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湘西州十大強鎮排名

湘西州十大強鎮排名-湘西州各鎮經濟排名前十-湘西州哪個鎮最富裕

獨角獸的頭像
獨角獸
2023-09-02 17:14:21更新 · 1.63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湘西州是位於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且在2022年實現817.53億元生產總值的自治州,該州下轄8個市縣。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湘西州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湘西州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河溪鎮、浦市鎮、邊城鎮、里耶鎮等湘西州強鎮,告訴您湘西州哪個鎮最富裕,湘西州十大強鎮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湘西州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27
推薦理由: 2020年5月,里耶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7年8月,里耶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5年1月,里耶鎮入選第二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名單。 2014年7月,里耶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3月,里耶鎮入選第一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 2009年1月,里耶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5年9月,里耶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賈市鄉、里耶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里耶鎮 里耶鎮位於龍山縣城南124公里。北鄰內溪鄉,東接咱果鄉,南連保靖縣,西交重慶市秀山縣。民國時期屬四甲鄉。1950年為五區吳家、大板、著落鄉。1958年成立里耶公社,1987年社鎮合併為里耶鎮。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其中稻田447.4公頃,旱土708.2公頃,有3個居委會(中孚、里耶、麥茶)和柳坪、大板、龍巖、紅花、太平、楊家溪、苗兒、半坡、洛子、苗鳳、岩沖、樹木、比耳、大豐、躍進、麥子坪、農林、長春、楊家寨、梓木、橋上、清平、真仙、自生橋、天堂25個村,7556戶,27119人。最低海拔250米。年均氣溫為15.8℃。降雨1400毫米。主產水稻、玉米。經濟作物為烤菸、茶葉。經濟林有柑桔、油桐、油茶。是龍山縣南部商業交通中心,酉水河可終年通航,清雍正七年(1729年)就開闢集市貿易,是近百年湘西自治州有名的邊區數縣物質集散地。現有中學1所,國小9所,醫院3所。1982年5月,鎮東北大橋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遺址,謂“龍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紅泥陶器等,陶器上銘粗繩紋結網紋、蔑紋等為研究該鎮和我們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後發現了戰國古城遺址和眾多戰國珍貴文物。2002年6月,里耶鎮裡耶古城遺址的發現和3.6萬餘枚秦簡牘的出土,震驚中外,舉世矚目。2005年9月,里耶經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里耶大板遺址與墓群 里耶大板遺址與墓群,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2013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0375-1-375。里耶鎮大板村發現西漢古城址和規模宏大的 里耶麥茶戰國墓群 麥茶古墓群戰國墓群。位於龍山縣裡耶鎮麥茶居委會東南,分布在酉水和長潭河之間十幾個高低錯落的山丘上,墓葬密集,面積達60萬平方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探明者均為小型或中小型豎穴土坑墓,總數約8 麥茶戰國古墓群 麥茶戰國古墓群位於里耶鎮麥茶村東南,分布面積約4平方公里,1989年發掘55座,均為土坑堅穴墓,出土銅器有劍、戈、印章、鏡、罄、鈴、帶鉤;陶器有鼎、敦、壺、缽、豆、罐、簋、紡輪及琉璃管石、玉 里耶瞿家大院 瞿家大院地址:龍山縣裡耶鎮時代:清~民國瞿家大院,建於清光緒年間,磚木結構,建築面積達2600平方米,三進式。是里耶古鎮保存最為完好的大宅院,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門八字牆敞開,院門嵌乾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24
