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郴州十大強鎮排名

郴州十大強鎮排名-郴州各鎮gdp排名前十-郴州哪個鎮發展的最好

專業榜單員的頭像
專業榜單員
2023-08-31 17:44:12更新 · 1.71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郴州是位於華中地區、湖南東南部,且在2022年實現2980.49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的地級市,該市下轄10個市區縣。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郴州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郴州各鎮gdp排名前十,其中包括太和鎮、龍潭街道、白露塘鎮、唐洞街道等郴州強鎮,告訴您郴州哪個鎮發展的最好,郴州十大強鎮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郴州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16
推薦理由: 郴江街道因郴州母親河郴江河流經境內而得名,位於郴州市城區東南部,東接蘇仙區白鹿洞街道,南連蘇仙區王仙嶺街道和坳上鎮,西與增福街道交界,北與燕泉街道接壤。其前身郴江鎮是“全國文明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南省環境優美鄉鎮”、“郴州市經濟十強鄉鎮”、“郴州市十大魅力鄉鎮”。轄區總面積17.2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4.19萬人,共轄三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居委會125個居民小組(待上級批覆)。 郴江街道1963年4月始設,名郴江人民公社;1965年6月,郴江公社與市郊公社合併成市郊人民公社;1978年5月,恢復郴江公社建制;1984年5月撤社改鄉,更名郴江鄉; 2001年4月撤鄉建鎮;2012年6月撤鎮建街,設立郴江街道。街道地處郴州城市建設和開發前沿,是市、區重點項目建設主戰場之一,轄區項目雲集,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街道、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務求必勝的信心,只爭朝夕的精神,打造精品的意識和服務民眾的理念,團結帶領黨員幹部和廣大民眾以目建設為第一要務、城市管理為第一大事、轉型發展為第一動力、和諧構建為第一目標、隊伍建設為第一保障的“五個一”五年工作思路,堅持紮實工作,力爭成就經典。 2021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郴江街道為2020年度湖南省安全發展工作示範單位。 2005年10月,郴江街道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13
推薦理由:東江湖風景旅遊區東江湖風景旅遊區東江湖風景旅遊區 東江鎮位於資興市西南部,轄10個行政村,2 個居委會,總面積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900畝,轄區內人口4.2萬,人口出生率12‰,自然增長率5‰。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3億元,財政收入680 萬元,糧食總產量12500噸,人平純收入3295元。 東江鎮集庫區、林區、郊區、旅遊區、開發區於一體,是資興工作的縮影。境內有省級開發區──東江開放開發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東江湖風景名勝區,有中省市大中型企業12家,港台及私營大中型企業35家,小型企業上百家,有鎮屬企業12家,轄區內年產煤炭300萬噸,發電量12億度,水泥90 萬噸,20萬噸的複合肥廠已正式投產。鎮內環境優美,交通便捷,通信發達,人民生活安康,資郴桂高等級公路、省道1813、3517線及鐵路許三線穿境而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共有程控電話5200部,有線電視7500戶。 東江鎮是東江湖旅遊的起點站,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發展旅遊經濟已逐步成為了東江的特色經濟。旅遊景點有霧漫小東江、猴古山瀑布、龍景生態公園、東江大壩、農家休閒旅遊。尤其是龍景生態公園,集休閒、康健、觀光遊覽於一體,已全面向遊客開放。旅遊產品開發也獨具特色,主要有:東江蜂蜜、東江生態生、東江魚系列、猴古山獵味製品等。 2001年東江鎮發展重點是:①抓好旅遊產業開發,發展旅遊經濟;②抓好礦產資源開發,東江家俱廠、市二建公司等鎮屬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工作,盤活存量資產和存量資源,發展工業經濟和外向型經濟;③把握好1813線羅圍段改道和東江河治理的機遇,抓好小城鎮建設和小康村建設,發展個體和私營經濟。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搞好草食動物開發、雜交制種、稻田養魚、大棚蔬菜等,發展農業基礎經濟。.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07
推薦理由: 2011年12月,石蓋塘街道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名稱來歷相傳“八仙飄海”中的鐵拐李飛越南天時,護身寶玉不慎落入池塘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2°51′45″~113°00′42″,北緯25°34′00″~25°42′30″。地處北湖區東部,東與郴州市蘇仙區坳上鎮相鄰,南與永春鄉接壤,西靠魯塘鎮,北連增福街道。鎮政府駐五星村。郵政編碼423025。距北湖區政府駐地10千米。 政區沿革清朝、民國時期屬郴縣境域。1949年稱郴縣專區石蓋塘鄉。1956年撤區並鄉,成立小溪鄉政府。1965年10月撤鄉,一部分劃入坳上人民公社,一部分劃入良田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從良田人民公社劃出板田腳村、大溪村,從坳上人民公社劃出五星村(現五星村和石蓋塘村)光明村、小溪村設立小溪鄉,鄉政府駐地小溪村。1994年2月,政府駐地由小溪村遷至石蓋塘村。1994年12月,撤銷郴縣和縣級郴州市,分別設立蘇仙區和北湖區,小溪鄉劃入北湖區。1996年7月,設立郴州石蓋塘鄉鎮工業小區。1997年4月,撤鄉建立石蓋塘鎮,1997年8月,蘇仙區坳上鎮萬壽橋村劃入石蓋塘鎮。石蓋塘鄉鎮工業小區與石蓋塘鎮政府合署辦公。2012年4月,江口鄉與石蓋塘鎮成建制合併,置石蓋塘鎮。 