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固原十大強鎮排名

固原十大強鎮排名-固原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固原哪個鎮發展比較好

月光使的頭像
月光使
2023-08-28 07:30:12更新 · 1.7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固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省域副中心城市,該市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來就是寧南區域中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固原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固原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彭堡鎮、隆德縣城關鎮、涇河源鎮等固原強鎮,告訴您固原哪個鎮發展比較好,固原十大經濟強鎮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固原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231
推薦理由: 吉強鎮鎮域面積25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1萬畝,轄27個行政村,176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10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18955戶、66923人,其中回族人口25685人;農業人口8676戶、40175人。有36個黨支部,1091名黨員,其中回族黨員304人,女黨員176人。全鎮幹部職工118人,其中回族48人,女56人。全鎮共有非公有制經濟實體2600家,(其中私營企業581家,個體工商戶2019個)。2007年底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2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0300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87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5元,人均有糧384公斤。 -吉強榮譽 吉強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按照思路,繪製藍圖,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各項工作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38項之多。連續三年被縣委、政府評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集體一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連續兩年被評為增加農民收入先進集體一等獎;2006年度綜合考核先進集體一等獎,勞務輸出先進集體二等獎,馬鈴薯產業先進集體二等獎,發展草畜產業先進集體三等獎;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考評為發展勞務產業先進集體,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被區農牧廳、市政府評為黃牛養殖科技示範鄉;被區人事廳、財政廳、民政廳評為社會救助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度吉強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信訪工作先進集體;被自治區人事廳、民政廳評為全區民政工作先進集體;被縣委、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07年度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度計畫生育“萬人入戶”先進集體,被寧夏軍區評為2007年度基層訓練先進單位、被固原軍分區評為2007年度基層建設標兵單位。 -特色 2007年以來,吉強鎮黨委、政府下大力氣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大灘、團結、水泉為核心的西芹產業基地,以上堡、萬崖等村為核心的胡蘿蔔產業帶,特色種植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初步顯現,其中上堡村的胡蘿蔔產業今年大獲豐收,僅十月份就創收一百多萬元。 上堡村在發展特色種植上經過多年的嘗試,已逐步形成了非常實用的經營之道。首先在品種的選擇上,他們通過外地客商,了解掌握市場動態,將質強品優的種植信息及時送到種植戶手中。今年“七寸紅”就是通過外地客商介紹,農民從甘肅靖遠選購進來的。其次在田間管理上,積極採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通過地膜覆蓋,壓砂封口等技術,提高採光量和發芽率,確保苗齊苗壯;另外形成了以外地客商、蔬菜協會、網路銷售和自己開拓市場等多種銷售方式。同時,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基本實現了家家種植,戶戶經營的模式。據了解,吉強鎮農民種植的“七寸紅”因肉質甘甜、細嫩、無絲、個長暢銷至湖北、河南、西安、寶雞、鄭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 -吉強鎮下轄村 團結村 大營村 大灘村 泉兒灣村 高同村 苟家新莊村 夏家大路村 龍王壩村 -村 套子灣村 萬崖村 蘆子溝村 沙蔥窪村 上堡村 袁河村 水泉村 前嘴村 羊路村 短岔村 夏寨村 楊坊村 楊河村 何窪村 水岔村 酸刺溝村 大坪村 王昭村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吉強鎮人口數量為11.02萬人,位列西吉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2014年7月,吉強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彭陽縣紅河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回族自治區
