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河源十大強鎮排名

河源十大強鎮排名-河源最富有的鎮排名-河源哪個鎮經濟好

Peri的頭像
Peri
2023-09-04 07:30:10更新 · 1.6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河源是一個在2022年取得了1294.5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且位於廣東省境內的地級市。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武漢河源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河源最富有的鎮排名,其中包括連平縣忠信鎮、陽明鎮、紫城鎮等河源強鎮,告訴您河源哪個鎮經濟好,河源十大經濟強鎮排名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河源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226
推薦理由: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康禾鎮榜上有名(茶葉)。 2017年9月,廣東省林業廳認定康禾鎮為2017年廣東省森林小鎮。 康禾鎮位於河源北部,東徑115°11′41″,北緯23°41′20″屬河源市東源縣轄區中等鄉鎮。全鎮面積有230km2,分布有12個行政村,擁有人口2.3萬多人,全鎮黨員812人,在全鎮範圍內有硬底化水泥公路全面暢通,通訊電訊程電話設施良好,手機網路全面覆蓋接收,有線電視轉射接收清晰,交通十分便利,距河源市區僅有55km,距紫金縣城有23.5km,距黃壙九龍崗接口有18km,距河龍高速公路黃田入口處僅有17km。為投資者在基礎設施方面都有一定的先決條件。 康禾鎮自然資源豐富,山林密茂,氣候溫和,年均氣溫保持在20°左右。生態環境優美,在林地面積有34.8萬多畝當中,其中就納入森林生態保護面積有10.8萬多畝列為省級生態保護區。從紫金接壤經境內10個行政村直接流入東江。全河境內可建造小水電站裝機容量達6500KW/13座,現已建成可發電電站裝機有350KW/9座輸入新豐江大電網,使用電源充足。對興辦企業、商業、服務業、旅遊業等都具備著良好的極端因素。是省內外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勝地。康禾鎮地處山區、林果獨特明顯,對盛產木材、毛竹、茶葉、水果、松香、蜂蜜之多,其中:就“康禾茶”有一千多年歷史,為南宋貢品之一,飲譽於東南亞,成為悠久之名。同時,天然泉水,地下岩深處礦泉水,經省級有關技術化驗鑑定符合人畜飲用最佳。還有地熱淺噴溫泉水更為突出。經省、市、縣有關部門測試化驗鑑定更為獨特資源之寶。對此,經鎮政府多次研究,決定將列入今後經濟發展的棟樑之柱為主要龍頭項目來抓。. 康禾地區革命烈士陵園 康禾地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東源縣康禾鎮若壩村,鎮政府旁的丘陵小山包。陵園建於1959年,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3036平方米,2006年重修。山下正面有排坊式門樓,門樓三間,高一層,黃色琉璃瓦 曲龍支部舊址 曲龍支部舊址位於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1925年冬,在海豐農-動的影響下,由鍾子懷、劉西琴等發動組織了河源縣的第一個農民協會“蘇維埃曲龍農民協會”,會長由賴民擔任,會址就設在這座房屋中,從此東 埔坎阻擊戰遺址 埔坎阻擊戰遺址位於東源縣康禾鎮埔坎村。1948年5月,國民黨廣東保全部隊第八團在國民黨正規軍六十九師九十二旅的兩個連,紫金縣自衛隊以及中壩的-地主武裝、龍川縣警大隊共800多人的配合下,採取 黃坑阻擊戰遺址 黃坑阻擊戰遺址位於東源縣康禾鎮黃坑。1948年10月1日,河東主力部隊轉移河西後,國民黨保十三團1個營400多人從紫金經青山坳進入黃坑至田心進犯康禾。康禾常備隊隊長諸佛騰、政治指導員黃明(黃 仙坑榮封第 榮封第位於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榮封第”四角樓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整棟樓呈四方形,房屋結構嚴謹,布局均勻對稱,分為四棟四槓,四槓設有,故稱“四角樓”。該建築是葉氏第二十七代祖先葉 仙坑村八角樓 八角樓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仙坑村,260多年前,一位叫葉本菘的長者在乾隆年間從政,告老還鄉後耗費數萬兩白銀,歷時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築、房角各設一碉樓俗稱四角樓,為確保萬無一失 康禾鎮名人 賴民 賴民(1902~1933),河源縣康禾曲龍人。1925年5月,紫金縣農-動領導人鍾子懷以裁縫為公開職業到曲龍村,進行革命活動。同年冬,鍾子懷與劉琴西又一次來到曲龍村通過組織發動,建立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207
