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海南十大富裕村排名

海南十大富裕村排名

選票達人的頭像
選票達人
2023-10-25 14:17:42更新 · 535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海南省地處於我國華南地區,這裡是我國的一大著名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下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海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18.22億元,比上年增長0.2%。如此強盛的經濟水平離不開海南省境內一些鄉村的經濟貢獻,那你知道海南省境內有哪些經濟實力比較強勁的村莊呢?今天TOP10排行榜網將為你介紹海南十大富裕村排名,快來一起看看吧。
【展開】

海南十大富裕村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97
推薦理由: 小嶺村基本情況 小嶺村地處東方市城郊,位於西線高速公路八所出口處,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34個村民小組,2786戶,11685人,黨支部黨員125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村委會。低保56人,五保25人,危房16戶。全村耕地面積21800畝,其中水田3385畝,旱田2590畝,坡田15825畝。 小嶺村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玉米、花生、瓜菜等為主,運輸、外出務工等為輔。近年來,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託的區位與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民眾發展經濟,通過土地、資金或勞力入股等方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多個,建有菊花、香蕉等生產基地1100多畝,成為全省最大的菊花出口基地,大力發展運輸業和發展打工經濟。農民人均收入8000元。 現有一幢兩層的文化室,面積180㎡,辦公設施完備,有“兩機一室”,有制度上牆,有村務公開欄和宣傳欄。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成立了順興助學協會。 小嶺村與十所村、那等村、福久村、文通村、昌義村、青山村、大坡田村、平嶺村、上紅興村、報坡村、老官村、月村村、高排村、老歐村相鄰。 小嶺村附近有海東方沙灘公園、俄娘九峰山、猴獼嶺保護區、俄賢嶺、魚鱗洲、大田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有東方黑山羊、東方乳豬、東方酸瓜、椰子船、東方羔羊、椰子等特產。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86
推薦理由: 長泰村位於南渡江東畔雲龍鎮境內,是馮白駒將軍的故鄉,是革命老區村莊。全村有20戶,總人口114人,勞力38人。有水旱田355畝,坡地700畝。經濟作物以橡膠、花卉、水稻為主。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 2001年,長泰村籌資7萬多元創建文明生態村,其中民眾集資3萬元,鎮政府投入2萬元,外出幹部捐款1萬元,聯繫點單位支持1萬元。通過創建文明生態村,全村發生了極大變化:一是生態環境有新面貌,拆除影響村道規劃建築物8間,硬化35條村巷道592米;種植椰子樹300株。二是設施建設方面,建排污溝4條長116米,家家建起了戶廁。 2003年,在開展紀念馮白駒將軍100周年誕辰活動之際,長泰村又掀起創建新熱潮,進一步美化、綠、硬化村容村貌,不斷完善和提高創建水平,多方籌資53.4萬元,修建硬板化環村路子200米,鋪設石板化庭院800平方米,修建文化室一間,燈光排球場一個、宣傳欄一個,種上蓮霧等果樹500株,種花5000株,種植草砰8200平方米。建成生態型的人居環境。同時,文明風尚有新氣象,推進思想道德教育,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全村喜事新辦,喪事從簡,年年完成計畫生育工作任務。 長泰村與雲龍村、南區社區、雲嶺村、雲閣村、雲裕村、儒林村、雲蛟村相鄰。 2017年11月,長泰村入選海南省第二批美麗鄉村示範村(三星級美麗鄉村)。 馮白駒故居 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馮白駒故居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南約5公里的長泰村。村莊四周林木蒼翠,從平坦的大道進入村莊,在盤根錯節濃蔭如蓋的老榕樹旁,便是被-總理譽為“瓊岸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馮 長泰村附近有馮白駒故居、海南省博物館、五公祠、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景區、丘浚故居及墓、南疇湖村等旅遊景點,有大坡胡椒、海口雲龍淮山、三門坡荔枝、海口蜜柚、海口蓮霧、海南大米雞飯等特產,有媽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洗龍水等民俗文化。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66
