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諸城十大強鎮排名

諸城十大強鎮排名-諸城各鎮經濟排名前十-諸城哪個鎮發展的最好

專業榜單員的頭像
專業榜單員
2023-09-04 07:30:11更新 · 1.85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諸城是一個由濰坊市代管,且下轄10個鎮的縣級市,該市作為山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在2022年取得了805.50億元的生產總值。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諸城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諸城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枳溝鎮、昌城鎮、皇華鎮等諸城強鎮,告訴您諸城哪個鎮發展的最好,諸城各個鄉鎮經濟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諸城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14
推薦理由: 2020年3月,石橋子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石橋子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山東省諸城市石橋子鎮轄75個行政村,5萬人,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萬畝。 自然基礎條件優越。石橋子鎮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距海濱名城青島120公里,南達新興港城日照100公里,北通風箏都濰坊6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荊河、渠河流經並交匯於鎮境,水源豐富;省道央贛線穿境而過,鎮內相吳路橫貫東西,東連206國道,西接央贛路,交通便利。 文化氛圍濃厚。鎮內有春秋時期的遺址——都吉台,有相傳劉墉藉以阻止乾隆東巡擾民的晏駕山,還有歷史故事《梁祝》演繹的傳說及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處——“梁祝冢”…… 農牧資源豐富。近幾年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蔬菜、黃煙、桑蠶、苗木、果品、肉雞、生豬、肉牛八大主導產業,並依託鎮內 4萬畝蔬菜基地建起了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 工業蓬勃發展。發展建立了果菜加工、出口木器、機械鑄造、建築建材、工藝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30多家企業,發展壯大了年銷售收入近億元的貿發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加工生產的蔬菜、罐頭、木製品及工藝飾品等產品出口日本、美國及西歐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擴大招商引資,鎮黨委政府又在鎮駐地規劃了貿發工業園區和商貿一條街,在吳家樓規劃建設了民營經濟園區和央贛路沿線十華里的民營經濟長廊。 石橋子鎮隸屬山東省諸城市。1984年3月社改鄉時由石橋子人民公社改為石橋子鎮和吳家樓鄉,2001年3月重新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原石橋子鎮和吳家樓鄉合併設立新的石橋子鎮。 人口民族:2003年止,全鎮人口5萬人,均為漢族。 經濟狀況:2003年全鎮實現國民總收入17.9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16元。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14
推薦理由: 2014年7月,辛興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辛興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山東省諸城市辛興鎮位於諸城市城東16公里處,總面積80.73平方公里,轄68個行政村,4.1萬人口,2003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6.6億元,財政收入21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和29.5%;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 悠久的歷史傳承。辛興鎮早在新石器後期就有人類活動,屬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晚期。古屬夷地,《禹貢》青州之城;周屬莒子國封地;春秋屬魯;戰國歸齊;秦屬琅琊郡;西漢屬昌縣;東漢屬東武;隋開帝十八年(公元589年)改東武為諸城縣,辛興仍屬之,沿革至今。1929年(民國十八年)置辛興鄉,屬第七區。1946年,鎮境分屬仁和區、障北區。1958年2月,撤區並鄉,置辛興鎮鄉。1958年10月24日,成立前進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為辛興人民公社。1984年春撤銷公社,成立鄉鎮,改置辛興鎮。 獨特的區位優勢。省一級公路朱諸路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青萊高速公路貫穿全鎮東西,東連青島、煙臺,西通臨沂、濰坊、日照,從駐地乘車1小時可到達青島機場。全鎮公路總長度103.6公里,其中省道長13.6公里,鎮、村公路長117公里,公路密度1.62公里/平方公里。 完備的基礎設施。鎮駐地擁有五縱三橫八條道路,工業區、文化區、行政區、商貿區功能完備。建有110千伏變電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各建基站一處,實現了無縫隙覆蓋。主街兩側全部安裝IC公用電話。固定電話裝機總量7800部,占全鎮總戶數的77%。 工業基礎雄厚,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現有民營企業達88家,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導產業。一是澱粉。鎮內有潤生澱粉有限公司和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兩家大型澱粉生產企業,圍繞玉米深加工開發出玉米澱粉、氧化澱粉、玉米油、蛋白粉、玉米漿、菲汀、糖漿、肌醇等20多種產品。二是造紙、紙箱。圍繞興創公司10萬噸綠色埋紗紙項目,配套建設了格林制袋、高檔生活用紙、金鳳紙製品廠等新項目,並帶動發展起怡通、明盛等多家包裝企業。三是建築建材。南部山區石材資源豐富,已建成石料廠12家,培育起山東華元、諸城三力、諸城振興等5家大中型建築公司,為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四是機械鑄造。.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12
