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建甌十大強鎮排名

建甌十大強鎮排名-建甌各鄉鎮gdp排名前十-建甌哪個鎮經濟最好

五星排名的頭像
五星排名
2023-09-04 07:30:08更新 · 1.41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建甌市是由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的縣級市,這裡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經濟也較為發達。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建甌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建甌各鄉鎮gdp排名前十,其中包括吉陽鎮、玉山鎮、小松鎮等建甌強鎮,告訴您建甌哪個鎮經濟最好,建甌鄉鎮經濟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建甌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240
推薦理由: 東遊鎮位於松溪河之畔,鷲峰山脈西側,鎮城北部與龍村鄉接壤,西部與順陽鄉毗鄰,南部與屏南縣相連,東部與川石鄉相接。松溪河、省道甌政公路橫貫全境。全鎮現有18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1個鎮辦林場,1個居委會,76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10472戶,37798人,土地總面積420.53平方公里,是建甌市土地面積最大的鄉鎮。 東遊鎮擁有105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深沉凝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時屬七閩地。後晉天福8年(公元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稱帝,選址黨城築城百里,規模宏大,有所謂:“渡頭城、雲頭街”之說,為東遊城鎮發展的最初雛形,歷逾千載,人文薈萃,文史斑斕。民國二年(1913年),東遊為建甌縣東區永平鄉。1949年為福建省建甌第一行政公署第二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6月人民公社改為鄉政府,1985年1月撤鄉設鎮,是建甌市最早設鎮的鄉鎮之一。 東遊鎮是片鍾靈毓秀、美麗富饒的土地。境內有辰山、九仙山、獅山、將軍山等名山,其中辰山海拔1822米,為全市屋脊。風景名勝寶聖岩座落於東遊鎮渡潭村,距集鎮8公里,方圓5平方公里,風光秀麗、林泉叮噹,古樹參天,洞壑深幽,氣候宜人。縣誌載:“寶聖岩,飛瀑百丈,若玉虹焉,又有靈岩、岩方兩空穴相疊,有雲霧起,數日必雨,旁有八仙山,傳有仙人過此,留有足跡,隱約能辨”。此外,鎮內還有東達橋、溪屯葉士琳古墓等文物古蹟。東遊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20天,年平均氣溫18℃,降雨量1800毫米,四季分明,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溪河縱橫,水系發達,土壤肥沃,適宜農、林業生產。全鎮山地面積56萬畝,其中有林地44.72萬畝,木材蓄積量達250萬立方米,毛竹360萬根,是閩北主要林區之一。耕地43239畝,2003年糧食產量17458噸,糧食商品率達35%,為全省50大商品糧基地鄉鎮之一,素有“-糧倉”之稱。還盛產優質水果,優質茶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15種礦產,其中黃金、鉛、花崗岩等儲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開採價值。水能蘊藏量豐富,全鎮水電理論蘊藏量達2.3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達1.4萬千瓦。淡水養殖業發達,全鎮淡水養殖面積達2000畝。.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東遊鎮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東遊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東遊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唐古瓷窯址 唐古瓷窯址位於建甌市東遊鎮,時代為唐代。唐古瓷窯址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都尉葉士琳合葬墓 武都尉葉士琳合葬墓位於建甌市東遊鎮屯溪虎山,時代為清代。武都尉葉士琳合葬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235
推薦理由:吉陽鎮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西部,與徐墩鎮、房道鎮、仁壽鎮和徐市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為194.7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底,吉陽鎮戶籍人口為31535人。在西周時期,屬於七閩地,後改為吉陽鎮。目前,吉陽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位於吉陽村商業街27號。2019年,吉陽鎮共有45個工業企業,其中有9個規模以上企業,並且有3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179
