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激發理論

"最適激發理論"(Optimal Level of Arousal Theory)是由心理學家赫伯特·A·西蒙森(Herbert A. Simonson)和安德魯·J·斯特恩(Andrew J. Stern)在1970年代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個體的工作效率和表現並不是隨著激發水平的提高而單一地增加,而是存在一個最適激發水平,在此水平下個體的工作表現最佳。

根據最適激發理論,個體的激發水平過低會導致缺乏動力和注意力不集中,而過高的激發水平則會導致緊張、焦慮和表現下降。最適激發水平因人而異,並且可能因任務類型、個體經驗和個性特徵而有所不同。

這個理論與其他激發理論(如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相呼應,後者指出,對於簡單任務,個體在較高的激發水平下表現更好,而對於複雜任務,較低的激發水平更有利於表現。最適激發理論則更進一步,強調找到個體特定的激發水平,以達到最佳表現。

為了找到個人的最適激發水平,可以通過自我觀察、實踐和反饋來進行探索。例如,一個人可能會發現,在輕度壓力下他們的工作效率最高,而過多的壓力或完全沒有壓力都會導致表現下降。了解自己的最適激發水平有助於個體在工作和學習中調整環境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表現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