推薦理由: 山東省諸城市皇華鎮是個古鎮,是魯東南沿海與內陸交匯的交通樞紐,它地處膠東半島東南部,黃海、渤海分水嶺北側,東與青島為鄰,南與日照接壤,是省政府確定的中心城鎮,全鎮共73個行政村,4.5萬口人,總面積140平方公里。 皇華境內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已探明和開採的礦產有沸石、膨潤土、陶土、重晶石、石英。農產口主要有大豆、花生、板栗、大姜、黃煙等。皇華境內大小山頭有99座,其中尤以常山、盧山、救主山、晾甲山等最為有名。 經過20餘的改革開放,皇華鎮由過去的一個純農業鎮,發展成為工業、農業、三產、開礦、旅遊產業多領域、多方面發展的山東省中心城鎮。工業已建成橡膠化工、機械鑄造、建築建材、工藝品生產等五大主導產業,培育起了象三工集團、華欣鑄造、新興機械、華宇泡沫和萬祥針織、萬興建材等骨幹企業。苗木生產是皇華的又一新興產業,依託玉華和華青兩大苗木龍頭企業,已有43個村600多家農戶發展苗木8000多畝,並建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苗木馴化基地和交易中心,連續兩年成功的迎接了中國●山東林木種苗信息交易會和首屆中國北方苗木信息發布暨交易會。 今年以來,圍繞爭創工業強鎮、苗木強鎮、果品強鎮、畜牧強鎮“四強鄉鎮”目標,突出做好“抓大帶小,工業強鎮文章;培強擴面,結構調整文章;求精求快,城鎮化建設文章;重獎重罰,招商引資文章”“四篇”文章。有力的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1—11月份,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29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1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1%,增長幅度名列諸城市第一。農民人均收入、招商引資、用電總量等各項指標都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自然環境:地處丘陵,有中型水庫一座,水質純淨。年平均氣溫12.3度,氣候宜人,水源充足。 人口民族:2002年止,全鎮總人口4.5萬人,均系漢族。 市政建設:皇華鎮轄73個行政村,鎮駐地面積2.5平方公里,有三工工業園區和朱家村民營經濟園兩個園區,招商政策優惠,環境良好。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建起了10幢三層以上大型建築,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鎮駐地四縱四橫八條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美化、綠化、亮化。 對外交通:皇華鎮境內公路縱橫交錯,省道平日路貫徹全鎮15公里,市里公車每15分鐘一趟,交通便利。.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皇華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20年12月,皇華鎮入選2020年度山東省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錄。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皇華鎮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呈子遺址 呈子遺址位於諸城市皇華鎮呈子村西約100米的河邊台地上,系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遺址。地處丘陵地帶,西北去常山約1.5公里,北、西、南3面為楊家莊子河環繞。因長年山洪沖刷,周圍形成了高約3至5米的 皇龍溝恐龍足跡群 位於諸城皇華鎮大山村皇龍溝恐龍足跡群,已探明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3000多個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恐龍足跡排列在岩層上。經專家鑑定,至少有鳥腳類、獸腳類、蜥腳類等10多種恐龍屬種 【展開】
諸城桃林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98
推薦理由:2010年撤銷桃林鄉,設立桃林鎮。山地、丘陵和平原占國土的三分之一。大小山丘386座,最高點大山海拔571米,也是諸城的最高點。平日省道貫穿鄉村。礦產資源有明礬礦、高嶺土礦等。古蹟包括戰國時期的長城遺址、漢代的墓葬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活動遺蹟。桃林鎮位於諸城市東南部,距市區25公里。面積142平方公里,人口3.8萬(2002年)。【展開】
TOP 4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87
