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瀘州十大強鎮排名

瀘州十大強鎮排名-瀘州市經濟最好的鎮-瀘州哪個鎮富裕

2號榜單員的頭像
2號榜單員
2023-08-28 07:30:11更新 · 1.7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瀘州是位於四川省東南,且下轄7個區縣的地級市,你知道該市哪個鎮經濟最好嗎?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瀘州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瀘州市經濟最好的鎮,其中包括敘永鎮、護國鎮、先市鎮等瀘州強鎮,告訴您瀘州哪個鎮富裕,瀘州各鎮經濟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瀘州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225
推薦理由: 先市鎮位於合江縣域西南。距合江縣城22公里、黔北重鎮赤水市21公里。幅員面積62.4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4.36萬人,城鎮人口1.3萬人,系省級試點小城鎮,系省級文明單位。 先市鎮據載建於晚唐,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此前早有先民繁衍生息,他們自創了一種名為“杞醬”的美味食品,自給之餘銷到境外。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時任合江縣令的先汪對杞醬情有獨鍾,成為生活之至愛,臨終前囑葬產杞醬之地。後人遵囑,將其由故居觀音溪(今合江縣焦灘鄉)遠葬於縣西五十華里孝禪寺側(《先氏族譜》同治二年版記載)。古之市乃商品集散交易場所,有市無名。為官清正、政聲卓著的先汪葬於此,老百姓因人而名,先市之名由此而來。 1992年,撤銷區建置,新殿鄉併入先市鎮,先市鎮總計19個行政村,146個村民小組。兩個社區和5個居民委員會。2007年,村級規模調整,19個村合併為12個行政村。 【環境、資源與人口】 先市位於東經105度48分,北緯28度49分,長江之南,美酒河赤水河畔。屬南亞熱帶溫濕型氣候,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位置優越,交通便捷,2016年常住人口12985戶,39426人。 【經濟發展】 2016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5.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工業增加值1.7億元。 【社會狀況】 文化體育。在中國人民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籌資餘20萬元,重樹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新建文化休閒廣場2個,體育健身場地6個。每年定期舉辦“五月的花海”文化藝術節、“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12.9” 學生-等系列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 教 育。2016年投資1000萬元的先市職業中學教學大樓已破土動工。投入520萬元新建的先市中心幼稚園主體已完工,投入600萬元,新建、改擴建教育教學項目2500平方米, 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各項硬體設施建設,教育教學工作走在了全縣的前列。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提高。新擴建醫療用房700平方米、村級衛生室6個,引進民營醫院1所,先市中心衛生院成功創建為AAA(3A)級預防接種門診,打造合江縣鄉鎮衛生院首個“牽手”門診,系一級甲等綜合性衛生院。 【名勝古蹟】 大佛寺、合龍橋。位於先市鎮西面約1公里的合龍溪邊,始建於清代。寺為法王寺的支系,民間捐建自建。為一進院落三合院式布局,建築在山壁,穿斗式梁架結構,形制古樸,現閣尚存。合龍橋為合江建築最早、跨度最長的單拱石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歷史悠久,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富。 先市醬油釀造陳列館。占地面積較大,歷史悠久,傳統釀造工藝保存完好,現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列品種繁多,文化內涵豐富,是長江上游地區醬油釀造工藝展示的唯一場所,極具觀賞、遊玩、考古價值。 先汪墓。位於先市場團結路。先汪為唐朝神童,三歲能背《四書》、《五經》,陪皇子17年,21歲任合江縣令,老年在筆架山教書,死後葬於此,是川南先氏家族的始祖,是先市鎮名稱的由來,其一生寫了近百首詩,流傳下來的只有兩首,是四川的歷史名人。 明清古寨。在現先汪墓以下區域,古樓“紫來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內樓“拱賜”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民國和解放後被毀壞。相傳古寨建築藝術考究,結構獨特,共有樓房54間(內樓18間,外樓36間)、水井3口(內樓1口,外樓2口);首層為生活居住,二樓儲備糧草雜物;寨中心廣場埕心用鵝卵石砌成一直徑約2米的陰陽八卦圖,內樓設祖廳一間,用於安置家族先祖靈位供後代子孫祭拜;祖廳為獨特的雙層屋頂結構,中間夾層可容40多人應急藏身。整樓防禦功能齊全,易守難攻。外牆用特殊成份的三合土夯築,構成平面多角圓形,牆角之間用鐵鏈鉤接連成環形整體,內隔牆則用田土夯築,牆體厚而堅實;各樓房後牆上方均開一槍眼,外樓大門兩側各開一土炮眼,內外樓門門板堅厚牢固,上方各開一潑水孔,當遇外敵火燒樓門時可往外潑水滅火,樓內各住戶門前還築有一個平時積蓄糞水和雨水的方形坑,以應急滅火時補充井水之不足,可見造樓者其時的用心和智慧。