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瓊海十大強鎮排名

瓊海十大強鎮排名-瓊海各鎮gdp排名前十-瓊海哪個鎮經濟最好

五星排名的頭像
五星排名
2023-08-28 07:30:11更新 · 1.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瓊海市是由海南省直轄,且總占地面積為3240.8平方千米的縣級市,該市下轄12個鎮。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瓊海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瓊海各鎮gdp排名前十,其中包括博鰲鎮、嘉積鎮、潭門鎮等瓊海強鎮,告訴您瓊海哪個鎮經濟最好,瓊海各個鎮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瓊海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230
推薦理由: 石壁鎮位於瓊海市西南部,距離嘉積城區28公里,全鎮總面積240.27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居)委會(其中2個苗族村),111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 2.4萬多人。主要經濟作物為橡膠和檳榔,2018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達到6.3億元,人均收入13193元,同比增長7.1%。 近年來,石壁鎮以“民俗濃郁、韻味石壁”為主題打造民俗風情小鎮。在原有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特”的思路打造美麗鄉村,實施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著力鋪設污水處理管網、配備污水處理設施、道路硬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乾淨整潔的村道、微風習習的休閒亭、青翠欲滴的麥田、激流滾滾的南牛瀑布與鎮墟六福韻味農家樂、洗太夫人公園廟前廣場,鎮墟人工濕地,文化旅遊綠道等特色景點連結成一條美麗的石壁觀光旅遊線路。在此基礎上,石壁鎮引導做大傳統每月1日和15日的趕集習俗,傳承和發展紀念洗太夫人活動。豐富的人文歷史,秀麗的萬泉河畔美景,以及勤勞智慧的石壁人展現了一副新時代新農村的嶄新面貌。 近年來石壁鎮爭取各級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全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實現了道路村村通。目前,全鎮檳榔種植面積36476畝,年產量4352噸;橡膠97249畝,年產乾膠5629噸,香蕉、鳳梨、荔枝、番石榴等水果種植面積4335畝,年總產量6750噸。在生態、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石壁特色農產品,打造庭院經濟養蜂產業、養殖山寮雞、壯大五色粽產業,加強與企業合作,利用消費扶貧、電商平台打開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年特色農產品營業額達150多萬元,特色產業發展穩步推進。 2021年2月,石壁鎮獲得第六屆海南省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201
推薦理由: 大路鎮位於瓊海市北部,有瓊海“北大門”之稱,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沉澱和深厚農耕文化底蘊的傳統農業大鎮。全鎮耕地總面積4.6萬畝,林地總面積8.9萬畝,鎮內擁有16個水庫和27個田洋,田洋總面積為24740畝,其中,大路洋示範基地的田洋面積13820畝,是全省最大的田洋之一,是海南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近年來,大路鎮圍繞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城鄉美、百姓富、社會和”的海南東部中心城市的戰略部署,不斷加強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和突出的農耕文化優勢,打造以“農耕文明·康莊大路”為主題的特色小鎮,積極推動特色高效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相繼被確定為“海南省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和全省首批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境內的大路村、新村村被評為“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其中新村村還獲得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稱號,亭子坡村榮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海南省衛生村”,文一村獲得“全省文明村鎮”、“海南省衛生村”等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201