推薦理由: 瀘溪縣轄鎮。1949年設浦市特別鎮,1953年建浦市鎮,1958年改浦市公社,1984年復鎮,1987年撤浦陽鄉併入浦市鎮。位於縣境東南部,面積134.7平方公里,人口3.4萬。鎮政府駐浦市,距縣城水路26公里。有公路通縣城、沅水常年通航。轄十字街、太平街、新健街、煙坊街4個居委會和印家橋、城鄉、黃家橋、浦溪、小岸坪、高橋、青草、銀井沖、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魚坪、小麻、岩門溪、擂鼓坡、五果溜、毛家灘、麻溪口、鐵柱潭、牛家灣柑橘場22個村委會。是湘西三大古鎮之一。是縣工業區,有化工、礦產、耐火材料、鞭炮、加工等廠。-遠銷國外。境內有紅二、六軍團駐地舊址和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遺址。. 2021年10月,浦市鎮入選湖南省級全域美麗鄉村示範鎮(鄉)創建名單。 2014年7月,浦市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7月,浦市鎮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浦市鎮古建築群 明清時期,隨著浦市商業的發達,各行各業大戶紛紛湧現,最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聶、龔、姚、福、蘇、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資產多則百萬兩白銀,少則也是十幾萬兩,他們紛縱用賺來的資金建造毫宅……詳情>> 浦市四合院民居 瀘溪縣浦市鎮曾是個繁榮的碼頭,碼頭邊船來船往造就了一時的輝煌,曾有“小南京”之稱。如今繁榮的碼頭景象已不復存在,昔日富庶的家族業已沉寂,然而走進表面看來平平常常的街邊門面,穿過狹窄而灰暗的房……詳情>> 浦市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又稱萬壽宮,江西人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早期修建的會館或同鄉會都以“萬壽宮”命名,寄以江西同鄉“福壽康寧、子孫發達”之意。明末清初,浦市外來經商的江西人日益增多,所以就集資建造了這座會館……詳情>> 高山坪古驛道 高山坪古驛道,位於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由湖南省文物局2008年組織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古驛道長三十餘公里,始建於明代洪武和萬曆年間,是朝廷與苗民衝突和苗漢融合的產物。當時朝廷為了加強對苗族……詳情>> 瀘溪下灣遺址 灣遺址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北郊,沅水左岸一處低矮台地上,在武陵山脈深處。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該遺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有人類繁……詳情>> 浦市古鎮 浦市,是湖南湘西昔日的大名鎮,以及其顯赫的水路要津,有“小南京”之雅稱。明清時期因盛產生鐵、木材、硃砂、桐油而聞名於世。五里長街,萬家燈火,商賈往來,舟楫蟻擁,十三省會館,六十四座寺廟,展示……詳情>> 浦市鎮特產與美食 浦市鐵骨豬 浦市鐵骨豬屬於湘西黑豬類群,原產瀘溪縣浦市鎮,是湖南省地方豬優良品種,因其骨質緊密、堅硬如鐵而得名,經測定它的骨強度列全省地方豬之最。2006年浦市鐵骨豬被列為湖南省地方優良品種,並列入了《國家級遺傳…… 浦市餃兒 浦市人習慣把餛飩稱為餃兒,實因其與餃子都是用麵粉做皮,內里包肉的緣故。為了區別,便把個頭略小的餛飩叫做了餃兒。當然還有人會在餃兒的前面加一個小字,喚做小餃兒,這樣無論是在家做餃兒還是出去吃餃兒就絕對不…… 浦市燈芯子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婦人得了病,需要用荸薺做藥引,寒冷的冬天,男人從上街跑到下街,為了幾粒荸薺一直在寒風中穿行,即便無果,也為那婦人感到高興,塵世間走一遭能遇見一個不顧嚴寒也要為自己尋覓藥引的人,當…… 浦市甜橙 傳統名果,主產於瀘溪縣浦市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果形端美觀,果皮色澤橙紅鮮艷,果肉細嫩化渣,汁多籽少,風味香甜濃郁,其可溶性固形物為11。8~12。2%,含糖量9。09~9。83%,含酸量…… 浦市鎮民俗文化 浦市窨子屋 浦市鎮位於我縣東南部的沅水西岸,東與辰谿縣隔江相望;南鄰達嵐鎮、西連白洋溪鄉,北接白沙鎮。全鎮面積238.68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明清時期,浦市商貿、文化極為發達和繁榮,在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16