民國期間,劉伯成元帥來先市招兵籌款,在此居住半月有餘,對此環境十分滿意,曾說,另日再來。 古街古鎮。先市古鎮始建於唐朝德宗年間(公元758年),歷史相當悠久,是合江的“四大古鎮”之一。原有九宮八廟,現大多被毀壞。現存的拖場壩、十字街還有清末民初風格,具有古鎮風貌。現存兩處清康熙年間牌坊,極具文物價值,濱江古鹽碼頭、古渡口、古鹽坊、古染坊、古劇院可恢復重現。 抗日英雄紀念碑。位於現先市中學內,始建於1937年,是先市地區積極支持抗日救國的壯舉,極具教育性和社會性。2015年8月,恢復重建。 古戰場遺址。石達開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赤水河邊。相傳石達開曾率軍在此聯營十里,據守備戰,但因清軍眾多,失去後方支援,而退到赤水河以南,後又兩次在先市渡過赤水河,欲攻占合江北上而不得,最後被清軍追擊,只得沿赤水河而上,進入貴州境內。保糧拒匪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糧站一帶,相傳真龍支部領導的西鄉聯防大隊為保衛西鄉與鼓樓山土匪在此多次展開戰鬥。 2021年7月,先市鎮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醬油釀造)。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先市鎮人口數量為2.98萬人,位列合江縣各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217
推薦理由: 喻寺鎮地處瀘縣北部,幅員面積73.5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總人口4.9多萬人,東與方洞鎮相鄰,南與福集鎮相接,西與嘉明鎮連界,北與雨壇鎮及隆昌縣石燕鎮接壤,距縣城福集25公里,鎮與鎮之間以三級公路溝通。 喻寺鎮兩大支柱產業為酒類生產業和煤礦生產業,2006年稅收總和為500萬元,占全鎮稅收的50%,財政稅收占全縣所有鄉鎮的12名。由此可見,鎮域經濟發展狀況並不好,甚至可以說的上是薄弱。 喻寺鎮中心國小喻寺鎮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盛產優質水稻、玉米、高粱、小麥、大豆。現有鄉鎮企業32個,以煤、礦石、矸磚、酒類、玻璃生產為主。 喻寺鎮是川南優質仔豬生產基地鎮,是國家優良種豬-榮昌豬的主要產區。成立於1988年的“喻寺鎮良種種豬生產技術協會”,走“協會+基地+農戶”的路子發展仔豬養殖業。經國家工商局註冊了“蜀龍”牌仔豬商標,是全省第一個註冊仔豬商標的鄉鎮。以仔豬外銷為主的畜牧業是喻寺鎮的支柱產業,仔豬已實現了網上銷售。2008年,全鎮出欄肥豬2.6萬頭,外銷仔豬8.8萬頭,實現產值45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就達1030元,實現稅費收入150多萬元。 - 交通環境 喻寺鎮緊鄰內江市隆昌縣和重慶市榮昌縣,距隆納高速公路僅9公里,距離川南出海通道瀘縣神仙橋碼頭60公里,三級公路貫穿全鎮各村,交通運輸條件優越,商品流通渠道完備。 喻寺鎮-工業經濟 喻寺鎮工業支柱產業為煤炭和白酒。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支柱產業—酒類企業共有8家,2008年1月—9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4690萬元,增長87.42%,實現利潤3367萬元,實現利稅4 喻寺鎮圓通寺550萬元,增長66.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2512萬元,增長82.13%;實現利稅40.88萬元,增長79.85%。實現酒類銷售收入8143萬元,實現利稅656萬元。 - 農業經濟 喻寺鎮堅持“工業強鎮、勞畜富民”戰略不動搖,依託“黨委+協會”,著力打造“一鎮一業”,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2008年1—9月,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03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76元,糧食總產量21556噸,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2884人次,實現勞務收入7457萬元。 畜牧業主要依靠仔豬產業,喻寺鎮是國家地方優良豬種-榮昌豬的主要產區,是優質仔豬產銷基地(無公害仔豬生產基地),是國家定點批發市場——瀘州仔豬產地批發市場的主要分市場。2008年,全 喻寺鎮鎮擁有優質母豬1萬餘頭,年外銷商品仔豬15萬頭,產品遠銷雲南、貴州等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 喻寺鎮良種豬生產技術協會成立於1988年,以“黨委+協會+基地+農戶”的生豬產業發展模式,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會原則,以科技人員、黨政幹部為骨幹,母豬專業戶、運銷專業戶為主體,圍繞仔豬生產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內聯農戶、外聯市場。走“打造特色,樹立品牌”的發展路子,創建了“四川省著名商標—蜀龍牌”。喻寺仔豬以疫病少、生長快、耗料少、瘦肉多而著稱,享譽全國。並與瀘州市仔豬批發市場信息中心實現聯網,通過農業信息網向全國發布銷售信息。2008年,協會擁有會員3281人、聯繫會員8206人、專業信息經紀人17人,畜牧獸醫科技人員20人,生豬運銷戶128戶。1-9月已出欄生豬4.49萬頭,外銷仔豬9.725萬頭,還出欄大量山羊、成魚、兔、小家禽。全鎮畜牧業總產值1億元。 喻寺良種豬生產技術協會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曾先後榮獲“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農村百強專業協會”、“四川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百強協會”、“四川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集體”、“四川省農產品先進流通協會”、“四川省先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20多項殊榮。