推薦理由: 房道地處武夷山脈東南側,位於建甌市西南部。東部與甌寧、南雅相鄰,東北部與徐墩毗連,南部、西部與順昌縣交界,北部與吉陽接壤。是省首批科技示範鄉鎮之一。 全鎮占地面積244.7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共96個自然村,168個村民小組。1998年末人口35116人,其中少數民族畲族約357人。 房道是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為閩北山區開發最早的腹地之一,曾養育了明太師楊榮等一批歷史名人,以及為祖國的解放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的英雄兒女。早在隋文帝起就有文字記載汪、桑兩氏從湖北為避戰亂遷居於此,時稱汪桑街;唐始祖初年,河南開封府四晶別駕雷景瑞為避五季之亂入閩到此,改稱璜溪,宋時稱五雙街,元時稱黃孫里,到民國二年改稱房村,民國三十一年,房村與七道村合併,始稱房道。1958年成立房道紅專人民公社,1961年改房道人民公社,1964年劃歸建西縣,1971年劃歸順昌縣,1975年劃歸回建甌縣管轄,1984年改社為鄉,1993年撤鄉設鎮,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房道地處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形複雜,雨量充沛,光熱豐富。全鎮平均海拔428.2米,最高931.6米,最低只有198米。年均氣溫18.4℃,日照時數年均1364.1小時,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無霜期280天左右。 房道土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建甌重點林區,被譽為“竹木之鄉”和“綠色金庫”之稱。全鎮耕地面積37863畝,森林面積2117萬畝,森林覆蓋率68.6%,林木蓄積量102.6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1.5萬畝,立竹量1870萬根,境內還有綿竹、黃竹、花斑竹、石竹、橄欖竹、柴竹、溪洋竹、苦竹、方竹、實心竹、酸竹、觀音竹等12種小徑竹。被譽為“閩北竹鄉”。房道山地產品極為豐富,盛產甘薯、西瓜、茶葉、柑桔、楊梅、香菇、木耳、竹筍、榛子等。馳名中外的萬木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896畝,至今已有640年的保護繁衍歷史,是我國首批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區內維管束植物1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441種,占全省樹種的半數以上,各種珍貴獸類10餘種,鳥類135種,昆蟲1000多種,被譽為“鳥的天堂”、“昆蟲世界”、“森林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德曼教授稱之為“寶貴的自然遺產”。.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房道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太師楊榮木牌坊 太師楊榮木牌坊位於建甌市房道鎮際村,時代為明代。太師楊榮木牌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169
推薦理由: 徐墩鎮位於建甌市西北部,距建甌市區15公里,是全市離市區最近的鄉鎮。境內205國道、南武路、橫南鐵路縱貫,南浦溪、崇陽溪匯合建溪流經全鎮。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歸宗岩。全鎮方圓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山地面積42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39萬畝,鎮轄1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個綜合林場,101個自然村,8648戶,3.5萬人口。1991─2001年連續兩屆保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2002年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的稱號。 近幾年來,徐墩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理論為指導,按照“-”重要思想要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奮力拚搏,開拓創新,圍繞“工業強鎮”的戰略目標,開展各種創業競賽活動,全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長足發展。2003年全鎮企業實現總產值3.10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653億元,農業產值達1.45億元,全鎮財政總收入10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增5.5%。 鄉鎮企業以建工業平台為抓手,上規模、上檔次加快發展, 全鎮有大小工業企業130多家,其中年產值上千萬元企業11家,“三資”企業8家,形成了建材、食品、鑄造、化工、電力等“五大行業”,鄉鎮企業發展名列建甌市各鄉鎮前列。現有企業運行平穩。源建、三森等骨幹企業運行正常,達到或超過計畫目標,豪迪集團公司、昌明-公司兩家集體企業改革已全部完成。2003年全鎮新上續建項目9個,計畫總投資2.9億元,實際已完成投資8483萬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97.3%,其中引進外資項目4個,契約利用外資16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8萬美元。 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確立了糧、林、果、竹、經、養殖等六個主導產業,形成了萬畝糧食高產區、萬畝生態果園區、萬畝毛竹開發區、萬畝經濟作物區、千畝水產養殖區和庭院經濟等“六大經濟格局”。今年全鎮以“優、特、早、稀”為定位,立足本鎮的發展基礎和地域特點,大力種植適銷對路,經濟效益高的品種,大田糧經面積比例由上年的11:89調整為10:90。