呈“五龍分水”之勢,因此得名“五龍口”。 五龍口全鎮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3.63萬畝,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4.9萬人。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20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先後被列為河南省50個綜合改革發展建設試點鎮之一,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鎮,入選河南省100個重點鎮。境內的五龍口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 一、便利、優越的地理位置 五龍口鎮地處中原城市群西北部重要的支點城市——河南省濟源市的東北部,連線河南、山西兩省和焦作、洛陽、晉城三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因其地處山西與河南兩省交界地帶的特殊位置,成為山西進入中原的重要出山口,是晉煤外運、南貨北進的重要通道。境內焦克公路、焦枝鐵路橫穿東西,207國道、濟晉高速、二廣高速貫穿南北,構成了井字形交通框架。境內有蓮東、尚莊兩個鐵路車站和裴村鐵路貨場,高速公路在鎮區有出入口,快捷便利的交通將晉城、焦作、洛陽及濟源市區緊密相連,五龍口鎮已經成為上述四城市半小時濟圈的交匯地帶,使該鎮成為物流和人流的匯集地,具備了承接上述城市梯次經濟分工,發展相應產業的便利條件。 二、特色、經典的旅遊景觀 五龍口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有生存於我國北方緯度最高的獼猴3000餘只,九大群。它們善於攀援,模仿性強,出沒於叢林山水之間,經人工馴化能招之即來,同遊人玩耍嬉戲,平添無限樂趣。中華獼猴園集獼猴觀賞、科研、表演為一體,特別是獼猴憨態可拘的表演讓人大飽眼福,抬花轎、算算術、找籃球、認地名等經典節目百看不厭,新推出的談戀愛、放鞭炮等節目令人忍俊不禁,山水同笑、人猴同樂,“獼猴王國”天天都是歡樂谷。 景區形如孔雀開屏,區內山清水秀、溫泉噴涌,猿聲回囀,景色迷人。景區內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桃都山桃花嬌艷,金雞嶺金雞報瑞;香爐峰奇峰聳立,雙峰如紐;畫屏峰壁立千刃,怪石嶙峋,形成了“十里畫廊”美景。此外景區內還有山鷹、綿雞、野山羊、野兔及各種山雀、鳥類等其他動物景觀。植物景觀主要是由刺槐、棟樹、香椿、側柏、黃荊、黃櫨、連翹、山葡萄等構成的原始次生林。景區內有投資4000餘萬元建成的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香岩寺以及五龍大型群雕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精品景點。五龍口風景區曾榮獲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的美譽。 五龍口溫泉是我國內陸水溫最高、水質最好的的醫用地熱礦泉,最高水溫達到101℃,平均水溫76.8℃,年開採量可達120萬立方米,富含鉀、鈉、鈣、鎂、銨、鋰、氟、氯等30餘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對美容、養顏、保健等具有良好的功效,是我國少有的溫泉資源。依託沁河水資源和溫泉資源規劃牛王灘沁水灣溫泉綜合開發項目,計畫引溫泉水進入風景優美的牛王灘沁水灣,重點開發漢湯酒店、沁園溫泉谷、溫泉小鎮等項目,將逐步形成具有國際水平,以溫泉養生、商務會議、生態旅遊為特色的複合型旅遊度假區。 五龍口鎮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太行山如屏障巍然屹立,沁河水如玉帶龍蛇蜿蜒。五龍口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無霜期平均260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五龍口鎮為太行山前天然匯水盆地,地表水徑流和地下水儲量十分豐富,有北方少有的高熱優質溫泉;有豐富的石灰岩和較豐儲量的鐵礦等資源可供開發利用。在人文資源方面,有“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的沁園遺址,著名詞牌“沁園春”就發源於此;是中國水墨山水畫大師荊浩、唐代名相與高僧裴休的故里;曹魏時期的沁河古棧道遺址雖已不存,但棧道壁孔仍歷歷在目。沁河出山口孔山一帶奇峰矗立,懸泉高掛,是歷代詩人窮盡佳句的山水美景。這裡有“撫竹沁園好,吹簫鐵岸清”的風光旖旎的沁河;有山勢雄壯的太行山系及已成型的五龍口風景區等,具備做精做大旅遊產業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特別是近期河南省重點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庫的開工建設和溫泉資源綜合開發工程的全面實施,為五龍口旅遊產業的新一輪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五龍口歷史悠久,文化蘊涵十分豐厚,是黃河流域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方富麗堂皇的神話世界。《棋盤山和金雞頂的傳說》、《孔山太行比高低》、《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曹娘娘的傳說》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故事情節都和當地一些地名和現象相吻合,瑰麗多彩,韻味雋永。 三、強勁、蓬勃的社會經濟 五龍口鎮是一個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旅遊開發潛力無限的魅力城鎮,是一座充滿希望的現代化城鎮。近年來,五龍口鎮充分利用3000餘畝山前相對平緩的砂礫荒坡的有利條件,境內先後布局建設了豫光電鋅、聯創化工、太行水泥及沁北電廠等大型工業企業,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五龍口鎮擁有各類企業1096家,其中:集體企業35家,私營個體企業1061家,企業從業人員1.3萬人。主要有電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紙等五大行業。