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回望2015年的武漢,可作談資的事情千頭萬緒。年終策劃《排行中的武漢》從大數據中尋找武漢坐標,也期從中找到2016的武漢方向。TOP10排行榜網()帶你去看看排行榜中的武漢。
衡量一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是件比較難的事情。不過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幸福的刻度更容易尋找和衡量,而且可能比傳統的問卷調查更真實。今年7月,以阿里巴巴旗下公司支付寶為代表的8家網際網路企業,發布了一份《藍色幸福指數城市報告》,武漢排在第五位,緊隨廣州之後,上海、深圳和杭州奪得前三甲。

網際網路覆蓋不到的人群,幸福感又如何?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最近推出了“2015中國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質量指數排名”。在這個榜單里,武漢就有點靠後了,排第29名。這一前一後,一個關注年輕人一個關心老年人,大概就是幸福難以被定義的最好寫照。

各種APP套用居全國前茅

高峰擁堵前十沒有武漢

《藍色幸福指數城市報告》的評價標準有7個方面:生活便利、知識交流、空氣品質、創業氛圍、交通出行、旅行遊玩和社交人氣。報告一共評價了國內150個地方,武漢是中部地區唯一躋身前十的城市。

那么,武漢在這7個指標上表現如何呢?從報告提供的數據看,武漢最突出的特色是城市生活“智慧化”程度高,在支付寶這類移動支付方面名列全國前茅。各種APP套用已經滲透到政府服務、醫療掛號、水電煤氣、道路行車、超市餐廳及路邊小店等諸多場景中。武漢人每天帶個手機出門就可以吃喝玩樂一整天。另外,武漢也是北上廣深之外“求知慾”最強烈的城市,在知乎社區的提問與回答非常活躍。

堵車是大城市的通病,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很大。值得慶幸的是,在報告中“高峰擁堵Top10”中沒有武漢的身影,北京、杭州和重慶是最堵的三座城市。

全國最愛交友聊天的10座城市,成都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不過在聊天的文明程度上,武漢人表現不錯,排在第三名。可見雖然現實生活中武漢人“聲音大喉嚨喳”,內心卻總是親切友好的。

收入不算高 但敢消費、會消費

說起幸福生活,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不可遺漏,那就是收入的多寡。反映在消費方面,就是購買力的強弱。雖說並非金錢越多越幸福,但要過得幸福的確存在著一條收入的“底線”。一個上班工作的人,要穿衣打扮,要社會交往,要戀愛成家,要買房買車,要育兒養老……一份穩定增長的收入,才能帶來體面的生活。

按照智聯招聘公布的《2015年秋季各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武漢以5537元/月排在第19位。第一名北京是8894元/月,多出3300多元。這一數據反映了武漢的人均收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780元。本報之前曾報導過,在此前提下,武漢市居民要購買一台16G的iPhone6s,需要工作37.1個工作日。而對於上海和北京的人們來說,購買iPhone6s則分別需要工作26.4天和27.5天。這種算法十分形象地展現了武漢人的購買力水平。

不過雖然收入談不上十分高,武漢人卻敢消費、會消費。媒體報導,今年前11個月人均消費支出達42284元,較2014年全年的22002元增長近1倍。這個數字相當於每人買了8台16G的iPhone6s,或者近4兩黃金。

上班距離及時間排第十 好天氣不比北京多

幸福還需要工作和生活兼顧,只有工作沒有生活談不上幸福。“加班狗”當然是很慘的,但起碼還有加班工資,每天若在上下班路上耗費太多時間,就完全得不償失了。

武漢有很多上班族每天從漢口去光谷上班,路程遙遠。年初百度曾發布了一份全國50個城市上班距離及時間排行榜,武漢以平均距離13.95公里、耗時39分鐘排名第十。全國300個城市的平均值僅為9.18公里、28分鐘。我們或許完全不必覺得辛苦,因為這就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代價。北上廣深的通勤距離和時間都在武漢之上,說明城市越發達交通越堵至少在這個榜單上是完全成立的。

最後來看看空氣品質。根據國家環保部的檢測數據,武漢市過去一年月均AQI在全國364個城市中的排名有3次進入倒數30名以內,最好的排名為204名,整體看屬於全國中下游水平。

數據還顯示,空氣為優的天數武漢一年僅有7.7%,比北京少了一半,差不多是深圳的七分之一。武漢重污染雖少,但輕度污染天數占34.8%,是一線大城市中相對較多的

武漢城市活力超過舊金山

本月,全球頂級房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發布《武漢——新興的世界級城市》報告,分析認為武漢正在轉變為創新型城市經濟體。根據仲量聯行針對全球120個城市連續兩年的追蹤考察,武漢位列“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八。

該排名評價是否公允?記者收集整理了國內權威機構發布的一些排名情況,發現無論是從創新能力、教育質量、商業環境還是城市綜合競爭力上看,武漢都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以發展趨勢而言,武漢人無疑應該充滿信心。

形容城市“最具活力”,實際上是說“變化和發展最快”,這與“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口號不謀而合。城市的發展動力,不僅體現在GDP增長上,也體現在創新的速度、適應創新的能力以及對新生技術和商業的包容發展上面。

在全球120個城市當中排在第八,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排名。在所有上榜的中國城市中,武漢緊跟在北京、深圳和上海之後,超過了排名第十的重慶、第二十的南京和第二十三的廣州。而且相比以科技創新聞名於世的舊金山灣區,武漢還要靠前一位。

報告中特別指出,在國內60座大城市中,武漢過去三年的經濟和房地產成熟度進步最為明顯。而從武漢人的親身體驗來看,2012年到2015年,正是城市建設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三年。隨著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從沿海地區向內陸調整,武漢被普遍認為迎來提升城市影響力的最佳發展機會。

當然,我們也會面臨世界級城市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的問題:汽車數量暴漲、人口壓力、基礎設施不足和環境失衡等,這些都是來自於發展速度、發展規模本身的挑戰。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則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報告分析認為,武漢要想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必須藉助其培養和吸引人才的能力。創新和專業技能對於城市的持久發展必不可少。

中部武漢宜商宜學宜游

今年6月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宜商城市競爭力排名》,武漢位列第七。香港、北上廣深及天津,分列一到六位。南京、重慶、成都、杭州,瀋陽和西安等,均在武漢之後。這份榜單,恰好從商業環境的角度證明了武漢的經濟活力。

2015年,僅從新增的商業購物中心來看,武漢人就多了不少好去處。據《全球購物中心開發最活躍城市》的調查,2014年武漢新建購物中心面積全球第一,而今年新增的面積比去年還要多。

不過從“宜居城市競爭力”上看,武漢的表現就沒有那么突出了,之前排在第26名。重建設輕管理可能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在基礎教育設施和教育質量方面,武漢在國內基本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後。如果把武漢和國際上的教育大城進行比較,100萬左右的在讀高校大學生,同樣也可以與紐約(130萬人)和洛杉磯(110萬人)相提並論。根據2014年UBI(大學商業孵化器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世界14個最佳全球孵化器之一。而這只是武漢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

上海同濟大學10月份曾公布全國首份“創業指數”榜單,湖北(武漢)位列綜合創業能力第五名。而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國高新區評價結果中,東湖高新區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在《2015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里,武漢的旅遊實力位於15個副省級城市中第6位。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穩居全國榜首,近5年旅遊市場年均增長率全國第一。對外地遊客來說,黃鶴樓顯然不再是武漢唯一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