推薦理由: 元善鎮位於縣境中部,是縣委、縣政府駐地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境內總面積28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萬畝,山林面積31.67萬畝,生態公益林17萬畝,森林覆蓋率78.22%,綠化率78.34%。下轄15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戶籍人口10.7萬人,絕大多數為漢族人口,有少數畲族人口零散分布。 【人文底蘊】鎮名由來:建制於1634年(明崇禎七年),向為州治、縣治所在地。連平首任知州牟應受,字子鹹,又名元善,任職期間“清文巢田,興學設兵,測壤定賦,百務畢興,嚴明慈惠,循良著績”,深得百姓愛戴,後卒於任上。為紀念其功績,特於城北建一“牟爺祠”,並將州治所在地改稱“元善鎮”。顏氏文化:清代“一門三代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顏氏家族,以傳承踐行“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名聞天下。鄉風習俗: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有舞香火龍活動,香火龍由木架做成龍形,然後在木架上纏繞上稻草,再將香火插在稻草上。舞香火龍可分為“拜四門”“游龍”“翻架”“搶球”“團龍”等5個情節,表演技藝難度較大。舞香火龍除伴以鑼鼓、音樂外,還有人領唱 “龍歌”,“龍歌”是一些新年的祝福語。文物古蹟:黃潭寺古人類遺址、東山塔、文節書院和牟爺祠等,屬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時“連平八景”有五景(西山瀑布、丹灶虬松、梧峰樵唱、仙塔遺蹤、南樓野眺)、連平新八景有兩景(黃牛仙鋒、西山瀑布)位於元善鎮境內。 【自然環境】氣候環境:元善鎮地處新豐江上游,境內主要山脈為九連山脈,地勢北高南低,全境群山環抱,峰巒疊嶂,連綿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資源優勢:境內森林、礦藏、水力資源豐富。境內連平河為新豐江支流。境內黃牛石自然保護區中,黃牛石頂峰海拔1430米,是連平縣最高峰,其山體自北向南漸次降低,海拔在350-1000米之間。農特產品:盛產水稻、蔬菜、水果、花生、大豆、茶葉、蘑菇、畜牧、水產等,其中以坳肚山茶和警雄三華李最為出名。區域劃分:按照元善鎮資源分布、區位交通及發展規劃,將元善鎮劃分為六大功能區,即縣城區域、縣城輻射區、果香麻陂、美食密溪、鄉戀山村、山水大埠。 【國民經濟】元善鎮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元善鎮是粵贛邊界較大的商品集散地,商貿活躍,茶葉、香菇、木耳、竹蓆、蜂蜜等土特產聞名省內外。警雄三華李,芳香脆爽,品質好、知名度高;坳肚山茶品質上乘,製作精湛,味香醇厚,是九連山名茶之一;還有坳肚、黃牛石深山出產的香菇,菇肉肥厚,清香爽口,每年出口量大,遠銷東南亞。 【基礎設施】交通便利:元善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近年有了大提升,國道105線和省道官汕線(官渡至汕頭)在此垂直交匯,穿境而過。大廣高速、昆汕高速已建成通車,交通十分便利,境內主幹道也全部鋪上新型瀝青柏油路。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出的行政村基本已通公車,全鎮交通便利,民眾出行方便。信息便利:元善鎮郵政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高頻寬、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網路平台,寬頻接入覆蓋全鎮各村。環保便利:元善鎮為建設“美麗鄉村”、“宜居社區”把治理城鄉“髒、亂、差”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在各行政村建立垃圾中轉站、設立垃圾收集點,形成了垃圾收集清運長效機制,有效地保證民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提升。 【社會事務】醫療衛生方面:境內有縣屬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慢病站、疾控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鎮設有衛生院、各村(社區)設有衛生站,已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醫療條件完善,兒童計畫免疫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100%。教育教學方面:元善鎮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境內有縣屬廣播電視大學、教師進修學校、連平中學、附城中學、縣第一初級中學、元善中學、縣第一國小、縣第二國小和教育示範幼稚園、青少年宮。鎮屬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11所,教學點2個。國防統戰方面:2019年0完成徵兵工作任務,全鎮徵集新兵15名,為國防建設輸送優質兵源。同時切實做好軍屬、烈屬、殘疾軍人及低保對象定補工作。社會保障方面: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所開設辦事大廳,對全鎮勞動人口進行登記造冊和就業培訓,積極做好勞動力輸出和勞動就業以及新農保等工作。 