面對新形勢,五龍口鎮黨委、0立足實際,提出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努力打造工業旅遊名鎮”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地方財政收入較上年翻一番、增長率保持全市第一的奮鬥目標。登高眺望,在孔山南麓,豫光鋅業、太行水泥、聯創化工、沁北華能電廠等一座座大企業依山而建,焦克公路、太澳高速公路蜿蜒而行,綿伸到大山深處,藍天、白雲、塔吊、彩旗,組成了一幅色彩絢麗、活力迸發的畫卷,一個新崛起的工業旅遊特區正以涌動的熱情吸引著人們驚喜的目光! 五龍口有3萬餘畝土肥水豐的良田,曾經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全鎮種植有小麥、水稻、玉米、蘋果、酥梨、烏克蘭大櫻桃、杏李、花生、藥材以及各種蔬菜。全鎮共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無公害農產品認定4個,綠色產品認定1個。近年來,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生態觀光園建設全面展開,鎮黨委、0圍繞區域優勢和特色品牌,著力打造沁園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稻米高效農業帶、酥梨果品產業帶,大力開展田園生態游,重現五龍口鎮魚肥米香的“小江南”風光。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鎮建設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鎮規劃全面展開,在總體規劃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鎮區詳細規劃和旅遊景觀等具體功能性規劃。以鎮區為載體,打造水景觀,彰顯水文化;加大鎮區基本設施建設,實現道路鎮區路路通、農村村村通;改善民眾飲水條件,全鎮3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全鎮實現通郵、通電話。2008年全鎮電話裝機達到2萬部,電話人均普及率25%。鎮域內現有辛莊和尚莊兩個郵電所,35kV變電站1座,220KV變電站一座,衛生院3個,全鎮29個農村醫療點建立了“三室一房”,並全部通過了省衛生廳驗收,實現了村村建立標準化衛生所的目標,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5%;五龍口鎮現有普通高中1所,國中2所,山口村實驗國小更是河南省示範性學校。 農村全面整治上檔升級,成立專業環衛隊伍,制定長效保潔機制,確保垃圾不落地;成立城管隊全面整治鎮區的衛生和市場經營秩序,為農家樂旅遊提供了良好載體;2008年全鎮已完成樹木圍村和生態村8個,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5m2。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的條件的不斷最佳化,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旅遊服務行業也花開不敗,爭齊鬥豔。溫泉賓館內乾淨整潔,衛生舒適,設施齊全,四季如春。景區附近經濟型旅館和餐館備有白蒿、沁河小魚等各種山野菜和土特產,品種豐富,香鮮美味。 旅遊開發亮點不斷,五龍口溫泉度假山莊全面開工,化城寺復修工程進展順利,客商投資牛王灘項目興趣濃厚;旅遊景點不斷豐富,旅遊內涵不斷提升,旅遊效益不斷增多,旅遊名氣不斷擴大。2008年我鎮風景區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收入4000萬元,吸引本地勞動力就業明顯,新增加旅遊就業人員100餘人,超過300人。 五龍口,一個充滿生機、魅力無限的新興工業旅遊名鎮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2020年11月,五龍口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5年7月,五龍口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5公里處,面積128平方公里,分溫泉、盤古、沁河、愁兒溝、白澗溝五大景區,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區, 東逯寨三皇廟 東逯寨三皇廟位於五龍口鎮東逯寨村北2.5公里太行山支脈鳳凰嶺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東西18.4米,南北17.5米。現有三皇殿、廣生殿、山門、照壁等。三皇殿為主 荊浩墓 荊浩墓位於市區東北的五龍口鎮谷堆頭村東南150米處。冢高3米,周長15米,墓前之碑為濟源市人民政府於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寬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國水墨山水畫大宗師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位於五龍口鎮沁河出山口處。初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因渠首系用“枋木為門,以備蓄泄”,始名枋口堰。歷代修建廣濟渠、廣慧渠、利豐渠、永濟渠、 馬鞍山水電站 位於五龍口鎮裡河村東南3公里,沁河東岸,馬鞍山下。1977年由濟源縣辛莊公社建築。電站上層機房,東牆上用水泥塑寫毛體“馬鞍山電站”(行書),其水源來自馬鞍山北側的渠首新截取的沁河。河水衝動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237