推薦理由: 塔洋鎮得名於鎮上歷史悠久的聚奎塔和寬廣遼闊的大田洋,是一座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和秀美田園風光的古邑小鎮。 塔洋鎮位於瓊海市東北部,距離嘉積城區6公里,距離高鐵瓊海站7.9公里,距離海南環線高速路口10公里,省道瓊文線貫穿全鎮,交通十分便捷。全鎮面積69平方公里,總人口30335人,轄15個行政村,共有基本農田31690畝,林地4966畝。我鎮產業類型豐富,擁有三大龍頭企業(海南品香園食品有限公司、海南福松有限公司、海南溫氏禽畜有限公司)以及全域分布的鄉村休閒旅遊點。鎮墟以明朝建築風格為主,融入青瓦白牆的仿古元素全面展現小鎮古樸儒雅的面貌與品位。村莊建設嚴格遵循“一村一品”差異化發展原則,充分尊重和保護現有農業業態和農村風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美化,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 塔洋鎮農業基礎深厚,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發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業的條件較好。農業旅遊點位以七星伴月休閒區、大順農場、詩書豬野野農莊、紅莊快樂家園等農業休閒園為主,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有聚奎塔、古邑文化、祠廟文化、瓊劇文化等歷史古蹟和傳統文化。 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認定塔洋鎮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檸檬)。 2016年12月,塔洋鎮入選為第四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名單。 聚奎塔 聚奎塔位於瓊海市塔洋鎮,時代為明。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13.85米,南面向外延伸31.57米,西面向外延伸46.53米,北面向外延伸31.20米,總面 塔洋鎮特產與美食 魚良香燭 香燭,乃鄉下家家戶戶祭祀祖先時必備之品。每到年終歲末,塔洋鎮瓦灶嶺村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便忙碌起來,在一個個家庭作坊里,全家老少齊上陣,破竹子的破竹子、搓燭蕊的搓燭蕊、煮石臘的煮石臘、制香燭的制香燭 千秋八仙桌 “八仙桌”既是祭祀祖先時放置祭品的桌子,又是平時置於客廳中供放置熱水瓶、茶具的桌子,因此,鄉下家家戶戶都有一至數台“八仙桌”。從某種意義上說,客廳中所置放的“八仙桌”的質地,顯示了這個家庭的經濟實 看菜竹笠 “看菜村”乃塔洋鎮一村莊,編織竹笠為該村村民的傳統手工藝。海南氣溫高、紫外線照射強,取自天然材料、既遮陽又擋雨的竹笠,是終年室外勞作的農民必備的日用品,而“看菜竹笠”以工藝精細、竹笠耐戴而聞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84
推薦理由: 萬泉鎮位於瓊海市西部,面積1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萬人,下轄18個村(居)委會,共有232個村小組,39個居民點(東升居)。鎮墟距嘉積中心城區6公里,地處萬泉河、文曲河、沐皇河三河交匯處,沿岸自然生態良好、村莊古樸寧靜、景色靈動秀麗,是嘉積中心城區天然“後花園”。2016年被住建部評為全國第三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大雅、夏坡、沐皇、羅凌等村先後被省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評為“美麗鄉村示範村”。2018年全鎮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8元,同比增長10.8%。 近年來,萬泉鎮結合自身區位、人文和資源優勢,打造“萬泉水鄉、河畔人家”特色風情小鎮,重點建設完善鎮墟地下排水排污管網、道路和路燈等公共基礎設施,著力提升鎮墟文化景觀,充分彰顯其獨特的水鄉風貌。色調鮮明的青磚白牆、紅木門窗,透露著傳統民居的古樸與優雅;花格挑檐、雕花窗欞,大紅燈籠高高掛,在文化的厚重中顯出活潑與喜慶;樹影婆娑,水榭樓台,文曲橋邊“憑欄拂輕柳,沐風憶鄉愁”的醉人景觀令人留連忘返,展現了風情萬種的水鄉畫卷。 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億元,成功打造了萬泉水鄉風情小鎮,其中,鎮墟新增私人建房100多棟,投資超過1億元;文曲特色商業街、原鄉人咖啡屋、良樺賓館、大午集團二期、文曲河水上旅遊娛樂及萬泉河遊輪等產業項目投入約1億元。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鎮域經濟繁榮,文化旅遊小鎮已初具規模。 2016年1月,萬泉鎮入選第三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名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84
推薦理由: 中原鎮位於瓊海市東南部,地處北緯19°8′東經110°27′,距省會海口101公里,距市府加積15公里,距博鰲水城10公里。它東臨風光旖旎的萬泉河,西靠巍峨壯觀的白石嶺,南與萬寧市接壤,北與加積鎮毗鄰,是萬泉河流經的七個鄉鎮之一。 中原鎮現有22個行政村,分別為中原、大錫、錦武、仙寨、邁湯、逢來、山仙、三更、水口、黃思、黃竹、排塘、書齋、沙坡、新華、聯光、烏皮、樂群、排溝、長仙、星池、仙村等。共26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251戶,總人口29798人。墟上常住居民有1.2萬多人。土地總面積112.69平方公里,人均土地0.43公頃,耕地面積4298.18公頃,園林面積947.5公頃,林地面積3695公頃。鎮域面積500公頃。中原鎮現有6.2萬多華僑、港澳台同胞旅居在全世界21個國家與地區,是瓊海市乃至海南省著名的僑鄉。 【經濟發展】 2010年,中原鎮經濟發展快速向前,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35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5147元,同比增長24%。全鎮地方財政收入916萬元,同比增長83%。並榮獲瓊海市2009年度鎮級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考核一等獎。 2009年,鎮委、鎮政府籌資200多萬元對銀山街和新市場路進行市政改造,硬化路面,鋪設排水管道、路燈、綠化、人行道;同時引進中澳公司投資500萬元,開發銀山商業街;引進胖哥檳榔集團,投資3000萬元建設興業檳榔加工場;引進資金300萬元,新建鑫富華水泥製品廠;爭取資金200萬元,建設國家儲備糧倉庫。 