政區劃分2012年4月,設有白石嶺、小溪、五星、石蓋塘、光明、大溪、腳田腳、萬壽橋、江口、楓木嶺、龍廣洞、新屋、竹梘水、功德嶺、上壠、下壠、白菊塘、高塘18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64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2012年4月,轄區總人口18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00人,城鎮化率28.33%。另有流動人1884人。總人口中,男性9036人,占50.2%;女性8964人,占49.8%;14歲以下6714人,占37.3%;15~64歲8946人,占49.7%;65歲以上2340人,占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9427人,占94.5%;少數民族有瑤族712人,占總人口的5.5%。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10.85‰,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6.5‰。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9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92.0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66.52平方千米,占72.23%;水域25.57平方千米,占27.7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9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高峻,群山林立,最高點位於新屋村,海拔1345.5米。海拔最低點為鎮政府駐地245米,東西高差1100.5米。 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陽光充足。1981年~2010年平均氣溫14.8℃,年均無霜期288.2天,年均日照1463.3小時,年均降水量1501.3毫米,年均降雨日數為169.7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590.8毫米(1975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22.9毫米(195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6月。 水文境內河道屬湘江支流耒水水系。郴江河從竹梘水村大排山發源,由西向南流入境內,境內河道長25千米。有水庫2座,仙嶺水庫總庫容2300萬立方米;江源水庫總庫容1027萬立方米。有白石嶺、光明村、下壠村山塘3口。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礦產有白鎢、鉍、銅、錳、白雲石、螢石等,集中分布在小溪村、白石嶺村、板田腳村一帶;螢石有探礦權的儲量為38.5萬噸,有採礦權的儲量為10.9萬噸,集中分布在白菊塘村至楓木嶺村一帶。 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山體滑坡等。最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2002年8月8日,連降暴雨約13個小時,受災面積達1000公頃,減產糧食2.5萬公斤,直接經濟損失3500萬元。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17319畝,人均0.86畝,其中水田15139畝,旱土2189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0266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099.08噸,人均402千克,其中水稻8047.99噸。經濟作物以種植蔬菜為主,2011年蔬菜產量51728噸。畜牧業以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8198頭,年末存欄17707頭;牛飼養量3814頭,年末存欄3246頭;家禽年飼養量325868羽,其中雞年飼養量為156067羽。 工業以冶煉、食品加工、製造、小水電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755424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8%。有規模企業12家。 財政金融2011年末財政總收入10287.9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98.7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工商各稅636.7萬元,區財政體制補助收入556.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76元,比上年增長6.1%。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處,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4餘萬冊。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198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8所,在校學生227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學生651人,專任教師6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6萬元,比上年增長10.8%。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7.3%。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鄉級衛生機構2個,村級衛生室10個,共有床位54張,固定資產總值38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9681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6560人,參保率92%。 體育2011年末有體育場6個。1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廣播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開通124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33%。 