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口鎮

五龍口鎮

總得票:241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河南省
所屬城市:濟源市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419001
人品密度:386 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4.90 萬人
郵政編碼:454600
面積:127.00 平方千米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391
車牌代碼:豫U

五龍口鎮簡介

五龍口鎮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腳下,悠悠沁河水之濱,這裡風景秀麗、資源獨特、經濟發展,人文和諧。唐代詩人白居易曰:“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說的就是濟源市五龍口鎮沁河流域。五龍口鎮之名源於古代枋口引水工程。沁水發源於山西,是黃河下游最大的支流,穿越太行山,在五龍口出山東流。秦代在此開山鑿渠,引沁灌田,以枋木為閘,故稱枋口。枋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同屬於一個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枋口經多次擴建,到明代共開挖了利豐、廣惠、廣利、永利、永興等五條引水渠,呈“五龍分水”之勢,因此得名“五龍口”。

五龍口全鎮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3.63萬畝,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4.9萬人。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20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先後被列為河南省50個綜合改革發展建設試點鎮之一,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鎮,入選河南省100個重點鎮。境內的五龍口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

一、便利、優越的地理位置

五龍口鎮地處中原城市群西北部重要的支點城市——河南省濟源市的東北部,連線河南、山西兩省和焦作、洛陽、晉城三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因其地處山西與河南兩省交界地帶的特殊位置,成為山西進入中原的重要出山口,是晉煤外運、南貨北進的重要通道。境內焦克公路、焦枝鐵路橫穿東西,207國道、濟晉高速、二廣高速貫穿南北,構成了井字形交通框架。境內有蓮東、尚莊兩個鐵路車站和裴村鐵路貨場,高速公路在鎮區有出入口,快捷便利的交通將晉城、焦作、洛陽及濟源市區緊密相連,五龍口鎮已經成為上述四城市半小時濟圈的交匯地帶,使該鎮成為物流和人流的匯集地,具備了承接上述城市梯次經濟分工,發展相應產業的便利條件。

二、特色、經典的旅遊景觀

五龍口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有生存於我國北方緯度最高的獼猴3000餘只,九大群。它們善於攀援,模仿性強,出沒於叢林山水之間,經人工馴化能招之即來,同遊人玩耍嬉戲,平添無限樂趣。中華獼猴園集獼猴觀賞、科研、表演為一體,特別是獼猴憨態可拘的表演讓人大飽眼福,抬花轎、算算術、找籃球、認地名等經典節目百看不厭,新推出的談戀愛、放鞭炮等節目令人忍俊不禁,山水同笑、人猴同樂,“獼猴王國”天天都是歡樂谷。

景區形如孔雀開屏,區內山清水秀、溫泉噴涌,猿聲回囀,景色迷人。景區內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桃都山桃花嬌艷,金雞嶺金雞報瑞;香爐峰奇峰聳立,雙峰如紐;畫屏峰壁立千刃,怪石嶙峋,形成了“十里畫廊”美景。此外景區內還有山鷹、綿雞、野山羊、野兔及各種山雀、鳥類等其他動物景觀。植物景觀主要是由刺槐、棟樹、香椿、側柏、黃荊、黃櫨、連翹、山葡萄等構成的原始次生林。景區內有投資4000餘萬元建成的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香岩寺以及五龍大型群雕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精品景點。五龍口風景區曾榮獲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的美譽。

五龍口溫泉是我國內陸水溫最高、水質最好的的醫用地熱礦泉,最高水溫達到101℃,平均水溫76.8℃,年開採量可達120萬立方米,富含鉀、鈉、鈣、鎂、銨、鋰、氟、氯等30餘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對美容、養顏、保健等具有良好的功效,是我國少有的溫泉資源。依託沁河水資源和溫泉資源規劃牛王灘沁水灣溫泉綜合開發項目,計畫引溫泉水進入風景優美的牛王灘沁水灣,重點開發漢湯酒店、沁園溫泉谷、溫泉小鎮等項目,將逐步形成具有國際水平,以溫泉養生、商務會議、生態旅遊為特色的複合型旅遊度假區。

五龍口鎮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太行山如屏障巍然屹立,沁河水如玉帶龍蛇蜿蜒。五龍口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無霜期平均260天,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五龍口鎮為太行山前天然匯水盆地,地表水徑流和地下水儲量十分豐富,有北方少有的高熱優質溫泉;有豐富的石灰岩和較豐儲量的鐵礦等資源可供開發利用。在人文資源方面,有“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的沁園遺址,著名詞牌“沁園春”就發源於此;是中國水墨山水畫大師荊浩、唐代名相與高僧裴休的故里;曹魏時期的沁河古棧道遺址雖已不存,但棧道壁孔仍歷歷在目。沁河出山口孔山一帶奇峰矗立,懸泉高掛,是歷代詩人窮盡佳句的山水美景。這裡有“撫竹沁園好,吹簫鐵岸清”的風光旖旎的沁河;有山勢雄壯的太行山系及已成型的五龍口風景區等,具備做精做大旅遊產業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特別是近期河南省重點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庫的開工建設和溫泉資源綜合開發工程的全面實施,為五龍口旅遊產業的新一輪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五龍口歷史悠久,文化蘊涵十分豐厚,是黃河流域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方富麗堂皇的神話世界。《棋盤山和金雞頂的傳說》、《孔山太行比高低》、《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曹娘娘的傳說》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故事情節都和當地一些地名和現象相吻合,瑰麗多彩,韻味雋永。