【城鎮建設】鎮域建設形成“三縱三橫”、“兩河四岸”城建格局。鎮主要街道有人民路、環城南路、南街、步行街、財富廣場十字街等購物商貿主街道,有連平時光影院和中影連平影城2家影院,休閒、攬勝、健身、娛樂的好去處有市政廣場、文化廣場、體育中心、濱河路“黃金水道”、南山公園、洲龍山公園等。高檔住宅區、五星級酒店、新體育館、親水步道、竹林公園等重點工程已列入規劃建設。居民住宅區,建成的有鼎龍花園、東江國際、明珠花園、財富廣場、新城花園、幸福家園、翠林錦秀、嘉園小區、騰輝華庭、南湖花園、東江一號、怡景花園、連豐花園、陽光花園、鴻潤華府、城西花園等。2017年,元善鎮經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複查合格,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同時,元善鎮文化站通過廣東省文化廳評估定級為一級文化站,元善鎮被河源市評為宗教工作先進單位,元善鎮留潭村、鄧村村先後被河源市評為文明村。 近年來,元善鎮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兩個連平”發展思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發展理念,深挖農業+旅遊產業發展潛力,大力發展茶葉、三華李、百香果、火龍果等特色產業和全域旅遊,致力於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增強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以挖掘美食、美景、美好人物為抓手,打造“發現元善之美”全域旅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8年大力開展“服務縣城發展攻堅年”活動,全力協助縣城擴容提質,助推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2019年劃分元善六大功能區、全力推動縣城重點項目征地拆遷百日攻堅,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解放連平縣城戰鬥遺址 解放連平縣城戰鬥遺址位於連平縣元善鎮(縣城所在地)一帶。忠信解放後,1949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宣告成立。當月上旬,陳中夫、王彪奉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命令來到忠信,召集東二……詳情>> 曲塘坳伏擊戰戰鬥遺址 曲塘坳伏擊戰戰鬥遺址位於連平縣元善鎮曲塘坳,即省道官燈線連平至陂頭公路17公里處。從坳頂至山腳有3公里,是斜度較大的盤繞公路,有九曲十三彎之稱,兩邊儘是懸崖峭壁。1946年3月,北江支隊隊長……詳情>>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鬥遺址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鬥遺址位於連平縣元善鎮鶴湖村徑口屋青草徑,青草徑是野外兩座山嶺之間的小峽谷,長約3華里。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在廣州公開背叛國民革命。後陳在廣州站不住腳,率部……詳情>> 黃潭寺遺址 黃潭寺遺址位於河源市連平縣元善鎮,現有面積約12000平方米。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配合105國道建設發掘了850平方米,文化層可分二層,包括早晚兩期遺存。早期遺存陶器以夾砂陶為……詳情>> 練恕夫婦墓 練恕夫婦墓 在連平縣元善鎮城黃泥嶺。墓為民國24年(1935年)二次重葬墓,坐西南向東北,面積約12平方米。磚結構。墓碑刻文“十八世祖練公伯穎大府君妣練母劉氏老太君之墓”。練恕(1821~1……詳情>> 連平東山塔 東山塔位於連平縣城五公里元善鎮東山峰巔,也叫文筆塔,始建於明末清初,是連平縣現存最高、最具規模古塔,也是連平作為古代州城標誌。東山塔六角七層樓閣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採用火磚、石灰等材料砌成……詳情>> 元善鎮名人 顏希深 顏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號靜山,又號浚溪,廣東連平縣元善鎮人,貢生出身。顏希深是落戶連平顏氏的第五代,生於雍正七年(1729年)。母親何氏出身書香門第,秉性慈惠,知書達理,嫁與顏氏後因…… 顏檢 顏檢(1757—1832年),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廣東連平縣元善鎮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於山東泰安,巡撫顏希深子,拔貢生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顏檢以拔貢生朝考入選…… 顏伯燾 顏伯燾(1788—1853年),字魯輿,號載楓,別號小岱,廣東連平縣元善鎮人,巡撫顏希深孫,總督顏檢子,嘉慶十五年(1810年)順天(北京)舉人。嘉慶十九年(1814年),顏伯燾殿試入二甲中進士,選庶…… 練廷璜 練廷璜(生卒年不詳),字笠人,連平元善鎮東昌街練屋人。道光五年(1825)拔貢,朝考揀發知縣。