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日照十大強鎮排名

日照十大強鎮排名-日照各鎮經濟排名前十-日照哪個鎮最有錢

五星排名的頭像
五星排名
2023-08-28 07:30:11更新 · 1.91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日照地處於山東省東南部黃海之濱,該省位置優越,資源豐富,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日照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日照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街頭鎮、濤雒鎮、巨峰鎮等日照強鎮,告訴您日照哪個鎮最有錢,日照十大經濟強鎮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日照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21
推薦理由: 許孟鎮位於五蓮縣東北部,是日照市和濰坊市邊界的商貿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臨 222省道,北接206國道,膠新鐵路縱貫南北,南距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市60公里,北距國際風箏都――濰坊市100公里,東距海濱名城――青島市140公里。全鎮共轄65個行政村,6.2萬人,總面積150平方公里。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4億元,財政收入3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3694元。許孟鎮生態自然環境良好,水資源充足。境內馬耳山為魯東南第一高峰,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36%,年降水量960毫米左右,擁有大型水庫3座,中小型庫塘160多座,蓄水量3000多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好無污染,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需要。 近年來,許孟鎮以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目標,抓招商引資促發展,抓結構調整促增收。工業方面堅持內抓民營經濟促發展、外抓招商引資強實力的工作思路,鞏固基礎財源,培植後續財源,尤其是機械鑄造加工、礦產開採、建築建材、小吃加工等產業發展迅猛。境內礦產資源和水利資源豐富,現已探明膨潤土、紅柱石、瓷石、石灰石、螢石等 10餘個品種,儲量達5000多萬噸,且品質上乘,分布相對集中,易開採;小吃業久負盛名,近年來形成了以正香食品為主的一批食品加工企業。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機械加工和鞋幫針織服裝加工為主的兩大特色產業,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優勢蘊藏著無限的開發商機。農業方面以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素有“中國西葫蘆第一鎮”美譽的許孟鎮,是遠近聞名的瓜菜強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全鎮耕地總面積8萬畝。目前,已發展黃煙5000畝、芋頭5000畝,瓜菜輪作面積達到3.5萬畝,主要以大棚西葫蘆、芸豆和芋頭栽培為主, 2002年3月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所產西葫蘆獲準使用“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該鎮累計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瓜菜和許孟兩處高標準專業批發市場,各占地100畝,市場交易棚3000平方米,年交易量達8000萬斤,交易額6000多萬元。瓜菜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大連、濟南、青島等20多個大中城市。. 2022年4月,許孟鎮入選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許孟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13年7月,農業部認定許孟鎮為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綠髮西葫蘆)。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14
推薦理由: 2017年12月,嵐山頭街道入選2017年山東省衛生鄉鎮名單。 嵐山頭街道位於日照市東南端,瀕臨海州灣,與連雲港隔海相望,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公里。轄區內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嵐山港和嵐山漁港,有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碼頭,國、省、市、處駐街道單位88個。嵐山頭街道依託港口發展,搞好配套服務,全力打造現代港口服務區;發揮傳統漁業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全面構建漁業經濟集聚區。 位於嵐山東南端,離嵐山辦事處駐地安東衛3.5公里。東臨黃海,北依阿掖山,南隔海州灣與連雲港相望。地勢北高南低,呈方形。總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公里。東海中有平島、達山島、車牛山島,稱前三島。嵐山頭形勝衝要,是明代安東衛的分汛要地之一。公元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改設安東都司營,分防四大海口,嵐山頭是其中之一。1742年(乾隆七年)安東衛併入日照縣後,嵐山頭屬日照縣南鄉(原進賢鄉)南上二牌安東衛社。1912年(民國元年)屬安東衛區。1931年(民國20年)屬第四區。1944年屬日照縣汾嵐區。1945年1月屬蘆山縣汾嵐區,10月又劃歸日照縣汾嵐區。1947年6月屬聖嵐區。1948年4月屬安嵐區。1950年5月屬第八區。1952年12月劃為日照縣嵐山鎮。1956年1月屬安嵐區嵐山鄉。1958年1月稱嵐山鎮,8月屬海洋(安嵐)人民公社。1959年2月稱安嵐人民公社嵐山管理區、童海管理區。1963年1月分屬安嵐區嵐山人民公社和童家莊子人民公社。1971年3月改稱安嵐人民公社嵐山、童海管理區。1981年9月改稱嵐山頭人民公社,1984年6月稱嵐山頭區。1985年3月改稱嵐山頭鎮。1988年4月,設嵐山頭街道。2003年,嵐山頭街道轄13個居、4個行政村,居住人口5.7萬,其中長住人口4.7萬。