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海門十大強鎮排名

海門十大強鎮排名-海門各鎮經濟排名前十-海門哪個鎮經濟最好

榜單評測專員的頭像
榜單評測專員
2023-08-21 07:30:11更新 · 1.95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海門是江蘇省南通市的市轄區,該區資源豐富,經濟也比較發達。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海門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海門各鎮經濟排名前十,其中包括臨江鎮、海永鎮、三星鎮等海門強鎮,告訴您海門哪個鎮經濟最好,海門十大強鎮排行榜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海門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231
推薦理由: 江蘇海門工業園區位於海門市西部,是海門市副城區。園區總面積100.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萬,下轄5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新的三星鎮與海門工業園區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2015年園區實現預算內財政收入8.12億元,實現一般預算收入4.9億元,疊石橋市場成交額5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萬元。 海門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下設設辦公室、黨群工作部、規劃建設管理局、企業發展局、綜合執法局、招商局、社會事業局、政法綜治辦公室、農村工作局、財政局、政務便民中心、安監局12個內設機構,另有江蘇疊石橋市場管理委員會、海門工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2個事業單位,現有員工200多人。 1、區位優勢明顯。園區對外交通便捷,一高速(寧啟高速)、一鐵路(新長鐵路)穿境而過、一港口(海門港)、兩機場(南通機場、上海虹橋機場)、三大橋(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崇海大橋)近在咫尺。園區與上海、蘇錫常都市區的空間距離都在100公里以內,真正融入了上海1小時經濟圈。同時,園區位於江蘇省沿江發展軸與長三角沿海發展帶的交匯處。江蘇省沿江發展軸是統籌省內沿江城市發展的空間引導,在當前以及未來數年內江蘇省都將快速推進沿江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軸線上的城市發展提供動力支撐。長三角沿海發展軸是國家統籌長三角區域城市共同發展而制定的空間引導,協調以上海為中心的區域發展,實現沿海城市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而園區正位於上述兩軸的交匯處,可以同時享受兩個軸帶上流動的各種資源。 2、產業高度集聚。園區產業結構特色鮮明,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兼而有之、互為補充。目前以家紡產業為主導產業,有一個超10平方公里的家紡產業特色園區,擁有各類家紡企業2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家紡企業近300多家,年生產總值近500億元,年銷售超億元企業20多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14個。同時,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森達裝飾、嘉海銅業、泛亞鋰業、路博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猛,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板塊正在快速形成。 3、市場業態領先。位於園區西側的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是全國家紡產業最為集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家紡專業特色市場,被國務院研究中心列為中華之最,是全國文明市場、中國家紡流行趨勢推廣基地。家紡城一期、二期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有3000多個店鋪、1萬多個經營攤位,經營600多個家紡系列品種,產品暢銷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並遠銷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8月8日,-總理親臨疊石橋視察指導,對市場建設給予充分肯定並寄予厚望。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三期工程,總占地606畝,總投資25億元,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包括核心交易區、步行休閒區、公共服務平台區、商務辦公區、高檔商業區五大功能區域,是集信息化、智慧型化於一體的國內第六代現代化家紡專業市場。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總建築面積將達120萬平方米,擁有2萬多個商鋪,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世界領先。 2021年10月,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651位。 2021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命名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為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 2020年1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為2019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7年9月,江蘇省商務廳確定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為第三批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鎮。 2014年7月,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海門工業園區(三星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海門常樂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221