先後任江蘇陽湖、丹陽、元和、上海、長州、宜興、常熟、昭文、嘉定等縣知縣,官至松江府知府。誥授朝議大夫,例晉…… 練恕 練恕( 1821~1838),字辛福,號伯穎,連平元善鎮東昌街練屋人,練廷璜之子。練恕聰敏過人,自小受父親的教育和影響,7歲時隨父於-一帶讀書,先習經學,9歲讀完“五經”,並開始攻讀《史記》、《漢書》…… 顏國華 顏國華(?~1932),原名首愚,綽號“顏大炮”,連平縣元善鎮人。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先後有過從商、從軍、從政等經歷。20年代起,先後在陳炯明部下任粵軍第一旅第七、八營指揮,第十旅第二十團團長,第十旅…… 何深 何深( 1678~1743),字頃波,別字讓川,連平元善鎮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與其叔何多學同科中舉人。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進士,殿試中三甲第六名。歷任河南扶溝縣知縣、山東高苑縣知縣、湖南長沙縣……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79
推薦理由: 老隆鎮地處龍川縣境南部,座落在東江上游,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三面環山,西臨東江。 老隆自古是商賈之地。1949年6月1日至今為縣政府所在地。相傳老隆寨頂為秦時趙佗固守龍川的要塞。原稱老龍,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稱老隆。解放後設老隆區;1958年設老隆公社;1983年改設老隆鎮。現轄老隆村1個村委會,市東、市南、市北、眠牛形、水坑、居民新村、華新、烏石下8個社區居委會,戶藉人口9.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14人),外來流動人口2萬多人,總人口近12萬人,是龍川較發達鄉鎮之一。 老隆鎮水陸交通方便,205國道從境內貫穿而過,正在建設的河梅高速公路穿城而過,京九鐵路和廣梅汕鐵路在城郊交匯,並設有華南地區最大的編組站;水路,沿東江可上抵和平,下可達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是粵東北乃至中南地區的交通樞扭和物資交流的集散地與中轉站,素有東江上游交通樞紐之稱。 境內開發有設施完善的水坑生態旅遊風景區、羊山蔭公園、龍山公園、江邊公園、紀念碑等一批景點,尚有古城堡、福建會館等一批史跡待開發利用。.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老隆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老隆鎮榜上有名。 2014年7月,老隆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下圍文昌閣 中共粵北省委、後東特委地下交通聯絡站舊址位於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下圍文昌閣。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廣東省委機關遷址韶關(1940年11月撤銷省委、設立中共粵北省委和粵南省委)。為加強……詳情>>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龍川縣老隆鎮鐵場坑。龍川地處東、韓江上游,革命鬥爭歷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時期,龍川邑人受“五四”--影響,為尋求革命真理,或遠洋勤工儉學,或在穗參加“宣講員養成所”學習,……詳情>> 解放老隆寨頂戰鬥舊址 解放老隆寨頂戰鬥舊址位於龍川縣老隆鎮寨頂。老隆地處粵東北,是東江上游的重鎮,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向全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全國勝利……詳情>> 中共後東特委、省委交通站舊址 中共後東特委、省委交通站舊址位於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黃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東江後方特別委員會(史稱“後東特委”)在老隆水貝村一合面屋成立,書記梁威林,下轄中共紫金、五華、河源、龍川、……詳情>> 龍川重建黨後的第一次全縣黨代會舊址(讀書壩余進文屋) 龍川重建黨後的第一次全縣黨代會舊址位於龍川縣老隆鎮讀書壩余進文屋。1938年12月下旬,廣東省委常委、軍委書記尹林平抵老隆指導工作,尹在聽取縣臨工委組織部長李健行的龍川工作匯報後,在蓮塘國小……詳情>> 黃強故居 黃強故居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下圍。建於清末民初,坐西北向東南,三進二橫,客家方型屋,正屋上七下七布局,橫屋前後部有角樓(四層)。總面寬42.2米,總深30.4米,建築占地面積1……詳情>> 老隆鎮名人 黃強 黃強(1888—1972年),男,字莫京,生於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科。後留學英、法等國,習工、農、航空等專業。通暢日、英、法語。“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通緝,-海外……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73