全街道各業總收入達36.5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7.8億元,人均純收入5038元。 - 漁業 漁業是嵐山頭街道的基礎、支柱產業,全街道共有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功率鋼殼外海捕撈船160艘,是山東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街道海灘坡度較緩,可利用水體30萬畝,灘涂6萬畝,有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鮮活水產城,有水產品冷藏加工企業41家,是全國性的漁貨集散地之一。嵐山頭瀕臨四大漁場之一——海州灣漁場,盛產對蝦、帶魚、巴魚、安康、魷魚、黃花魚、蟹類、貝類,特產嵐山蝦皮、金鉤海米和西施舌;淺海養殖可利用水面30萬畝、沿海灘涂6萬畝,已開發利用3萬畝。多年來,漁業一直是嵐山頭街道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馬力鋼質漁船142艘,是山東省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發展水產品冷藏加工企業39家,一次性加工能力2萬噸,嵐山鮮活水產城成為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年銷售額20億元,嵐山頭街道已成為全國性的海貨集散地之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 所轄村 聖嵐路居(嵐山一村) 嵐山頭街道辦事處駐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建村。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1359戶,4150口人。主要姓氏有張、黃、徐、王等。 海州路居(嵐山二村) 距嵐山火車站4公里,總面積2.5平方公里,海岸線2公里。2003年有1055戶,3592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徐、劉、張等。 嵐陽路居(嵐山三村) 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680戶,2160口人。主要姓氏有徐、王、張、楊等。 環海路居(嵐山四村) 距嵐山辦事處駐地安東衛3公里。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3平方公里。2003年有807戶,2602口人。姓氏以徐、王、蘇、李居多。 王家莊居(王家莊子) 明朝永樂年間,王成、王海二兄弟攜帶家屬從河北省榮平縣到安東衛東南城角落戶,因水患又遷此居住,因王姓首居,故名王家莊子。2002年由村改居,面積2.04平方公里。2003年有710戶,2200口人。主要姓氏有王、盧等。 官草汪居 明朝萬曆年間,在此居住的人家姓官,因當時村內有盛長雜草的澇水汪,故稱“官家草汪”,後演化為“官草汪”。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3.8平方公里。2003年有980戶,3032口人。主要姓氏有宋、張、王等。 佛手灣居 距嵐山頭街道駐地2.2公里。清康熙年間,甜水河陳姓在此建村,村北有廟宇,叫佛手庵,村以此為名,光緒年間更名佛手灣,1964年曾更名為海防大隊,1979年復名佛手灣。1985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410戶,1403口人。主要姓氏有陳、於、王、仲、田等。 甜水河居 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王姓在此建村,因村中有河,流水常年不斷,味清甜,故名甜水河。1985年由村改居,面積2平方公里。2003年有780戶,256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劉、陳等。 楊家莊子村 清朝康熙年間,楊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楊家莊子村。2003年有400戶,1062口人。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姓氏有楊、蘇、秦等。 童海路居 明朝崇禎年間,因童姓遷此建村,故名童家莊子村,亦稱童家口。1996年由村改居,總面積3.3平方公里。2003年有1028戶,3418口人。主要姓氏張、王、李等。 王家海屋居 清朝康熙年間,王姓遷此臨海搭屋定居,以捕魚為生,後成村莊,名王家海屋村。2002年由村改居,總面積0.75平方公里。2003年有342戶,1060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劉、胡等。 劉家海屋居 明朝萬曆年間,劉姓遷此建村,因東臨黃海,故名劉家海屋。2002年由村改居,總面積0.2平方公里。2003年有160戶,600口人,以劉姓居多。 秦官莊村 明朝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西山崖形似羊頭,故名羊頭官莊。1945年改稱秦家官莊。為區別重名村,1981年11月更名秦官莊村,總面積0.73平方公里。2003年有365戶,1202口人。主要姓氏有秦、張、李等。 周家莊居 明朝景泰年間,因周姓遷此居住建村,故名周家莊子村。2002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128戶,408口人。主要 姓氏有王、馬、周等。 胡家林村 明朝崇禎年間,衛指揮胡然岳由安東衛遷此建村。因地處山麓,樹林茂密,故名胡家林。2003年全村有280戶,857口人。主要姓氏有胡、戴、蘇、董等。 戴家莊居(戴家莊子村) 清朝雍正年間,戴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戴家莊子。2002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295戶,953口人,以戴姓為主。 大阡里村 清朝康熙年間,胡姓遷此居住。為便於看管林木,村外遂築一石牆,俗稱大阡,以此取名大阡里,原隸屬胡家林村,1956年分村自治。2003年,全村271戶,740口人。主要姓氏胡、張、蘇等。 - 工業經濟 街道工業經濟發達,有生產線路器材的魯聖公司、有生產管具的鑄福公司、有經營油品的童海港業公司。街道發揮區位優勢,港口經濟、城市經濟、社會事業發達。嵐山頭的旅遊資源豐富,有人文瑰寶海上碑,海上公園前三島,有萬米金沙灘的趕海園,山海相連,風景秀麗。 -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建制,因座落嵐山南麓故名,俗稱嵐山頭口,也叫山南頭。清屬日照南鄉安東衛社。1947年建聖嵐區,1948年2月劃歸安嵐區,1959年2月歸安嵐人民公社,1981年9月成立嵐山頭公社,1985年10月改為嵐山頭鎮,1988年4月改稱嵐山頭街道。明清兩代,嵐山頭是安東衛的分汛要地之一。 嵐山頭處在祖國海疆南北分界處,山海相連,風景秀麗。光緒《日照縣誌》記載,金朝末期,抗金紅襖軍首領、益都人楊安兒,曾與金兵鏊戰於此。嵐山頭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有南北文化交匯的特色。