2010年我鎮投資300萬對中興南路進行市政改造;投資33萬元改造醫院路石板路,方便民眾出行就醫;投資25萬元改造芳園路,硬板化路面;投資300萬元開發建設中銀南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在墟鎮管理中,緊緊圍繞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一是加強對墟鎮交通秩序、市場秩序的整頓,全面治理了“髒、亂、差”,積極倡導和提高民眾愛護環境的意識,二是制定《中原鎮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劃分責任、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持久有效的良好局面,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發展投資環境。 【社會穩定】 一是開展創建“平安中原”活動。全鎮共有21個村委會命名為平安村,占95%; 253個村小組被命名為平安村小組,占96%; 5675戶被命名為平安家庭戶,占98%。二是建立健全“大調解”機制,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全年共排查出各種類矛盾糾紛 14 宗,調處 14 宗,調處率達 100 %。三是大力開展“打黑除惡”及“兩搶一盜”專項鬥爭,全年發生刑事案件34宗,刑事拘留13人;治安案件26宗,查處26宗,占100%。四是加強反-、禁毒等工作力度。五是強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特別是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工作,開展-26次。七是實施“法律進機關”工程,推進依法行政。近幾年我鎮多次榮獲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獎項及禁毒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8月,中原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5年7月,中原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中原鎮 中原鎮位於瓊海市南部,東臨風光秀麗的萬泉河,西依巍峨壯觀的白石嶺,北與瓊海市政府所在地嘉積鎮接壤。上世紀五十年代此地曾是樂會縣政府所在地,素有“瓊海南部商埠”、“華僑之鄉”之稱。中原鎮又恰處 瓊海王家大院 瓊海王家大院位於瓊海市中原鎮,時代為1927年。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本體單位和保護範圍線重疊,兩線合一,總面積1044.96平方米。 燕嶺坡殉難民眾公墓 燕嶺坡殉難民眾公墓位於瓊海市中原鎮,時代為現代。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文物本體與保護範圍兩線合一,總面積661.18平方米。 中原鎮名人 嚴鳳儀 嚴鳳儀,原名嚴鑾海,1896年9月4日出生於海南樂會縣第二區篤瓊鄉夏村(今瓊海市中原鎮山仙村)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嚴瓊台,忙時務農,閒時做點小生意,是個走村串戶叫賣的挑油郎。母親王氏素以種田為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65
推薦理由: 一、地理位置 長坡鎮地處瓊海市東北部。鎮政府駐地位於東經19.40,北緯110.60,海榆東線靈文加公路穿鎮而過。本鎮東臨南海,南接龍灣、潭門港口,西與塔洋鎮交界,西北與定安縣黃竹鎮接壤,東北與文昌市重興、會文鎮毗鄰。鎮轄面積約20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公里,素有漁鄉、椰鄉、僑鄉和革命老區之稱。鎮轄有20個農業行政村、1個漁業行政村,35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164人。本鎮除行政村、鎮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市派駐機關單位外,還有國營彬村山華僑農場、海南省沙 鈦礦、上海大眾公司瓊海養殖場、瓊海市農科所、海南水產研究所水產種苗培育基地、台商李文源養殖場、台商華光觀光農場等國家、集體與外資企業。 二、自然資源 本鎮地大物博、地靈人傑、資源豐富。集濱海、小平原、小山區自然環境和資源於一體。沿海為椰風海韻特色,小平原幅源遼寬,小山區土地肥沃。擁有豐富的海洋水產品資源,水產養殖產品資源,糧食、熱作、水果產品資源,椰子林木資源,石料礦產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三、歷史文化 本鎮具有淵源的歷史文化,“多異嶺”景物奇異,為瓊海“八景”之一;椰林灣、三更峙、青葛港、龍灣港都積蘊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近年來,鎮裡的文人墨客大力弘揚歷史文化,曾纂寫出版了《多異嶺》、《藍田穗》、《情系南海》、《青葛人》等六部詩、書。 四、旅遊資源 本鎮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景物奇異的“多異嶺”,石奇洞怪,有待修復的古庵堂,庵田,玄達先師塔、轎墓、仙人井、仙人泉、仙人洞、仙人床、石馬、石蛇、石蛙、石鶴、石龜等古代景點文物和紅軍操場、紅軍醫院等革命年代的傳統舊址;有融海水、沙灘、椰林於一體的獨具椰風海韻特色的“椰林風光”;有綠樹環抱、奇石異洞的“石景園”景觀;有連片的“蝦苗孵化村”、規模壯觀的“水產種苗基地”、“台商文源養殖場”、“大眾企業”等可供旅遊觀光的資源。 2014年7月,長坡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書田村節孝坊 書田村節孝坊位於瓊海市長坡鎮,時代為清。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34.18米,南面向外延伸20.71米,西面向外延伸37.53米,北面向外延伸19.93米 玄達先師塔 玄達先師塔位於瓊海市長坡鎮,時代為清。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20.07米,南面向外延伸31.60米,西面向外延伸22.52米,北面向外延伸15.65米,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64