三、強勁、蓬勃的社會經濟

五龍口鎮是一個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旅遊開發潛力無限的魅力城鎮,是一座充滿希望的現代化城鎮。近年來,五龍口鎮充分利用3000餘畝山前相對平緩的砂礫荒坡的有利條件,境內先後布局建設了豫光電鋅、聯創化工、太行水泥及沁北電廠等大型工業企業,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五龍口鎮擁有各類企業1096家,其中:集體企業35家,私營個體企業1061家,企業從業人員1.3萬人。主要有電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紙等五大行業。面對新形勢,五龍口鎮黨委、0立足實際,提出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努力打造工業旅遊名鎮”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地方財政收入較上年翻一番、增長率保持全市第一的奮鬥目標。登高眺望,在孔山南麓,豫光鋅業、太行水泥、聯創化工、沁北華能電廠等一座座大企業依山而建,焦克公路、太澳高速公路蜿蜒而行,綿伸到大山深處,藍天、白雲、塔吊、彩旗,組成了一幅色彩絢麗、活力迸發的畫卷,一個新崛起的工業旅遊特區正以涌動的熱情吸引著人們驚喜的目光!

五龍口有3萬餘畝土肥水豐的良田,曾經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全鎮種植有小麥、水稻、玉米、蘋果、酥梨、烏克蘭大櫻桃、杏李、花生、藥材以及各種蔬菜。全鎮共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無公害農產品認定4個,綠色產品認定1個。近年來,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生態觀光園建設全面展開,鎮黨委、0圍繞區域優勢和特色品牌,著力打造沁園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稻米高效農業帶、酥梨果品產業帶,大力開展田園生態游,重現五龍口鎮魚肥米香的“小江南”風光。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鎮建設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鎮規劃全面展開,在總體規劃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鎮區詳細規劃和旅遊景觀等具體功能性規劃。以鎮區為載體,打造水景觀,彰顯水文化;加大鎮區基本設施建設,實現道路鎮區路路通、農村村村通;改善民眾飲水條件,全鎮3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全鎮實現通郵、通電話。2008年全鎮電話裝機達到2萬部,電話人均普及率25%。鎮域內現有辛莊和尚莊兩個郵電所,35kV變電站1座,220KV變電站一座,衛生院3個,全鎮29個農村醫療點建立了“三室一房”,並全部通過了省衛生廳驗收,實現了村村建立標準化衛生所的目標,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5%;五龍口鎮現有普通高中1所,國中2所,山口村實驗國小更是河南省示範性學校。

農村全面整治上檔升級,成立專業環衛隊伍,制定長效保潔機制,確保垃圾不落地;成立城管隊全面整治鎮區的衛生和市場經營秩序,為農家樂旅遊提供了良好載體;2008年全鎮已完成樹木圍村和生態村8個,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5m2。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的條件的不斷最佳化,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旅遊服務行業也花開不敗,爭齊鬥豔。溫泉賓館內乾淨整潔,衛生舒適,設施齊全,四季如春。景區附近經濟型旅館和餐館備有白蒿、沁河小魚等各種山野菜和土特產,品種豐富,香鮮美味。

旅遊開發亮點不斷,五龍口溫泉度假山莊全面開工,化城寺復修工程進展順利,客商投資牛王灘項目興趣濃厚;旅遊景點不斷豐富,旅遊內涵不斷提升,旅遊效益不斷增多,旅遊名氣不斷擴大。2008年我鎮風景區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收入4000萬元,吸引本地勞動力就業明顯,新增加旅遊就業人員100餘人,超過300人。

五龍口,一個充滿生機、魅力無限的新興工業旅遊名鎮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2020年11月,五龍口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5年7月,五龍口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5公里處,面積128平方公里,分溫泉、盤古、沁河、愁兒溝、白澗溝五大景區,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區,

東逯寨三皇廟

東逯寨三皇廟位於五龍口鎮東逯寨村北2.5公里太行山支脈鳳凰嶺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東西18.4米,南北17.5米。現有三皇殿、廣生殿、山門、照壁等。三皇殿為主

荊浩墓

荊浩墓位於市區東北的五龍口鎮谷堆頭村東南150米處。冢高3米,周長15米,墓前之碑為濟源市人民政府於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寬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國水墨山水畫大宗師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位於五龍口鎮沁河出山口處。初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因渠首系用“枋木為門,以備蓄泄”,始名枋口堰。歷代修建廣濟渠、廣慧渠、利豐渠、永濟渠、

馬鞍山水電站

位於五龍口鎮裡河村東南3公里,沁河東岸,馬鞍山下。1977年由濟源縣辛莊公社建築。電站上層機房,東牆上用水泥塑寫毛體“馬鞍山電站”(行書),其水源來自馬鞍山北側的渠首新截取的沁河。河水衝動機

五龍口鎮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五龍口鎮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