著名的《嵐山漁民號子》《滿江紅》,1950年代參加華東地區文藝匯演。其中《嵐山號子》曾在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華夏文明五千年”專題播出。1957年環海路漁民李雲演唱的《滿江紅》參加了全國民間舞蹈會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後曾在山東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播出。 海上碑在嵐山漁港西側,有天然巨石屹立於海邊,面北背南,上有明朝監察御史蘇京的題書“星河影動”“撼雪噴雲”;明代禮部尚書、明未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鐸題書“萬斛明珠”“砥柱狂瀾”;清康熙十年(1671年)安東衛守備、武進士閻毓秀題書“難為水”。漲潮時,礁石上的題字淹沒水中,落潮時,露出水面,成為一大景觀,被譽為“萬裏海疆第一碑”。 海神廟(又叫龍王廟)位於海上碑北側,與海上碑緊鄰,建於元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安東衛鄉紳王瓘和眾百姓重建。廟堂內中間是龍老爺神像,靠東屋山牆塑有霹雷將軍,靠西屋山牆塑有風婆婆,屋樑上面盤有兩條金龍;前大門外有影壁牆,一進門是供人燒香燒紙的火樓子;院內西小門南邊是鐘樓;廟西有戲台,1920—1930年代,農曆四月初八、六月十三、六月十九連唱三天大戲,祈求海上豐收。 海州灣漁場位嵐山區,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對蝦、帶魚、巴魚、魷魚、黃花魚、蟹類、貝類。特產嵐山蝦皮、金鉤海米和西施舌;淺海養殖可利用水面30萬畝、沿海灘涂6萬畝。多年來,漁業一直是嵐山頭街道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大小漁船1000多條,其中大功率鋼質外海捕撈船176艘,是山東最大的外海捕撈船隊之一;嵐山鮮活水產城是全國“菜藍子工程定點市場”,嵐山頭街道已成為全國性的海貨集散地之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嵐芹”是嵐山頭的地方特產,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馳名省內外。清光緒元年(1875年),嵐山頭林相華從日照引來一種葉小、葉柄呈黃色的芹菜品種。經過長期栽培,加之當地適宜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形成獨特風味的土特產品,種植範圍擴大到安東衛一帶。芹菜葉小,葉柄實心,纖維極少,俗稱“嵐山頭芹菜不打渣”。不論爆炒或涼拌,均味香無比,清脆可口,為外地芹菜所不可比及。“嵐芹”享有較高聲譽,長期遠銷於臨沂、青島、濟南和江蘇、上海等地。 嵐山頭街道海岸線長5.5公里,自古就是通商口岸。轄區內嵐山港自1950年代修建以來,規模不斷膨脹,2005年完成吞吐量2038萬噸,為山東五大港口之一。嵐山頭將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原油、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品中轉加工基地之一。 - 地理概況 嵐山頭街道位於日照市東南端,瀕臨海州灣,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隔海相望,距日照市區38.5公里。轄區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和1個社區,居住人口5.1萬人。街道轄區呈方形,北高南低,中南部較為平坦,北有阿掖山,東有慈眉山,西有鳳凰山,依山傍海,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嵐山頭山海相連,旅遊資源豐富,漁文化歷史悠久,有海上公園——前三島,有萬米金沙灘的趕海園,有被譽為“萬裏海疆第一碑”的海上碑。 - 海岸線 嵐山頭街道臨海面港,海岸線長5.5公里,歷史上就是日照重要的通商口岸,自上世紀30年代建港以來,目前已形成了嵐山港、海明油品碼頭、嵐橋瀝青碼頭、童海港業、嵐山中心漁港等5大港區組成的港口群,其中嵐山港、嵐山漁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轄區內擁有全國第四大液體化工基地,坪嵐鐵路貫穿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捷。 海上碑 人們大都知道古都西安有碑林,知道泰山有刻石,但知道海上有刻石的恐怕就不多了。嵐山海上碑是目前沿海地區僅存唯一的古代碑刻文物古蹟。她位於嵐山漁港碼頭西側,為海邊天然巨石鑿琢而成。上有蘇京、閻毓 嵐山頭街道特產與美食 日照刺參 “日照刺參”個頭大、肉質厚實有彈性、筋寬厚飽滿、活性成分含量高,作為高端特產深受市場青睞。 日照黑頭魚 “日照黑頭魚”具有肉質緊緻、鮮美等優秀品質,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漁業資源種類之一; 日照刀魚 “日照刀魚”因其個體較大,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獨特的品質使其成為廣受歡迎的食材; 嵐山頭街道名人 柴立清 柴立清(1915—1969),嵐山區嵐山頭街道官草汪社區人,中共黨員,官草汪村黨支部副書記。17歲出海捕魚,22歲就當上了船老大,他吃苦耐勞,頗富心機,對海州灣一帶潮汐、汛情、魚類活動規律了如指掌,是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09
推薦理由: 日照市東港區巨峰鎮是省政府命名表彰的“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百新工程試點鎮”。該鎮地處兩省四縣交界處,兗石鐵路、341省道、222省道和青趙公路、巨碑公路穿越境內,設有巨峰火車站,貨運暢通,交通便捷。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轄92個行政村,2.3萬戶,7.7萬口人,經濟園林5.1萬畝,其中茶園3萬畝,桑園8000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8.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4.7億元,糧食總產6.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6元。 巨峰鎮是日照市最著名的“生態農業旅遊基地”,鎮西部的幽兒崮山雄偉險峻、四季常青,相傳為孔子老師項橐的出生地;東南的磴山泉清竹韻、溪轉峰迴;西部的北垛山“青山萬重如城廓,綠樹千叢0王”;西北部的北垛山林秀泉清,雲霧繚繞;北部群山曾有“小蓬萊”之稱,留有朝元觀、朝陽洞兩處遺址。每逢節假日,前來觀光、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 巨峰鎮素有“南茶北引第一鎮”之美譽,也是江北茶葉生產面積最大的鄉鎮。