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表彰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優質的產品、完善的服務,受到了中國工程院、農業部、全國人大、省人大、省政協和省各業務部門領導的關注和肯定,中央電視7台、四川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 2022年2月,喻寺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瀘州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瀘縣圓通寺 瀘縣喻寺鎮圓通寺,又名圓通禪林,是座木石結構的古建築寺廟。修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萬曆三十六年(1608)重建,清光緒四年(1878)培修,2006年—2007年再次進行維修。原系三重……詳情>> 大唐窖池 大唐窖池位於喻寺鎮新橋村1組,時代為1975,類別為其他。2013年,大唐窖池列入瀘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208
推薦理由: 2022年2月,敘永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瀘州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敘永鎮人口數量為13.62萬人,位列敘永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2020年9月,敘永鎮上榜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位列第77位。 2014年7月,敘永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敘永縣轄鎮,縣府駐地。古為川南通往雲、貴要道,川鹽外運口岸之一。明為永寧宣撫司、永寧衛,清為敘永直隸廳、永寧州治所。1933年置中城鎮,1942年更名雙城鎮,1951年設東城、西城兩鎮,1956年合併建城關鎮,1981年更名敘永鎮。位於縣境中部,跨永寧河兩岸。面積117.6平方公里,人口8.6萬。321國道、川雲路東線過境。轄銀頂、九頂、石虎、軍田、金桂、石盤、大嶺、寶蓮、磨刀溪、安居、釣魚台、和平、小南坳、萬家、車家壩、大竹林、魚鳧、寶元、中壩、集賢、學院、椒子、丹山、夏家、真武、丹桂、千秋、白花、五角、歡喜壩30個村委會和環城路、西外街、鴨子塘、西大街、陝西街、南大街、大西門、南門巷、草市街、布店街、匯西街、肉市街、倉壩街、東大街、寶珠街、東外街、坪上街17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材、捲菸和飲食服務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古蹟有西城春秋祠,以石木雕著名,東城“松坡樓”是蔡鍔將軍1916年率軍護國討袁駐地遺址。.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瀘州市敘永縣城東北12公里紫霞峰。北宋時期始築廟,道、佛並存。山上有一摩崖像圓覺洞,洞高2.5米,深3.4米。寬2米。洞內造像15尊,正中3尊佛像 敘永松坡樓 松坡樓前身為清朝貴州商會所建的忠烈宮(俗稱黑神廟,供俸南霽雲)也是貴州商會(鹽商)所在地,當時的忠烈宮有大殿,耳房,戲台等組成,而今天的松坡樓只是其一小部分,民國時忠烈宮改為東城公園,191 下橋窩子王爺廟 下橋窩子王爺廟位於敘永縣敘永鎮,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建築主體牆外5米為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李飛雲夫婦墓 李飛雲夫婦墓位於敘永縣敘永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墓主體外5米為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傅鍾故居 傅鍾故居(敘永縣)保護範圍:占地範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延10米。 敘永城垣 敘永城垣位於敘永縣敘永鎮,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主體牆外5米為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204
推薦理由: 江陽區轄鎮。1934年設通灘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復鎮,1996年由瀘縣劃歸江陽區。位於區境西部。距市區25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5.1萬。瀘富公路過境。轄母灘、爛包沖、山台嘴、宋灣、大山、大燭林、陵園、已壩、桐子山、金寶山、長河、猴岩、威武、雪壩、雙廟、毗盧、雨峰山、元平、磚房、開福、豐光、蘇嘴村、河田坎、國光村、魏壩25個村委會和通灘、通灘二街2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建築、釀酒、砂石等廠(場)。農業主產水稻、玉米、高粱,兼產甘蔗、柑橘、龍眼。. 2019年,撤銷石寨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通灘鎮管轄,通灘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中段8號。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遴選推介通灘鎮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通灘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高粱)。 2014年7月,通灘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86
