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書籍 > 李白必背古詩20首

李白必背古詩20首-字字珠璣(一定要背下來)

Camellia的頭像
Camellia
2023-08-28 07:30:02更新 · 5.3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李白必背古詩20首,為您推薦了李白必背的古詩詞排行榜,其中包括早發白帝城、月下獨酌、望廬山瀑布、渡荊門送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告訴您李白必背古詩有哪些,李白值得背誦的經典詩詞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李白必背古詩20首

金陵酒肆留別
作者:李白
類別:贈別詩
337
推薦理由:《金陵酒肆留別》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在出蜀當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今江蘇南京),大約逗留了大半年時間。開元十四年春,詩人赴揚州,臨行之際,朋友在酒店為他餞行,李白作此詩留別。全詩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詩人有感於金陵子弟對待自己的一片熱忱,因而戀戀不捨、欲走不能。將行者和送行者一次次飲盡杯中之酒,深情厚誼,讓詩人感到門外的長江也難以與之比較短長。詩人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詩中把惜別之情寫得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表現了詩人青壯年時代丰采華茂、風流瀟灑的情懷。全詩語簡而味濃,依依別情,含蓄其中。【展開】
TOP 1
將進酒
作者:李白
類別:樂府詩
304
推薦理由:《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七言歌行。此題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意為勸酒歌。《將進酒》是樂府鼓吹曲舊題,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大體上都是寫飲酒放歌,李白此詩也是抒寫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傳統主題,其中又深含著懷才不遇的愁悶和政治失意的牢騷,這些都是古代文人士子常常表現的詩歌主旨,而李白這首詩的豪放的氣概、強烈的自信則鮮明地打上了李白個人特色的烙印。這首詩表現出對功業未成、時不我待的強烈的心靈震動。接著作者寫佯狂放誕、及時行樂的願望,再回顧歷史希望以飲者而留名,最後以盡醉而銷萬古愁結束,表露的全部是自我的內心世界。【展開】
TOP 2
靜夜思
作者:李白
類別:五言詩
297
推薦理由:《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說詩人站在井欄邊,見到月光照在地上,看上去白花花的,好像是結了一層霜。月光既然如此明亮,這就引起了詩人看月亮的興趣,於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後兩句。後兩句寫了由望山月到思故鄉的變化過程。後兩句在舉頭低頭俄頃之間,頓生鄉思。良以故鄉之念,久蓄懷中,偶見床前明月,一觸即發,正見其鄉心之切。且舉頭低頭,聯屬用之,更見俯仰有致。的確,舉頭、低頭寫出了詩人由望山月過渡到思故鄉的神態。這首詩讀起來非常流暢,與使用了三個動詞有關。因疑而望,因望而思,意思非常連貫。作者年輕時離開故鄉以後,就一直沒有回去過,所以在夜深人靜時難免產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而且此詩所表達的這種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展開】
TOP 3
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絕句
295
推薦理由:《山中問答》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作於開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隱居時期。《山中問答》是一首古絕,詩中提到,世俗的人看到李白這樣有很高的文化和才能的人,卻長期住在深山裡,而不到熱鬧的城市中去或入世而感到疑惑,詩人卻笑而不語。詩的後兩句運用桃花源記的典故,桃花隨流水漂流到遠處,詩的結尾點明桃花源別有天地,妙趣無窮,詩人願意在這山中隱居。這首詩完全是口頭語,很樸素,象行雲流水似的,流暢自然,渾然天成。意境甚美,構思很巧妙,更使全詩為之增色。【展開】
TOP 4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類別:五言古詩
290
推薦理由:《月下獨酌四首》又名《月下獨酌》,《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花間一壺酒,時令正值春天,地點又在花下,這是飲酒的環境。花下飲酒,對於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一件雅舉樂事,但獨酌無相親,無一知己,悶酒獨傾,豈不大煞風景。俗物茫茫,要尋一個志同道合、聲應氣求的朋友,真是難矣哉! 前一句造境,後一句抒情。寫環境的美好,是為了反襯孤獨無偶的情懷。下面一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四顧無親的情況下,對明月用了一個邀字,而且是舉杯相邀,可見詩人對月亮的感情是多么殷切、多么真摯。月與影真是難得,它們在寂寞之中可以給詩人以安慰、給詩人以歡樂,而沒有人世間的污濁和煩惱,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月亮濃厚的感情色彩,把月和影描繪得那樣知情解意,可愛可親。【展開】
TOP 5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類別:五言律詩
287
推薦理由:《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創作的律詩。這首詩是借景抒情之作。開頭兩句是總敘,陳述作者離開家鄉,千里迢迢,乘船渡過荊門,來到古代楚國屬地漫遊。它與以下詩句都密切關合,絲絲相扣,具有穿針引線、貫串全詩的重要作用。後寫作者坐在船上,舉目所見地面上的景色變化。這兩句容量很大,有闊大的空間立體感和漫長時間的行進感。詩人遙看萬里長空,只見一輪明月猶如天上飛下的明鏡,皎潔澄澈,與彩雲連線在一起,構成了非常壯觀的海市蜃樓的幻影,。最後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兩句,緊扣送別詩題,與開頭寫作者離蜀遠遊的詩意遙相呼應。此詩作者對大自然景象的細緻觀察和欣賞,體會到了年輕的李白剛剛走向社會的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及其興致勃勃的無窮活力。【展開】