山地堅持改低創高方針,全鎮低改果園、菜園、錐栗園等2萬畝,竹林1.5萬畝。推廣種植瓜菜等優新品種20多個。以乳牛為主的畜牧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奶牛存欄突破3000頭,生豬存欄2萬頭。. 2020年12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徐墩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 2014年7月,徐墩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徐墩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9年1月,徐墩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5年10月,徐墩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歸宗岩摩崖石刻 歸宗岩摩崖石刻位於建甌市徐墩鎮,時代為明至清。歸宗岩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豐樂太師墓 豐樂太師墓位於建甌市徐墩鎮豐樂村,年代為明。簡介:又稱明太師楊榮及夫人墓,明正統年間(1436—1449)建。墓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625平方米。墓室早年被盜,石人、石馬、石羊、神道碑、鳳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148
推薦理由:小松鎮是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的一個地區,位於建甌市北部。該鎮的行政區域面積為236.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松鎮的戶籍人口為30001人。在早期,小松鎮屬於七閩地,1984年撤銷公社改為小松鄉,1992年撤銷小松鄉並成立小松鎮。目前,小松鎮轄有14個行政村和2個村級單位,截至2020年6月,小松鎮共有5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5個。此外,小松鎮還有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121
推薦理由:東峰鎮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的東部,與東遊鎮、順陽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為303.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東峰鎮戶籍人口為40723人。該地在東漢至元代時期隸屬於建安縣,1984年撤銷東峰公社並成立東峰鎮。2019年,東峰鎮擁有18個工業企業,其中6個規模以上,同時擁有3個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112
推薦理由:小橋鎮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東南部,與玉山鎮、迪口鎮、南雅鎮、東峰鎮以及城關毗鄰。行政區域面積為302.3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該鎮戶籍人口為40696人。小橋鎮原屬於閩中郡,在1992年5月撤銷小橋鄉,成立為小橋鎮。目前,該鎮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2019年,小橋鎮擁有51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8家,綜合商店或超市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有6家。【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78
推薦理由: 南雅鎮位於建甌市南部,建溪中游,與延平區接壤,與順昌縣毗鄰,是建甌市南部重鎮。全鎮轄區總面積398平方公里,轄23個村(場),1個居委會,有117個自然村,189個村民小組,10884戶,總人口42381人,其中少數民族130人,還有海外僑胞12人,港澳台胞10人。 南雅鎮歷史悠久,《建甌縣誌》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即隸屬建安縣,因系建甌南面門戶,初名南瓦口。後人因這裡的山水相依,四季山青水秀,環境幽雅,因而更其名為南雅。民間因南雅位居建溪河畔,是建甌水路運輸的重要碼頭,習慣稱之為南雅口。解放前為建甌縣一區,解放後為第五區,1958年9月成立衛星人民公社,1960年後改稱南雅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實行社改鄉,1985年撤鄉建鎮。 南雅鎮屬中低山地、丘陵地帶,境內西南高、東北低,山脈普遍為東南西北或東西走向,境內高山主要有:雲龍巖、龍崗岩、打四門山、蓮花山、老保崗、通天陽、九洞岩、高世林崗等。河谷平原和盆地大多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區和建溪兩岸。南雅鎮屬建溪流域,溪河主要有:高陽溪、集北溪、白沙溪、中灣溪等8條。全境氣候溫濕,年平均氣溫19℃,平均年降雨量1500mm,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南雅,物產豐富。這裡,有43982畝肥沃的耕地,盛產糧食,有12786畝茶葉和15331畝果園,四季瓜果飄香,被譽為柑桔之鄉、南國葡萄之鄉;這裡,群山吐翠,竹木蔥蘢,有林地面積達45.7萬畝,其中杉木林面積21萬畝,雜木林面積2萬畝,竹林面積達16萬畝,林木總蓄積量達23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4%,超過全省的平均水平,素有閩北竹鄉之稱;這裡,土特產品頗具特色,南路水仙茶葉、竹蓀、香菇、柑桔、葡萄、筍乾等享譽省內外;這裡,礦產資源豐富,僅礦石就已探明有石英石、鉛鋅礦、紅點花崗石、黑點花崗石等20多種,目前開採加工的花崗岩墓碑石坯全部遠銷日本。.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南雅鎮上榜。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66