207
推薦理由:紅河鎮,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位於彭陽縣西南部,東、西、北三面是城陽鄉、新集鄉、白楊鎮,南與甘肅省平涼市寨河回族鄉接壤。行政區域164.05平方公里。2020年底,紅河鎮戶籍人口22120人。清朝時屬固原直隸州興上里。1983年10月劃歸彭陽縣管轄;同年12月,紅河公社改為紅河鄉。該鎮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展開】
TOP 2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202
推薦理由: 2021年9月,涇河源鎮被列入第一批寧夏特色旅遊村鎮名錄。 2021年8月,涇河源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2016年10月,涇河源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5年7月,涇河源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 2014年7月,涇河源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涇河源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涇河源鎮 轄21個村委會:蘭-村、河北村、白面村、馬家村、涇光村、下秦村、上秦村、北營村、龍潭村、余家村、南莊村、冶家村、澇池村、王家村、白吉村、高峰村、龐東村、東山村、東峽村、石底村、底溝村。 涇河源鎮位於涇源縣: 涇源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南端。總面積1431平方千米。總人口12萬人(2006年)。全縣轄3個鎮、4個鄉:香水鎮、涇河源鎮、六盤山鎮、新民鄉、興盛鄉、黃花鄉、大灣鄉。縣人民政府駐香水鎮。 -產業 地處隴東黃土高原西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河流密集,水量豐盈。年均降水量650.9毫米,年均氣溫5.8℃。礦藏有銅、鐵、石炭岩、油頁岩、白雲岩、石英砂等。有涇平、涇華、涇什、涇隆公路。風景名勝有老龍潭、鞦韆架、涼天峽、香水峽、荷花苑、二龍河等,古蹟有宋代石窟(古稱延齡寺,相傳是南宋名僧濟公和尚修行之地)等。涇源縣地處六盤山核心區,溫潤冰涼的自然條件有利於中藥材產業的培育與發展,經普查統計,境內共有中藥材資源530種,其中可做為臨床藥用的有377種。為了進一步壯大這一產業,涇源縣按照“抓特色種植、調產業結構、促農民收入”的思路,利用和發揮區域地理氣候優勢,通過人工種植和野生馴化等方式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發展栽培中藥材。目前,全縣共建成中藥材示範點5個,初步形成了以香水鎮、涇河源鎮、六盤山鎮等地為中心的中藥材基地,栽培面積累計達1.2萬畝,其中2004年建立全縣中藥材基地5500畝,分布在全縣四鄉三鎮,品種主要為水飛薊、旱半夏、柴胡、王不留形、大力子、大黃、獨活、有秦艽、黨歸、黃芪等品種,預計生產各類中藥材360萬公斤,年創收360萬元。 香水鎮米崗村作為全縣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科技示範點,位於涇源縣城北5公里,共有310戶1249人,耕地面積3179畝,該村共種植中藥材2300畝,戶均7.6畝,預計年產各類中藥材50萬公斤,年創經濟收入50萬元,人均藥材收入46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 -經濟合作組織 為促進市場行銷,全縣共成立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9個,其中中藥材種植協會5個,常年販運藥材人體戶124個,形成中藥材集散市場4個。主要做法和措施為: 一是成立羨慕加強藥材協會進行市場動作,與寧夏啟元藥業,第二中藥廠,寧夏科稅蘭天公司鑑定藥材收購契約,建立“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負責產品的收購、銷售、技術服務。 二是統一規劃、規模發展,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財政、農牧、扶貧等部門的藥材項目資金-使用,集中管理,作大作強藥材產業。 三是建立種苗繁育基地,提高大田種植質量和產量,發展的目標是建立香水鎮萬畝中藥材基地,使更多的農戶從中受益。 涼殿峽遺址 涼殿峽遺址位於固原市涇原縣涇河源鎮,年代為蒙元。2005年9月15日,涼殿峽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涇河源鎮特產與美食 涇源黃牛 近年來,涇源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嚮導、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破解瓶勁,壯大規模,提升層次,打造平台,建立健全投資機制和以獎代補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良種繁育體系、飼草料種植加工調製體系、科技服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198