該鎮三面環山,中部平原,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多棕壤土,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巨峰綠茶具有歷史久、規模大、內質好、無公害四大優勢,及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等鮮明特點,聞名遐邇。近幾年來,巨峰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茶葉這個優勢產業,狠抓科技,強化管理提高質量,拓寬市場,逐步在全鎮形成了產業化經營。2001年綠茶總產達到1300噸,總收入80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1200元。其中大棚茶產銷兩旺,平均每公斤價格600元,棚均收入1萬元。 養殖生產是該鎮又主導產業,按照“集約化、企業化、優良化”的要求,突出抓了規模養殖、畜禽良種引進和繁殖、科技推廣三個重點。狠抓了養殖大戶和專業村的培植,大力發展外向型、創匯型養殖業。構築起了“龍頭+基地”的養殖產業化格局,形成了“百萬隻蛋雞養殖基地”和“百萬隻肉食雞養殖基地”。全鎮養殖小區已發展到52個,培植養殖專業大戶86個,規模飼養占總量的60%以上。.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遴選推介巨峰鎮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1年4月,巨峰鎮入選2021年農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推介巨峰鎮為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0年9月,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認定巨峰鎮為2020年度山東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 2019年12月,巨峰鎮被認定為第一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鄉(鎮、街)。 2019年2月,巨峰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綠色生態示範鎮。 2017年8月,巨峰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4年7月,巨峰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8月,農業部認定巨峰鎮為第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茶葉)。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巨峰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淞晨有機茶文化旅遊區 淞晨有機茶文化旅遊區占地6000畝,由日照茶葉博物館、日照茶文化館、生態有機茶葉園區、清潔化加工車間、茶業科技研究和科普教育中心、遊客接待中心、文化長廊七大部分組成,是集茶文化傳播、休閒垂釣 萬平茶文化園 萬平茶文化園位於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綠茶之鄉,由山東萬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集茶文化展示區、無塵化茶葉加工區、現代農業茶葉示範園、有機綠色茶葉片區四大部分組成。占地上千畝,集生態觀光、互 希縣開心農場 希縣開心農場位於巨峰鎮土山河村東南0.5公里處,於2013年8月20日登記註冊,已先後榮獲區級家庭農場示範場、市級家庭農場示範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山東省農場、山東省巾幗好客家庭農場等榮譽 巨峰鎮名人 張傳福 張傳福,山東省日照縣羅圈溝(今屬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人,1901年生,1916年隨父親來東寧縣,在三岔口當腳夫,1928年定居於東寧縣烏蛇溝村。1939年春,日寇為了切斷抗日聯軍同人民的密切聯繫,實行 李平章 李平章(1909—1931),字和齋,山東省日照市巨峰鎮山峪村(原山口村)人。1925年,在中共山東地方執委會的領導下,與安哲、鄭天九、牟春霆、丁觀海等人在濟南成立了黨的外圍組織“少年日照學會”,開始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浙江省
207
推薦理由: 街頭鎮位於天台縣西部,東鄰平橋鎮,南界龍溪鄉,西接磐安縣方前鎮,北靠新中鎮。鎮區屬丘陵地帶,南為始豐溪,里石門水庫北乾渠貫穿境內,自然條件較優越,適於農業發展。62省道大科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全鎮總面積142.85平方公里,行政村45個,總人口38108人,耕地面積1.78萬畝,山林面積17.2萬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4億元。工業以塑膠、化工、機械為主。農業主要發展種植果木、筍竹、糧食、蠶桑、蔬菜、香菇、藥材。境內有寒山湖、九遮山、寒明岩三大國家級旅遊風景區,街頭鎮黨委、政府近幾年來為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鎮、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在縣委、縣府和各級的支持下,投入巨資,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開發,發展效益農業。並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和做活旅遊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果,使街頭鎮開始跨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2021年12月,街頭鎮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文化強鎮(街道)。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街頭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街頭曹氏民居 街頭曹氏民居位於天台縣街頭鎮,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九遮山牮橋群 天台牮橋群在天台縣域西南的街頭鎮九遮山景區內,距離縣城38公里,雖然建造年代不太長,均為民國時期所建,但因為它們有獨特的橋型,所以在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台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203