推薦理由: 官莊鄉、沱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沱江鎮 沱江鎮位於鳳凰縣城東南部,沱江中游。區劃調整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達116.7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5個社區,共13882戶、7.8萬人(含流動人口)。有耕地面積19063畝,其中水田14021畝、旱地5042畝。2005年末,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2.3億元、財政收入1890萬元。24個村,村村通電、通公路、通電話、通自來水率達60%,城鎮化水平達50%。 沱江鎮是鳳凰縣人民政府及縣直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沱江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9℃,年平均降雨量為13081.1毫升,境內的土壤絕大部分系砂質土壤,土層深厚肥沃。沱江鎮2001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交通便利,境內209國道和1867省道縱橫穿過,縣城東20公里是新鳳凰火車站,縣城西27公里是銅仁機場,南距交通樞紐城市懷化市90公里,北距吉首市鐵路大站50公里,鎮內水電充足,主要能源為石油、煤、天然氣。沱江地區氣溫、土壤適宜,鎮內盛產椪柑、橙柚、獼猴桃等水果,農業生產以種植、養殖為主,逐步形成糧、果、畜、蔬的產業格局。沱江有萬畝柑桔鄉鎮之稱,椪柑為該鎮農業支柱產業,椪柑年產量達10946噸。沱江鎮工業以農礦產品加工為主,是鳳凰縣唯一產值過億元的鄉鎮。文化旅遊產業是該鎮的新興產業。因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民風純樸, 文脈深遠,吸引了海內外無數的遊客前來觀光,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帶動下,沱江民間民族傳統藝術品如臘染、扎染、根雕、奇石、書畫及民族民飾、傳統土特產薑糖得以盛名遠揚,暢銷各地。. 2009年1月,沱江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始建於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湖南省志·地理志》:“唐置渭陽縣,縣治在今治西南,此地現名黃絲橋”),經宋、元、明、清各代改造修葺,建國後省縣政府又拔款修復,形成了一座雄偉壯觀……詳情>> 天王廟 天王廟也稱三侯祠、三王廟,位於城東南觀景山麓,遊人從東門井沿百級石階可登山進廟。這是一組工藝精巧的古建築群,相傳是為祭祀“統三十六人,殺苗九千”,替朝廷效忠,殘酷鎮壓苗族兄弟,分別被皇上封侯……詳情>> 沱江鎮名人 李振軍 李振軍(1920.06~2008.03)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委,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省鳳凰縣人,1920年出生在鳳凰縣一個清末秀才家庭。自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從中國古典文學和歷史故事中汲取…… 朱早觀 朱早觀(1903—1955)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國防部辦公廳副主任。原名昭觀,號丹波,湖南省鳳凰縣人,苗族,1903年生於鳳凰縣沱江鎮。在民主革命思潮影響下,15歲隻身奔赴黔、滇,參加…… 田星六 田星六(1872--1958),又名興奎,號晚秋居士,鳳凰沱江鎮人。留學日本期間與黃興、秋瑾等常相往來,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曾先後加入中華同志會、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1905),田星六留日畢…… 劉祖春 劉祖春,1914年生,鳳凰縣沱江鎮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學,1935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一二九運動。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奔赴山西參加抗日游擊隊,任山西太原抗日救國總動員委員會政治指導員。…… 田應詔 田應詔(1876--1932),號鳳丹,苗族,沱江鎮人,田興恕子。1904年,田應詔赴日本留學,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08年7月回國,武昌起義時任敢死隊隊長,率部攻占雨花台。南京光復後,被提升為…… 安定超 安定超(1875―-1936),又名伯勛,沱江鎮人。曾任岳州水師統領、鎮竿鎮中營游擊。民國六年(19l7)護法軍興,安任護法軍湖南第一路軍第二梯團團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安被任…… 戴季韜 戴季韜(1891--1976),又名宏順,鳳凰沱江鎮人。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獨立師軍官教育團副團長、湖南省第一警備司令部警衛團團長、警衛獨立旅副旅長、新編三十四師少將參謀長後升副師長、陸軍暫編第五師師……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09