推薦理由: 頭營鎮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是原州區蔬菜產業的“排頭兵”。全鎮共種植蔬菜1.45萬畝,其中露地蔬菜1.26萬畝,溫室蔬菜1900畝。預計露地蔬菜畝均產值可達1400元,純收入800元;溫室蔬菜產值達到700萬元,棚均收入0.8萬元,全鎮人均蔬菜純收入達到260元以上。 一是突出區域特色,最佳化布局結構,培植優勢產品,建立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4200畝,起到了典型帶動作用;二是引進、推廣優質蔬菜新品種,實現品種的科學搭配,主攻越夏辣椒、甜椒、越夏西紅柿、西芹和複種大白菜等品種;三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先進實用技術,控制投入品的使用,提高規範化栽培管理水平;四是制定優惠政策,採取以獎代補措施,在資金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對無公害蔬菜基地給予補貼,提高了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五是加快設施蔬菜園區建設,提高蔬菜產業質量,建設馬園、蔣河等蔬菜園區,溫室達到830棟,實現了蔬菜的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外向型發展;六是配套建設基礎設施,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客商開工建設蔬菜脫水廠和預冷保鮮庫,延長蔬菜貯存、銷售時間,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馬園村古城址 馬園村古城址位於原州區頭營鎮馬園村。2019年7月31日,馬園村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五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城牆四面牆體外緣為基點,四面各外延20米。……詳情>> 到頭營鎮必去著名景點馬園村古城址固原博物館須彌山石窟六盤玩美樂園西北農耕博物館固原孔子文化館【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182
推薦理由: 涇源縣轄鎮。縣府駐地。1936年以香水裡改香水鄉,1949年更名涇北鄉,1990年由涇北鄉析建香水鎮。位於縣城周圍。面積56.8平方公里,人口1.5萬。是全縣交通樞紐。轄-、莧麻、永豐、城關、上橋、下橋、沙塬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等,畜牧業發展較快。境內有堡子山、荷花苑等風景名勝。. 香水鎮 轄2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香水街、百泉街;-村、永豐村、思源村、城關村、上橋村、下橋村、沙源村、楊家村、車村村、園子村、沙南村、南敖村、白家村、卡子村、下寺村、米崗村、惠台村、暖水村、太陽村。 【展開】
隆德縣城關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回族自治區
160
推薦理由:城關鎮,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位於隆德縣中東部,東與六盤山鎮、涇源縣接壤,南接陳靳鄉,西接沙塘鎮,北接好水鄉。行政區域面積160.44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城關鎮戶籍人口39291人。北宋景德鎮元年(1004年),涇源路曹魏請求朝廷在籠山外的隴竿川修建籠竿城(今隆德縣)。1984年3月,恢復鄉建制,設立城關鎮、城郊鄉、峰台鄉。該鎮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展開】
TOP 6
隆德縣沙塘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回族自治區
159
推薦理由:沙塘鎮,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位於隆德縣中部,東與城關鎮、陳靳鄉接壤,南與鳳嶺鄉接壤,西與神林鄉接壤,北與張程鄉、楊河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75.97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沙塘鎮戶籍人口14980人。明洪武初年,屬隆德縣碧龍里。1984年2月,重建為沙塘鄉。1993年5月,沙塘鎮成立。該鎮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展開】
TOP 7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156
推薦理由: 寧夏西吉縣將台堡鎮 【馬鈴薯產業】 全鄉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8635畝,建立千畝示範點2個,總產鮮薯6000萬噸,馬鈴薯人均純收入超過800元。爭取自治區貯藏窖建設資金300萬元,啟動建設了占地56畝,建設貯藏量150噸以上鮮薯貯藏窖200座的西吉縣將台馬鈴薯專業行銷市場,新建馬貯藏窖191座(其中60噸以上貯藏窖37座),組建16個村級馬鈴薯銷售協會,拓寬銷售渠道。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1805 男 11066 女 10739 家庭戶戶數 4221 家庭戶總人口(總) 21792 家庭戶男 11061 家庭戶女 10731 0-14歲(總) 8069 0-14歲男 4155 0-14歲女 3914 15-64歲(總) 12795 15-64歲男 6440 15-64歲女 6355 65歲及以上(總) 941 65歲及以上男 471 65歲及以上女 47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1529 【草畜產業】 完成優質牧草種植17660畝,一年生禾草14760畝,多年生牧草2900畝,建成火集村1104畝紫花苜蓿示範點1個。加強舍飼養殖,建立火集、伙溝、包莊、深岔、明台等村5個養殖示範村。建立火集、伙溝養牛示範點,全鄉共完成圈舍改造398座,簡易改造500座,飼草改制130噸,受益450多戶。改善養殖戶的飼養條件,促進全鄉科學化、規範養殖。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7160頭和4497隻,農名人均收入達300元以上。 【勞務經濟】 全鄉先後舉辦勞務培訓班3個,引導性培訓4268人,技能培訓1296人,新增勞務經紀人16名,新開闢勞務基地3個,全鄉輸出勞務7552人(其中又組織輸出4269人,區內重點工程2209人,經紀人引導輸出2460人),創收近2284萬元,人均純收入1100元。 