推薦理由: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安東衛街道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安東衛街道地處亞歐大陸橋最東端,魯蘇兩省交界,瀕臨黃海,北依青島,西靠臨沂,南臨江蘇省連雲港,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嵐山工委、辦事處機關駐地。安東衛街道面積42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城區常住人口2.5萬人。是嵐山工委、辦事處機關駐地。設立於明朝洪武年間(1384年),時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系海防重鎮、著名商埠。 - 歷史 安東衛地處日照市最南部,東依嵐山港,西傍繡針河,南瀕海州灣與連雲港隔海相望,北毗虎山堡,為魯東南通衢要衝。古安東衛城內外有13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6萬,屬安東衛街道,是嵐山區政府駐地。 安東衛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1985年,胡家林村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隨後又在東門外村發現龍山文化遺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信國公湯和奉旨在東南沿海設衛抗倭,卜基於安東衛西十里之坊口(今虎山鎮稍坡村一帶),遇青鸞銜旗,湯和乃選此鑿山開土建城。俗有“青鸞奪旗定安東”之說。《安東衛志?里至》載“東海汛地設衛最多,而安東方者莫逾於此,故名”。 明朝,安東衛設指揮,軍隊由山東都司使轄,而地屬江蘇淮安府。安東衛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後所即石臼寨(今石臼所)。每所有千戶數名、百戶十人、兵丁千餘。天順年間,中所調天津衛,右所去徐州。城內設十七鋪,沿海防區設二十八墩(烽火台)。為供軍需,在日照、諸城兩縣設十七屯,屯地166499畝。至清初,安東衛設守備,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同。清乾隆七年(1472年),安東衛併入日照縣,設巡檢司,屬進賢鄉。光緒年間改為日照南鄉南上二牌安東衛社。民國元年(1912年),劃安東衛區。 古安東衛城外有泉子廟、荻水廟、海神廟、臥佛寺、水月庵、上元寺、馬神廟、白衣閣,城內有城隍廟、真武廟、文廟、關王廟、文昌閣、觀音院等廟宇。其中泉子廟是明弘治年間指揮胡瑾建,萬曆年間奉直大夫胡承烈重修,廟內石碑刻揮使胡公祠記,廟外有古泉,泉邊立著董中丞題“水本涵清”的石碑。荻水廟原為東嶽廟,後稱天妃廟,坐落於古渡荻水口北。傳秦始皇命盧生求仙藥,盧生出逃,從荻水出海奔秦山島(今安東衛南海中數十里)隱居。真武廟在城東北隅,建自何代無考,明湯信國建衛城時,常息於廟中樹下。文廟,明初建於城西北隅,嘉靖年間遷至西街路北,由日照、諸城兩縣及安東衛共同建造。上元寺,元朝至元年間建,有元人刻碑記載。臥佛寺建於唐代,廟前有雙株千年銀杏樹,廟外碑文記載此地是唐朝大將尉遲恭平遼報捷處。 安東衛山環水繞,為齊南勝地。靈秀甲於他方者,有筆峰春曉、林閣夕陽、東海汪洋、西湖煙雨、關山聳翠、荻水拖瀾、山寺晨鐘、漁舟晚釣八景,安東衛名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趙應元為八景題名,並賦七律八首,流傳至今。 設安東衛18年後,朱棣篡位。為回報白溝河(位今河北省)、諸城戰役中的功臣,封19家簪纓世胄鎮守安東衛,軍功卓著者世襲指揮僉事。明初,千、百戶及士兵皆為世襲軍籍。今安東衛居民除部分土著外,多為隨永樂帝出征的安徽籍軍人後裔。安東衛某些土語仍保留一些安徽方言成分。後這些軍人後裔多棄武習文,明清兩代安東衛進士、舉人多達43人,居日照縣之首。 胡承烈(1528~1601),字知庵,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舉人,歷任杭州府佐史、錢塘縣令、海寧縣令。明萬曆八年(1580年)告歸故里。著有《多畏集》《與鳥亭集》《識畜編》等。 蘇京,字殿卿。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官至監察御使。曾赴陝、晉前線與李自成起義軍作戰。著有《筆山居舊藝》《國小註解》及文稿、詩集多部。今嵐山海上碑有其題刻“星河影動”“撼雪噴雲”等。 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患平息,安東衛軍事地位逐漸下降,駐軍減少。然安東衛人口增加,漁業復興,海運漸開,設三、八大集,逐漸成為魯東南地區重要的農貿市場和海運通道。民國初年,有商行72家,錢莊當鋪六家。戰爭時期,新四軍、山東軍區、魯中南軍區後勤部一度設在安東衛。成為軍需物資的集散地,為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 所轄村 汾水村 安東衛街道駐地。隋朝末年建村,清康熙年間稱汾河。村後有嶺,名分水嶺。村以嶺名,後演化為“汾水”。1964年進行村莊規劃逐步搬遷至北嶺,1984年搬遷完成。2003年有568戶,2360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張、楊、蘇、林等。 安東衛 嵐山辦事處駐地。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為防倭寇騷擾沿海設衛御倭,取保東方平安之意,故名安東衛。1940年分為安東衛東村、南村、西村、北村4個村,2001年12月4個村由村改居。東街居,2003年有450戶,1587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王、張、石、蘇、徐等;南街居,2003年有546戶,1756口人。主要姓氏有蘇、張、王、李、楊等;西街居,2003年有426戶,1396口人。主要姓氏有胡、王、法、龐等;北街居,2003年有678戶,210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張、劉、李、牟、杜、周、邵、邱等。 賈家湖村 位於安東衛街道駐地西北3公里處,清朝順治年間,賈姓在此居住建村,因村處湖窪地帶,故名賈家湖。2003年有200戶,660口人。主要姓氏有吉、李、丁、賈等。 陳家湖村 位於安東衛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2.5公里,清朝順治年間,陳姓等遷此居住建村,因村處湖窪地帶,故名陳家湖。2003年有210戶,680口人。主要姓氏有陳、丁、王、莊、司等。 奎樓村 東依同三高速公路汾水段出入口處。清朝光緒年間,丁姓遷此居住建村,為紀念故居奎樓閣,取名奎樓。2003年有50戶,175口人。主要姓氏有丁、徐、孫等。 潘莊一村 位於日照市最南端,繡針河北岸。明朝洪武年間,潘姓遷此居住建村,故名潘莊,1947年分出潘莊一村。2003年有387戶,1388口人。主要姓氏為孫、董、劉、滕、竇、王等。 潘莊二村 1947年由潘莊分出潘莊二村。2003年有372戶,1221口人。主要姓氏有周、劉等。 後合莊村 位於安東衛街道西北5公里,明朝崇禎年間,邢姓由合莊遷出建村,取名後合莊。原有5個自然村,1956年冬北山自然村分出,現由四個自然村組成。2003年有331戶,1176口人。村後有占地300畝水庫1座,庫容量為190萬立方米。主要姓氏有邢、趙、劉、代、於、王等。 硯台西村 距安東衛城南1.5公里,聖嵐路中段南側。