推薦理由:常樂鎮位於長江金三角新興城市江蘇省海門市中部,與上海僅一江之隔。常樂鎮總面積98.13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和3個街道委員會。到2023年2月,總人口76000人。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一村一品國家示範村鎮前六批合格監測名單,常樂鎮榜上有名。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地勢平坦。西北略高,東南較低【展開】
TOP 2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215
推薦理由: 正余鎮位於南通市與呂四港的中心點,通呂運河貫穿全鎮,兩條一級公路湯正公路與蘇335線縱橫交叉鎮域腹地,兩條重要沿海南北通道臨海一級公路和海啟高速即將貫通、水陸交通便捷。西距南通南通機場40公里,南通火車站50公里,蘇通大橋、崇啟大橋的通車,將正余正式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全鎮總面積62.32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下轄17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 正余鎮歷經多年的創新發展,2012年被省科技廳確定為海門市唯一的江蘇省創新型鄉鎮。 高新技術·振興工業 正余鎮現擁有企業100多家,項目類別涉及冶金、汽配、機械、橡塑等多個門類。基本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智慧型機電、新型材料和通風設備四大版塊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模式。 以湯正公路和335省道為發展軸,正余新城、正余老城、老工業東區、高新產業區及河南物流區為核心,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工業東區,發展西部高新產業區和河南物流區,同時在北部產業區發展沿路經濟,對接海門港新區。 產業集聚·強力推進 正余鎮基本形成了以海峰集團、中聯風能為首的電力通風設備產業,以海林公司為首的汽車配件產業,以克萊克公司為首的空氣處理設備企業群,以振康公司為龍頭的電焊機電製造業,以雄風科技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四大集聚產業板塊。 正余鎮先後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國家火炬計畫新材料產業基地,並獲得江蘇省科技先進鄉鎮、江蘇省專利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①汽車零部件:依託海林橡塑、偉恩汽配、錦星線束、斌奧科技、龍洲汽配項目的建設,形成省內有影響、南通有地位的高端汽配特色產業。 ②智慧型機電:以振康公司焊接機器人批量上市為契機,帶動配套企業發展,打造國內最大的焊接機電中心。 ③新型材料:以雄風科技為主導,形成新型材料製造前端版塊。 ④通風設備:以中聯風能、克萊克公司為帶領,引導區域內關聯企業由中端製造向核電通風、智慧型焊煙吸附等產業發展,形成擁有核心競爭力、符合產業引導方向的通風設備特色產業。 現代農業·多態並存 正余鎮瀕江臨海,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土質砂壤。產地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水、氣、肥協調,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於多種動植物生長。 傳統農業根基紮實;新興農業以大棚蔬菜、設施農業為主,未來作為上海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態勢穩健;休閒農業依託王灶河休閒農莊、余河生態農莊,樺神生態農莊等休閒農莊的落成運營,發展前景廣闊。 配套產業·設施齊全 ①安居方樂業,鎮區配套完備 中聯佳苑居住小區形成規模,金色家園項目開工建設。鎮區內標準化衛生院,學校,大型超市,中行、農行、工行等多家銀行應有盡有,齊全的生活配套資源,為外來人口解決了各類生活難題,有效吸引外來年輕勞動力。 ②勞逸需結合,多樣休閒生活 鎮區餐飲、酒店、茶座、足浴、KTV等一應俱全,在滿足生活必需的同時,有效豐富了正餘人民的業餘生活。 村級服務設施上實現功能升級,村村建成高檔次、多功能公共服務中心。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名單出爐,正余鎮上榜。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正余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214