社會保障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4戶,人數994人,支出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8人次,共支出14.44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0戶,人數87人,支出33.4萬元,月人均320元,比上年度增長13.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39萬元,比上年度增長11.7%。社會福利費103.44萬元,比上年度增長12.4%。敬老院1家,床位54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4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8185人,參保率90.3%。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境內有武深高鐵、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槐萬公路經過。其中107國道、廈蓉高速公路、槐萬公路3條幹線在萬壽橋村交匯。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所2個。 鎮區市政建設 城市道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635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567米;道路鋪裝面積50520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2平方米 公共運輸日發客運汽車260班次,日均客運量7800餘人次。 供電2011年末,轄區擁有35千伏以上變電站2所,主變壓器4台,總容量5.9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5條,總長度140千米,用電負荷1900千瓦,是郴電國際、湖南電力公司確定的重點供電網之一。 給排水2011年末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3200噸/日,年工業用水0.12萬噸,生活用水0.28萬噸。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200
推薦理由: 燕泉街道辦事處地處郴州市中心城區西南部,轄區面積15.6平方公里,是市委、市政府“南延東進”戰略的承載地。轄西街、和平路、燕泉路、龍泉、五里堆、燕北、燕南、駱仙、環城南路、湧泉、柏樹下、新塘沖12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2.6萬餘戶、8.2萬餘人。人口出生率12.1‰,自然增長率9.95‰。 2006年,街道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年完成各項稅收90.4萬元。成功引進時光漫步中西餐飲文化有限公司、莎利文(香港)南國雨林分公司、恆泰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等五個項目,引進資金4900萬元,年內為街道創稅達40餘萬元。外貿出口完成155萬美元,外派勞務21個,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年內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0.3億元,民營企業實交稅金5100萬元,從業人數達39980人,轄區內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近1.7億元。總量及增幅均創歷史最高,名列全區街道前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78
推薦理由: 將原珠泉鎮的26個村和原車頭鎮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珠泉鎮; 嘉禾縣轄鎮。1949年屬南平鄉,1950年屬平田鄉,1961年屬龍泉公社,1983年改車頭公社,1986年置鎮。位於縣城南面,距縣城4公里,面積23.3平方公里,人口1.5萬。鎮政府駐車頭橋。省道1806線、1803線交會於此。轄橋東、橋西、水泥廠3個居委會和烏田、龍泉、橫洞、荊林、蔭溪、車頭、油涵鋪、井洞、平田、石田、新木11個村委會。礦藏有煤、錳、鐵、汞。鄉鎮企業有汽車修配、水電設備、建材、陶瓷等廠。縣水泥廠設此。農業主產水稻、甘蔗、蔬菜。為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李弼廷出生地。. 嘉禾胡氏大宗祠 嘉禾胡氏大宗祠位於嘉禾縣珠泉鎮石丘村,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築。嘉禾胡氏大宗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宗祠牆基外緣為起點,四向各至10米處。建築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範圍外延20米處。……詳情>> 丙穴摩崖石刻 丙穴摩崖石刻位於嘉禾縣珠泉鎮丙穴社區丙穴公園內,時代為清、民國,類別為石刻。丙穴摩崖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石刻為中心,四向各至20米處。建築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範圍外延30米……詳情>> 石燕橋 石燕橋位於嘉禾縣珠泉鎮石丘村,時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築。石燕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橋面為中心,四向各至20米處。建築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範圍外延30米處。……詳情>> 珠泉鎮名人 李國柱 李國柱(1879-1949) 孫中山-參軍,民國初年將領。湖南省嘉禾縣珠泉鎮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學日本,就讀東京弘文專科學校。先後與黃興、孫中山結識,積極參加同盟會的組建工作,並為實踐同盟會……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71
