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四平十大強鎮排名

四平十大強鎮排名-四平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四平哪個鎮經濟最發達

Peri的頭像
Peri
2023-09-04 07:30:09更新 · 1.93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四平市是;吉林省省的地級市,該市位置優越,交通便利,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四平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四平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郭家店鎮、梨樹鎮、榆樹台鎮、小城子鎮等四平強鎮,告訴您四平哪個鎮經濟最發達,四平十大強鎮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四平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245
推薦理由: 劉家館鎮地處松遼平源,在梨樹縣西北邊界,座落在東遼河南岸,距縣城55公里。西與遼寧省昌圖縣三江口鎮毗鄰,北與雙遼市的東明、柳條、新立三個鄉鎮隔河相望,東臨沈洋鎮,南與林海鎮接壤。面積291.3平方公里。全鎮轄17個村,78個自然屯,103個村民小組,7180戶,26000口人。 鎮內有東遼河、新開河兩條河流和兩條沙丘帶,在東遼河南岸到北部沙丘帶之間為河套地,土質肥沃,適於發展糧食生產,北部沙丘上有孟家大山、黑牛山,南部沙丘帶上有元寶山,磨菇山。在兩條沙丘中間,為輕鹼地和平坦的草地。這些沙丘和草地很適宜發展林業和畜牧業,並在河套地和輕鹼地內,大部分地下水源都比較豐富,適宜開發水田生產。 在改革開放以前,由於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使劉家館鎮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生產落後,經濟困難,""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成了這裡當時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改革開放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經過全鎮人民在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使劉家館發生巨大變化: ——糧食產量在二十年內番了三翻。1999年,全鎮糧食總產由1980年的1萬噸,達到9.3萬噸。成為四平市糧食生產大鎮。 ——畜牧業生產由家庭付業發展成為主導產業,全鎮年生豬飼養量都在12萬頭以上,銷售量在8萬頭以上;牛飼養量達1萬頭;羊飼養量2.5萬隻;馬驢騾飼養量達5600匹。畜牧業產值達8000萬元以上。被省評為畜牧業生產大鎮。 ——林業生產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森林面積現已達到85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二十八。其中,國營林場造林4000公頃,集體造林2000公頃,個體造林2500公頃。對我鎮不僅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鎮村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化肥廠、飲料廠、木村加工廠、小酒廠、機動車修理部等隨處可見,全鎮有100多家。商業店鋪有150多個。貿易興旺,市場繁榮。全鎮企業產值達5000萬元。 ——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各界有識之士紛紛投資到劉家館鎮內建樓經商。去今兩年,鎮內就招商引資近1500萬元,新建樓房20000平方米,修築柏油路及配套工程2010米。. 王雜鋪遺址 王雜鋪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梨樹縣劉家館子鎮王雜鋪村年代:青銅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梨樹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王雜鋪遺址為年代:青銅時代遺址,西距東遼河約2公里,地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遼寧省
240
推薦理由: 康平縣轄鎮。1880年屬康平縣,1958年改何家窩堡公社,1961年改小城子公社,1984年置鄉,1985年建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195平方公里,人口1.7萬。康小線和金牛線公路過境。轄小城子、四間房、西葦塘、三家窩堡、趙家店、王家窩堡、腰段、團山子、裴家街、孟家窩堡、富裕、鄉約窩堡、拉拉街、蘭洲街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高粱、甜菜。.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小城子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遼代頭下周城遺址 遼代頭下周城遺址《遼史地理志》載:“頭下軍州,皆諸王,外戚,大臣及諸部,從征俘掠,或置生口,各集團建州縣以居之。”遼代契丹貴族統治奴役外稃的塞堡稱“投下”或“頭下”州稱。其遺址在境內有以……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234