推薦理由: 思禮鎮位於濟源西郊,東與市區天壇辦事處接壤,西北與山西省陽城縣桑林搭界,北與克井鎮相連,南與承留鎮毗鄰,全鎮總面積69.7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總人口27000餘人,耕地面積22450畝,鎮0所在地距市區中心7公里。 思禮鎮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先進、快捷,濟邵公路、荊華路橫穿東西,馬三路、北陽路縱貫南北,北陽路(北石—水洪池—山西陽城)為濟源第三條濟陽路,全鎮平原區村村通油路,5000門程控電話遍布各村,通達四海。 近年來,思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工業建支柱,農業抓調整,城鎮樹形象,社會求和諧,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窮鎮變成了全市的工業大鎮、經濟強鎮,綜合實力一舉跨入了河南省百強鎮鎮行列。 -經濟發展 思禮鎮 思禮鎮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先進、快捷,濟邵公路、荊華路橫穿東西,馬三路、北陽路縱貫南北,北陽路(北石—水洪池—山西陽城)為濟源第三條濟陽路,全鎮平原區村村通油路,5000門程控電話遍布各村,通達四海。 近年來,思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工業建支柱,農業抓調整,城鎮樹形象,社會求和諧,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窮鎮變成了全市的工業大鎮、經濟強鎮,綜合實力一舉跨入了河南省百強鎮鎮行列。 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實施工業建設項目55個,完成投資5.1億元,其中外資4.5億元。目前全鎮共有工業企業73家,限額以上企業10家,2006年全口徑收入完成58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50萬元。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先後以獎代補300萬元,建成了澗南莊科技養殖園區、黃莊百座蔬菜大棚和洛峪科技示範園區等高標準示範性工程。全鎮建蔬菜大棚300座,養殖專業戶500多戶,林果面積達到5000畝。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四年來,總計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構築了“四縱二橫”的道路網路,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建成了高標準的鎮0綜合辦公樓和計生辦公樓,修建了多功能的綠色文化廣場。 -農業結構 思禮鎮 調整穩步推進。先後以獎代補300萬元,建成了澗南莊科技養殖園區、黃莊百座蔬菜大棚和洛峪科技示範園區等高標準示範性工程。全鎮建蔬菜大棚300座,養殖專業戶500多戶,林果面積達到5000畝。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 -社會事業 思禮鎮 四年來,總計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構築了“四縱二橫”的道路網路,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建成了高標準的鎮0綜合辦公樓和計生辦公樓,修建了多功能的綠色文化廣場。 全面進步。完善鎮一中內部設施,改造三河、思禮、慶華國小D級危房,新建農村文化大院7個,率先在全市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有線電視入村率達97%;完成牛灣、洛峪、澗南莊沼氣示範村建設。解決了6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幾年來,先後榮獲“河南省六好先進黨委”、“河南省科普示範鄉”、“河南省稅費改革先進集體”、“河南省城鄉基層政權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思禮鎮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思禮鎮為2017年國家園林城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思禮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思禮鎮名稱由來:紀念1943年10月在濟源萬羊山被日寇殘酷殺害的中共濟源縣委副書記于思禮烈士。 盧仝故里碑 盧仝故里碑位於濟源市思禮鎮思禮村盧仝文化廣場上。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立。碑高1.83米,寬0.71米,碑樓形式,石碑原放於盧氏祠堂內後人移建於此砌為水泥樓。碑樓首部泥塑對聯“淵芳馥風” 水洪池民居 水洪池民居位於濟源市思禮鎮水洪池村。北距山西省界5公里(陽城桑林押水村),南距思禮鎮九里溝13公里。該民居群建於民國年間,現存磚石民居十餘座。其建築風格與山西陽城傳統民居多有相似,為研究晉南 于思禮烈士就義處 于思禮烈士就義處,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北1公里萬羊山南側山腳下。坐北朝南,前為石碑,後為封土。水泥碑座,東西長1.96米,南北寬1.44米。上立石碑高1.35米,寬0.485米,厚0.18 白鶴堂 白鶴堂位於濟源市思禮鎮高莊村。年代為明。白鶴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234
推薦理由: 承留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民勤勞、經濟發展。 承留鎮因鎮0所在地為承留村而得名,位於濟源市西南8公里處;西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南望國家重點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東臨焦枝鐵路,北依豫晉公路;全鎮區域面積196.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丘陵區面積約占全鎮面積的80%。耕地面積約42502畝(有效灌溉面積3.6萬餘畝)、山林面積76000餘畝。 歷史沿系 經考古考證: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10000年前),人類就已在此繁衍生息。漫長的歲月、悠久的歷史給承留鎮不僅留下了如麻姑廟、商山寺、靈都廟、趙家墳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文化遺址,同時也留下了如商山四皓、麻姑成仙、虎嶺面葉、劉秀插枝等許多引人嚮往的歷史傳說。時至今日,承留鎮現轄48個行政村、282個村民組、總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7979人),形成趙、孔、成、周等幾大姓氏文化,民俗為鮮明的北方傳統而又獨具特色。 