推薦理由: 邊城鎮是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地處花垣縣西北部的鎮, 其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總面積76.95平方千米,這裡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有吉茶高速、國道319、縣道西環線等3條公路幹線交匯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04
推薦理由: 吉首市轄鎮。1950年屬四區,1956年設河溪鄉,1958年為太陽升公社,1961年析置河溪公社,1984年撤社復鄉,同年改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0公里。面積98.6平方公里,人口1.2萬。鎮政府駐河溪。319國道橫穿東西部。轄上街、下街2個居委會和河溪、岩排、新建、鐵岩、永固、張排、漁溪、楠木、阿挪、持久、馬鞍山、中岩、五斤坪1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橡膠廠、湘福酒廠、水電站、明膠廠、膠囊廠、香醋廠等。農業主產水稻。特產有河溪香醋及楠木茶。古蹟有清“朝陽”石城樓、小河庵雲谷等。. 2021年12月,河溪鎮被確定為2021—2023年度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鋼火燒龍)。 2014年7月,河溪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河溪鎮特產與美食 邊城香醋 湘西自治州醋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以傳統香醋及醋飲料生產為主的高科技食品生產企業。公司生產的“神秘湘西”系列香醋以湖南西部山區優質大米為主要原料,選用武陵山區特有的多種中草藥植物接種制曲,兌以當地山泉水 神秘湘西原香醋 神秘湘西原香醋是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河溪鎮的特產。“神秘湘西”原香醋色澤棕紅透明,口感柔和甘甜、風味清香宜人,產品越久彌香,品質越存越好。湘西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發酵食品生產的極佳地區,吉首市河溪鎮傳 吉首河溪香醋 吉首特產調味品。產于吉首市河溪鎮,其色橙紅,又名“赤醋”。於清嘉慶五年(1800)由清延駐軍員兵余森(號成泰)之妻創製,以供家庭食用,亦作禮品分贈親友。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98
推薦理由: 2020年11月,芙蓉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5年6月,芙蓉鎮入選第一批湖南省美麗鄉鎮示範名單。 2014年7月,芙蓉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8年10月,芙蓉鎮入選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順縣因小說《芙蓉鎮》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芙蓉鎮 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四周是青山綠水,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木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處處透析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讓遊人至此讚不絕口,留連忘返。胡績偉先生遊覽猛洞河和芙蓉鎮以後作詞贊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峽落溪州。懸崖壁峭綠油油,悠悠蕩華舟。烹鮮魚,戲靈猴,龍洞神仙遊,芙蓉古鎮吊腳樓,土家情意稠。” 芙蓉鎮不僅景觀秀麗,民族風情濃郁,還有記載土家族政治軍事歷史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溪州銅柱”和電影《芙蓉鎮》外景拍攝現場等人文景觀。芙蓉鎮王村風景(18張)溪洲銅柱現存於芙蓉鎮民俗風光館內。公元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戰媾和,締結盟約,劃疆而冶,鑄5000斤銅柱為證。據史截:“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與當時占據湖南的楚王馬希范發生溪州之戰。彭士愁戰敗後於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與馬希范議和,把戰爭的經過和議和的條款,鐫刻於銅柱之上。