推薦理由: 唐洞街道、程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唐洞街道 唐洞街道位於資興市市區中心,總面積8.94平方公里,轄1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5930 唐洞街道廣場中心人,其中農業人口1007人,居民人口44923人;有耕地406畝,其中旱土面積300畝,山林4845畝;水庫、山塘23口,水面214.4畝。街道交通便利,郴(郴州)三(三都)鐵路與京廣線相接,省道S213線、S322線、郴州大道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轄區內有138個行政、企事業單位,有較大的賓館酒店24家,大型超市5家,成規模的市場6家,是資興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 - 經濟發展 街道經濟以房產開發、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為主,工業以及農業為輔。積極引進連鎖超市、專賣店、購物中心等新型商業業態,大力發展餐飲娛樂、商貿物流、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2007年新增投資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有幸福樹電器福方店、周六福珠寶行、治安金行、新民紅磚廠等。工業產品主要有煤炭、石材、竹林製品、水泥、鋁製材料和東江魚製品等;同時積極開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反季節蔬菜、水產和生豬養殖成為農業主導產業。 2007年,唐洞街道完成GDP46519萬元,同比增長2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60萬元,同比增長139.7%;,財政稅收完成1817萬元,為年任務的275%;完成招商引資1590萬元,為年任務的159%;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2元,農民人平純收入10822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7.5%和17.2%。種植蔬菜660畝(含複種指數),出欄生豬1464頭,水面養殖190畝。 - 所獲榮譽 2007年,唐洞街道領導班子被評為資興市優秀領導班子和 榮譽證書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優秀領導班子;唐洞街道被評為資興市“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集體三等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集體一等獎”、“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二等獎”,安全生產、維穩信訪、黨管武裝、精神文明創建、-、招商引資、政務公開、辦公室等工作等被評為資興市先進單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還被評為郴州市模範鄉鎮(街道),成為和諧資興的一個亮點。 程子楷書院 程子楷書院位於資興市唐洞街道石鼓村,時代為清。程子楷書院位於唐洞街道石鼓村,建於1905年,為中日式設計,壁瓦結構,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這座書院為程子楷將軍所建,是當時眾多有識之士滿懷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71
推薦理由: 郴州龍潭街道曾為城關鎮 , 下轄4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其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下轄街道,地處桂陽縣西北部,區域面積75.11平方千米。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61
推薦理由: 郴州柏林鎮隸屬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位於永興縣東北部,北靠安仁縣龍海鎮,南連太和鎮,東鄰龍形市鄉,西與樟樹鎮接壤。其轄32個村、2個社區,總面積193平方千米,曾獲得市經濟十強鄉鎮,十佳招商引資重點鄉鎮等殊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154
推薦理由: 郴州市蘇仙區轄鎮。1949年屬郴縣永豐鄉,1956年設板橋鄉,1958年改板橋公社,1981年更名香山坪公社,1983年改白露塘鎮。,位於市城區東部,面積142.8平方公里,人口1.9萬。鎮政府駐香山坪。省道1813線、區道11(白塘線)、79(香三線)貫通全鎮。轄白露塘、神合塘、農墾場3個居委會及香山坪、塘灣、臘樹下、仙溪沖、坪田、板橋、朱江橋、秧溪、上白水、下白水、觀山洞、柿竹園、東波、金田、雅市、白露塘16個村委會。礦藏以有色金屬礦藏為主,鄉鎮企業主要有採礦、選礦及水電站。清朝詩人陳起詩出生於此。風景名勝有相山瀑布。柿竹園有色金屬礦在境內。. 2021年1月,白露塘鎮入選湖南省2020屆文明村鎮名單。 板橋劉家古建築群 板橋劉家古建築群位於蘇仙區白露塘鎮板橋村,時代為清一民國。2018年,板橋劉家古建築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建築外牆牆基為起點,四向各至延伸10米處。建設……詳情>> 金田古民居 金田古民居位於蘇仙區白露塘鎮金田村四組,時代為民國。2018年,金田古民居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建築外牆牆基為起點,四向各至延伸5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詳情>> 柿竹園礦冶遺址 柿竹園礦冶遺址地址:郴州市蘇仙區白露塘鎮年代:漢……詳情>>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湖南省
35
推薦理由: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柏和鄉,1958年屬柏林公社,1960年與雙合公社合併為雙豐公社,1981年析置太和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97平方公里,人口2萬。鄉政府駐下曹家。1833省道過境。轄杜佳、漾下、鹽塘、戲台、七郎、太和、寺邊、小江、鰱魚、桐木、雙合、仁忠、頂上、三合、烏蘿1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冶煉廠、農機廠、魚苗繁殖場。農業主產水稻、油茶、烤菸。礦產有錳石。名勝古蹟有仁沖的石鼓和中灣的石獅。. 【展開】
標籤:郴州鄉鎮
舉報
排名規則:《郴州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