TOP 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類別:贈別詩
287
推薦理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人所寫的送別地點是湖北武昌縣西的黃鶴樓,送別的友人是李白所敬仰的前輩詩人孟浩然。下筆點明故人,可見此次送別非同一般。加上客中送客,自然十分惋惜。故人仿佛在江中向黃鶴樓一揮手,便乘船東去了。煙花三月,包蘊豐富,體現了詩人敏銳的審美感受。末尾兩句,詩人淡筆勾勒出一幅絕妙的圖畫,畫面的孤帆與碧空兩個意象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感。末一句,情景交融,妙合無垠。友人的白帆消失了,詩人還有遠望,望到的只有不盡的長江水滾滾淘淘。全詩境界廣闊,展示了詩人青年時代的青春活力,將惜別之情寄託於陽春的煙柳、繁花、飛逝的白帆、滾滾的江水之中,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展開】
TOP 7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作者:李白
類別:五言律詩
283
推薦理由:《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創作時間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相近,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被賜金放還,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使詩人的心情非常寂寞,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展開】
TOP 8
行路難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古詩
277
推薦理由:《行路難》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首詩是李白入京後未被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變相攆出了長安,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這首詩抒寫了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後人稱頌的千古名篇。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全詩通過這樣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作者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作者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現了作者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展開】
TOP 9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類別:山水詩
269
推薦理由:《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後浪跡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天寶十二載(753年),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詩人以奇特的想像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並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於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展開】
TOP 10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古詩
267
推薦理由:《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與其叔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送別詩。全詩起得那樣憤激,卻借一腔酒興不知不覺轉化為一腔豪情,令人鼓舞。然而就在這時,詩情又一落千丈。詩人在現實中竟沒有出路,怎不叫人思之氣短呢?於是詩情重新回到開篇的煩憂上來,以抽刀斷水水更流來比喻不可斷絕的憂愁,新穎、奇特而又恰切,斷水水更流、消愁愁更愁,尤其是後句一連串的愁、愁、愁,音調之流暢,出語之天成。此詩重筆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這首詩,短短十二句,感情幾次跳躍,一會兒說這個,一會兒說那個,若斷苦續,卻又一氣呵成,分拆不得。這是李白詩歌的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展開】
TOP 11
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類別:雜言古詩
263
推薦理由:《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約作於此間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留贈東魯朋友的,所以又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這首詩是李白積極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品,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全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解讀。第一部分先寫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境瀛洲,再寫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勝似仙境以虛補實;第二部分寫夢遊天姥山的全過程;第三部分寫夢醒後的感慨。詩人以浪漫的筆調抒寫了夢中漫遊天姥山迷人境界的情景,景象瑰麗,亦真亦幻,光怪陸離,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抒發了詩人渴望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願望。【展開】
TOP 12
蜀道難
作者:李白
類別:雜言古詩
261
