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董鎮

勐董鎮

總得票:203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雲南省
所屬城市:臨滄市
所屬縣/區:滄源縣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530927
人品密度:54 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1.40 萬人
郵政編碼:677400
面積:260.00 平方千米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883
車牌代碼:雲S

勐董鎮簡介

滄源佤族自治縣轄鎮,縣府駐地。1945年設勐董鎮,1955年設鄉,1965年復置鎮,1969年設慶九公社,1971年改勐董公社,1981年改鎮,1985年改永和區,1988年置勐董鎮。位於縣境東部,中緬邊界線長41.5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勐董、怕良、壩卡、芒法、永冷、芒擺、龍乃、永和、刀董、芒回10個行政村。農業主產水稻、玉米、旱谷。境內有勐甘糖廠、川源製革廠、民族皮鞋廠、糧食加工廠、磚瓦廠等。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白塔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允緬寺。.

中緬邊境線長41.484公里,占全縣邊境線147公里的28%,共有13個號17個界樁,距中緬邊界直線距離6公里,公路直通境外,距離緬甸佤邦首府210公里,屬國家二級口岸。全鎮最高海拔2499米,最低海拔1230米,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雨量1756毫米,土壤PH值偏酸性。農田水利化程度達30.2%,森林覆蓋率40%。境內河流有勐董河、刀董河、南滾河。礦藏資源主要有煤,有一個芒回煤礦。勐董鎮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滄源縣主要的旅遊區,轄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廣允緬寺、永和中緬界碑、芒法典型傣家白塔和集旅遊、灌溉功能為一體的勐董水庫公園、安東山古茶林等景點。城內有兩個集貿市場(城南、城北),是縣域各類商品的主要交易場所。

-人口衛生

街道衛生

2008年末全鎮總戶數7927戶,總人口30252人,其中:城鎮居民4167戶,14923人;農業戶3760戶,農業人口15329人,勞動力9369人。以佤族為主體,聚居著傣、漢、拉祜等多種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鎮總人口的8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2‰。

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人,占人口總數的0.2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866人,參合率92.01%;享受低保400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勐董鎮衛生院,衛生所8所,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2人。全鎮農村建有公廁89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9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文地理

廣允緬寺

位於滄源縣城勐董鎮大街北側往娥村的廣允緬寺。俗稱“學堂佛寺”。廣允緬寺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景洪縣的曼飛龍白塔和勐海縣的景真八角亭為雲南省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築。其建於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清政府冊封罕榮為土司時代,是對雲南省西南地區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數民族有重要影響的寺院之一。現在還保存有大殿和二門。 寺院占地面積為2200平方米,為五重檐一四方形亭閣組合建築;亭閣門前左右柱上各倒懸盤踞著一條木雕巨龍,殿堂正面六扇格子門透雕山水、人物、花卉、雙獅等圖案,門枋通飾寶相花浮雕,門及兩側窗靈鏤孔透雕魚龍紋飾、花卉、幾何體等圖案,殿門刻滿飾紋,殿內牆面繪有10幅彩色壁畫,壁壘畫內容除兩幅是佛傳故事外,其餘8幅為風俗畫,畫面有人物、樓閣、城池、園林等。廣允緬寺集建築、雕刻、繪畫為一體,實屬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古建築,是邊疆傣、白、漢、佤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證。 1988年元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

-農村經濟

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18.6725萬元,增長58.07%。鄉鎮企業總產值7043萬元,增長56%。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332.8萬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13元,增長20.73%。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780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243公頃,糧食總產量680.7萬公斤,人均有糧424公斤。肉類總產量706噸。全年落實種植核桃面積21585.8畝(歷年累計面積43845畝),竹子面積6892畝(歷年累計面積10092畝),甘蔗面積5322畝,完成烤菸備地2629.4畝,其中完成理墒1239.7畝。畜牧業方面,生豬存欄11805頭,出欄7325頭,同比增33.2%;大牲畜存欄6238頭,出欄821頭,同比增18%;山羊存欄192隻,出欄25隻;家禽存欄88262羽,出欄60521羽,同比增4.7%。畜牧業產值達1300.1萬元,增長26%。實施以蔬菜、瓜果、玉米為主的冬季農業開發8166畝,預計產值達232萬元。

-基礎設施

投入專項資金41.45萬元,完成道路硬化0.9公里;危房改造160戶;新建衛生公廁5間150平方米;完成活動場地1000平方米、球場1000平方米。投入51萬元資金,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287戶,其中加固127戶、拆除重建160戶,受益民眾1290人。投資 40萬元,實施龍乃村委會永和社區至上龍乃總長3.1公里通達工程,解決780人民民眾出行難問題。全鎮公路里程達82公里。投資155萬元,建成芒回村、勐董社區辦公用房。實施兩條大溝和兩條溝渠的3.5公里歲修工作,總計清除土方12000餘立方米,組織民眾投入義務工2000餘個,改善灌溉面積2800餘畝。同時完成投資57萬元,組織建設規模較大農田水利工程共4件,全長10公里,受益農戶206戶,914人,大牲畜260頭。

-社會事業

全鎮有國小校20所,在校學生2607人,教師總數229人;中學3所,在校學生2934人,教師總數185人;幼稚園託兒所4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82%,輟學率1.76%;國中入學率達97.5%,輟學率為2%。發放救災救濟款3.8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 6117人次95.691萬元;發放各類優撫補助款40餘人次8餘萬元;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27人次26.7678萬元。2009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員達15718人,收取參合資金31.436萬元,參合率為95%。0完成冬季徵兵任務,向部隊輸送了10名優秀兵員。全鎮良種補貼面積38300畝,補貼金額47.55萬元;綜合直補面積27197畝,補貼金額103.46萬元;油菜補助1.95萬元,涉及708戶;兌現購置17台農業機械補貼4.59萬元;對全鎮3278頭能繁母豬補貼30.4854萬元。

-機構設定

勐董鎮機關行政編制核定32名(含參公管理單位),工勤控制數3名。其中:科級領導職數9名,正職3名,副職6名;黨政綜合辦公室9名,紀檢審計辦公室1名,組織人事宣傳辦公室4名,農村發展辦公室4名,社會事業辦公室4名,武裝部1名,財政所3名。事業編制核定29人,其中:林業站專業編制7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專業編制13名;水利水土保持站專業編制2名;獸醫站專業編制5名;文體服務中心專業編制2名。

縣派出單位3個:司法所1人,法律服務所3人,統計站2人。鎮下屬單位包括:鎮中心完小、永和中學、勐董衛生院。

鎮機關實有財政供給人員66人,其中:公務員38人,事業編制28人;財政供給人員全年工資總額362萬元。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2014年7月,勐董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勐董鎮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勐董鎮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