銅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為八面,中空,內實鉅錢,柱端覆蓋銅頂,銘誓狀於銅柱之上,立於會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時,又羼刻了一些土官銜名。清中葉,柱上銅頂被盜,沉於江心,柱內銅錢亦被人以飴粘錢殆盡。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順府知府張曾揚建亭保護。民國年間亭被毀。”銅柱的銅質,精純光潤;八面所鐫顏、柳體陰文,雖經千載風雨洗刷,霜雪蝕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家族視銅柱為神物。 芙蓉鎮瀑布 古鎮石板街遠遠望去,總感覺芙蓉鎮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線裝古籍的書脊,書頁被上蒼之手打開,靜謐而又穩重地攤在酉水河邊,那書頁上凌空的吊腳樓和發生在樓里樓外的悲歡離合便隨歲月而動,演繹出許多鏗鏘溫馨、跌宕起伏的故事來…… 湘西芙蓉鎮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村落,原來是秦漢時土王的王都,古稱酉陽,五代十國時稱溪州。後因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於是人們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鎮。 史-載“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碼頭,通川黔、達鄂瀘,舟楫之便,得天獨厚”。 從碼頭開始綿亘而上的石階,那是一條長達五里貫穿古鎮的青石板路,它沒有名字,於是人們就直接管它叫五里長街。踏上古街,似乎踩在被悠長歲月遺落的碎片上面。不知不覺走到掛有“土家觀瀑吊腳樓”牌匾的民俗博物館前,從手搖腳踏的棉花機、閹豬鳴號的羊角到世代相傳的雕花牙床,近百件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民間用具,展示著土家族古老豐富的歷史。看護人說,這是一位土家族年輕人爬山涉水收集來的,靜靜地訴說著這個小村古老的過去。這棟三層的小樓,一半落在河岸上,另一半卻是由水泥柱支撐著,水泥柱直插河底,任水流日日夜夜地沖刷,小小的吊腳樓仍穩穩噹噹站在那裡,任憑時間的流逝。好聰明的土家人,巧借一片水面,竟建起了如此妖嬈的住房。 拾級而上,山路一般的陡峭。兩旁的青瓦木房鱗次櫛比,順山勢而錯落有致。幾家織錦商店已經開門,說是商店,不如叫作坊更確切些,因為店裡的主要面積,都為織錦機所占領,色彩斑斕的挎包、壁掛、床上用品等都掛在牆上,遊客不僅可以駐足欣賞姑娘們的手和梭子在織錦機上飛動的瀟灑,還可以慢慢觀賞陳列品的藝術特色。據說,當地的姑娘原來只給親人和情郎穿針引線,如今卻生產出異彩紛呈的土家織錦來賣給陌生人,從情感所系的“非賣品”到只有技巧表現的商品,這種生活方式和情感上的跨越,仿佛不過是一夜之間的事。 芙蓉鎮瀑布 有趣的是,米豆腐沿街都是,每一家都掛出電影《芙蓉鎮》的劇照,以示自己的正宗。其實在電影拍攝之前,米豆腐就早已是這裡的特色,為什麼要依賴那一個虛構的故事呢?20年前,一部電影把“深居閨閣人未識”的這個小小村鎮,從地圖上尋找出來,放在世人面前,然後將影響這裡的多少代人,甚至深入到他們的骨髓。從那以後,曾經與世隔絕的寧靜被打破了,而這種深刻的影響,大概就是從一碗米豆腐開始。 傍晚還剛剛來臨,長街上的小吃店就紛紛亮起昏暗燈光。這些家庭式小店,全都是當地人從自己家分出一塊地方來順帶做的。鮮甜的桂花魚,以及肥美的“天下第一螺”,和米豆腐一樣,成為那裡最難忘的美味。在村子裡一座貞節牌坊旁,又發現清心透涼的另一種美味———冰鎮土家自釀糯米酒。聰明能幹的土家人,他們自給自足,自在悠閒地生活著,男人在外打漁,女人在家織布,世世代代,沉浸在自己的文化裡面。 相比之下,更喜歡地道而不施粉黛的老名字——王村。 芙蓉鎮交通線路 從吉首火車站乘赴芙蓉鎮的班車,2小時抵芙蓉鎮汽車站,票價22元/人; 從張家界汽車站乘赴吉首的班車,在芙蓉鎮下車,車程1.5小時左右,票價18元/人; 湘西芙蓉鎮門票 成人票:100元 兒童票:50元 其他優惠:門票100元/人,包含環保車。 湘西芙蓉鎮美食 米豆腐每碗2元,看起來像麵疙瘩,不過是米粉製成的,跟豆腐好像沾不上邊。 主餐方面,這裡的特產是猛洞河的水鮮,有當日捕撈的鯉魚、桂魚、河蚌、田螺等,十分美味。 芙蓉鎮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因小說《芙蓉鎮》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芙蓉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 猛洞河漂流景區 去猛洞河主要就是玩漂流,這條河的兩岸山峰林立,風景秀麗,使人賞心悅目。一般漂流都是從哈尼宮到猴兒跳一段,這裡多險灘,水流較湍急,此段漂流全程約需5個小時;當然你也可以只漂半程,那是從哈尼宮到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53