推薦理由: 慶齡村位於昌灑鎮的東部,距鎮政府駐地約5公里,東面緊靠昌興村委會,南面接壤文教鎮後田村委會,西面接鄰東閣鎮寶典村委會,北面連線寶堆村委會。村委會下轄18個村民小組,共462戶,總人口為1612人,現有黨員27名。轄區面積為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226畝,其中水田面積為1421畝,旱地面積為805畝,人均擁有耕地1.4畝,年人均純收入4678元。主要種植辣椒、瓜菜等作物及飼養文昌雞與養豬,同時發揮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等。 慶齡村與聯成村、昌發村、東群村、更新村、昌灑社區、昌茂村、鳳元村、寶堆村、昌興村、寶華村相鄰。 慶齡村附近有文昌銅鼓嶺、文昌孔廟、春光椰子王國、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椰子大觀園、文昌東郊椰林等旅遊景點,有文昌雞、馮家灣花螺、文昌空心煎堆、椰子、文昌椰子、錦山牛肉干等特產,有洗龍水、文昌南海航道更路經、黎族打柴舞、孝黎服飾、黎族傳統器樂等民俗文化。 昌灑鎮行政區劃:昌灑社區昌發村昌茂村昌興村東群村更新村慶齡村鳳元村寶堆村聯成村寶華村 區劃:海南省·文昌市·昌灑鎮·慶齡村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57
推薦理由: 一、保平村基本情況 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位於海南四大河流之一的寧遠河下游,三亞市西部,東距崖州古城四公里,是海南革命老區村、海南十大文化名村和歷史傳統村落。全村居住面積約2.1平方公里,其中古民居保護區面積為0.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00多人,是漢族聚居的古老村莊。 保平村的區域環境優越,海陸空交通便捷。它距三亞主城區50公里,至三亞鳳凰國際機場35公里,至南山國際貨運港8.4公里,臨近崖州區中心漁港,225國道、環島西線高速公路和粵海鐵路和西環高鐵貫穿全境。四通八達的交通為保平村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保平村美麗富饒,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繁榮。糧食生產,南繁育種,水產養殖,水果檳榔,冬季瓜菜是保平經濟的支柱產業。每年都有大批優良種子,熱帶水果,冬季瓜菜,檳榔椰子遠銷全國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有部分先富起來的村民生活步入小康。保平村是三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熱點地區,規劃建設的重大項目有高速入出口公路,村頭景觀古橋,鐵爐塘生態河岸,古民居保護維修,保平港退塘還港工程,沿河景觀大道工程,擬把保平革命公園、保平書院、保平橋、望闕亭、畢蘭村遺址、保平港、關帝廟、媽祖廟、炮台墩、跑馬坡都連結在繞村文化長廊上,以供村民文化娛樂、休閒健身和旅遊觀光。 保平村文化發達,社會繁榮,文明進步,人民團結,和諧安定。 二、歷史文化氣象 保平村始建於唐代,己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人文璀璨。一千多年來,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古代建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保平村是古代中國最南端的千年古村。在歷史上一直是海南島南部的交通、商貿和軍事重鎮。海南四大河流之一的寧遠河出海口就是保平港。據《崖州志》載:“保平港、城西南受寧遠水入海,州治要口”。自古來保平港一直是州治要塞,天涯良港。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天涯驛站。是崖州土特產品檳榔、香料、名貴藥材遠銷大陸的主要商貿港口。李德裕謫居畢蘭村時留下很多古蹟名篇,其中《寄家書》一詩中有“瓊與中原隔,自然音信疏,天涯無去雁,船上有回書”。的名句。可見早在唐代崖州和中原的交往主要還是靠海上交通,自唐宋以來崖州民居穿斗式建築木牆所用的柱礎等石材,都是通過貨船從瓊北運到保平港來。保平港在我國古代海上交通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直到民國初,崖城、臨高、港門騎樓街建設所用的水泥、鋼筋都從廣州運到保平港。過去常見貨船穿梭,漁歌晚唱,港區繁忙。 保平村在唐代是朝廷貶謫、流放“罪犯”的地方。先後貶逐到這裡的朝廷官員有:唐代宰相韋執誼、李德裕和宋代宰相陳宜中。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校點《崖州志》,著《李德裕在海南島上》一文,發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六日《光明日報》上,肯定韋執誼、李德裕謫貶地完全相同,即唐代畢蘭村。 南宋丞相陳宜中,隱姓埋名走天涯。後逃回崖州,居住在保平村,死後墳葬在今保港七座墳處。解放後墳墓遭破壞,陳氏子孫又將墳墓遷葬在保平村後山島嶺上。 保平村自古以來文教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斷。在整個明代,保平村不足百戶人家,全村出了三十二位貢生,其中有十八人到全國各地為官,為保平贏得“保平多貢生”的美譽。 為南山開闢旅遊業的周丕承早在宋代就為崖州的旅遊業做出貢獻。 周世昭是崖州籍保平村人,是周丕承後代裔孫。就是崖州三位進士之一。明嘉靖元年鄉試中舉;嘉靖十四年乙未韓應龍榜中進士。官及戶部員外郎。至今在保平村中府第尚存。 宗教文化在保平村也十分興盛,在0.25平方公里的古村範圍內,就遍布九間姓氏祠堂和文昌廟、關帝廟、媽祖廟、觀音廟等眾多廟宇,形成了濃厚的宗教文化氣象,每年保平村的端陽廟會,已成為國家文化遺產日最隆重的慶祝活動。 保平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的主要發源地,張遠來、張遠源是崖州民歌的傳承人,張遠來還是三亞市崖州民歌協會會長。保平村五個文化活動中心都將成為崖州民歌的原生態演唱點。只要走進保平,就能聽到崖州民歌悠揚的歌聲。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眾多媒體,都來到保平村對崖州民歌做過專題報導。