推薦理由: 2021年1月,河源市文明委授予紫城鎮2020年度河源市文明鎮稱號。 紫金縣轄鎮,縣府駐地。建國初期稱金城鎮,屬附城區、第一區,1958年屬附城公社,1964年分設城鎮公社,1981年設紫城鎮。位於縣境東東部,面積14.3平方公里,人口8.7萬。河(源)汕(頭)、惠(州)五(華)公路穿境而過。轄城南、西郊、城郊、城東4個管理區和安民、通惠2個居委會。產業以工業、商貿、運輸、建築和飲食服務業為主。. 紫金觀 紫金觀原名天后宮,座落在紫金縣城安良片飛鳳崗下,是紫金縣道教活動中心場所。天后宮原址在縣城市區中心,始建於明末年間,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建宮後,累顯靈異,香火不斷,經久不衰。天后宮因歷史上種種 紫金縣人民政府舊址 紫金縣人民政府舊址位於紫金縣紫城鎮北門街,已改建。在上海“四一二”、廣州“四一五”--大屠殺後,為了反擊國民黨-派的血腥屠殺,海豐、陸豐、紫金、惠陽四縣決定於5月1日同時舉行暴-動-。按照張 劉爾崧、劉琴西故居 劉爾崧、劉琴西故居位於紫金縣紫城鎮安民居委會北河街45號。劉爾崧、劉琴西是同胞兄弟。劉爾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中央委員、中共兩廣區委工委書記、廣州工代會 紫金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紫金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含烈士墓)位於紫金縣紫城鎮安良居委會安良街1巷(中山公園左側),坐南向北,占地960平方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紫金人民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其中評為烈士的有700多 劉爾崧紀念館 劉爾崧紀念館位於紫金縣紫城鎮安良居委會廣場路中山公園正面。劉爾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中央委員、中共兩廣區委工委書記、廣州工代會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 紫金縣總農會舊址、學生會舊址位於紫金縣紫城鎮永安居委會東柵街葉氏宗祠內。1923年7月,紫金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炮子(蘇區)召開,成立縣總農會。1925年4月,第一次東征勝利,紫金縣總農會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72
推薦理由: 埔前鎮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南端,東鄰紫金縣臨江鎮,南接博羅縣石壩鎮,西連桂山,北靠源南鎮。 下轄河背、楊子坑、南陂、雙頭、中田、赤嶺、蓮塘嶺、坪圍、埔前、上村、高圍、陂角、高埔、大塘、泥金、羅塘16個行政村和1個圩鎮社區。轄區總面積16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6萬畝,林地面積9.6萬畝。轄區戶籍總人口5.4萬人,常住人口8.4萬人。 埔前鎮交通環境優越,北距河源市區18公里,南距惠州75公里、廣州、深圳160公里、香港170公里。205國道、惠河高速公路、粵贛高速公路和京九鐵路穿越全境。 埔前鎮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9.6萬畝,森林覆蓋率46.4%,林木綠化率46.5%。主要林種有:松樹、杉樹、雜樹、油茶和毛竹等,分布在埔前鎮西北面桂山山脈。旅遊資源有和福磜旅遊景點。 境內道路、通訊、水電等各項設施完善。全鎮有3座中型水庫,總庫容250萬立方米;有小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為1650千瓦(徑背一、二、三級電站、洞口電站共1400千瓦,陂角電站250千瓦);有110千伏輸變電站1個;全鎮村民喝上新豐江直供水;數碼電話和移動通信容量大,聯網世界各地;16個行政村已全面實現主村道硬底化,鎮內大部分道路已完善了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 2014年7月,埔前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羅煥榮烈士故居 羅煥榮烈士出生地,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樓角下羅氏祠堂,始建於明末清初,面積大約400平方米,有前棟門牆整幅及一棟廳至三棟廳,兩天井兩橫房。羅煥榮烈士生活故居,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上 埔前三角嶺大會戰革命烈士陵園 埔前三角嶺大會戰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蓮塘嶺村勞白山。