推薦理由: 博鰲是海南著名的“十大文化名鎮”之一,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沉澱深厚,融江、河、湖、海、山麓、島嶼於一體,集椰林、沙灘、奇石、溫泉、田園的資源精華於一身,有“世界上自然景觀保持最完美的出海口”和享有世界吉尼斯紀錄的“玉帶灘”自然奇觀。因著名的“亞洲論壇”永久落戶於此,成為風雲際會的“亞洲之心”,同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美麗風情的“天堂小鎮”。 一、基本概況 博鰲鎮地處南海東部海岸,是“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距嘉積鎮19公里,離省會海口110公里,距著名熱帶旅遊城市三亞160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旅遊接待設施完善。博鰲鎮轄有17個村委會,2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萬人,總面積86平方公里,其中開發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博鰲亞洲論壇會址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 二、景觀資源 “萬泉氣象新,水闊晚風純。四海群賢聚,博鰲更喜人。”博鰲擁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蘊藏深厚的鄉土氣息,處處是景,儼然是一幅青山、綠水、炊煙裊裊的美妙和諧生態畫卷。 博鰲水城(亞洲論壇成立會址、永久會址)以東嶼島為中心,規劃41.8平方公里,其中有24平方公里的環狀生態控制區。目前已開發出第一期工程的十多個個項目,包括博鰲索菲特大酒店、博鰲金海岸溫泉大酒店、博鱉高爾夫球場會所、500畝園林景觀,以及國際友好村、友好林等,初步形成集溫泉酒店、別墅、國際會議、高爾夫、萬泉河水上旅遊等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勝地。 “玉帶灘”自然奇觀位於海南萬泉河出海口的玉帶灘,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以分隔海、河最狹窄的沙灘半島列入吉尼斯之最,潔白的玉帶灘猶如一條長長的玉帶橫臥在萬泉河與南海之間,把萬泉河與南海隔開。外側南海煙波浩淼,一望無際,內側萬泉河,沙美內海的湖光山色,內外相映,構成了一幅奇異的景觀。佇立玉帶灘,一海一河,一鹹一淡,一動一靜,恍然身臨仙境。 博鰲海洋館坐落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亞洲風情廣場內(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停車場),這裡展示著西沙海洋魚類800多種,數量達3000多尾。有“人魚共舞”的精美姿態,也有俗稱“美女鮑”的硨磲貝…… 南強生態旅遊娛樂村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三江入海宏偉氣勢,三嶺聳翠四季春光,三島鼎立水流玉帶的旅遊資源,並整合海南省文明生態創建先進單位的南強文明生態村其獨特的古樹、古屋、古巷、古井、觀鰲亭資源配置,開展了文明生態鄉村游、竹排漂流游、乘船觀光游。 位於萬泉河河口附近的一帶鄉村,山郭水岸秀美,生態環境極佳,熱帶田園風情與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互相輝映,瀰漫著熱帶草木特有芳香的鄉間小道,在田野、熱帶果林中蜿蜒。 博鰲不僅山水奇秀,還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東方文化苑、風姿猶存的古樂城、200年的十柱宅、300年的古井、海南僑鄉第一宅“蔡家大宅”、泉水清澈如鏡的木龍神井和萬年安泉、傳說神奇的崛桃古樹、香火旺盛的城隍廟、盂蘭廟、傳奇的乞丐墓、馬國公墓以及古柱、石鼓、石碑、石尊、石獅等至今保存完好,而民間的賽龍舟、鬧元宵、公仔套、賽肥雞、舞獅、打八音等更是博鰲人喜聞樂見的民間民俗節目。舊樂會縣八大景區,博鰲更獨占金牛嶺、聖公石、蓮花墩、香爐峰、泮池塘、雙溪合流。這些景觀隨著博鰲成長的步伐,逐漸成為了博鰲旅遊的新亮點。 三、旅遊業現狀 憑藉著亞洲論壇的機遇,博鰲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的關注,平均每天接待遊客近8000人,黃金周時最多接待遊客近2萬個,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 博鰲轄區內星級酒店有8家,其中五星級2家:索菲特溫泉大酒店、金海岸溫泉大酒店,四星級3家:錦江溫泉大酒店、金芙蓉度假村、玉帶灣大酒店,三星級2家:大慶賓館、海航培訓中心酒店。博鰲墟鎮有家庭旅館21家,床位480個,餐飲食店大小52家。有客運風彩車近200輛,計程車60輛,運輸汽車50輛,五個民營遊艇公司,擁有客運遊艇110艘,座位2286個。 博鰲鎮近幾年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村、組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改善衛生,綠化、美化庭院,實現了村莊環境優雅,進一步最佳化了旅遊的環境;不斷完善了景區服務設施,包括遊客中心、旅遊消費服務設施、景觀路燈、旅遊廁所、標識系統、特色植被等。 四、博鰲成績 博鰲鎮充分利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大力在旅遊、生態上做足文章,各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中2008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1.26億元,比2000年增長163%。博鰲也由此曾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建設部、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和海南省有關部門評選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鎮”、“全國創建環境優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鄉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鎮”、“全國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單位”、“海南省文明單位標兵”、“海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海南省衛生鄉鎮”“海南十大文化名鎮”等。 