自然資源 承留鎮山水相間、風光別有一番特色。境內南山、西山、玉陽山(均為王屋山余脈)等大山環立、起伏不定,山中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潔淨;虎嶺河、商河、大溝河、五指河等五條河流由西向東橫貫全境,人工天河—“愚公渠”沿西山、南嶺環包全鎮,更有水域面積達1000餘畝、璀璨奪目的曲陽湖如明珠般鑲嵌在承留鎮中心區域。高山、河流、天渠、湖區交相輝映,不僅十足體現了承留自然風光的大氣,更為承留增添了無限靈氣。 經多年的地質普查與勘探,現已查明承留鎮主要有煤、銀、磷、鋁礬土、耐火土、雲英石、石灰石等20多種,藏量豐富,易於開採;由於山林教多,承留鎮植被十分豐富,有各種植物1700餘種。其中,主要樹種有:刺槐、泡桐、栗、榆、楊、椿、楝、山楂、蘋果、李子、柿子、核桃、桃、棗等30餘種;與此同時,承留山區中藥材資源也比較豐富,除野生品種:防風、連翹、金銀花、枸杞子、冬凌草、何首烏等30餘種外,目前人工種植有:黨參、川貝、山芋肉、藏紅花等10多種;茂密的森林為動物的棲息繁育生長也提供了天然場所。全鎮有各種動物600餘種,其中有20餘種列入國家動物保護行列。 社會經濟 近些年以來,承留鎮堅持“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經濟發展指導思想,一方面大力支持自主創業、另一方面積極招商引資,現已初步形成了以鉛鋅加工、機械加工、防爆電器、建築材料、農產品加工為基本框架、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經濟。境內現有中原特鋼等大型軍工企業和豫港焦化、金馬焦化等多家濟源市重點企業,擁有以金利鉛業集團為首的鎮轄企業150餘家,2008年全鎮完成企業總產值90.9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6.7億元,完成限上工業總產值80.1億元,完成全口徑財政稅收2.6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稅收73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49元。2002年起承留鎮連續進入河南省百強鄉鎮。 與此同時,承留鎮科教文衛事業同步發展,民眾生活質量穩步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逐步提高,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民眾性文化活動、農村合作醫療、衛生防疫和婦幼保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績。 2021年10月,承留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791位。 2021年9月,承留鎮入選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鎮。 2021年1月,河南省愛衛會命名承留鎮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鄉鎮。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選擇承留鎮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範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承留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承留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靜林寺 靜林寺,位於承留鎮南姚村。坐北朝南,依中軸線而建,南北84.2米,東西16.7米,總面積1606平方米。主體建築依中軸線縱向排列,依次為山門、過廳、東西廂房、中佛殿和後佛殿遺址,總計五座十九 南姚關帝廟 南姚關帝廟位於濟源市承留鎮南姚村。該村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古軹道,也叫軹關陘,太行八陘之一,是從山西到河南的唯一通道,而關帝廟就座落在此道上,曾為來往商旅行人駐住的場所。據清乾隆十年《歷代會 三皓冢 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承留鎮三皇村南部100米處。原有三冢,現存兩冢。其中北側一冢居村東南100米,略呈三角形,高約5米,西邊被挖掉作耕地。南冢距中間冢800米,圓形,直徑7米,高約6米,為直立性 北勛石佛寺 北勛石佛寺,位於濟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鎮北勛村,因寺內石佛而得名,該寺創建於唐代,重修於明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宣統年間多次重修。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占地1900餘平方米,兩進院落,依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217
推薦理由: 克井鎮位於濟源市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接壤,南與市區相連,轄51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面積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克井鎮經濟基礎較好、發展勢頭強勁,是濟源市的工業重鎮,經濟強鎮和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城鎮。克井鎮交通發達便利,晉煤外運主幹道濟陽公路、勛陽公路,侯月電氣化鐵路、焦枝鐵路橫穿全境,沿濟陽路形成了河南省最大的煤炭批發運轉市場,侯月鐵路在境內設有盤古車站,焦枝鐵路濟源車站位於克井鎮柿檳村南,全鎮境內有4個鐵路轉運貨場。 2006年,鎮經濟發展再次提速,各項經濟指標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7.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近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4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98元。