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GDP > 宿州十大強鎮排名

宿州十大強鎮排名-宿州各鎮gdp排名-宿州哪個鎮經濟最好

2號榜單員的頭像
2號榜單員
2023-09-04 07:30:08更新 · 1.48K票 · 1000位訪客
生成海報
宿州是於2022年取得2224.6億元GDP總值的城市,其下轄1個區、4個縣,你知道其中有哪些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嗎?TOP10排行榜網用戶列舉了宿州十大強鎮排名,為您推薦宿州各鎮gdp排名,其中包括符離鎮、白土鎮、黃口鎮等宿州強鎮,告訴您宿州哪個鎮經濟最好,宿州十大強鎮均為用戶票選,供您參考。
【展開】

宿州十大強鎮排名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37
推薦理由: 褚蘭鎮位於宿州市埇橋區東北部,距離市區72公里。東連靈壁縣夏樓鎮,西接楊莊鄉,北毗江蘇省銅山縣,南靠欄桿鎮。自古素有“雞鳴報三縣”之說。二徐路省道穿境而過,距徐州觀音機場僅15公里。全鎮轄10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32.2平方公里,人口46659人。 褚蘭鎮山清水秀,風光怡人。 境內屬典型平原、丘陵相間地貌,年平均氣溫18.4攝氏度,年降水量890毫米。 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紅芋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種植棉花、花生、蠶桑、瓜果。養殖業以豬、羊、雞、鴨等家禽、家畜為主。 -基礎建設 全鎮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鄉村道路四通八達,二十七個行政村已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班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全鎮共有全日制高中一所,國中四所,國小十九所,中心衛生院一個,文化廣播站一個,有線電視接收站一個。 鎮區水、電、路、各種基礎設施齊全。鋼筋混凝土樓房如雨後春筍,街道兩旁館店密如連珠,集市年交易額三千多萬,已成為全鎮貿易集散中心。 褚蘭鎮特產與美食 宿州樂石硯 宿州樂石硯為中國古代名硯,在唐宋時已負盛名。韓愈、白居易、蘇軾、米芾等文豪方家均有論贊。在國內、日本、東南亞被視為珍品。樂石硯是傳統名硯之一,產於安徽省宿縣諸蘭和介集一帶,石色有淺灰、灰黑等。此硯材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35
推薦理由: 朱仙莊鎮位於宿州市區東郊,轄36個村,耕地11.3萬畝,總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8萬人,303省道東西穿境,二徐公路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朱仙莊煤礦、宿州學院、宿州衛校、宿州市第一軋花廠、綠洲板廠等一大批規模企事業單位坐落鎮內。 近年來,朱仙莊鎮委、鎮政府審時度勢,用科學的發展觀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了“工業強鎮、農業富鎮、開放活鎮、產業興鎮”戰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使朱仙莊鎮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工業化進程加快,企業發展特色明顯,民間資本投資活躍,全鎮經濟社會呈現穩定、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連續10年獲“全市鄉鎮企業發展十強鄉鎮”,連續5年獲“全市經濟運行考核十佳鄉鎮”,連續五年獲區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金銀獎。2003年--2005年獲全區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鄉鎮工業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認真貫徹省、市、區招商引資工作的重大部署,不斷創新招商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狠抓責任落實,進一步改善和最佳化投資環境,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 3年來,共落實招商項目33個,到位資金逾2億元。輕紡行業特色突出,依託宏順紡織廠、龍福布廠和宏三維服裝加工有限公司,積極尋求紡織發展項目,把引進紡織項目與現有紡織產業實行對接,資源最佳化配置,延長產業鏈條,產業聚集和輻射效初步顯現,所占鎮企業比重為40%,年產值超過了2億元。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立足本鎮實際,重點扶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養殖業和棚菜生產專業基地,主攻城郊型農業。形成以河北巨蔥、秋延辣椒、大棚蔬菜等一批種植專業村和專業戶。