推薦理由: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林家村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林家村鎮位於諸城市境東部。全鎮面積320平方公里,轄167個行政村,9.8萬人,18.4萬畝耕地,鎮駐地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膠南、膠州三市交界,至青島國際機場、前灣港碼頭都在半小時經濟圈內。省道薛館路、青萊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林家村鎮區位、交通優勢日益凸顯,被諸城市確定為全面對接青島的橋頭堡。 林家村鎮位於諸城市境東部。轄167個行政村。面積320平方公里。18.4萬畝耕地。人口9.8萬人。鎮政府駐林家村。鎮境1947年屬膠河縣。 1953年劃歸諸城縣第十八區。1958年建林家村公社。1984年改置林家村鎮。以鎮政府駐地村得名。泰薛公路橫貫鎮中。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膠南、膠州三市交界。該鎮按照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現代城鎮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起辣椒、工藝品、名優特果品、肉雞、生豬、花生、蔬菜、黃煙、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並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辣椒、工藝品加工為主體、以高效種植和養殖為補充的新型產業結構。 - 歷史沿革 元末林姓立村,以姓取村名。鎮境清屬石門練,民國屬六區。1944年屬諸膠邊縣,1945年改屬諸膠縣,同年10月復屬諸城縣,1947年12月劃歸膠河縣,1953年3月復歸諸城縣。1958年2月置林家村鄉,9月成立林家村公社,1984年撤社置鎮。 2007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諸城市撤銷瓦店鎮、桃園鄉,劃歸林家村鎮。[1] - 經濟建設 突出特色,構建經濟文化 一方面,分為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段來理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源的整合和實力的展現;是經濟運動的能源和促使資源重新配置、市場規範運行的巨大作用場;也是一個地方工作上追求的境界和發展上爭創的目標。 早在2001年,林家村鎮就提出了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現代城鎮的戰略思維,從而確立了特色經濟在發展中的戰略主體地位。首先,林家村的產業已顯現出小特色特徵,經過十幾年的資源積澱和歷屆黨委、政府的扶持引導,辣椒、工藝品等產業都已初具規模,打出特色牌就等於樹起發展路上的一面旗幟,它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帶動力,能夠加快生產要素的聚集,拉動經濟成長;其次,特色代表了林家村鎮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符合林家村鎮的發展實際;再者,特色蘊含的巨大經濟發展動能,是推動形成經濟發展新優勢的引擎。在日益緊迫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抓住了特色就占領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它所形成的優勢,更容易奪得經濟發展先機。發展實踐證明,林家村鎮實施特色戰略,是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膨脹。短短几年,該鎮發展形成了辣椒、工藝品、食品加工三大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扶持壯大起了皂戶辣椒市場、愛玲工藝品廠、天合堂食品公司等一批產業龍頭,規劃建設了辣椒城、鎮駐地西項目區、鎮駐地東項目區三大特色項目區,完成了全鎮最初的產業布局調整,為林家村鎮下步完成現代城鎮構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實施特色經營戰術,拉起經濟發展框架。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與膠南、膠州接壤的最東端,接受市區的輻射力相對較弱,為彌補這種不利影響,促進經濟發展,必須找準經濟發展的新的助力點,探索出自己的發展思路。基於這些認識,該鎮提出了瞄準青島,積極聯接,搭船出海,面向世界的工作新思路,書寫林家村鎮新時期特色經濟發展的展開式。這種雙向輻射效應帶起全鎮新一輪經濟發展熱力賽,拉起了以工業立鎮,建立工業主導型鄉鎮為軸心,以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城鎮經營、企業發展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框架。重點圍繞工藝品、辣椒、食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把傳統產業做優,把主導產業做大,把優勢產業做強,為三五年內把林家村建成一個濰坊東南最耀眼的明珠、對外經濟的重要視窗,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三次產業初具規模。第一產業:素有“辣椒之鄉”的美譽,皂戶辣椒、綠豐園花生、賢河白菜、山口蘋果四種農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有綠豐園、天合堂等農業龍頭企業18家。第二產業:以工藝品、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新型材料為主的工業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發展起各類企業40多家,其中限額企業20家,銷售收入億元企業3家。第三產業:皂戶辣椒專業批發市場遠近聞名,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升級,市場年加工能力達2萬噸,成交量10萬噸,成交額8億元,是江北最大的辣椒專業批發市場。桃園花生市場規劃占地130畝,建設廠房2萬平方米,花生專業市場建成後,可吸納40個花生購銷大戶,進入市場經營,年收購、加工、銷售花生5萬噸,年交易額3.5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同時可帶動400多個花生購銷專業戶為市場服務。為提升服務業水平,為服務業的發展打造平台,在原林家村集貿市場的基礎上,設計規劃了400畝的商貿園,進一步拉動了現代物流業、現代娛樂餐飲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 竹山 竹山,位於諸城市東南部林家村鎮境內,西臨瀘河,海拔402米,因巔峰陡立,石棱如削,酷似竹筍而得名。該山草木茂盛,四周怪石嶙峋,山頂較為平坦。站在山頂鳥瞰四周,梯田、村莊盡收眼底。竹山森林公園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84