先後榮獲“中國鄉鎮之星”、“中國鄉鎮投資環境300佳”、“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連續三年躋身“全國重點鎮”,連續四年跨入“全省百強鎮”,2006年名列 第6名;2006年,被中央組織部、河南省委分別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被省老齡工作委員會授予“全省老齡工作先進單位”,被河南省體育局授予“河南省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首次跨入了“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行列,位列827名。 -自然資源 克井鎮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鉀長石、硯石、水泥灰岩、白雲石、石灰石等20餘種,儲量可觀,水資源充裕,是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是濟源市城市用水水源地,境內有沁河、漭河和修建於60年代的人工天河引沁濟漭渠。集防洪、灌溉、發電、旅遊於一體總庫容4.3億立方米的河口水庫和漭河水庫,即將開工興建。 -交通便利 克井鎮交通發達便利,晉煤外運主幹道濟陽公路、勛陽公路,侯月電氣化鐵路、焦枝鐵 克井鎮 路橫穿全境,沿濟陽路形成了河南省最大的煤炭批發運轉市場,侯月鐵路在境內設有盤古車站,焦枝鐵路濟源車站位於克井鎮柿檳村南,全鎮境內有4個鐵路轉運貨場。 -農業產業 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奠定克井的基礎。現已形成以煤炭開採加工轉運、化工、冶煉、耐火、建材等為主綜合發展的工業體系。克井農業正在由傳統耕作向園區化、公司化、基地化、標準化高效農業轉變,初步形成了新莊30萬隻蛋雞生產基地、塘石生態養殖園區、陽光牧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養殖龍頭和千畝優質核桃、千畝大棗、萬畝山萸茱等一批高效農業園區,建成省級5000畝無公害林果基地和2萬畝無公害糧食生產基地,建成東許村陽光牧業公司、塘石生態養殖園區和南凡養殖園區等3家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 -風光旅遊 克井鎮風光秀麗、風景怡人,修建於北魏大合三年的盤古寺,景色雄奇秀麗。韓愈《送李願歸盤古序》一文使盤古寺名噪天下,乾隆皇帝《盤古考證》後欽定為名山勝跡, 沁河、漭河流經克井境內30多公里,兩岸峽谷幽深、山壁陡峭,三國時期“石門魏碑石刻”、“古棧道遺蹟”、“司馬懿藏兵洞”等一處處古蹟,訴說著一個個古老動人的故事。位於該鎮西北部的蟒河森林生態旅遊區、集山、水、森林、獼猴、溶洞多種要素於一體,總面積1000餘公頃,景區內山勢雄偉,溝壑縱橫,群峰崢嶸,峭壁林立,森林茂密,坡陡谷深,風光秀麗,呈現出雄、秀、險、奇的壯美景觀。 2021年12月,河南省愛衛辦命名克井鎮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鄉鎮。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選擇克井鎮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範鎮。 2014年7月,克井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克井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09年1月,克井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5年10月,克井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塘石關帝廟 塘石關帝廟位於濟源市西北10公里的克井鎮塘石村,始建年代失考,據清《濟源縣誌》載,其為後晉高祖石敬塘家廟。太廟重修於明洪武年間,坐北朝南,原有山門、關帝殿、配殿等數座建築,現存山門(復建)、 薛子忠就義紀念地 位於濟源市克井鎮北社村西,1994年8月動工,1995年3月25日建成,呈長方形,坐北朝南,中後部為烈士碑亭,六角形,鋼筋水泥結構,碑高2.36米,寬0.72米,正面楷書“薛子中烈士之墓”, 東許湯帝殿 位於濟源市克井鎮東許村文化廣場北部,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明代。大殿坐北向南,面闊三間(11.32米)進深四架椽(7.9米),為單檐硬山式建築。方整石下鹼,青磚牆身,兩山面前端置墀頭,雕刻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198
推薦理由: 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坐落在歷史悠久的古軹國遺址上,總面積 147.6 平方公里,轄 72 個行政村, 8 萬餘人,是該市第一人口大鎮。東與孟州市搭界,西與濟源市承留鎮接壤,南與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相望,北與濟源市區融為一體,鎮區距市委、市0行政區僅 2 公里。境內丘陵和平原面積各半,耕地面積 11 萬畝。焦枝鐵路、 207 國道、濟焦、濟洛和正在修建的濟運高速路、小浪底專用線等交通幹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 據史書和《濟源縣誌》記載:軹城春秋時期為軹國,戰國時期先為韓都,後為魏之重鎮,乃“天下名都”之一。秦置軹縣,西漢至南北朝曾四度封為候國。境內古蹟頗多,如大明寺、聶政墓、關帝廟、軹國古址等,其中大明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事業】 近年來,軹城鎮堅持“農業抓調整,工業上規模,城鎮大發展”的發展思路,切實加快農業科技大鎮、工業強鎮、特色城鎮建設,使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2 軹城鎮 005 年,目前,全鎮限額以上企業達到 9 家,各類企業 1200 余家,形成化工、建築建材、機械製造、造紙包裝、鉛深加工等五大產業;農業正迅速形成全省最大的鮮切花基地、全市最大的優質糧基地、全市最大無公害蔬菜基地、全市最大的優質林果基地、全市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和全市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趙禮莊商貿樓和留養商貿區的興建,使全鎮初步形成軹城、留養、禮莊、天江四個商貿區,商貿業進一步繁榮;實施鎮區北移戰略,打通鎮區與市區的主幹道——沁園路,完成舊鎮區改造、鎮區河道治理等工程,投資 2000 余萬元的新行政區正在興建,城鎮建設邁開新的步伐。