1949年9月18日夜,駐守在河源城的國民黨196師見大勢已去,棄城乘夜沿新燈公路(今205國道的一段)南逃,擬在埔前、石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 抗日先鋒隊泥金鄉隊部舊址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泥金村。1939年初,“抗先隊”林耀族、岑冰薇、周匡人、李果、余慧、孔慶余、梁瑜、張子光等前往離河源城不遠的泥金鄉開展活動。泥金鄉位於河源、紫金 埔前鎮特產與美食 埔前鎮三黃雞 源城區埔前鎮:三黃雞。 埔前鎮名人 張天送 張天送,男,1947年11月生,源城區埔前上村人,國中文化,種養專業戶。1988年開始積極探索科技興農道路,率先在自己承包的6.5畝責任田裡進行良種雜優水稻、優質花生的培育實驗,取得了成功。優質水稻、 黃慕昌 黃慕昌,男,1948年5月生,河源縣埔前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工程師,經濟師。1968年10月起任河源縣埔前公社泥金大隊團支部書記;1969年10月起任埔前公社辦公室資料員;1970年10月起在中山 劉進生 劉進生,男,1956年9月生,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1972年起任陂角村團支部書記;1975年起先後任埔前鎮徑背水電站副站長、站長,埔前鎮水電管理所副所長、所長。期間,積極宣傳水 【展開】
推薦理由:忠信鎮,廣東省連平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中西部,連平縣東南部。位於燈塔盆地北緣,九連山脈東麓,東鄰三角鎮,南接東源縣順天鎮,西接油溪鎮,北接高莞鎮。到2022年,全鎮總面積151平方公里,12個行政村,5個城市社區,戶籍人口5.9萬人。忠信鎮是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全國第三批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是忠信地區的經濟、文化、商業和交通中心,定位為連平縣的商業和工業中心。【展開】
TOP 6
東源縣燈塔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59
推薦理由:燈塔鎮,廣東省東源縣下轄的一個鎮,是省級中心鎮。位於東源縣中部,燈塔盆地腹部,205國道、S341省道、粵贛高速貫穿全境,距河源市38公里,距深圳210公里,距廣州220公里,處於珠三角2小時經濟圈內。總面積20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2月,耕地2.6萬畝,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5.5萬人,戶籍人口4.1萬人。【展開】
TOP 7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42
推薦理由: 紫金縣轄鎮。1957年從原紫金縣第十區分設臨江鄉,1958年屬柏埔公社,1961年分立臨江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設鎮。位於縣境西北部,東江中游東岸。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口2.7萬。臨江鎮政府駐臨江圩,東距縣城68公里。紫(金)河(源)公路從鎮中穿過,境內水陸交通便利。轄塘排、光坳、勝利、梧峰、年豐、澄嶺、聯新、前進、桂林、禾坑10個管理區和臨江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甘蔗、花生、大豆、紅瓜、蔬菜、荔枝、春甜桔、沙田柚及淡水魚等,鄉鎮企業以生產耐火石和食品、毛織品加工為主。.、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35
推薦理由: 陽明鎮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毗鄰江西定南縣,是縣城鎮、中心鎮。2003年原附城、糧溪兩鎮併入該鎮。全鎮總面積203.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7512畝,山林總面積22萬畝。縣城現有面積5.7平方公里,規劃擴大到24平方公里,其中舊城區3.75平方公里,開發中的新城區17.3平方公里。該鎮轄22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總人口10萬人,90%為非農人口。陽明鎮交通、通訊便利。京九鐵路、粵贛高速公路途徑陽明鎮,設有站台和進出口,省道忠定公路、和洋公路貫穿全鎮,交通四通八達;現代代通訊設施配套完善,通訊快捷方便。陽明鎮旅遊資源豐富。全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溫宜人。景色獨特的仙女靈石、獼猴桃避署山莊、占地30萬平方米的陽明公園,農業觀光等生態旅遊獨具特色,不失為觀光、旅遊、度假勝地。2003年農業總產值9226萬元(現行價)。近幾年,城內交通、能源、電信、供水、文教、衛生、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均有了進一步發展。該鎮經濟以工商業為主,現有外資和本地企業近百家,初步形成鑄造、製藥、服裝、竹木加工等行業格局。農業商品生產基地也有很大發展,如縣級龍頭企業聰明人實業公司、萬家香米廠、富康牧業有限公司等落戶該鎮。.