【特色種植】 種植玉米2000畝,優質豌豆4000畝,油料6600畝,蔬菜2350畝,藥材150畝。 【生態環境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方針,完成社會造林500畝,補栽補植6257畝,幼林撫育管理1.9萬畝。完善退耕還林管理辦法,嚴格林草管理制度,嚴格林糧款和生活補助資金管理,按時兌現林糧款和生活補助資金。狠抓封山禁牧工作,開展林草病蟲鼠害防止工作,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工業化與非公有制經濟】加強政策優惠,改善服務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化發展步伐。引進800多萬元啟動建設了西吉縣將台馬鈴薯專業行銷市場,市場年交易鮮、種薯交易量達到60萬噸以上,實現裝、撿工300多人就業。 扶持發展餐飲,中介,信息等服務業,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引導發展馬鈴薯,蔬菜等農副產品中介服務組織,農名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 【農業基礎建設】堅持“山、田、水、路、林、草”綜合治理的原則,完成高標準機修農田4000畝;完成土泉改造7處;安裝配套灌溉機井19處,檢修完善張家嘴頭揚水站1處。完成將台街道給排水建設工程,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解決崔中、明星、深岔、甘岔等村近1萬人的飲水困難。完成將台—崔中、東坡—嘴頭兩條輔砂等級工程。 【城鄉化建設】以集鎮貿易建設為中心,狠抓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個環節,加大環境創新力度,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改造建設沿街2層以上商品房1萬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300戶以上,亮化、美化、綠化街道,硬化街道人行5000米,提升了集鎮化水平。 2021年9月,將台堡鎮被列入第一批寧夏特色旅遊村鎮名錄。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將台堡鎮人口數量為1.82萬人,位列西吉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 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碑 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碑是為紀念1936年10月22日紅軍長征三大主力軍在將台堡勝利會師,於1996年10月在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修建的。紀念碑座落在將台堡內東側,碑高22.5米,碑的正面鑲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156
推薦理由: 彭堡鎮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屬於固原市的近效區,土地平坦,地下水資源豐富,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非常緩慢,雖然是川區,民眾生活卻十分困難,與北部川區的七營、黑城民眾生活差距很大。為改變這一現狀,彭堡鎮黨委、0一班人深入農戶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充分醞釀,確定了適合彭堡鎮發展的新思路,即根據原州區確定的“依市帶區、科技興區、產業富區、工業強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二十四字方針,利用彭堡近郊和土地資源優勢,確定了彭堡鎮以發展畜牧業和蔬菜產業為主的總體工作思路,圍繞固原市區的菜籃子、肉籃子大作文章,增加農民收入。經過彭堡鎮幹部民眾一年來的實踐,效果非常明顯,並多次受到區委、0的好評。2005年,彭堡鎮共完成種草面積1.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建設簡草溫棚120棟,大家畜存欄7600頭,羊只存欄1.6萬隻。經過吸納民營資金,開發建設商品房,有力地推動了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彭堡鎮養畜業發展勢頭迅猛,蔬菜全部銷完,民眾增收效果非常明顯。農民收入增速,經濟發展加快,使彭堡鎮的計畫生育、綜合治理、黨建、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穩定發展。 到彭堡鎮必去著名景點固原博物館須彌山石窟六盤玩美樂園西北農耕博物館固原孔子文化館寧夏秦長城遺址【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寧夏
126
推薦理由: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白陽鎮人口數量為6.57萬人,位列彭陽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2014年7月,白陽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彭陽縣轄鎮。縣府駐地。1949年先後為固原縣城陽區、彭陽區、彭陽公社轄地。1985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茹河西岸。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1.1萬。彭(陽)固(原)、彭(陽)草(廟)、彭(陽)平(涼)公路的交會點。轄姚河1個村委會及政府街、友誼街2個居委會。以商貿、建築和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蔬菜。. 【展開】
標籤:固原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固原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