明朝永樂年間建村。原名南沙。因村東有一座山,形似硯台,故取名硯台山,南沙村位於山西,又名硯台西,後以此名沿用至今。2003年有264戶,82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盧、張、陳、蘇、竇等。 竹園村 位於嵐山西路南側,地處城市規劃區西區。明朝洪武年間建村。因村外有大片竹林,故名竹園。1981年11月定名為竹園村。2003年有238戶,921口人。主要姓氏有周、王、李、張、魏、胡等。 東莊居 明朝建文年間建村,因坐落安東衛東門外,住戶尚少,故名東小莊(亦稱東門外)。為區別重名村,1981年11月更名衛東莊。2001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115戶,422口人。主要姓氏有陳、王、常、尹、鄭等。 南門外居 建衛時便有住戶,至清朝乾隆年間成村,因處在安東衛古城南門邊,故名南門外。2001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220戶,850口人。主要姓氏有蘇、王、高、楊等。 東山村 居嵐山中路東段,建國前與嵐山孟、東莊統稱為東門外。民多傍山而居。1962年更名為東山村。2003年有230戶,810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王、胡、車、徐等。 北門外居 位於嵐山處級機關辦公樓後。因地處古城安東衛城北故名北門外。2001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402戶,1428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周、劉、張、蘇等。1966年,南茶北移在該村首開先例,被譽為山東省南茶北移第一村。 李家莊子居 清朝乾隆年間,李姓居此建村,故名李家莊子。2001年由村改居。2003年有420戶,1528口人,以李姓為主。 蔣家莊子村 位於204國道東1公里處,轎頂山中路北側。明朝洪武年間,蔣姓遷此居住建村,1964年改名為紅星,1981年復稱蔣家莊子。2003年有98戶,352口人。主要姓氏有蘇、石、丁、韓、張等。 荻水村 位於聖嵐路南側,繡針河入海口東側。明朝洪武年間建村,因村周多水塘,遍生荻草,故名荻水。2003年有456戶,150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胡、閻、陳等。 蘇家莊子 位於玉泉二路西側。清朝康熙年間,有蘇姓遷此居住建村,1958年與竹園村合併,稱竹蘇大隊,1980年又分村自治,仍稱蘇家莊子。2003年有105戶,450口人。主要姓氏有蘇。 張馬莊 東依汾水村,南靠繡針河,北靠342省道。清乾隆年間,張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為張家莊子,為區別重名村,1981年11月,以本村張、馬兩姓氏居多,故更名為張馬莊。2003年有144戶,427口人,主要姓氏有:張、馬、蘇、黃、王、李、曹、楊、胡等。 泉子廟村 位於204國道東側,342省道北側。元朝末年建村。明,衛指揮胡謹在此建廟,廟前有常年不涸的水泉稱靈泉,此廟名為泉子廟,後村以此命名。1964年四清時改為紅衛村。1980年後仍稱泉子廟。2003年有386戶,1194口人。主要姓氏有王、於、胡、張等。 仁家村 位於204國道以西,繡針河以北,西臨同三高速公路,北靠342省道。明朝洪武年間,任姓遷此居住,建任家村,後演化為仁家村。2003年有330戶,1100口人。主要姓氏有蘇、李、王、康、黃等。 石家莊子居 位於聖嵐路中段北側,萬斛路南段以東。明朝洪武年間,石姓遷此居住建村,取名石家莊子。2001年12月撤村改居。2003年有189戶,716口人。主要姓氏有張、左、何、王、石等。 界牌嶺村 位於204國道西側,坪嵐鐵路以南。南宋建村,因村處嶺頂,古時此地為山東與江南交界處,立有界牌,故名界牌嶺。2003年有256戶,816口人。主要姓氏有劉、邵、葉、徐、胡等。 車莊村 位於繡針河畔,南與江蘇省隔河相望。明朝洪武年間,車姓遷此建村,稱車莊村。2003年有230戶,830口人。主要姓氏有馬、李、孫、陳、胡、王等。 嵐山孟村 座落於筆架山右,居山多雲霧,稱嵐山孟。2003年有56戶,240口人。主要姓氏有蘇、張、趙等。 辛莊子村 清朝順治年間建村。以立新村之意,取名新庄子,後演化為辛莊子。2003年有220戶,750口人。主要姓氏有邵、侯、李、趙等。 義和村 明朝崇禎年間,有住戶散居此處。1934年,遷居一處,取名聚合村。後改稱義和村。2003年有140戶,506口人。主要姓氏有臧、陳、滕、付、張、王、董等。 後合莊北山村 清朝鹹豐年間,即有住戶居此,隸屬後合莊村,因三面環山,又南鄰後合莊,故名後合莊北山。2003年有96戶,340口人。主要姓氏有邢、曹、滕、杜、王等。 前合莊村 位於安東衛街道駐地西北4公里,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由遲、馬、唐三家組成村莊,故稱合莊。後因後合莊建立,改稱前合莊。2003年有506戶,1689口人。主要姓氏有滕、邢、馬、唐等。 - 經濟發展 安東衛街道工業基礎較為雄厚,現已形成了以家具製造、海產品精深加工、電力金具、肉製品加工、茶業生產等為支柱產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目前,全街道固定資產過千萬元的已有6家、過億元的2家,先後有4家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論證、歐盟註冊和HACCP論證,出口企業發展到4家。 安東衛街道依託區位交通優勢和綿延不斷的經商之風,以加快市場建設活躍流通,繁榮經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安東衛海貨城和汾水九州綜合批發市場兩大市場體系。近年來,安東衛街道把園區建設作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2001年規劃了占地15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2600萬元的繩網加工區,目前園區一、二期工程已完成,共吸引進區加工戶69戶,完成投資1550萬元,園區水、電、路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近年來,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面向市場大力發展茶、菜、桑等高效種植業和生豬、蛋雞、狐、貂等畜牧養殖業,大力培植專業村、專業戶,高產高效農業在農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農業產業結構提到不斷最佳化。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98