2008年5月9日,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督導組的專家在保平村觀看了崖州民歌文手抄本展示和演唱展示,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保平村家庭紡織和染色技術,至今在老人收藏的衣物中,尚有家庭純紡棉布和土法印染的清代款式的衣服,這是保平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物。 保平村中的崖州地方小吃、元宵歌會、端午賽龍舟、廟會等都是保平村地方傳統文化的奇葩。 古老的歷史建築,反映出保平繁盛的歷史氣象和斑斕多姿的文化色彩,具有社會、學術研究價值。在保平村眾多的古民居中,已選定三處有特色和有紀念意義的古民居,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平村是紅色革命老區村,自一九二六年大革命以來,經歷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堅持二十三年紅旗不倒,至今已具有八十多年的光榮革命傳統。白一九二六年建立農會以來,保平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九個革命組織:保平村農民協會、中共保平村黨支部、保平村農軍連、保平村婦女會、保平村兒童團、保平村青年抗日救國會、保平村抗日破壞隊、保平村地下學聯、保平村戰地宣傳隊。 在海南各市縣的主要戰鬥中,幾乎都有保平人在戰鬥中壯烈犧牲。保平村每個時期參軍參戰的青年,足跡遍布瓊島各地。在投奔全國革命的過程中,保平人處處都體現出革命老區人的光輝形象。 保平村主要革命人物有: 麥宏恩烈士、何紹堯烈士、麥宏魁烈士、麥德興烈士、張六妹烈士、、王明庚烈士等23位烈士和李福崇、李福海、何紹宗、何赤、周祥雲、張遠儒等革命人士, 保平村眾多的革命光輝形象,使保平革命公園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是天涯革命的一面光輝旗幟。還有革命先烈故居、革命活動舊址、烈士陵園、紀念碑等。構成保平歷史多元文化的旅遊資源。 三、歷史傳統建築風貌 (一)現狀規模、歷史年代及原貌保存情況 保平村的歷史傳統古民居建築群是海南島內唯一僅有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特色價值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在保平村保護範圍內。現存明清的民居建築群和近現代傳統風貌民居建築連成一片,建築範圍總面積約0.25平方公里,其中清代古民居建築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 保平村的歷史傳統建築按其功能可分為學堂、廟宇、宗祠和古民居四大類,書院、廟宇、宗祠等公共建築已在70年代以前全遭破壞,唯有古民居能大片保存下來,這些民居多為一進、二進,呈三合、四合院落布局;一般民宅建築形制多為單進布局,由門樓、照壁、左右廂房、堂屋等建築主體構成。 這些建築最早的建於明代,大部分建於清代,少量建於民國時期;傳統風貌建築多為20世紀80年代前興建,這些歷史建築帶有明顯清代建築特色和崖州地方特色。 保平村的歷史傳統建築已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正在把4戶特色民居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何紹堯烈士故居,建於清初,至今己有300年多年的歷史,如今保存完好,正在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大院具有清代民居建築的特色,體現了古民居吉祥圖案的建築文化。正在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何氏“明經第”是崖州歷史名人何煥的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已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古宅,保存完好,其雕花梁墩,繪畫牆體,神龕雕刻龍鳳麒麟、鶴松梅竹,圖案精美,工藝精細,可堪稱崖州神龕之最。 分布在老村保護區的明清古民居共有48處院落,絕大部分建於清代,大都保存完整。雖有幾家已局部坍塌,有一些雖然局部殘損或局部改建,但古貌依然,連片保存較好。 (二)空間分布 在保平村歷史傳統建築中,其空間分布較為明顯;保平村地形為中間高,四周低,成神龜狀地勢。民居建築多為坐北朝南方向,但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民居都有明顯不同的坐向,村東的民居多為型西朝東,石溝澗路南段的民居都是這個坐向,村南的民居則都坐北朝南,村西的民居多為坐東朝西,村北的民居幾乎坐南朝北。 村道的空間格局多為南北縱向和東西橫向,古巷幽深,院落成行,已成為保平古村的建築布局特色。 (三)歷史傳統建築的特色和價值 保平村在瓊南地區同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夏季長、溫度耐久”(《崖州志》),灰漿由石灰、糯米紙、糯米、草木等原料精心加工合成,凝固性特彆強。 ④建築手法“惟取完固”。一是傳統建築均為磚木結構,牆體有青磚橫撲迭壓、灰漿實砌而成:屋頂灰瓦接迭,灰漿勾連,瓦當緊壓;內牆(或外牆)以灰漿批盪。這有利於防風雨防滲漏防風化防潮濕。二是採用樑柱穿枋式結構體系,這種結構主要以柱樑承受重力,牆壁主要做間隔遮擋之用,承受上部屋頂的重量不大,居民廳房多用五架抬梁金柱牽引支撐,中間兩行“嵌以薄板”。這種木材建築的樑柱穿枋式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震和抗風性能,有“牆倒屋不塌”的作用。這是根據多颱風有地震的災害性氣候而獨創的建築手法。 ⑤建築形式極為獨特、在中國傳統建築實例中,保平村歷史傳統建築的兩種形式,具有原創性和唯一性。 一是獨特的山脊形式,其脊式為海南獨有的迭式脊與半垂脊結構。 二是獨特的坡面“口接檐”形式。保平古民居屋面常見的是“接檐”形式。“接檐”一般在前坡廳房屋面下直接御接,形成了“一剪三坡三檐”的風格。