以龍翔種豬場為龍頭,充分發揮示範帶動,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顯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行林水路綜合治理,高標準、高質量鋪設環鎮、環村柏油、砂石路180公里,村莊道路面貌徹底改變,全鎮初步形成"三橫四縱"公路框架,有效改善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勞務輸出,農民的非農收入不斷增加。 以人為本,統籌協調,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教育、衛生、文化廣播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長足進步。全鎮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23
推薦理由: 時村鎮位於埇橋區東北部,距市區四十五公里。轄36個行政村,8萬人口,10.8萬畝耕地。北靠老汪湖,南臨唐河,東與靈壁接壤,北與解集、欄桿相望,二山(刁山、葛山)橫衛、三河(奎、股、濉)里通。302省道橫穿過境,鄉鎮公路網路健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二000年被列為市轄中心鎮,鎮區面積6.1平方公里,8萬人口,自古是皖北三大古鎮之一(濉溪、臨渙、時村)。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加大集鎮建設力度,多方籌措資金,興修公僕路、中心街、老西街、步行街、寨牆路,全長近5000米,投資1000萬元,全部建成高標準水泥路面,兩邊綠化、下水道、路燈等配套設施齊全。由於距市區較遠,自然形成了聞名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故使時村街商貿繁榮。鎮區有線電視、自來水、大型超市一應俱全,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古鎮時村建成了街道整齊、環境優美、生活便利的居住環境。 時村鎮農業基礎鞏固,優勢凸現,是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業部、國家工商局確定為全國170個農副產品價格信息,固定觀察點之一。農業作物以糧食為主,輔以棉花、薄荷、瓜果蔬菜及其他多種經營,建有四萬畝優質麥項目基地。 目前,時村鎮已擁有個體私營經濟5000戶,從業人員16000人,占全鎮人口的23%以上。由於意楊資源豐富,大小板材加工廠不計其數。 時村有古色古香歷史悠久現存完好的老街,開發旅遊前景廣闊。 如今,時村新一屆黨委政府一班人精誠團結、奮力開拓、搶抓相遇,正邁開前進的步伐,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拓寬發展思路,為建設皖北重鎮紮實工作。 誠招天下商,笑迎九洲客,時村鎮委、鎮政府、時村人民熱忱歡迎您!.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212
推薦理由: 宿州市轄鎮。宿州市副食品基地和馳名的“燒雞之鄉”。1958年設符離公社,一度改區,1992年設鎮。位於市境北部,距市區12公里。面積27.4平方公里,人口8.6萬。東北距觀音國際機場65公里。京滬鐵路及206國道平行南北通往,符夾鐵路在此與京滬鐵路接軌。徐(州)蚌(埠)公路經此。轄股河、黃山、振興、道東、站東5個居委會和武樓、橫口、符離、符西、下灣、王閘、沈圩、楊季樓、張塘、符北、黃莊、戚閘、薛閹、丁集、馬莊、王家樓、曹吳楊、張樓、中口、梁套、陳莊、靈寺、李橋、曹閘、黃花洞、黃橋、三山子、褚莊、四山、蘆村、杜山、尖 山、武山孜、清下3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軋花廠、採石廠、水泥廠、瓷磚廠、餐巾紙廠、磚瓦廠、大理石廠、化工廠、燒雞廠等。農業以養 殖、畜牧業為主。名勝古蹟有白居易的第二故居“東林草堂”。 2021年4月,符離鎮入選2021年農業強鎮創建名單。 2016年11月,符離鎮入選第三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2014年7月,符離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129
推薦理由: 蘆嶺鎮位於宿州市東南部,距市區23公里,南鄰固鎮,東接靈壁,京滬鐵路和101、301省道南北擦肩而過,蘆四路、蘆花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年產200萬噸原煤的國家大型通配煤礦——蘆嶺煤礦座落其中。蘆嶺鎮現轄37個村(居)委員會,人口8.4萬人,其中鎮區人口4.2萬人,鎮區規模為6.5平方公里,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之一。2004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10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0元,綜合實力在全市鄉鎮中位於前列。 近年來,蘆嶺鎮委、鎮政府依託本地豐富的煤電資源,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發展目標,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爭創一流、率先躍升的發展觀,解放思想,整合資源,準確定位,發揮比較優勢,在經濟結構上形成了以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業為龍頭和鄉鎮建材、電力工業迅速發展的格局。