推薦理由: 於里鎮位於五蓮縣城西部23公里處,轄64個行政村,1.4萬戶,4.5萬口人,鎮域面積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萬畝。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206國道縱貫南北,334省道橫穿東西,東南距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市 60 公里,東距海濱名城——青島市180 公里,南距臨沂110公里,北距濰坊120公里。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工業強鎮、物流大鎮、文明村鎮的目標,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使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山東省省級中心鎮、山東省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鎮、日照市經濟發展強鄉鎮(全市十強鄉鎮)。 工業基礎雄厚。於里鎮現有一般納稅企業13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家。全鎮從事汽車零部件加工製造的企業達到120多家,從業人員15000多人,主要生產汽車農用車車身、駕駛室、貨櫃車底盤、蓄電池、油箱、軋鋼件、高檔汽車門鎖、焊絲等8大系列近萬個品種的產品,形成了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產業集群、產業集聚的發展大格局,被譽為“汽車零部件加工製造第一鎮”。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26.8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8億元,其中興發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蓮岳蓄電池公司銷售收入突破億元,永久蓄電池、有恆工貿等6家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預計可達38億元,境內財政收入38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8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7%、35 %、60 %。 農業產業化優勢明顯。全鎮共發展蔬菜、黃煙、蠶繭、雜果等四大農產品基地 10萬畝,其中省級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範區3萬畝。農業龍頭企業——宏大食品公司被確定為山東省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畫示範企業,實現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服務系列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模式,爭創有油菜、保鮮花椰菜、白花菜、圓蔥等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證書16個,年可加工各類蔬菜5000噸,品牌蔬菜遠銷美國、西班牙、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現有黃煙5000畝,是全縣最大的黃煙生產基地。有桑園3000畝,每年可產鮮繭50萬斤。建有北店甜柿、後遜峰蜜桃、杏山峪大櫻桃等各種雜果基地,有利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於里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於里鎮榜上有名。 2020年3月,於里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於里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92
推薦理由: 2022年4月,濤雒鎮被確定為第三批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鄉(鎮、街)。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濤雒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對蝦)。 2020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山東省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濤雒鎮榜上有名。 2017年12月,濤雒鎮入選2017年山東省衛生鄉鎮名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濤雒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09年1月,濤雒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濤雒鎮,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地處東港區南部,東瀕黃海,南鄰虎山鎮,西與巨峰鎮、高興鎮接壤,北鄰奎山街道,區域面積112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73061人。 夏商時,境域屬東夷,亦稱人方。西周至戰國時,屬莒國。唐時,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明初,屬青州府莒州日照縣。清初,屬沂州府日照縣。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膠東道日照縣。1963年1月,改建濤雒區。1985年5月,改稱濤雒鎮。截至2020年6月,濤雒鎮下轄75個行政村。 湯谷太陽文化源 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坐落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南距日照港10公里,北去嵐山港10公里,距劉家灣趕海園、金沙灘海水浴場、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 荷仙子風景區 荷仙子風景區地處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位於204國道和深圳路交匯處,南鄰瀋海高速日照南出入口,東距海岸線僅3公里,距市中心10公里,交通條件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是旅遊、度假、養老、研學、親子互 中共下元特別支部舊址 中共下元特別支部舊址位於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年代為1938年。2015年6月23日,中共下元特別支部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濤雒鎮名人 尹莘農 尹莘農(1893-1973),名懋謙,字莘農,日照濤雒鎮人,醫學教育家。自幼聰慧,尤喜讀書。先是負笈青島,入德國人開辦的禮賢書院,畢業後以優異成績保送上海同濟大學醫科,畢業後任上海寶隆醫院醫師、同德醫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山東省