這種“接檐”的建築形式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樹一幟,為保平村和崖州地區所獨有,是中國傳統民居系統的延伸,從而豐富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結構形式。 ⑥保平村有富有南洋建築藝術風格的古民居、小門樓和二層建築。民國初年的騎樓建築是吸收南洋建築藝術風格與中國南方騎樓建築的完美結合,其立面裝飾高雅、繁縟而流暢。騎樓建築在保平村民居中也小有特色。 2、建築價值 保平村古建築是其獨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產物,是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獨有的文化特產,具有較高的文化質量和社會、學術研究價值。 (1)具有鞏固祖國邊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地緣坐標的重要意義。保平港是古崖州的海防門戶,有軍事設施炮台墩和跑馬坡。是中國最南瑞的騎射競技場和海防炮台,港口不僅有防衛、商貿和漁業生產的功能,同時還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天涯驛站。 (2)研究古崖州乃至整個海南的社會發展、開發建設和文化歷史的重要依據,通過對保平村古建築的研究,可以了解古崖州乃至整個海南的社會發展、開發建設和文化歷史的脈絡,貶官們留下的歷史文物和歷史遺蹟,都是彰顯保平歷史文化內涵的基礎。 (3)豐富並提升了三亞市作為著名旅遊城市的文化內涵。打造保平古民居和歷史文化旅遊點,以保平村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蘊厚的歷史文化、紅色的旅遊資源、美麗田園風光和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崖州民歌,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對加速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展現三亞歷史文化風彩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4)保平古建築所具有的獨特結構,群體布局形式,是三亞市獨有的,它體現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歷史建築的特徵,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高品位的特質,在中國傳統建築實例中,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三亞市委、市政府、崖城鎮委、鎮政府和三亞歷史文化名鎮管委會十分重視保平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三亞市政府在編制崖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的過程中,保平村的保護已成為規劃中的重要部分。在《崖州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和《三亞市崖州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規定》中都對保平古民居和歷史文化遺產提出了有效的保護措施。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文化部門集中人力對保平村古建築和歷史文化進行全面普查並記錄存檔。今年市政府已安排2000千多萬元開始建設入口公路。二OO八年保平村入選海南十大文化名村。將保平村建設成歷史文化名村,已成為三亞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共識。全面實施崖州總體規劃和崖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統籌解決好保平村古民居和歷史文化保護管理,加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速保平村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展示獨有特色的天涯歷史文化,保平村將在歷史文化名村建設中煥發光彩。 2020年12月,保平村被命名為2020年度海南省衛生村。 2012年12月,保平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0年7月,保平村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信息來源:中國文明網【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54
推薦理由: 東譚村委會 東譚村委會地處遵譚鎮東部而得名東譚。譚山公路從旁邊經過,距東線高速公路5公里,交通方便,東與龍泉鎮大疊村毗鄰,南與新坡鎮仁里村相連,西與遵譚村接壤,北與龍泉鎮韓香村相鄰,下轄12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即:賓賢村;坊門村、涌潭村、儒逢村、儒繆村、儒全村、永養村、謝王村、卜創村、東堡村、樂宦村、新城村、儒范村,面積8.67平方公里,現有農產794戶,人口3641人,農村勞動力1842人,村委會實行以黨支部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村級組織設有共青團、婦代會、民兵、調解會、治保會、民政、國土、計生、計生協會、村民小組等,耕地面積330.53公頃,其中水旱田71.4公頃,坡地259.13公頃,主要以種植、養殖業和外出打工為主,農作物種植:甘蔗、水稻、番薯、木薯、花生、黑豆、芝麻、冬季瓜菜等傳統農作物,養殖業主要養豬、養羊為主。 東譚村有文化室4間,合作醫療室1間,完全國小1間,適齡兒童上學率100%,通電、通車和用上自來水的村莊達100%,東譚13個自然村均是上千年,歷史的文明古村。是漢代珠崔郡治遺址,有古牌坊19座,宋代古官道、古墓群等。 東譚村與龍合村、遵譚村、群力村、鹹東村、鹹諒村、新譚村相鄰。 2017年11月,東譚村入選海南省第二批美麗鄉村示範村(三星級美麗鄉村)。 2012年12月,東譚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東譚村附近有海口騎樓老街、海口觀瀾湖文體旅遊區、秀英炮台、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海瑞墓、海口鐘樓等旅遊景點,有貝殼系列產品、香蘭茶、原汁椰子粉、海南清補涼、紅樹林椰子飯、木薯等特產,有媽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洗龍水等民俗文化。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50