全鎮經濟活躍,政通人和,社會和諧,社會經濟發展走在全市各鄉鎮前列。 2010年11月,軹城鎮入選第四批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軹城鎮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濟源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創建於北宋。原名“通慧禪院”,元代改名“大明寺”。歷代多有修葺。現存建築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築。山門後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 佛山寺大殿 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王莊村南王莊學校內。建於明成化年間,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258年)重修。原有舞樓、山門、中佛殿、後佛殿,東、西廂房等6座,現僅存後佛殿,坐北朝南。該大殿面闊三間,進深 趙衰墓 趙衰墓位於軹城鎮趙村南750米,南北兩冢,相距15米。北冢平面呈長方形,邊長15米,高3米,平頂,頂部有一垂直盜洞,直徑80厘米;南冢邊長12米,高約2.7米,平頂,北部近一半被挖平變成麥地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181
推薦理由: 坡頭鎮位於愚公家鄉河南省濟源市南部,東臨洛陽石化城,南隔黃河與洛陽市相望,北距濟源市區20公里,是濟源的南大門。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共2.6萬人。境內有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和國家重點工程西霞院水庫,有全國留莊英雄民兵營,享譽全國的杜八聯革命紀念地,有極具考古價值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近年來,坡頭鎮黨委、0堅持實施大開放、大搞活、大旅遊、大招商戰略,深入貫徹市委、市0確立的133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揚落實就是創造一流業績的作風,開拓創新,勇於奮進,初步形成了七色旅遊、化纖、輕紡、電子加工等特色經濟,成為黃河北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坡頭是魅力獨具的北國水城。亘古不息、濤濤不止的萬里黃河在坡頭鎮穿境而過。世界水利工程的傑作、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竣工投用,留下了270平方公里煙波浩淼的水面,也為改善庫區周圍的小氣候、提高地下水位和發展引黃工程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西霞院水庫工程的興建,在我鎮形成了38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港灣交錯造就了島嶼林立,灘涂綿延形成海濱風情,《坡頭鎮及西霞院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順利通過,董永島成功築成,為西霞院到小浪底區域綜合旅遊開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充分發揮民眾智慧和力量建成的留莊英雄民兵營紀念館、杜八聯革命紀念地、濟源南縣委舊址,順著黃河的走勢一字鋪開,讓人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與歷史對話,是接受愛國主義、國防主義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大面積的退耕還林,以及萬畝優質薄皮核桃基地、泰山農業觀光園、萬佛山等觀光休閒農業項目的實施,打造了濟源南部的綠色生態屏障,為七色旅遊的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 坡頭是新型工業產業的理想聚集地。 坡頭鎮歷屆黨委、0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的指導思想,強力發揮緊鄰洛陽煉油廠和大化纖的優勢,實現了工業的快速發展。在泥留路和渠馬線兩側,調整規劃土地2000餘畝,新建規模工業園區3個,先後投入15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園區發展規劃,目前已有濟源市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福州華泰電子實業公司濟源分公司、宏發光電有限公司、濟源市濟鄭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入駐園區,成為化纖、輕紡、電子加工等支柱產業,為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空間。 坡頭是黃河岸邊的耀眼明珠。 坡頭鎮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我鎮堅持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城鎮、用城市建設標準建設城鎮的原則,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益經營,完善供排水系統和通訊設施,拉開了三縱三橫的城鎮發展框架,成為濟源市的一個閃亮視窗。投資300萬元建成占地60畝的大河文化廣場,投資2000萬元建成濟源市南部最大的綜合性市場西霞湖市場,投資2000餘萬元高標準建成了坡頭初級中學,新建水城花園、寶島家園別具一格。近年來,坡頭先後榮獲中州名鎮、河南省先進鎮、河南省千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等榮譽稱號。 