五、發展思路 博鰲將定位於建設以獨特山水、地域文化與良好生態為基礎的,適合亞洲論壇發展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會議中心;將充分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和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建設集體休閒度假、觀光體驗、生態旅遊、運動娛樂於一體的,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熱帶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 2021年10月,博鰲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683位。 2021年8月,博鰲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2017年8月,博鰲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5年7月,博鰲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2014年7月,博鰲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3年11月,博鰲鎮入選為第一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 2011年12月,博鰲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6年1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博鰲鎮第四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博鰲東方文化苑 坐落在萬泉河畔。這座中式的仿古建築,在風格上處處體現出明、清兩代的傳統建築特色,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蓮花錦簇、綠樹成蔭,是遊客品茗、進餐和歇息的好地方。博鰲東方文化苑由博鰲禪寺和東方文化主題 博鰲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博鰲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是博鰲大型綜合性國際旅遊度假開發區的重點項目。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開發人的精心設計,巧奪天工,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試營業,一座中國業內首創、亞洲唯一的全島型林克斯風格的 玉帶灘 玉帶灘位於萬泉河入海口。說起江河入海口,人們自然會聯想起長江、黃河入海口,或尼羅河、亞馬遜河入海口。然而與眾不同的是,萬泉河入海口有條長達2.5公里的狹窄沙壩,橫亘在萬泉河和南海之間,那就是 博鰲亞洲論壇高爾夫球會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高爾夫球會位於亞洲區唯一定期定址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所在地――東嶼島。這是一個既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其地形起伏、植被繁盛、花香鳥語、環境幽靜、民 九九歸一 這個整體看上去狀若蓮花的景點名為:九九歸一,古時數字中“九”是最大的數,古人說:“九九之數以合天道”。所謂“歸一”即是教導警醒人們天、地、人本為一體。這九瓣比人高的蓮花瓣兒以及花瓣兒上的觀音 瓊海博鰲海洋館 在那雲飛浪卷的西沙群島,歷史上稱之為“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位於海南島約180海里處,與東沙.中沙.南沙群島構成中國最南端的疆土。西沙群島由45座洲,礁,沙灘組成,其中人類主要居住地為永興島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62
推薦理由: 潭門鎮地處瓊海市東部沿海,距嘉積城區20公里,面積89.5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8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220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約3.2萬人。擁有海南島唯一天然的深水良港——龍灣港,以及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的國家中心級漁港——潭門鎮中心漁港。潭門漁民是世界歷史上唯一連續開發西南沙的特有群體。2013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登上瓊瓊海09045號漁船與漁民親切交談,並鼓勵潭門漁民要“造大船、闖大海、捕大魚”,潭門進入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201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預計達到41.46億元,同比增長4.3%。農業總產值達到15.88億元,同比增長2.65%;第二產業產值達到13.58億元,同比增長2.4%;第三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423元,同比增長7.79%。 潭門蘊藏著深厚的海洋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海航道更路經”、“祭兄弟公出海儀式”和“鯉魚燈”等海洋文化的發祥地。每年中元節前後,潭門趕海節如期舉行,潭門漁民通過開展“祭兄弟公出海儀式”等活動,祈禱在新的一年裡人船平安,獲得大豐收。