推薦理由: 2022年4月,昌城鎮被確定為第三批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鄉(鎮、街)。 2022年1月,昌城鎮被確定為第二批山東省教育強鎮築基試點鄉鎮。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昌城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20年12月,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命名昌城鎮為第二批濰坊市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街道)、社區(村)。 2014年7月,昌城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2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確定昌城鎮為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昌城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山東省諸城市昌城鎮轄78個村,6.5萬人,版圖面積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8萬畝。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昌城鎮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距青島120公里,西臨206國道,南達日照80公里,北通濰坊70公里。平日路、諸朱路兩條省道,陸海大通道--哈長鐵路膠新線及即將修建的青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得利斯火車站座落在鎮區東部;鎮內村村通油路,市內公車通車裡程146公里。 鎮村工業異軍突起。先後發展起了肉類加工、輪胎生產、汽車配件、建築建材、果菜加工、服裝印染六大工業體系,企業總量達365家,形成了以得利斯、瀘河兩家國家級企業集團雙峰巍峨、眾多中小企業千山競秀的發展態勢。瀘河牌輪胎銷往63個國家和地區,得利斯冷卻肉直接出口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兩大企業年完成出0貨值3.5億元。2003年,全鎮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利稅達4億元。 生態農業蓬勃發展。昌城鎮是全國實施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示範鎮。近幾年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了板栗、蔬菜、苗木、鮮果、生豬五大主導產業,其中年出欄生豬40萬頭,板栗年產量達8000噸。圍繞建設生態鎮,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有機食品,探索創新了種植、養殖與能源開發有機結合的組合式生態溫室生產模式,實現了農業內部良性循環。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漢朝設昌縣,清置昌城連。1929年改置昌城鄉,1959年更名為昌城人民公社,1984年4月分為昌城鎮、芝靈鄉,1989年撤鄉建鎮,昌城鎮、芝靈鄉合併為昌城鎮至今。民主革命先驅路友於、原全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陶鈍、著名電影藝術家崔嵬就出生在昌城鎮。 自然環境:地處平原,土壤肥沃,最高海拔149.3米,三河流境,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水源豐富。 人口民族:2001年止,全鎮總人口6.5萬,近10個少數民族僅占總人口的0.1%。 市政建設。昌城鎮是省級中心鎮,鎮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12.3平方公里。昌城鎮鎮區正處在諸城市區北擴東移的結合部上。鎮內建成3.5千伏變電站3處,分別投資億元的瀘河、得利斯兩大熱電項目正在建設中。鎮區油路通車裡程達86.3公里,安裝程控電話1.1萬門,有線電視入戶達43%。. 諸城劉墉栗園 宰相莊園、古樹王國——諸城劉墉栗園諸城劉墉栗園位於中國板栗之鄉——諸城市昌城鎮,占地面積1.8萬畝,是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劉墉栗園被譽為“天然氧吧,古樹王國”。分布我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81
推薦理由: 2020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山東省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枳溝鎮榜上有名。 2020年3月,枳溝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枳溝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枳溝鎮是0“一大”代表王盡美烈士的故鄉。位於魯東南濰坊、日照、臨沂三市交界處。東經119°13′,北緯35°55′,總面積85.2平方公里,轄55個村,4.8萬人;鎮區建城面積3.0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萬人。 近年來,勤勞、智慧的枳溝人民依託優越的條件,豐富的資源,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全鎮農業發達,工業振興,商貿繁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3年全鎮實現經濟總收入12.5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452.6萬元,預計今年可實現經濟總收入15.1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10萬元。 2、 歷史沿革 枳溝始於明初,因古時村內有一條東西貫穿的大溝,溝兩岸長滿枳樹,故取名枳溝。