推薦理由: 榆樹台鎮位於吉林省梨樹縣的中部,距縣城20公里,地處"四乾"、"喇小"公路交匯處,是梨樹縣北部的交通樞紐,是工、農、商、文教、衛生等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集鎮。 榆樹台鎮(Yushutai Zhen) 代碼:220322102 郵編:136506。位於梨樹縣城北二十千米。東與泉眼嶺鄉相連,南與白山鄉交界,西與勝利鄉接壤,北與瀋陽鄉,孤家子鎮為鄰。面積290?平方千米。人口11525?人。鎮政府駐榆樹台。轄路明、團結、三合、六合、閻家、雙龍、東勝、新江、新興、新合、廂房李家、徐家油坊、房身,董家,周家油房,袁家嶺,張家油坊,張家街(晚安屯),大榆樹,潘家,興發堡等 - 歷史 清順治年間形成集鎮,曾名常興店。順治年間,在城北長著一棵異常繁茂的大榆樹,後積土為台,建有古榆宮道觀,因有求必應,曾一度香火旺盛,頗有名聲……1956年設鎮制。 該鎮歷史悠久,光緒四年(1878年)建縣前,這裡既是梨樹縣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有75家駐鎮企事業單位,有二十二個行政村,總人口46000?人,全鎮幅員面積16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00?公頃,優勢產業有捲心菜,已遠銷到日本,韓國,生豬和笤帚的銷售在我國多個大城市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工業上,鎮內有化工、機械、糧油、鞋革、印刷等工廠,第二化工廠生產的糠鯽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還有該鎮?quot;吉興泉"純淨水也遠銷到我國多個城市,全鎮個體商業網點300餘個,遍布各街巷,有高中一所,國中二所,國小十四所,縣級、鎮級醫院各一個,有電影院、文化室、圖書館等文化娛樂場所。另外,完備的通訊設施,充足的水利,電力資源為本鎮的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鎮內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秩序穩定。 潘家村城址 潘家村城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梨樹縣榆樹台鎮董家鄉潘家村年代:金代類別:古城址管理單位:梨樹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古城址略呈正方形,城外可見人工開鑿護城河遺蹟,城內地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214
推薦理由: 梨樹縣轄鎮。縣府駐地。1949年為梨樹一區,1958年設梨樹公社,1961年建鎮。位於縣境中南部,昭蘇台河北岸,面積7平方公里,人口6.8萬。轄奉義、春陽、奉友、康平、天陽、醬園、奉和、奉化、東郊、北門一、北門二、南朝陽一、南朝陽二、城南、樹儉、奉信、奉德、公園、樹禮、向陽、正陽、苗圃、樹文一、樹文二、育林、城西、勝利、擁軍28個居委會和園藝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輕紡、機電、化肥、農機製造等廠。農業主產蔬菜。.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梨樹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北老壕遺址 北老壕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梨樹縣梨樹鎮三泉眼村年代:唐代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梨樹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為高句麗政權為抵禦外敵入侵而修築的邊塞防線。老邊崗自趙家屯 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五批 1999.2.26地址:梨樹縣梨樹鎮街北年代:1946年類別: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管理單位:梨樹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俗稱“林彪指揮所 青石嶺墓群 青石嶺墓群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梨樹縣梨樹鎮青石嶺村年代:金代類別:古墓葬管理單位:梨樹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青石嶺墓群位於向陽坡上,為金代中小型磚室墓,部分墓葬已遭破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214
推薦理由: 孤家子鎮原隸屬於四平市梨樹縣管轄, 2000年6月20日經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開發區辦公室正式批准成立遼河農墾管理區,正縣級建制一級財政管理。現在的孤家子鎮已成為管理區所在地,是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批准成立的副縣級企業。現轄七里界、兩家子、孤家子、 大林子、紅旗、馬家窯、張家街、於家街、團山子9個自然村。全鎮幅員面積157.3平方公里,人口3萬人,現有耕地面積7200垧,其中水田4300垧,旱田2900垧。 - 交通 孤家子鎮地處東遼河南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四桑公路貫穿南北,各分場間主要道路聯結成網,毗鄰通暢。 - 經濟 孤家子鎮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農業發達。年產100萬公斤的綠色“孤”牌大米已走入千家萬戶,七里界400垧花生基地前景可觀。 孤家子鎮養殖業齊頭並進。