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絲綢之路經濟帶”首次提出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他指出,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可從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回響。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中國已與40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50餘份“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定。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次提出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協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協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協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3.絲路基金成立

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註冊成立。絲路基金的資金規模為400億美元,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截至目前,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項目,承諾投資金額累計達60億美元,並單獨出資20億美元設立中哈產能合作基金,投資覆蓋俄蒙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及歐洲等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4.願景與行動檔案發布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檔案指出:進入21世紀,在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面對復甦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檔案主要內容分為8個部分: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5.31個省區市對接方案基本完成

2015年11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銜接工作基本完成。《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布以來,各地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本地區在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方定位。同時,各地結合地方特色,統籌將各地經濟、產業、人文等基礎資源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相結合,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謀劃建設格局,明確重點任務。根據方案,各地將在多個領域推動重點工作和重大合作項目。

6.亞投行成立

2015年12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亞投行主要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並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夥伴關係,應對發展挑戰。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將有效增加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多渠道動員各種資源特別是私營部門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有利於改善亞洲發展中成員國的投資環境,創造就業機會,提升中長期發展潛力,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截至目前,亞投行成員已從最初創立時的57個擴大到77個。

7.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案

2016年4月11日,中國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關於推進地區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向書》。《意向書》強調,雙方將共同規劃推進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的具體行動,推動沿線各國政策對接和務實合作。《意向書》系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的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案,旨在擴大雙方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共識,加強交流對接,深化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