推薦理由: 四甲鎮---清代以來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通州府在通源鎮北首(現四甲鎮東南1華里),設立了州同署(分州)。 州同署設州同一人,“官從六品”。管轄範圍:西起余西,東至呂四,北至三餘,南至東天補沙部分。 設立州同署以後,自雍正、乾隆兩朝起,通源鎮進入鼎盛時期。那時,通源鎮東街有東嶽廟,後來又有了東漸書院,西街有西嶽廟(寧江會館),中街有望江樓。南街有三大布莊,從鄉下收來土布遠銷東北。北街有兩個米行,盛時日銷大米200石。鎮上茶館、酒肆各業俱全。 乾隆以後,四甲鎮(舊稱四甲壩)日漸興旺,盛況超過了通源鎮。當時,四甲鎮東中西三座高橋,橋北設有觀音堂(後為郡廟),孔廟、文昌宮。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儒紳學子云集孔廟大成殿行禮。沿運鹽河南岸,碎石鋪就2華里街道。兩邊店鋪林立。酒坊、染坊、竹廠等大小店鋪200餘家,商賈雲集。直到解放初朝,這條老街仍然十分繁華。在長達27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余中街(場)----480餘年前的海門縣城所在地 -海門,歷史上曾因江海泛濫,坍沒無常,“縣治屢圮(倒塌)於風潮”。明代正德七年(1512),朝廷巡按御史史江良提出將縣治遷到余中場。兩年後正德九年(1517),縣治遷來我鎮余中街(舊時為余中場,今在余合村境內)。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再因海潮侵襲,經皇上親準,海門縣治再度遷往金沙場(今金沙鎮)。 余中街設海門縣治三十餘年。據史料記載,其時雖無城塹,縣城內卻也縱橫六街二巷,廣建衙門官署,設有察院、校場、監獄,另建文廟、學宮,設社學二所,一在縣南,一在縣東。並立有解元牌坊、進士牌坊。當時的余中街已經是尊孔、習禮、敬教、勸學,蔚成風氣…… 四百八十八餘年過去了。余中街的輝煌僅持續了三十餘年,而後日漸衰落。它如流星划過長夜星空,昔日繁華已成歷史煙雲。三、五十年前,這裡尚有衙門街坊的遺蹟蹤影。如今,留給人們的,是老人們常常指點的衙門外溝、跑馬場、文廟、清幽觀、城隍廟、荷花池的遺址,以及幾座百年老屋的後人…… 清代南通最早的書院之一:東漸書院 ———南通近代教育發源地的見證 清代同治七年(1868),朝廷爵督李鴻章捐錢四百千,通州知州梁悅馨捐錢八百千,及典商與呂四、余東、余西、金沙四場捐錢,於通源鎮東首建成東漸書院。其時東漸書院為南通最早的書院之一,與南通城內紫琅書院齊名。 東漸書院,“建設本意,以本鄉之東,地近海濱,解讀書者十不得一,乃謀之斯院以促進文化焉”。(《南通縣圖志》)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始辦學堂,初改為初等國小。 民國三年(1914年),狀元公張謇與其兄張詧籌銀三千元,在書院舊址改設第三高級國小。當時是“廢科舉,倡新學”以後通東最早的一所學校。 2021年10月,四甲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788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四甲鎮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命名四甲鎮為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四甲鎮榜上有名。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四甲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200
推薦理由: 余東,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文字記載歷史的古鎮。她位於海門市中部,素有“鳳城”之美譽,是長江之畔一顆璀璨的明珠。東與海門港新區相連,南與常樂、悅來鎮相接,西與四甲鎮相鄰,北靠正余鎮。距海門市區25公里,北枕204國道、335省道,南接寧啟高速,湯正公路、五泰公路貫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級老通呂公路橫跨東西,與上海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興東機場、南通港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區域面積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萬畝,下轄1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6.46萬人,歷來是通東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07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2.36億元、二產增加值15.56億元、三產增加值13.1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26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5元。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會員評議職工之家示範單位、全國巾幗創業示範基地,江蘇省文明鄉鎮、科技名鎮、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南通市高效設施農業先進鄉鎮、民營經濟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余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名鎮。現存明代法光寺、千米石板街、崔桐故居、武進士故居,宋代的姐妹井,清代保全橋、張氏私塾、震豐恆布莊等特色的歷史建築,是省內外文化藝術界人士前來採風的景點之一。其中石板街、古運鹽河及護城河保存完整,能夠體現“中軸對稱,城河相擁”的城鎮格局。製作了視頻《守望古城》在中央電視台進行了專題報導。 余東,是江蘇省首批工業衛星鎮。1988年8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為對外開放的重點工業衛星鎮。擁有全市第一個外資企業南通三輪時裝有限責任公司、全市第一家民營企業南通五金機電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超億元企業天力鋅業有限公司,化工、橡膠、服裝及輔料、包裝材料、玻璃工藝製品、金屬製品、無汞電池、製冷設備、鑄件、體育用品等數十種工業門類,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阿拉伯國家。