萬隻養鵝基地,10萬斤養魚基地,萬頭養豬基地,上千頭養牛養羊基地,一場一品,各具特色。 孤家子鎮與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近在咫尺,周邊高科技庭院經濟發展迅速,小作坊、小店鋪生意興隆,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農村集貿市場活躍。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環境,雄厚的農業基礎,使孤家子鎮這塊充滿希望的黑土地蘊育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她正以勃勃生機吸引全區父老鄉親以及全市和省內外各界友人的關注。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190
推薦理由: 服先鎮地處雙遼市東北部,距市區62公里。北與長嶺縣新安鎮交界,東與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接壤,南與雙山鎮、興隆鎮毗鄰,西與向陽鄉相連。鎮政府所在地為服先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蒙王招農墾荒,梨樹一帶農民來此開荒種地。起初只有幾戶人家,到1910年,屯中已有住戶20幾家。1913年,雙山縣知事兼安墾局長牛爾裕為本縣數十個村莊重定了名字,服先堡便是其中之一。 雙山縣、遼源縣合併後,服先堡歸雙遼縣管轄。1947年5月24日,雙遼全境解放。1949年1月,雙遼縣人民政府成立,全縣下設9個區,第七區人民政府駐地服先堡,下轄16個村。1958年10月,成立服先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服先人民公社為服先鄉,下轄8個村、50個屯。1985年7月服先撤鄉設鎮。 服先鎮東西長約21公里,南北寬約11公里,全鎮總面積為185平房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8000公頃,林地面積5300公頃。 服先鎮土壤屬沙性,後開發的土地以草甸土為主,土質瘠薄。境內有小型水庫一處(水泉水庫),總面積為2.1萬平方米,水深10米,蓄水量達8.4萬立方米,年產鮮魚7.5萬公斤。 服先鎮資源較貧乏,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業。解放以來,該鎮經歷了土改後的個體生產、合作化、公社化,最後全面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 向陽屯遺址 向陽屯遺址位於四平市雙遼市服先鎮向陽村,類別為古遺址。向陽屯遺址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58
推薦理由: 洞口縣山門鎮位於洞口縣西部,轄34個村,3個居委會,456個村民小組,14933戶,全鎮總人口50628人,其中農業人口42942人,勞動力資源26642人,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572畝,其中水田27764.4畝。 山門鎮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名躁子湘西南,秀雲山南嶽殿和“蔡鍔公館”每年都將吸引20—30萬遊客一慕方而來,每年都將為山門創收100餘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山門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山門鎮歷屆黨委、政府在黨中央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民營為主,工業強鎮”戰略,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城鎮擴展,農業結構調整,旅遊開發四條主線開展工作,由於組織嚴密,措施得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014年7月,山門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秀雲觀 秀雲觀時代為清。位於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為湘西南名剎及旅遊勝地。清光緒《武岡州志》:“南嶽廟地靈神顯,不知起何代。”傳說從宋代始,此處宮殿建築已初具規模,經歷代擴建,形成南嶽殿、大雄寶殿、地……詳情>> 蔡鍔公館 蔡鍔公館位於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山門鎮回龍街,地處黃泥江北岸,秀雲山西麓。原為“武安宮”,始建於清康熙21年(1682)。蔡鍔青少年時代大都在洞口縣山門鎮度過。蔡鍔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黑龍江
149
推薦理由: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甸鎮 因此地為荒草甸子,清末中東鐵路在此設站時,以地名與地物特點相結合,取名“-甸車站”。原屬杜爾伯特旗遊牧地。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劃歸安達廳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改隸安達縣管轄。1927年5月,劃歸泰康設治局。東北淪陷後,1933年隸屬泰康縣管轄,1940年劃歸杜爾伯特旗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設定-甸區,1947年設街,1949年設村,隸屬第一區管轄。1956年12月,設定-甸鎮。1958年9月,改稱-甸人民公社。1959年1月,劃歸安達縣管轄,同年6月併入紅色草原人民公社。1960年5月,改隸安達市管轄。