推薦理由: 正東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東南,鎮政府駐地距敘永縣城18公里,距瀘州市140公里。321國道、309省道、納黔高速公路、敘古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交通十分方便。震東鄉幅員面積123.4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為漢族、苗族、白族、瑤族、納西族等多民族聚居區。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155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321國道過境。境內有仙人洞、穿山洞、西湖山旅遊景點。 1948年設震東鄉,1952年分為震東、登高、雙井3個鄉,1956年3鄉合併為震東鄉,1958年改太陽公社,1964年更名正東公社,1980年改震東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西湖鄉、普站鄉併入。1997年,面積123.4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伏龍、吉林、興龍、石樁、燈高、永興、林寶、雙井、雙桂、向榮、城子頭、太平、西湖、落業壩、楠坪、中寨、團山、麥界、寶華、永和、陽坪、大樹、銀豐、普市、瓦窯25個行政村。 2003年,面積123.4平方千米,轄25個行政村、155個社、1個居委會、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6413人,其中農業人口25676人。 201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瀘州市敘永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撤銷震東鄉,設立正東鎮,轄原震東鄉所屬行政區域。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正東鎮人口數量為2.29萬人,位列敘永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70
推薦理由: 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位於納溪區東部邊緣,東與江陽區分水嶺鄉相鄰,南與合江堯壩鎮連線,西與本區豐樂鎮、棉花坡相接,北與江陽區蘭田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轄19個農業行政村140個農業居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3萬人。龍車鎮由原利合鄉、龍車鄉合併而成,鎮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龍車政府駐地龍車場,名龍車山,因在清代中葉,該地建有一寺廟稱“龍車古剎第一名山”而得名。近年來,龍車鎮黨委、政府高舉-理論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思想,組織和帶領全鎮人民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前進、務實求新、爭創一流”的龍車精神,大膽開拓,鏡意進取,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集鎮建設初具規模。龍車場原僅有寬6米,長210米的一條街道,場上只有54戶居民,占地面積0.05平方公里,經過近年的發展建設,現場鎮面積達 1.6平方公里,街道增加了龍利街(寬18米,長850米),龍瀘街(寬22米,長500米),希望街(寬14米,長750米),公正街(寬14米,長600米),友誼街(寬12米,長300米)、龍興街(寬14米,長450米)等六條街道,場上有常住人口3650餘人。2000年被列入“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場鎮配套設備齊全。現有自來水廠1個,日供水量500噸,能解決場鎮生產生活用水;有80%以上的場鎮居民使用天然氣;場鎮排污設備齊全,場鎮已進行農網改造,供電穩定;已開通光纖電視,建設有移動、聯通機站,全鎮覆蓋面100%,場鎮居民安裝電話達1230門,移動用戶2000餘戶,聯通用戶近1000戶。有綜合集貿市場1個,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中學校一所,教職工53人,學生937人;國小校11所,教師104人,學生1928人;幼稚園1所,學生136人;衛生院1個,醫生11人,病床30張。 經濟基礎雄厚。2005年,全鎮GDP達8400萬元,同比增長11.9%,糧食總產量13522噸,出欄生豬3.9萬頭,農業總產值809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3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2萬元,鎮企業總產值達15486萬元,工業總產值達9605萬元,增長19%;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81萬元,同比增長25.4%。.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54