鎮境1929年置枳溝鄉,屬諸城縣第三區;1945年置枳溝區;1947年劃歸莒北縣;1950年1月復歸諸城縣,為第六區;1955年4月復為枳溝區;1958年改置枳溝鄉,屬呂標公社;1976年成立枳溝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社為鎮;1995年被濰坊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濰坊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百新工程”試點鎮;1999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山東省中心小城鎮”。 3、自然條件 氣溫:年平均氣溫12.0℃。歷史極端最低氣溫-20.0℃(1985.12.9),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9.0℃(1965.6.29)。 降水:累年平均降水量為749.1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359.6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為446.7毫米(1986年)。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78.4小時。 水文地質:地屬濰河沖積平原,土質優良,民間有“金巴山銀枳溝,比不上喬莊黃土頭”之說(喬莊為本鎮較大平原地區);含水層一般在5米左右,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很好;境內最大河流為濰河,古稱濰水,發源於莒縣境內之箕山,經牆夼水庫入市境,河床寬250米,最大泄洪量為5000秒立方米,是濰坊市最大河流,境內最大水庫為牆夼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56平方公里,總庫容為3.28億立方米。. 前寨遺址 前寨遺址位於諸城市枳溝鎮前寨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 2006年12月7日,前寨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78
推薦理由: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相州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位於諸城市境北部。轄50個行政村。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4.9萬。鎮政府駐相州。 相州鎮建置於明初,村臨濰水,因濰水改道無常,村人備受遷徙漂泊之苦,宛如水中泊船,故名“象舟”,後演變為相州。清初,諸城縣下設八鄉里社,即鄉下有社,相州屬城陽鄉;爾後廢鄉社設練坊,置相州練,領67村;1929年改行七區制,相州屬第二區,境內轄10鄉;1945年9月9日諸城縣人民政府成立,設相州區;1958年設相州鄉,同年改為相州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相州鎮,今轄61個自然村。相州歷代人才輩出,文化繁榮,“文明古鎮”的稱謂當之無愧。歷史上的相州不僅有乾隆皇帝親賜一品全恤御葬林,有志、公、德、貞、孝的九座牌坊,還出過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王統照、山東省最早的0員之一王翔千、著名作家王願堅等都是相州人。曾有人作詩讚相州:“相州街美名揚,公德貞孝九座坊,石人石馬石獅子,皇帝親賜南御葬,唐槐宋柏永記載,千年松果托太陽,沿街店鋪好大集,方圓百里一學堂。”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歷史,豐富而厚重的文化底蘊,讓今天的相州人倍感驕傲和自豪。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52
推薦理由: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賈悅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轄64個行政村,4.3萬人,版圖面積10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萬畝。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賈悅鎮是諸城西部的交通樞紐,央贛路、泰薛路兩條省道幹線縱橫穿過鎮境。鎮政府駐賈悅村,村原名田莊,後因地處交通要道,商賈集聚,易名賈(gǔ)悅,後訛為賈(jiǎ)悅,距諸城城區25公里。 工業企業齊全,基礎雄厚。目前,全鎮擁有民營、個體、股份制企業260多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2家,基本形成了機械製造、建築建材、木器及工藝品加工、包裝印刷、模具、食品、飼料等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發展格局, 主要產品有汽車制動器、車廂、三角架、工藝品、模具、飼料等80多個品種,產品除滿足國內供應外,還遠銷日本、瑞典等國家和地區。全鎮農業基礎牢固。形成了黃煙、大桑、林果、瓜菜、油料、糧食等多元化產業結構,特別是香瓜和蜜桃成為本鎮的兩大名牌產品。 賈悅鎮境清屬枳溝練、民國屬第三區。此後區劃幾經變遷,於1958年2月置賈悅鄉,1958年9月成立賈悅公社。1984年4月撤社改置賈悅鎮。 自然環境:境內地勢西高東低,除西南、西北部有緩崗起伏外,多為平原。該鎮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土壤多以淋溶為主,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適宜作物種植。 人口民族:2003年止,全鎮總人口4.3萬人,均系漢族。 市政建設:賈悅鎮轄6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面積6.25平方公里,招商引資工業園區10平方公里。境內建有110千伏變電站一處,鎮內投資區全部達到了四通一平。 經濟狀況:2003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7元。 閻家同遺址 閻家同遺址位於諸城市賈悅鎮閻家同村西北一水庫北面的高地上,距村約500米,系大汶口文化至龍山文化的遺址。遺址北距張家嶺莊1公里,南靠一小型水庫,在水庫以西兩塊伸入水中的耕地上發現有龍山文化遺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32