每年都有上萬遊客前來參加潭門趕海節,感受潭門獨特的南海文化。此外,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在潭門建成開館,從多角度、多層面展示宣傳南海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極大帶動了潭門旅遊餐飲業的發展。 近年來,潭門鎮以“打造南海小鎮,構建幸福潭門”為主架,逐步完善潭門道路、街道立面及生活設施。升級街道景觀,在街道上加入潭門歷史、文化、民族元素,全面提升南海風情小鎮的海洋文化氣息,巧妙地將船舵、船漿、貝殼等多種海元素融入鎮墟風情化建設,建築風格充滿漁家風情,提升了南海海洋文化氣息,打造獨具魅力的南海風情小鎮,讓人處處感受到海韻漁味。潭門鎮於2008年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獲評“全國文明漁港”、2014年獲評“海南最美小鎮”、2015年獲評“全國文明村鎮”、2016年獲評“全國特色景觀名鎮”、2017年獲評“國家級最美漁村”、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等榮譽稱號。 2016年10月,潭門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5年7月,潭門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潭門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潭門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汪洋古窯址 汪洋古窯址位於瓊海市潭門鎮,時代為元。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3.88米,南面向外延伸2.58米,西面向外延伸111.09米,北面向外延伸1.76米,總面 潭門鎮名人 楊善集 楊善集(1900—1927),字義甫,筆名楊白。海南瓊東(今瓊海)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活動家,大革命時期廣東共青團工作和青年運動的先驅,海南地區黨組織和革命武裝的創建人之一。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62
推薦理由: 嘉積鎮是瓊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南東部的重要商埠,位於美麗的萬泉河畔,面積196平方公里,轄47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19.8萬,2017年11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鎮。2018年,全鎮社會總產值61.37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農業總產值16.21億元,同比增長5%;鄉鎮企業總產值39.3億元,同比增長9%;工業總產值5.86億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4614元,同比增長9%;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6元,同比增長8%。 嘉積成集市的歷史悠久,早期形成了“嘉祥”“積慶”“新民”“紀綱”“元亨”五條主要街道,因而命名為“嘉積新紀元”。近年來,嘉積鎮在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保護和恢復特色民居、傳統文化、民情風俗,融合新時代旅遊服務業元素,不僅打造有溪仔老嘉積味道街、新民老嘉積步行街、銀海五穀雜糧街、登仙嶺“書畫街”“收藏街”、朝標“物流文化街”“市井文化街”等特色街道;還有“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北仍村、“中國美麗田園”龍壽洋、“中國溫泉之鄉”官塘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大園古村、“紅色美麗鄉村”椰子寨村等美麗鄉村,有效盤活老城區街道資源和農村自然資源,形成不同區域不同特色,村村是景點、處處是景觀、人人是導遊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在著力打造美麗宜居環境的同時,嘉積鎮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著眼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大力招商引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培育了8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了九品香蓮、四季花海、蘭花、草莓、聖女果、香蜜番石榴、無-百香果等現代農業基地,大力發展彩色水稻、有機蔬菜、“木養元”辣木、蘑菇靈芝等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引進農村淘寶、農家樂、民宿和特色咖啡館,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此外,嘉積四大名菜“嘉積鴨”“上埇雞”“溫泉鵝”“白石羊”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作為全市的文化中心,嘉積鎮以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融入“閱讀小鎮,書香嘉積”新理念,打造嘉積“文化+”共享平台,以文化為樞紐,立足文化共享、文化傳承、文化積累,建設了溪仔共享書房、椰子寨紅色書屋、山葉書屋、北仍書屋等一批示範性基層文化亮點,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將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小鎮發展的方方面面,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匯聚推動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