現是全市精密機械產業基地,擁有上海億雙產業園、希諾公司產業園等國內知名產業園區,鎮工業園區新區規劃湯正公路、王川公路工業長廊面積3000畝,是實業家投資創業的美好家園。 余東,是聞名遐邇的建築強鎮。現有通東、晟泰、科俊、鑫路達等多家建築裝潢有限責任公司,並與上市公司香港翠屏國際集團、南通三建集團、南京建工集團等國內外大公司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成立了海門市首家建築業行業協會。曾參建上海南浦大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浦東88層金茂大廈、北京六鋪坑一條街等主體工程,年建築施工面積達超50萬平方米,先後獲得了北京外國語學院圖書館、上海市閘北區文化廣場項目等3個國家級最高質量獎——“魯班獎”。 余東,是首批省級億元農業大鎮。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目前已經形成了高效設施漁業基地、地方名特優蔬菜基地、鋼架大棚基地、出口蔬菜基地、山羊養殖基地等五大特色產業帶,培育了醬醋食品、醬菜加工、農副產品海產品冷凍保鮮、德海和東方雁兩個萬頭山羊基地、“一品蔬”蔬菜公司、上海王家沙、南通孝德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余東牌醬油獲南通市名牌產品,長圩村欣樂露地蔬菜專業合作社獲江蘇省五好合作社、江蘇省無公害蔬菜農產品檢測基地。 余東,是江蘇省體育民眾文化先進鄉鎮。作為古老的通東文化集中地,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傳承和發展成為了海門文化個性、文化特徵的重要標誌。同時,以法光寺、靜修庵等寺廟為基礎提煉的宗教文化,成為了余東對外形象介紹的一張靚麗名片。以余東京劇聯誼會、中心國小雛鳳少兒京劇社為平台,積極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在中央十一套戲曲頻道和十三套新聞欄目中作了專門的報導,成為了展示余東京劇文化的重要視窗。全國著名音樂家協會來余東採風,電影《愛的延續》在余東鎮拍攝並在全國播放,進一步提升了余東文化的軟實力。 余東,是聲名遠播的教育之鎮。明清至今,出了2個狀元、13個舉人和數十個秀才,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余東中學教育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每年中考成績、重點中學上線率多年領跑全市鄉鎮國中。中心國小特色教育走在全市前列,連續三年獲得全市素質教育百分考核一等獎,是海門市首批義務教育示範學校之一。余東幼稚園注重體現辦學特色,美化園內保教環境,設備完善齊全,繼續保持省級優質幼稚園榮譽。 余東,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和諧之鎮。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應保盡保,優撫、老齡、殘疾人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農村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全市領先,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擁有南通市一流的托老院和敬老院,長江水網改造工程全面落成,農路農橋全面達標,平安法治創建南通領先,連續多年獲得南通市社會管理創新、綜治平安法制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 2020年11月,余東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余東鎮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 2016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余東鎮為2016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余東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8年10月,余東鎮入選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浙江省
200
推薦理由: 海門街道地處台州市椒江區核心地段,因轄區有明海門衛城,得名海門街道。街道北臨椒江,東瀕十一塘,西至解放路、三才涇,南鄰東海大道,面積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2萬,戶籍人口8.53萬,下轄18個社區、12個農村經濟合作社、4個行政村,經濟和社會綜合實力居台州市各鄉鎮、街道領先地位。 海門街道自然條件優越,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呈現出山在城中,層林疊翠的特點。楓山、太和山、東山坐落在轄區內,擁有城市中難得的山體景觀。“紅色旅遊”彰顯獨有魅力,“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和紀念館,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門老街古色古香,融民俗與現代於一體,為椒江區主要的旅遊景點。 海門自古以來商業繁華,貿易興盛,商賈雲集,對外交往盛行,是台州經濟發展歷史和現狀的縮影,素有“小上海”的美稱。街道城市發展已有600餘年歷史,交通便捷,居民密集,經濟繁榮。海門港區是台州主要的海運物資集散地。轄區內不僅有十字馬路核心商圈,小商品市場等商貿業態,而且有市府大道、台東大道、解放路、中山東路等主幹道,椒江區人民政府、台州市立醫院、台州一中、椒江二中、育才國小等椒江主要的行政、醫療、教育機構多設在轄區內。 街道主導行業有醫藥化工、建築房地產、機械裝備製造等,擁有東港、方遠、樂普藥業等龍頭企業。近年來,海門街道經濟成長迅速。至2019年,海門街道實現財政總收入12.44億元,同比增長17.1%,總量全區第一,地方財政收入5.98億元,同比增長17.0%。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4.22億元,同比增長9.2%。限額上社零總額6.9億元,同比增長5.0%。