推薦理由: 阿拉營鎮地處鳳凰縣西部,距縣城24公里。2005年撤鄉並鎮,原阿拉營鎮與原黃合鄉合併組成現阿拉營鎮,鎮域面積達到78平方公里。全鎮轄26個村、1個居委會,6670戶,30300人,耕地面積26716 畝,其中稻田23270 畝,旱土3446畝,稻田旱澇保收面積18000畝。 鎮內地勢平緩,基本上屬丘陵地帶,一般海拔在500米—700米之間,平均海拔為6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為主,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5.7度,年降雨量1066.4—1567.4毫米,無霜期272.3天;日照時數1278.6小時。2005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218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016.7公頃,糧食總產量9033.34噸,人均純收1200元。. 2014年7月,阿拉營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88
推薦理由: 遷陵鎮位於保靖縣東部地區的中北部,東與永順縣澤家鎮、古丈河西鎮接壤,南與陽朝鄉毗鄰,西與復興鎮相連,北與普戎鎮、碗米坡鎮相依。總面積16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47米,最低海拔17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全鎮轄14個行政村,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是保靖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鎮政府設在縣政興路9號。 遷陵鎮歷史悠久,至戰國始有建置,為遷陵候,公元前207年漢高祖五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始置遷陵縣,是湘西古鎮之一。境內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有漢代四方城遺址、摩天石刻“天開文運”、酉水森林公園、酉水懸棺、鍾靈山寶塔等20餘處景觀。水利、土地、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根雕、盆景馳名中外。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鎂礦、金屬鎂等。 近年來,全鎮上下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實現GDP1.35億元,財政收入960萬元。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8530萬元。隨著招商引資不斷深入和鍾靈山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一些知名企業、大公司紛紛落戶鎮內。目前,全鎮個體民營企業工商戶達4000多戶,民營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階段。實現農村牧漁總產值379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707元。初步形成了水果、菸葉、蔬菜、畜牧、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鎮內交通較為便利,通公路村12個,村通公路率為85%。隨著魏竹路、城內道路改造、酉水二橋等一批“美化、淨化、亮化、硬化”工程的先後建設和完工,城區功能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城區建設綻放新姿。. 保靖四方城遺址 漢高祖五年設遷陵縣,因縣城呈方形而叫四方城。現出土文物有戰國時的短劍、戈、山字銅鏡;漢代的銅盆、銅器;元代的瓷器,今遺址尚存。四方城遺址位於保靖縣遷陵鎮要壩村,地處酉水流域中游北岸。遺址區總……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63
推薦理由: 湘西州靈溪鎮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地處永順縣中部的猛洞河畔,該鎮下轄12個社區、45個行政村,總面積622.83平方千米,這裡資源豐富,風景優美,境內還有不二門景區。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43
推薦理由: 河蓬鄉、雙溪鄉、羅依溪鎮、古陽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陽鎮 古丈縣轄鎮。縣府駐地。民國初年置本城鄉,1934年改置古陽鎮,1950年改縣城鎮,1955年改稱古陽鎮,1958年改巨龍公社,1982年撤社復稱古陽鎮。位於縣境中部。因四面環山,中間低平,是當陽之地,故名。面積21平方公里,其中鎮區4.5平方公里,人口1.6萬。枝柳鐵路貫穿鎮區,有一客貨混運站,公路通吉首、永順、張家界及縣內各鄉鎮。轄城東、城西2個居委會和思源橋、紅星、柑子坪、樹棲柯4個村委會。以汽車修配、印刷、食品、釀酒、磚瓦、茶葉精製、機械製造以及飲食服務業為主。農產以水稻、蔬菜、茶葉為主。盛產茶葉、古丈白毛尖茶、七葉參茶、茉莉花茶。.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湘西州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