推薦理由: 迪口鎮地處建甌市南部,距市區86公里。東與古田縣鳳都鎮接壤,南與延平區洋後鎮毗鄰,西與延平區南山鎮交界,北與小橋鎮百丈村相接。地處古田、南平、建甌三(縣)市結合部。迪口鎮轄1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162個村民小組,8322戶,32534人,其中農業人口31120人,非農業人口1411人,勞動力10577人,60歲以上勞動力1637個,中國小在校人數4144人,恢復高考後大中專人數481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畲族等少數民族。 迪口鎮山清水秀,峰巒疊嶂,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溫暖濕潤,海拔高低懸殊,村與村之間氣候差異較大,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7攝氏度,最低氣溫1月份5.9度,最高氣溫7月份26.5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mm-1800mm之間,平均海拔439.8米。境內溪流共有7條,其中吉溪貫穿全境並注入閩江,其它支流有下莊溪、值源溪、西坑溪、下溪溪、杉洋溪、武步溪,溪、武步溪為迪口的兩大溪流。境內有風景秀麗的“蟹龍崗”,崗上奇峰怪石星羅棋布,氣候怡人,是人們踏青遊玩的極好去處。 迪口鎮資源充足,物產豐富。全鎮森林面積41.49萬畝,耕地面積2.99萬畝,毛竹林面積18.1萬畝。全鎮現有林木蓄積量142萬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材1.25萬立方米。毛竹立株數2745萬根,每年提供商品竹60多萬根。經濟作物栽培方面,有茶園1129畝,柑桔1954畝,油奈1525畝,梨241畝,楊梅569畝。迪口土特產品較多,盛產香姑、黑木耳、筍乾、松脂等。境內水系發達,電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3.2萬千瓦,實際可開發9500千瓦。目前全鎮已先後建成龍溪、可建、紅旗、楊梅坪、岩下、魚腰等6座電站,總裝機容量4275千瓦,年發電量2000萬千瓦時。礦藏資源也較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銅、白雲石、透輝石、滑石、鉛、鋅等11種。其中杉溪滑石礦,西坑、鄭魏、下莊透輝石礦儲量大、品位高,已在開採之中。. 迪口葡萄風情小鎮 建甌迪口葡萄風情小鎮位於迪口鎮可建村曾段自然村,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50畝,投資1000萬元,建設有“小鎮入口印象區”、“旅遊接待服務區”、“葡萄觀光採摘區”、“緩坡稻田漫步區”、“農耕集市商……詳情>> 建甌值慶橋 建甌值慶橋位於建甌市迪口鎮黃村,始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20多年歷史,系全省保存完整最早的古廊橋之一,這座伸臂式木廊橋也是國內現存年代較早的梁式廊橋之一,在建造方式上沿用了……詳情>> 迪口梅嶺江老魏烈士墓 迪口梅嶺江老魏烈士墓位於迪口鎮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於建甌市迪口鎮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平路下山西側山腰,坐東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為0.6米,寬0.4米,墓兩側……詳情>> 迪口徐坑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烈士合葬墓位於迪口鎮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於建甌市迪口鎮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約2千米遠的建甌至迪口鎮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詳情>> 迪口西坑游章華、游仲銘、游嚇生烈士合葬墓 迪口西坑游章華、游仲銘、游嚇生烈士合葬墓位於迪口鎮西坑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於建甌市迪口鎮西坑村西北側300米處,坐東北向西南,長6.8米,寬7米,面積47.6平方米。整體呈“鳳……詳情>> 德勝橋 德勝橋位於建甌市迪口鎮鄭魏村,時代為清代。德勝橋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福建省
59
推薦理由:玉山鎮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地處建甌市南部,與屏南縣路下鄉接壤,與迪口鎮相連,與小橋鎮相鄰,與東峰鎮、順陽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為319.4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底,玉山鎮戶籍人口為24288人。在明代時期,它隸屬於建安縣晝錦鄉南才里。1992年10月2日,玉山鄉撤銷,成立了玉山鎮。截至2020年6月,玉山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政府設在玉山村。截至2019年,玉山鎮共有66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為13個,還有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建甌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市富有鄉鎮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