推薦理由:《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詩仙李太白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該詩用的是樂府舊題,李白是一個喜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的人,我們可從詩句中看到那豐富的想像畫面,描繪出屬於蜀地蜀道的崢嶸崎嶇、兇險如天塹的自然景觀氣勢,該描寫巍峨雄大,一句一字生動的再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崇敬熱愛。《蜀道難》全詩共有二百九十四字,是一種律體與散文相互摻雜,一唱三嘆,融情於景的詩。借用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急、絕壁之險,延伸出詩人心中的天地之廣闊,情感之彭拜,是一首完全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文學特色的詩篇。【展開】
TOP 13
夜下征虜亭
作者:李白
類別:山水詩
255
推薦理由: 《夜下征虜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李白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廣陵,即興寫下此詩,藉以抒發出遊的喜悅以及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詩中詩人小船隨流而下,朝著廣陵方向駛去,頭頂皓月當空,那座經歷過無數風雨的征虜亭,在明靜月光的映襯下,輪廓愈加分明;花朵像女子臉頰楚楚動人,江上倒映著的漁家燈火,像極了飛來飛去的螢火蟲。這首詩詩風寫景簡潔明快,近乎速寫。以極簡練的線條,迅速地勾勒出來,雖寥寥數筆卻逼真傳神,使一亭一泊,抑或是山花江火,都能在月光籠罩下凸顯朦朧之美,喚起人們的共鳴。 【展開】
TOP 14
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類別:山水詩
248
推薦理由:《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詩,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山水詩。詩中描寫了廬山香爐峰瀑布的壯麗景色,反映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詩題望字表明所寫之景都是望中所見。。第二句的遙看點題,三、四兩句應是稍稍走近一些才見到和想到的,也扣住瞭望字。第一句並不直接寫瀑布,但卻為第四句的疑安下了根。第二句與第三句構成靜與動的對比,是遙看與近望所生的不同印象的真實反映。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當之狀如在眼前,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像掛動天外,驚人魂魄。這首詩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展開】
TOP 15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類別:山水詩
244
推薦理由:《望天門山》是李白的詩作,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首句乃在上游遠望天門山,因為離得遠,所以望得廣,東西梁山都能望見,這句山水並寫,從總體上概括地描繪了山水的雄偉氣勢。次句乃近望。詩人的小舟已駛抵天門山附近,至此即點明到了天門山下,這句單寫水;第三句乃舟行至天門山之間向左右望兩岸;最後一句又寫遠望。但它與首句不同,這句是小舟已駛出天門山,江面寬闊無邊,詩人從天門山遙望前方,只見一片孤帆,在晴麗的水天相接的日邊迎面駛來。雖然短短四句,勾勒了一幅意境優美,氣魄豪邁、生動而鮮明的山水畫面,使人頓覺心胸開闊,視野寬廣,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展開】
TOP 16
贈汪倫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絕句
243
推薦理由:《贈汪倫》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時李白自秋浦往涇縣(今屬安徽)漫遊。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這首詩即因其地、其人而用自然天成的語氣抒寫他們的友誼。首句自稱李白,寫自己將行未行之際,忽聞岸上踏歌聲時的驚喜。第三句忽然宕開,寫眼前景桃花潭,這是轉,又以不及兩個字將汪倫送友之情和桃花潭聯繫起來,並照應全篇,這是合。四句詩,逆折層進。先寫將行,再用忽聞轉出新境;先寫物態,再寫人情,用物不及人情的比物手法,將情推到高潮。柳暗花明,曲折不盡。這首詩意曲而語質,以口頭語寫眼前事,目中景,心中情,開頭自稱李白,結句直呼汪倫,親切之極。【展開】
TOP 17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類別:五言律詩
240
推薦理由:《送友人》為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全詩八句四十字,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展開】
TOP 18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絕句
227
推薦理由:《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此詩首句以楊花、子規起興,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後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明月象徵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展開】
TOP 19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類別:七言絕句
202
推薦理由:《早發白帝城》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訊息,詩人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清晨,詩人興奮地匆匆辭別了那座高聳入雲的白帝城,踏上了歸途,坐上小船,預計一天就能回返。耳邊傳來兩岸的山猿的啼聲,聲音悽厲,不知不覺中小船也已經駛過萬道重重疊疊的山峰。全詩抒發了詩人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展開】
TOP 20
標籤:李白著作
舉報
排名規則:《李白必背古詩20首》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李白著作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