推薦理由: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百尺河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百尺河鎮位於諸城市境東北部,諸城市區東北18公里處。轄79個行政村。面積125.2平方公里。人口5萬。鎮政府駐百尺河。境內有白龍山,古時曾為中草藥集散地。平日公路斜貫境內。 百尺河鎮 東部與膠州接壤,北部與高密相鄰。屬半丘陵、半平原鄉鎮。境內有百尺河、五龍河、九龍河三條主要河流,水源充足。省道平(度)日(照)路和下(關)海(青)公路縱穿南北,在鎮駐地交匯,膠(州)新(沂)鐵路穿越境內。2002年,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3.76億元, 財政收入1054.3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3762元。 基礎設施建設完備。 鎮區內“四縱四橫"主要道路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兩側基本實現樓房化。 在鎮區規劃的百尺河工業園面積3000畝,現有企業6家。農業突出發展養殖業、 高效經濟作物。經濟作物總面積7萬畝。畜牧業是全市的強項,主要以大家畜、生豬、肉雞為主,現有大順河肉牛宰殺加工、後桃園驢馬宰殺加工、水泊蔬菜批發三處農副產品專業市場。 工業基礎較好。全鎮現有美陽太陽能、石龍閥門、三維管件、龍興閥門、聖陽機械、白龍山酒店、濰坊密星置業有限公司、白龍化工、龍河鑄造、百順冷藏、振興密封件、凱源醬菜等企業十幾家,其中限額企業4家。 2002年, 全鎮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7020萬元,實現利稅4029萬元。 百尺河鎮文化氛圍濃厚,始傳於元朝中期、發祥於百尺河鎮的諸城大鼓, 得到繼承和發展。大鼓以其清新豪放、剛柔相濟、曲調悠揚的演唱風格,為民眾所接受,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曾作過專題報導。[1] 百尺河鎮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3.6%; 地方財政收入1171萬元,比上年增長11.06%;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利稅9080萬元,分別增長40.7%和4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24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23元。 工業生產基礎較好,發展較快。現有主要企業19家,形成了城市地下供水設施、太陽能系列產品、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等五大門類,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生產的蝶閥、法蘭盤、真空管等十幾個產品出口美國、日本、加拿大、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個體私營業戶達500家,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03年投資400多萬元建成商業樓房78間。興建了工業項目聚集區,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為機械加工區、外向工業區、高新技術工業區、商業服務區、管理區,現已初步完成園區的基礎建設。園區內現有企業6家,占地860畝。招商引資工作進展順利。2003年全鎮引進外地資金12億元,談成招商引資項目11個。農業生產發達,特色鮮明。主要有果品、苗木、瓜菜、黃煙、草莓、辣椒、花生、肉牛、肉雞、生豬等十大產業。牛、驢宰殺加工市場兩處,年宰殺加工牛、驢5萬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內“四縱四橫”主要道路全部達到“三化”(硬化、綠化、亮化),街道兩側基本實現樓房化。鎮區集郵電通訊、供水供電、光纜電視、文教衛生於一體,基礎設施齊全。[2] 2007年,全鎮完成經濟總收入44.4億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總收入1540萬元,其中鎮級財政收入37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和43%;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比上年增加273元;銀行儲蓄存款達到21000萬元,比上年增加2630萬元。 機械鑄造業是百尺河鎮的經濟支柱,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達到17家,其中自營進出口企業5家。各企業積極探索一方簽單、多家生產,你無我有、我產你銷的協作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市場共享,促進了共同發展,培育起了三維管件、聖陽機械、科健機械、石龍閥門、龍興閥門、中信閥門等骨幹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5家。大口徑管件、碟閥、重型鍛造設備、汽車配件、大型船舶配件等產品具有較高科技含量。聖陽機械公司生產的大型碾環機,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碾環機製造企業;三維管件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大口徑管件製造企業,產品出口非洲、中東及歐洲的30多個國家;石龍閥門公司生產的大型船舶配件,是日本三菱重工裝備大型船舶發動機的核心部件。 龍埠墓群 龍埠墓群為漢代墓葬群。位於諸城市百尺河鎮高家米村村北1公里處嶺埠上。墓群北距秦(瓊)王冢(屬高密縣)、西北距孫家巴山古墓群各約10公里,東南距白龍山古墓群兩公里。從這4處古墓群的布局及發現的 高家朱村墓群 高家朱村墓群位於諸城市百尺河鎮高家朱村,年代為漢。1992年6月12日,高家朱村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開】
標籤:諸城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諸城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