坡頭是交通便利的動感地帶。坡頭公路、鐵路四通八達,距離鎮區半徑10公里之內有連線黃河南北的通道7條,其中鐵路橋兩座(焦枝複線)、公路橋3座(小浪底公路橋、洛陽黃河橋、濟洛高速黃河橋)、大壩兩座(小浪底水庫大壩、西霞院水庫大壩)。濟洛公路縱貫南北,小浪底專用公路橫穿東西,年吞吐量400餘萬噸的二級貨運站焦枝鐵路留莊站距鎮區僅2.5公里,二廣、連霍、長濟高速滑境而過,通往連霍、長濟高速僅20分鐘車程,二廣高速僅10分鐘車程,同時到新鄭機場也僅40分鐘車程。濟洛高速的道路只有10餘公里。便利的交通進一步拉近了與鄭州、洛陽、焦作等中心城市的距離,同時使坡頭成為出入豫西北、晉東南的重要門戶。 坡頭是有識之士的創業樂園。小浪底工程、西霞院水庫在坡頭境內的相繼興建,不僅集聚了大量的人氣和財氣,而且也極大改善了坡頭的各種環境。全鎮人民發展經濟和服務經濟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電力和水利資源充沛;勞動力富餘;荒坡地面積較大;且與洛陽石化、大化纖等能源基地近在咫尺,公路、鐵路運輸方便。近年來,坡頭鎮不遺餘力地堅持擴大開放、對外搞活的主戰略,修訂和完善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外來投資企業在財政扶持、稅金返還、土地供應、項目審批等方面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除推行濟源市對外來投資企業的一切優惠政策外,強化鎮領導聯繫外來投資企業制度,實行主要領導定期到企業徵求意見,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為外來投資企業創造寬鬆的經營環境。如今,坡頭已成為客商投資興業的樂園。 開放的坡頭是一方生態的淨土、文化的厚土、投資的沃土、安居的樂土,民風純樸、熱情勤勞的坡頭人民始終堅持敞開大門、廣交朋友、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對外開放宗旨,熱誠歡迎國內外客商到坡頭參觀考察、洽談合作、共創輝煌! 2021年9月,坡頭鎮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坡頭鎮為2017年國家園林城鎮。 2014年7月,坡頭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7月,坡頭鎮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坡頭鎮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留莊英雄民兵營 留莊英雄民兵營的前身是杜八聯,杜八聯位於濟源市坡頭鎮境內,抗日戰爭時期,沿黃河北岸的蓼塢村(包括桐樹嶺)、橋溝村、泰山村(包括槐樹莊)、楊大莊毛岑村(包括清澗)、馬住村(包括連地)、留莊村(詳情 溫府君神道碑 溫府君神道碑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左山村。該碑始刻於唐代,高3.57米,寬1.22米,厚0.38米,底高0.85米,寬1.38米,碑座為龜座,龜背上刻八卦圖案,碑座雕刻古樸。碑文為牛僧繕撰文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163
推薦理由: 邵原鎮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山區,東與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黃河小浪底水庫與洛陽新安隔河相望,北依華北僅有的原始森林與山西陽城山脈相連,自古以來是輻射晉東南、豫西北四縣八鄉的經濟文化中心,被省0授予“中州名鎮”,素有“河南西大門”之稱。 邵原鎮轄50個行政村,385個居民組,農業人口3.7萬人。全鎮農用地面積1677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273公頃,林地面積14667公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邵原豐富的生物群落。菸葉產量、產值連續九年奪全市之冠,被省定為優質菸葉生產基地;林果發展迅猛,種類齊全,名、優、特新品種居多,邵原果品因其質地酥脆,味醇甘甜而享譽省內外,並獲取“無公害標誌證書”,註冊“邵州”牌商標;有人參、靈芝、丹參、防豐、紫胡、鹿茸、牛黃等植物、動物資源460餘種;蜂蜜、猴頭、木耳、黃花菜、杏紅、生漆等土特產品資源十分豐富。水利條件便利,鎮區地下水位高、儲量大。鎮東有東陽河,西有西陽河,南臨黃河,北有黃背角、布袋溝兩大水庫,總庫容280萬立方米。18千米東、西乾渠,120公里支渠及35個蓄水池,3200蓄水窯,機井43眼,似長藤開花,遍地結果,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 近幾年來,鎮黨委0,立足邵原實際,因地制宜,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現已形成以西南部山嶺區為主的萬畝菸草,東西乾渠沿線以蘋果、桃、李、杏為主的萬畝鮮果,沿黃移民區以花椒、柿子、核桃為主的萬畝乾果,東、西陽河流為主的8000畝制種基地。全鎮糧經比例4.3:5.6,農民收入逐年穩步提高。 -經濟社會 全鎮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50餘公里,總面積337平方公里, 邵原鎮 轄50個行政村,4萬口人,耕地面積5.1萬畝,平均海拔500—7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4.3度。境內溝壑縱橫,河流交錯,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充足,自然隔離條件好,紅粘土土質含鐵量高,適宜生產優質林果及優質菸葉,培育良種繁育基地;礦產種類多、品位好、儲量大,有煤炭、長石、銅、粘土、梅花玉、瑪瑙、雲母等礦產22種,礦產地14處,年產值5000餘萬元; 2016年12月,邵原鎮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銀河峽 “探銀河峽谷,覓創世神話,賞五色異石,覓地質奇觀。”銀河峽風景區的宣傳詞,講出了銀河峽風光的要義,這裡有女媧補天的傳說,山上有媧皇廟,峽谷里不時見到女媧補天時撒落的五色石:這裡是電影愚公移山 雙房村鄉村旅遊景區 雙房村位於邵原鎮深山區。該村東接花園村,西鄰黃楝樹村,黃孤線穿村而過。村東20公里處是王屋山風景區,村後5公里處是小溝背銀河峽景區,兩公里處有原始森林漂流項目。古樸典雅的房屋建築,頗具時代特 小溝背風景區 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部晉豫交界的邵原鎮境內,處於太行山南端和中條山東端交匯點,屬典型的火山岩構造為主的自然風景區。東與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連,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小浪底黃河三峽與古 晉豫邊革命紀念館 晉豫邊革命紀念地位於濟源市邵原鎮北寨村紀念館處。1938年3月,朱瑞在山西陽城組建了八路軍晉豫邊游擊隊,唐天際任司令員,後該支隊簡稱“唐支隊”。1938年4月,唐支隊在濟源縣邵原鄉北寨村舉辦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162