我鎮已連續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鄉鎮經濟運行考核先進單位”,連續五年被市政府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招商引資、文明城鎮創建、綜合治理、信訪等工作多次受到市、區表彰。 面對當前新一輪的發展創業0,蘆嶺鎮委、鎮政府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通過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全鎮廣大幹群的思想高度統一,決心在新形勢下,進一步轉變觀念,凝心聚力,大膽開拓,求實創新,促進蘆嶺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就。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100
推薦理由: 碭城鎮為標準建置鎮,座落在碭山縣中心,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面積45.5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居委會,25個行政村,城鎮總人口近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人,現有耕地面積2456公頃,以種植蔬菜、水果為主。隴海鐵路、310國道、10l省道穿境而過,碭(山)單(縣)、碭(山)豐(縣)、碭(山)永(城)、碭(山)夏(邑)等縣道組成連線四省七縣公路網,交通十分便利。是全省程控電話普及鄉鎮,有線電視網覆蓋全鎮。 碭城鎮突出科學規劃,發揮區位優勢,重點發展二、三產業。西部葦子園、於樓工業區,重點發展罐頭食品加工;東部為外資企業園區;南部及北部是以蔬菜瓜果銷售、農藥、農資、農業技術服務為主的商業區:周邊地區發展與糧食、蔬菜、瓜果生產相關的銷售和加工業。 改革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城鎮規劃和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進一步加大城市開發力度,先後開發了古城商業街、東城商業街等一批商貿區,綠化和美化工作成績顯著,城鎮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人民的生活水於大幅度提高。 近年來,隨著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外資企業紛至沓來。2004年民營企業行銷收入6.5億元。形成了以安徽省西苑集團為龍頭,起點高,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的旗艦企業。全鎮固定資產逾千萬元的民營企業22家。優質服務,優良環境,優異的資源吸引著外商。碭城鎮是全縣招商引資工作起步最早的鄉鎮, 自95年台灣獨資企業五福包裝廠落戶本鎮後,累計引資已達到8.5億元。2004年,全鎮新引進外資2736萬元,黃岩科技,東方制罐, 民鑫紡紗等14家外資企業已落地生根。親商、助商、安商,以商引商,團結協作,共同發展已成為全鎮人民的共識。 碭城鎮先後榮獲:宿州市紅旗鄉鎮黨委,連續10年全市小康示範鎮,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招商引資模範鄉鎮,計生工作全市第一名, 市社區建設示範鎮,精神文明創建先進鄉鎮,普法教育模範鄉鎮,其中西城社區黨支部受到中組織部表彰, 計生工作受到國家計生協表彰。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碭城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碭城鎮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碭城鎮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95
推薦理由: 宿州市轄鄉。1950年設苗庵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0公里。面積110.5平方公里,人口4萬。宿(州)苗(庵)公路過境。轄苗庵、梨園、雙盛、朱李、尹陳、草寺、中湖、王集、北馬廟、編、李圩、劉小莊、曹集、夏王、劉李、張家、寧圩、唐南、祁瑪、趙夏、寧祠堂、中新、張閹、大灣24個村委會。農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紅薯、棉花、菸葉、油菜子、中藥材、蔬菜、西瓜。盛產優質蘋果、酥梨、桃。.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94