推薦理由:東方村地處於海南省東方市東河鎮境內,這裡因有一條東方河從其村邊流過而得此名,也正是這條河帶動了東方村的農業和種植業,後來村政府在河旁邊修建了東方攔水壩及其配套的抽水站、硬化渠等建築設施。現如今該村鎮經濟發展正處於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39
推薦理由: 高林村是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6902110220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69021。郵政編碼為57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98 ,車牌號碼為瓊。高林村與東埇村、安仁村、陳村村、石井村、里變村、佳龍村、永豐村、坡村村、桐樹村、龍湖社區、居丁村、正統村相鄰。 2020年11月,高林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9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高林村榜上有名。 2012年12月,高林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0年7月,高林村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張岳崧故居 張岳崧故居位於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張岳崧,系海南科舉時代唯一的探花,曾讓嘉慶皇帝大讚神州大地“何地無才”。官至湖北布政使(從二品)。他主持編纂《瓊州府志》,擅長書畫,是清代知名的書畫家,與丘……詳情>> 高林村附近有張岳崧故居、定安文筆峰、南麗湖、將軍井、太史坊等旅遊景點,有定安富硒大米、定安黑豬、定安粽子、定安大米、海南板爛羔等特產。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35
推薦理由: 石矍村是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6902310120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69023。郵政編碼為57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98 ,車牌號碼為瓊。石矍村與龍吉村、譚昌村、美儒村、文玉村、潭池村、白蓮社區、羅驛村、東水港村、坡腦村、那板村、玉樓村、富豪村、文大村、馬村社區相鄰。 2014年11月17日,石矍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石矍村附近有澄邁灣、馮公祠、譚昌學堂、里橋、李氏宗祠、澄邁縣學宮等旅遊景點,有澄邁福橙、福山咖啡、白蓮鵝、澄邁苦丁茶、澄邁瑞溪粽等特產。 到石矍村必去著名景點澄邁灣馮公祠譚昌學堂里橋李氏宗祠澄邁縣學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26
推薦理由: 透灘村是海南省臨高縣皇桐鎮紅專社區下轄的自然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00320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003200。郵政編碼為57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98 ,車牌號碼為瓊。 2019年6月6日,透灘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海南省
25
推薦理由: 美社村是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6010510320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60105。郵政編碼為57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98 ,車牌號碼為瓊A。美社村與福安村、安仁村、石山社區、北鋪村、嶺西村、揚佳村、建新村、施茶村、道堂村、和平村、美嶺村、道育村相鄰。 2016年12月9日,美社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美社村附近有海口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榮堂村、海口福興樓、李德盛民宅、儒符石塔、李氏古墓群等旅遊景點,有石山扣羊肉、石山羊火鍋、石山乳羊、永興黃皮、永興荔枝等特產。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海南十大富裕村排名:美社村上榜,第四已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名錄之中》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地富裕村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