174
推薦理由: 高興鎮地處魯東南沿海,北依日照市區,東臨日照開發區,鎮域總面積62.6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3.5萬口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工業總產值2.3億元,鎮級財政收入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86元。 便捷的交通條件 高興鎮東臨204國道,距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日照港15公里、嵐山港40公里。菏日鐵路、同三高速公路、青趙公路貫穿其中,距同三高速公路濤雒出入口3公里,距日東高速公路出入口10公里。120公里半徑內有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連雲港機場和臨沂機場,交通十分便利。 悠久的歷史文化 高興鎮歷史文化悠久,是我國著名的龍山文化遺址——堯王城遺址所在地。境內擁有白雲寺、望海樓等文化古蹟。 完善的基礎設施 高興鎮在鎮駐地東側規劃建設了3平方公里的民營經濟小區,共分三期開發。其中一期(起步區)開發面積600畝,目前已經實現了“七通一平”。電力供應充足,高興鎮與兩個35千伏輸變電站聯網,具備雙迴路供電能力。水資源充沛,高興鎮境內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2座,塘壩56處,日照水庫自流灌渠環繞境內18公里,日照鋼廠供水管道在高興鎮設有出水口,日可供水2萬噸。 蓬勃發展的特色農業 高興鎮是日照市農業強鎮之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平原面積占80%,灌溉面積達91%,林木覆蓋率29.2%,199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噸糧鎮”。 無公害茶葉基地。茶葉是高興鎮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從1966年南茶北移至今,已有30多年的栽培歷史。高興鎮現已建成無公害茶園4600餘畝,年產鮮葉16萬噸。優越的海洋氣候條件和北部山區的天然屏障,孕育了高興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上市早”的獨特品質,被譽為“江北第一茶”。高興鎮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6家,年加工高中檔乾茶5萬噸,已註冊“冠青”、“青泉”、“白雲”等多個無公害綠茶商標,產品暢銷北京、濟南等大中城市。 優質蠶繭生產基地。高興鎮現有桑園5000餘畝,年產優質鮮繭40萬公斤。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水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產出高質量的蠶繭,其繭絲長1350米,列全省之首。. 2022年4月,高興鎮被確定為第三批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鄉(鎮、街)。 2022年1月,高興鎮被確定為第二批山東省教育強鎮築基試點鄉鎮。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高興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21年7月,高興鎮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高興線獅)。 2020年3月,高興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7年12月,高興鎮入選2017年山東省衛生鄉鎮名單。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高興鎮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祥路碧海生態茶園 日照祥路碧海生態茶園隸屬於山東日照公路茶業有限公司,位於瀋海高速日照服務區,距離日照市區15公里。茶園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觀光、展覽、品茶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江北最大的有機茶生產基地。 堯王城遺址 “堯王城遺址”位於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南辛莊子和安家堯王村周圍,距日照城17公里,東距黃海5公里,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為主,地表還有商、周、漢代遺存的遺址。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 高興鎮名人 馬官和 馬官和(1875—1936)字惠階,號仲平。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夏陸溝村人。著名企業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始辦企業。宣統年間,先在家鄉與棧子村葉友彭合夥開辦織布工廠,在縣內首次使用新式鐵機織布,曾有“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河北省
145
推薦理由: 博野縣轄鎮。1962設小店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於縣城北,距縣城8.5公里。面積34.8平方公里,人口2.8萬。博(野)溫(仁)公路過境。轄小店、張營、北魏莊、吳王莊、肖莊、白莊、胡莊、周於莊、米家莊、曹莊、油里舖、譚莊、閆莊、北祝、西杜村、東杜村1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工業以油漆、襯布、食品加工為主。. 2014年7月,小店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四川省
142
推薦理由: 瀘縣轄鎮。1935年為大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潮河公社,1984年置潮河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5.8萬。通公路。轄天才、伏龍、衛邊、雙龍、五甲、石漁、坪上、東林、唐寺、鐵安、蒿枝、官房、王屋、回龍、周灣、秦莊、曹咀、紅坳、漁新、毛坪、鳳凰、潮河、後灣、大力樹、上游、堰壩、清和、小漁、金銀岩、王咀30個村委會及潮河街、瓦子街、清和街3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陶瓷、採煤、建材等廠、礦。農業主產水稻、小麥、高粱。. 【展開】
標籤:日照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日照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