推薦理由: 宿州市轄鄉。1958年建解集公社,後一度改區,1992年改鄉。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7公里。面積108.5平方公里,人口5萬。宿(州)後(程)、宿(州)靈(璧)公路過境。轄解集、大尚莊、馬台、東陳李、溝上、史家、吳樓、靈 土廟、前程、泉井、橋上、紀湖、桂時、解王、巍山、張東、張西、劉 家樓、卞前、卞後、時窯、宣山、前楊、前李、後李、瑚樹王、夏寨、清湖、韓王、傅橋、椿樹王、貢東、貢西、二家張、小尚莊、雲台、孫家寨、黃林、前塔山、藉塘等41個村委會。礦藏有銅、鐵、大理石。鄉鎮企業有商貿、大理石雕、葦席、柳編等。農產小麥、水稻、大豆、玉米、紅薯、棉花、菸葉、油料等。古蹟有“春秋-”,魯營集、子貢曬書石、子張講學故址,八角琉璃井(為伍子胥逃亡馬娘娘殉節處),老汪湖青冢(楚霸王青姬之墓)。當代書法家李百忍、金石家王少石、國畫家孫德文等是解集人。.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81
推薦理由: 蕭縣轄鎮。1984年設白土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北靠江蘇省銅山縣。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4.2萬。倒流河從南向北經花甲寺向西注入閘河。蕭(縣)桃(山集)、蕭(縣)莊(里)公路過境。轄盧村、費村、戴村、董店、馬樓、歐盤、老山口、花甲寺、孤西、孤東、白土、祝寺、圩子、馮樓、邵村、張村、廟街17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麥、山芋、豆類、芝麻等。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和粘土,素有淮北礦產搖籃之稱,小煤窯較多。古蹟有北宋時期的陶瓷遺址(宋稱蕭窯)和花甲寺村旁的新石器時氏遺址,均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1月,白土鎮入選第三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蕭窯遺址 蕭窯遺址位於安徽省蕭縣白土鎮。1960年發掘。經考證,蕭窯始建於唐,因白土鎮既產瓷土,又有木柴、煤炭等燃料,為蕭窯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到南宋時已成為金朝在徐淮地區的大瓷窯之一。該窯所產的瓷器多 【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省會:安徽省
69
推薦理由: 蘄縣,宿南古城重鎮,居皖北平原腹地,依悠古澮水而立,距離宿州市區20公里,南眺蚌埠,北抵宿州,東連固鎮,西接濉溪。自古乃英雄逐鹿場所,兵家必爭之地。全鎮總面積為101.74平方公里,人口8.2萬,下轄4個居委會,29個村,207個自然莊,鎮區總建成面積5.6平方公里,入駐人口已逾4.5萬。黨員2278人,黨總支3個,黨支部67個,黨小組274個,其中29個村2個村設黨的總支委員會,分別轄3個黨支部,其餘27個村設黨支部委員會,農村基層黨小組174個;教育總支1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27個;機關企事業黨支部22個,黨小組73個。 蘄縣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水路、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天然澮河黃金水道通江達海、青蘆鐵路橫亘東西,206國道縱貫鎮區南北,合徐高速公路飛跨蘄縣西部。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歷史悠久,土壤肥沃,東周時期,屬沛郡之楚邑,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梁改設蘄城郡,隋朝復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建國後先後為區、鄉、公社、鎮所在地,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副縣級中心建制鎮。 蘄縣鎮歷史源遠流長,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源地。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區,其上秦磚漢瓦,俯首可拾。境內陳勝吳廣起義點—點將台,陳勝之妹陳雪花墓地——雪花山,後人紀念陳勝吳廣而建的三賢廟、廟前陳勝手植的紅果樹歷歷在目;鎮域東西的古戰場聞名天下—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漢劉邦征討淮南王英布、淮海戰役雙堆集大血戰,均發於此;傳說中的一步兩橋、魚趕集、觀星台、二龍戲珠等景觀依稀可見,名優特產馬蹄燒餅、澮河鯉魚聞名遐邇。 這裡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遊勝地,與外延景點雙堆集淮海戰役烈士陵園、閔子墓、閔祠、白居易故居扶梳亭、虞姬墓,垓下古戰場等景點連成一片,須臾即至。. 2017年6月,蘄縣鎮被認定為第四批安徽省千年古鎮。 蘄縣古城遺址 蘄縣古城遺址位於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梁改設蘄城郡,隋朝復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展開】
舉報
排名規則:《宿州十大強鎮排名》根據每個卡片的搜尋指數、人氣投票進行排序,使用大數據排序,排名公正客觀!。
各市富有鄉鎮相關榜單
最近更新
熱門榜單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