推薦理由: 江陽區轄鄉。1950年設黃艤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6年由瀘縣劃歸江陽區。位於區境東部,距市府20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3.6萬。瀘合公路過境。轄九聚、桃村、躍進、大石、鄧元、盤龍、羅灣、郭石、長山、化鋒、龍頭鋪、石面、金鋼、化堂寺、永興、新街堂、蟠龍灣、三潭18個村委會和黃艤、中興2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酒、建築、砂石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高粱,兼產柑橘、甘蔗。. 2019年,撤銷彌陀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艤鎮管轄,黃艤鎮人民政府駐金酒路69號。 2022年2月,黃艤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瀘州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2021年11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認定黃艤鎮為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黃艤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43
推薦理由: 江陽區轄鎮。1953年設大悲鄉,1975年改江北公社,1985年建鎮,1996年由納溪縣劃歸江陽區。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47.5平方公里,人口2.7萬。轄石漁、晏坪、下壩、金鉤、滿池、牟壩、先鋒、岱宗、乾壩、馬觀、福海、沙溪、沙坎13個村委會和江北街村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釀酒業發達。.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35
推薦理由: 護國鎮位於雲、貴、川三省交界處,距納溪區城南35公里,鎮政府駐地——大州驛,是納溪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鎮。321國道、大(大州驛)赤(赤水)公路、永寧河橫貫全境,是西南出海的交通樞紐。該鎮屬深丘淺丘相接的丘陵地貌,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區位優勢。全鎮幅員面積1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8萬畝,轄3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個街村居委會、297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7萬人)。是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瀘州市首批“小康鄉鎮”、“十強鄉鎮”、“雙擁模範鎮”、“科普示範鎮”。 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調動一切加快護國鎮發展的積極因素,著力打造“貿工農”型小城市,大力發展開放型對外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川南特色的優勢鎮、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明星鎮,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進程。已建成名優水果基地3.2萬畝,無公害優質無性系良種早茶2.7萬畝,具有國內先進的茶葉品種12種,無公害蔬菜種植1000畝,吸納民間資金建成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農家樂8家。鎮內基礎設施完善,商賈雲集,水陸交通方便,環境優美,素有“小瀘州”之稱。. 2022年6月,護國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 2022年2月,護國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城市化發展區)。 2022年2月,護國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瀘州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護國鎮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納溪特早茶)。 護國鎮特產與美食 護國沙田柚 護國沙田柚,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縣護國鎮的著名特產,該品因其品質出眾,先後被西部博覽會、農業部等機構或單位評為全國柚類優質果品、名優農產品等稱號。瀘州納溪縣的特色水果“護國沙田柚”的種植歷史已近70年, 護國陳醋 該產品是瀘州傳統的名特產品之一。該產品主要用麩皮、大米作原料,以當歸、當參、人參等100多種中藥為配方,通過傳統工藝製成,具有獨特的濃厚襯香、酸味醇厚、回甜爽口、餘味悠長、久存不腐、陳香更佳的特點。 【展開】
古藺縣龍山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34
推薦理由:古藺縣轄該鎮。1930年建鎮,1956年重建龍山鄉。1992年,龍山鄉和獅龍鄉合併,建龍山鎮。位於縣城中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2.7萬。省道貫穿全境。轄太原、太和、陽平、橋上、龍華、對車壩、草壩、龍台、華香、天興、鄧肯、向田、奇林、楊家坡、滾坡、金牌山、龍吟、白沙、吉星、新獅20個村委會和龍山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煤廠、電廠、建材廠。農業主要生產水稻、玉米和小麥,以及烤菸、油菜籽和水果。【展開】
TOP 10
標籤:瀘州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瀘州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