外貿出口36.21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工業性投資8.6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5.1億元,同比增長7.4%。規下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5.3%。新增浙江製造企業3家、浙江製造產品企業3家,新增國家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科技型企業9家,新增省級研發中心3家、市級研發中心3家。 2020年上半年,雖然有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海門街道的經濟仍然健康快速的發展。1-6月份,街道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9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36億元,工業性投資2.6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2.64億元,限上批發業銷售額24.19億元,限上零售業銷售額8.87億元,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1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33億元。 目前街道正積極回響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大步邁進濱江時代,打造台州新府城”目標,爭當新府城建設排頭兵,以工業化加快城市化發展推進舊城改造,通過實施海門衛城建設、舊城區塊更新、東部產城融合等舉措,加快“品質街道”建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186
推薦理由: 海門港新區是海門市策應江蘇省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全力打造的最具潛力、最富活力、最有爆發力的重要經濟成長極。新區現有行政區域面積205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下轄4個居委會和39個行政村。2013年,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22億元,公共財政收入7.5億元,完成應稅銷售75億元。 通江達海的交通區位優勢。新區北攬黃海、南依長江,陸海空交通便捷, 二橋三港四機場環繞四周、溝通南北,寧啟高速、揚啟高速、臨海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距上海車程1.5小時。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新區東北部海域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然兩棲生物島蠣岈山,它潮漲為礁,潮落為島,由大小不等的3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約3.5平方公里。200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2012年被國家海洋局批准為全國第八個國家級海洋公園,目前新區與韓國AB集團簽訂合作協定,共同開發建設北上海蠣岈山國際海洋公園。 遼闊廣袤的土地資源優勢。新區新圍墾土地3萬多畝,地基牢固,開闊平坦,全部為建設用地,項目承載能力強,基準地價優惠,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發展空間廣闊。 蓬勃發展的港口資源優勢。新區擁有黃金海岸線25公里,已獲交通部批准的2-5萬噸泊位64個,其中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泊位36個。目前,新區建成的南通沿海唯一的5萬噸級通用碼頭已正式投入運行, 2013年開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條貨櫃航線。 新區按照以港興工、以工興城、港城聯動的總體思路,努力推進 一城五中心 (即海港新城、現代工貿中心、生態旅遊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漁獲集散中心、現代農業中心)建設。 海港新城。新區作為海門沿海開發前沿陣地,目前,新城發展格局已形成:海門港汽車客運站、8軌制國小、12軌制高級中學、高等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性醫院、超市、銀行等城市配套已全部到位。千畝產業綜合體、南黃海四星級酒店、寶果涉外別墅區、國家級海洋公園、城市森林公園等高端配套設施營造了溫馨浪漫的海港都市氛圍。 現代工貿中心。規劃建設3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12平方公里開發已實現八通一平,二期工程五通一平,空間布局合理,功能設施配備,產業基礎雄厚,生產要素集聚。目前,美國泰森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中石油等一批央企項目成功落戶,燕達重工、遠威重工、通光海底光纜等重量級臨港產業接踵而至,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機電、綠色食品及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產業板塊。 生態旅遊中心。以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為核心,加快推進漁港風情街、海鮮一條街、通東文化產業園、城市森林公園、張公堤墾牧遺址公園等項目,努力打造集海上觀光、海上運動、漁港海鮮、田園風光、歷史人文、教育科普等為一體的長三角臨港特色旅遊目的地,力爭到2015年將實現全區旅遊總收入10億元,接待遊客80萬人次。 港口物流中心。新區擁有可建2萬噸級以上海輪泊位的海岸線25公里,其中可建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海岸線3.6公里,主要用於發展港口物流業及臨港型產業,近年來,新區以港口建設為龍頭,全力打造上海中心港北翼重要組合港。