推薦理由: 位於濟源市西南部,北依國家級著名風景名勝區王屋山,南臨舉世聞名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轄38個行政村、3.3萬人,總面積168平方公里。 唐朝時稱玉陽鎮,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地形以丘陵為主,為中條山和王屋山余脈。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藥王勝地 逢石河、夢柏河、東河三條河流貫穿全境。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全鄉林木覆蓋率22.1%,2002年被河南省林業廳命名為“造林綠化百佳鄉鎮”。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芝麻、花生、油菜、棉花、菸葉、柿子、核桃、石榴等農林產品,是全省優質小雜果生產基地和河南省無公害家產品基地,朱莊石榴、韓彥紅果久負名盛。藥材眾多,冬凌草、板藍根、金銀花、茵陳、防風等達100餘種,藥用價值極高,故有“藥王勝地”之稱。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下冶鎮為2017年國家園林城鎮。 2007年1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下冶鎮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南省
153
推薦理由: 濟水街道辦事處地處我市經濟、金融、商貿中心,面積5.2平方公里,轄西關、西街、南街、北街、東街、東莊、東園、狄莊等8個居委會,濱河社區、周園社區、源園社區、玉仙社區等4個社區,總人口6.5萬。 辦事處機關設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辦公室、老幹部辦公室、經濟貿易辦公室、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社區服務管理辦公室、宣教文衛辦公室、紀檢信訪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計畫生育宣傳技術服務中心、居委會財務代理中心等11個職能科室,編制人數40人。根據工作需要,2004年設立了巡邏隊,現有9名人員,隸屬綜治服務中心管理,2006年,增設創建辦,現屬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2009年3月,辦事處成立了城管隊,4名隊員。 辦事處現有國際時代廣場、建業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商貿設施;有南街集貿市場、南街商貿市場、西街水果批發市場、西關裝飾材料市場、東街恆泰建材市場、家和電器城、五馬摩托城等專業市場。個體工商戶3100多戶,個體私營企業150餘家,其中清源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高新互感器有限公司、錦華成套電器有限公司、新興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礦用電器有限責任公司、集光礦燈廠等13家限上工業企業,基本形成了以機電、化工、建築、建材、商貿、文化娛樂等六大支柱產業。 組織情況:共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27個,黨員506人。其中居委會黨支部8個,黨員240人;社區黨支部4個,黨員178人;直屬企業黨支部3個,黨員28人;私營企業支部3個,黨員18人;學校黨支部7個,黨員117人;直屬單位黨支部3個,黨員50人;機關黨支部1個,黨員51人;老幹部黨支部1個,黨員48人。 兩委成員38人,其中黨員31人,占81.6%。 “雙強”黨支部-4人,占50%;“雙強”黨員79名,占39%;“雙強”居委會幹部14名,占38.9%。 老幹部情況:現有退休人員30人,離休幹部1人,其中副科級以上21人(副處1人)。 機關人員情況:公務員31人,事業人員11人,工勤人員4人,社區人員24人,家家樂公司人員9人,城管人員4人,巡邏隊人員9人,工業公司不在崗人員7人(其中返聘1人)。 教育情況:共有中國小9所,167個教學班,9034名學生,452名在職教師,57名退休教師。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36人,國小高級教師73人。其中國中1所,40個教學班,2981名學生,155名教師。國小8所,127個教學班,6053名學生,297名教師。 宣傳工作情況:目前轄區共有省級文明單位1個(濟水一中);省級衛生先進單位2個(辦事處機關、西街居委會);地市級文明單位4個(濟水派出所、南街學校、北街學校、東園學校)。有團員950人,團委2個,團支部20個。 社區工作情況:轄區設4個社區,每個社區都建立了警務室、勞動就業保障站,三個社區建立了醫療康復中心。目前,轄區共有殘疾人164人,享受40%救濟人員9人,一般救濟人員2人:享受低保501戶,1731人。 計畫生育情況:轄區共有已婚育齡婦女14607人,康檢對象4340人,應持婚育證明的流動人口1015人,年出生134人,實施節育措施220人,人口出生率5.64‰,人口自然增長率3.96‰,男女比例107:100。 【展開】
標籤:濟源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濟源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