為建設海南東部中心城市積澱厚重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嘉積鎮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海南省脫貧攻堅緻富電視夜校先進鄉鎮分校”、“海南省五四紅旗團委”、“海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海南省禁毒三年大會戰第二階段階段性先進集體”、“瓊海市三市一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瓊海市2017年度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瓊海市鎮(區)綜合考核工作先進集體”、“瓊海市鎮(區)意識形態工作考核一等獎”、“瓊海市基層人武部全面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瓊海市嘉積鎮萬石坡。由海南匯海旅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紀念園由和平廣場、紀念廣場、紅色娘 南堀廟 南堀廟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是舊時“十一會”村民公祭的地方。福蔭現時的南堀、南中、棉寨、加囊仔、不偏排嶺等村。方圓數百里的人們都信奉這古廟,逢年過節、紅白大事或每有念想,總要到古廟來燒上一炷香, 瓊海王氏民居 王氏民居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時代為1915年。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8.78米,南面向外延伸34.24米,西面向外延伸3.00米,北面向外延伸13.46米 程德漢烈士故居 程德漢烈士故居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時代為清。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北面向外延伸33.87米,南面向外延伸14.27米,西面向外延伸28.93米,東面向外延伸15.30 嘉積教堂 嘉積教堂位於瓊海市嘉積鎮,時代為近現代。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14.23米,南面向外延伸9.11米,西面向外延伸8.93米,北面向外延伸5.48米,總面 嘉積鎮特產與美食 瓊海萬泉鯉 徜徉於瓊海市嘉積鎮街道上,稍為注意,放眼就可以看到各大酒店、賓館餐廳玻璃櫥窗上,烙印有文昌雞、嘉積鴨、萬泉鯉……等醒目的菜餚種類,從中可見萬泉鯉系飲譽寶島的美食之一。萬泉鯉因盛產於瓊海境內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142
推薦理由: 一、概況 龍江鎮位於瓊海市的西南部,與嘉積、萬泉、石壁和陽江接壤,鎮政府所在地距嘉積城區23公里,整個區域沿萬泉河中游南岸分布。 龍江鎮土地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608畝,其中水田面積14435畝,旱田面積4273畝,全鎮轄9個村委會,134個自然村,總人口有23205人,其中:墟鎮人口1143人,農業人口22062人。城鎮規劃面積118公頃,中心村規劃9個。 二、社會經濟情況 全年,實現生產總產值3.6億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5306元,比去年的4603元增加了703元,增長12%,財政收入185萬元,比去年的121萬元增加了64萬元,增長53%。 龍江鎮熱作加工及流通業較為活躍。加工外運檳榔乾果近5000多萬噸,創產值5000萬元。 龍江鎮產業結構調整良好,全鎮有20%以上的水田面積改種熱帶高效經濟作物,每年冬種瓜菜面積6000畝。 龍江鎮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發揮區位優勢,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特色產業,創建綠色龍江,科學統籌、綜合發展,構建和諧龍江。 三、2011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龍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進行產業調整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要充分把握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和市“十二五”宏偉規劃的重大機遇,在穩定發展三大熱作經濟的基礎上,藉助官塘組團和白石嶺風景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我鎮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向發展濱河旅遊、農業觀光休閒旅遊的目標而努力。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不動搖,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更加堅定地走富民強鎮之路,繼續推進綠色生態經濟鎮建設。 2011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計畫增長12%,突破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畫增長10%,達到5836元,財政收入計畫增長15%,達到210萬元。 黃土食堂 黃土食堂位於瓊海市龍江鎮,時代為1958年。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本體邊緣為界,東面向外延伸5.41米,南面向外延伸1.69米,西面向外延伸17.98米,北面向外延伸5.89米,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瓊海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市富有鄉鎮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