1962年6月,從紅色草原公社劃出,恢復-甸公社。1966年5月,更名為慶寨公社。1969年1月,將四新公社併入慶寨公社。1979年12月,將安達市改為大慶市,隸屬大慶市管轄。1984年4月,改為慶寨鄉。1985年5月,撤銷慶寨鄉和-甸街道辦事處,設定-甸鎮。 -資源人口 -甸鎮轄境地處松嫩平原,草原廣闊。全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以農業為主,兼多種經營。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畜牧業、栽培中草藥材和養魚等。鎮辦工業有珍珠岩廠、醬菜廠、機電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12億元。全鎮共轄新華、良種場、向榮、勝利、三勝、興旺、繁榮、富強、宏偉、紅旗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72人;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7%。鎮0駐於鎮內。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喇嘛甸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喇嘛甸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146
推薦理由: 梨樹縣轄鎮。1956年為蔡家管理區,1961年從郭家店鎮劃出,改置蔡家公社,1983年置蔡家鄉,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111平方公里,人口2.9萬。鎮府駐蔡家。哈大鐵路、(北)京哈(爾濱)鐵路過境。轄孟家、蔡家、姚家、拉腰子、新村、娘娘廟、敬友、下坎子、橫道子、愛國、馬家11個村委會和鐵南、鐵北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綜合加工廠和採砂場。農業主產玉米、高粱、大豆。境內古蹟有遼代古城遺址。. 關東農耕博物館 關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農耕文化歷史悠久。遠古時期,中國就有相當發達的原始農業,更不要說後世燦爛的農業文明了。關東先民,以滿蒙等少數遊牧民族為主,以漁獵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相對於中原農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吉林省
137
推薦理由: 郭家店鎮位於吉林省梨樹縣東部,鎮區南部為低山丘陵區,北部為平原,招蘇太河從鎮內蜿蜒流過。全鎮幅員面積149.8 平方公里, 有耕地9531公頃, 下轄 17 個村, 6 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 1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65000 人,農業人口 35000 人。是梨樹縣東部的中心城鎮。 郭家店鎮交通便利,京哈鐵路、哈大高速公路、國道 102 線從鎮內經過,擁有梨樹縣最大的火車站和唯一一個高速公路出口。自然資源豐富,鎮區南部擁有豐富的矽灰石、石灰石、銅等礦產資源,地下水蘊藏量大,且距二龍湖水庫較近,擁有豐富的水源儲備。 2005 年,郭家店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15.28 億元,財政收入 2860 萬元。擁有工業企業 77 家, 主要有建材、食品、機械三大主導產業,工業產值占全縣的 40% 以上。農業發達, 全鎮糧食年產量在 10 萬噸左右, 畜牧業興旺,有規模養殖戶 1000 余戶。 商業繁榮,集市貿易活躍,擁有較大商場、超市、集貿市場 20 余家,是梨樹縣東部工業品和農副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工業生產上,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立鎮”目標,重點抓了項目建設和企業改制。 2002 年以來,我鎮的 “工業立鎮”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共扶持、擴建企業 5 家,完成 4 家鎮辦企業改制,新建項目 24 個,投產 21 個,在建項目 1 個。招商引資項目 20 多個,引資額 1.2 億元。到 2005 年年底統計, 我鎮工業企業實現產值 5.7 億元,企業實交稅金總額達到 450 萬元。在鞏固民營企業生產的同時,繼續加固了民營經濟的支撐點,民營經濟總戶數、從業人員、民營經濟總產值都有大幅度增加,民營經濟總產值達到 1.62 元,比 2000 年增長 79.2% 。 農業生產上,2005年糧食產量達到 10 萬噸。種植品種以高油高澱粉玉米、高油大豆為主。2006年將繼續擴大高油高澱粉玉米、高油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糧食品種的質量等級。鎮內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郭家店植物油廠年加工大豆 40 萬噸,產值 11.5 億元,生產品種系列植物油,提純卵磷脂,暢銷全國;鎮內還有玉米澱粉生產企業 3 家,年生產能力為 30 萬噸,第一澱粉廠是全省生產能力最大的,現已改制完成。. 2021年9月,郭家店鎮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2014年7月,郭家店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標籤:四平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四平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