目前,小廟洪水道兩個5-10萬噸級泊位的通用碼頭已投入運行,現已成功開通貨櫃航線。 漁獲集散中心。圍繞建設中國(海門)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為目標,大力推進東灶新河及新建套閘工程,加快建設東灶港國家級中心漁港,提供全天候進出漁船,可容納2000艘漁船同時停泊。占地3000畝的漁獲交易市場和深加工基地正在加緊規劃建設,建成後的國家級中心漁港將成為南黃海沿岸大型漁獲集散中心之一,並形成海產品深加工支柱產業。 現代農業中心。新區耕地面積12.5萬畝,其中位於新區南部5萬畝耕地、1萬畝淡水溝河規劃為現代農業建設園區。該區域遠離工業集中區,空氣清晰,光熱資源豐富,常年雨水充沛,溝河縱橫,交通便捷,土壤肥沃,PH值8左右,水樣、土樣經省檢測中心檢測,符合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生產環境要求。區域內農業勞動力較多,農業機耕道路、機耕橋、農電等配套設施較全,是生態種植農業園區、休閒觀光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發展的理想之地。 地址: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發展大道99號 電話:0513-80786588 80786388(傳真) 信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mgxq.haimen.gov.cn 2022年1月,江蘇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海門港新區(包場鎮)為2021年江蘇省衛生鎮。 2021年1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命名海門港新區(包場鎮)為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 2014年7月,海門港新區(包場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海門港新區(包場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176
推薦理由: (海門市臨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海門市臨江新區,位於海門城區東南部,南倚長江,北接寧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橫貫全區。新區總面積74.78平方公里,擁有長江岸線25公里。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 臨江新區成立以來堅持國際化、特色化、精品化發展理念,突出產業、科技、人才三大關鍵,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堅持以差別化發展理念提升競爭力,以核心競爭力吸聚資源,壯大特色產業,提升科技內涵,集聚高端人才。目前,新區擁有各類企業100多家,逐步形成了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品牌,生物醫藥科創園、國際中小企業科技園、時代伯樂健康醫藥科技園等一批高科技園中園相繼建成運行,經濟總量快速提升。園區於2010年成功晉級首批江蘇省(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2011年入選南通市新型工業化(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2012年入選江蘇省新型工業化(生物醫藥)產業示範基地;2013年被評為南通市留學人員創業園。 新區將堅持用創新思維引領未來,以招商方式和發展模式的創新深化發展內涵,注重搭建高端國際化平台,進一步吸引國內外優質資源的集聚,以高水平人文環境帶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建成緊靠國際大都市、與綠島隔江相望的濱江特色產業新區,具有特色建築風格和色彩、豐富水綠生態環境的宜居歐風小鎮,具有國際化水平、深厚產業內涵和較高人文水平的科技小城,產城融合、城鄉互動、百姓實惠的城鎮新空間。 2017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臨江新區(臨江鎮)為2017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臨江新區(臨江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展開】
海永鎮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174
推薦理由:海永鎮隸屬於江蘇省海門市,位於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南接崇明島,北連中國黃金水道長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素有江蘇的上海、海門的崇明之稱。2015年10月,海永鄉撤鄉建鎮,建立新的海永鎮。海永鎮面積8平方公里(2017年),農場國有土地2000多畝,常住人口4690人(2017年)。下轄一個農場大隊和兩個行政村。【展開】
TOP 9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江蘇省
134
推薦理由: 悅來鎮社區:位於悅來鎮政府所在地。 悅來鎮社區與三條橋街社區、盛昌中路社區、開泰街社區、悅來村、悅合村、信民村、悅南村、袁李村、萬忠村、習正村、三其村、鳳陽村、松林村、雲彩村相鄰。 悅來鎮社區附近有張謇文化旅遊景區、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世外桃園休閒農莊、江蘇省江海博物館、泰伯祠廟、法光寺等旅遊景點,有海門山羊、海門大白皮蠶豆、萬年香沙芋艿、海門香芋、海門黃雞、海門大紅袍赤豆等特產,有海門山歌、南通色織土布技藝、海門羊肉烹製技藝、海門戚家拳、南通長牌、金蕎麥合劑研製技藝等民俗文化。 【展開】
標籤:海門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海門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