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陽明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陽明鎮榜上有名。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和平縣陽明鎮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頂上。該紀念碑是為紀念在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於1957年2月動工興建,基座六稜體形,每邊長2.5米。碑台680平方米,……詳情>> 對江塔 對江塔始建於明萬曆年(1573年),位於縣城南面紫金山,因塔與蜿蜓的俐江河隔江相望而得名,又稱文筆峰。文革期間遭毀壞,人們懷念對江塔,一九九三年仿樣重建,塔呈六棱形,高七層(31.80米)空……詳情>> 中共和平縣委舊址 中共和平縣委舊址位於和平縣陽明鎮縣城解放路考亭居。1939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委員林平(尹林平)到和平檢查工作,在考亭居傳達省委關於“黨組織應在(抗日)戰爭過程中,積極培植自己的力量,準備到……詳情>> 中共和平中學支部舊址 中共和平中學支部舊址位於和平縣陽明鎮中山路北樓崗和平中學。1939年11月,和平中學支部成立,書記黃定邦,組織委員莊克文,宣傳委員羅秋雲。此後不到一年,和中師生已有33人加入共產黨。和中支部……詳情>> 淞滬抗日和籍烈士紀念碑 廣東和平十九路軍紀念碑是中國第一座抗日紀念碑。當年淞滬抗戰廣東和平籍將士共有48人戰死沙場;翌年和平縣老百姓自發捐款,買下東山嶺的一個小山頭,修建烈士紀念碑,成為全國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紀念碑。……詳情>> 陽明鎮名人 章萍 章萍(1918~1997),又名章平,原名張祥鎮,陽明鎮人。出生於貧農家庭,讀過書,種過地。青少年時,追求進步,反封建,破迷信;-,宣傳抗日,領導-鬧-。“七·七事變”後,參與“和平縣抗敵後援會”工作…… 陳仁 陳仁(1902~1976),原名德潤,又名懺庵,陽明鎮人。僅讀四年私塾,自學成才。民國15年(1926)與黃驚白、張覺青和卜恨生等三人組建的“新和平青年團”,參與組織工會農會,進行街頭宣傳,組織--支…… 陳重光 陳重光(女)(1917~1968),陽明鎮人。出生於博羅響水鄉,父早喪,由其母劉滿撫養。1927年夏,就讀響水學校,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傾向革命。後考入杭州行素女子中學讀書,繼在上海“…… 徐飛 徐飛(1893~1970),字天翔,號翔空,陽明鎮人。早年加人同盟會,曾參加廣州黃花崗之役。民國11年(1922),任滇軍總司令部中校參謀、大元帥府運輸科科長。民國12年任滇軍二師四團上校團長。滇軍將……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廣東省
119
推薦理由: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仙塘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仙塘鎮榜上有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仙塘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仙塘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仙塘鎮位於河源市東北部,是縣城所在地,距縣城5公里。全鎮總面積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074畝;下轄13個村(居)委會,總人口4.2萬人。仙塘鎮水陸交通方便,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205國道、河義公路、東環路、河龍、粵贛高速公路、東江河等自南向北貫穿全境,設有仙塘火車貨運站,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仙塘鎮林業、礦產和水利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礦種有稀土、螢礦、高嶺土、鉛鋅礦等,其中高嶺土已探明儲量有3000萬噸以上,螢礦儲藏量為500萬噸。水電資源豐富、有日供水量達3.8萬立方的自來水廠。現有水力發電站1個;年發電量達250千瓦時;小二型水庫2個。 客家民俗博物館 客家民俗博物館位於東源縣仙塘鎮,距市區12公里,依託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鎖頭獨角樓而設立。仙塘鎮附近有古民居建築30多座,選作客家民俗博物館的這座民居建於明末清初。客家民俗博物館內陳 仙塘革命烈士紀念碑 仙塘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東源縣仙塘鎮熱水樟木礤村。該碑是為紀念廣東軍區東江軍區獨立第七團在1950年9月24日追剿“--救國軍”殘匪時,在仙塘熱水樟木寨村與匪部100多殘匪激戰中犧牲的解放軍戰 【展開】
標籤:河源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河源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