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村

唐模村

總得票:231
所在地:中國->安徽->黃山->徽州區
所屬街道:潛口鎮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341004
城鄉分類:村莊
分類代碼:220
郵政編碼:242700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559
車牌代碼:皖J

唐模村簡介

唐模村位於黃山南大門。「唐模」這個村落名稱沿用了1400多年,是一片自唐朝以來幾經完善的村居,一個古徽州獨居文化的縮影,帶著滄桑和鄉土氣息。這裡紫霞峰西聳,飛布山東橫,天馬岩南馳,靈金山北倚,環唐模皆山。

村內檀乾溪淙淙而過,農家夾岸而居;遠山近水,風物怡人;幽情古趣,獨特罕見。唐模村不同於一般的以古民居為代表的古村落,古徽州水口園林的典作——檀乾園;一千四百歲青春依舊的「活化石」——銀杏樹;同胞兄弟皆翰林而受到皇帝欽賜建造——沖天古石坊;詩韻悠悠的古徽州秦淮河——水街。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公元623年,汪華的後裔汪遷回故鄉,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學多才,精於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對面的獅子山,而且那裡有太祖叔舉種植的大片鬱鬱蔥蔥的銀杏樹,認為在這裡居住可以發子發孫。故汪思立率兒孫遷到獅子山居住。經過幾代人的辛苦勞動,先後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園、太子塘等建築物,逐步形成了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兒孫重返徽州時正值五代年間後唐建立,諸侯紛爭,強盛的唐朝已不復存在。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祖先的恩榮(即隋朝名將汪華歸順唐朝後-為越國公,死後謚「忠烈王」),決定按盛時的規模建立起一個村莊,取名「唐模」(另一說按盛唐時的模式、風範、標準建立)。1087年,郡北許村的許貴一、許貴二兄弟倆因父母雙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經過幾代繁衍,許氏比當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為興旺,成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們不忘姑父的收養之恩,仍沿用「唐模」這個村名。唐模村莊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視風水與忠君思想結合的產物,深深地烙上了歷史文化的印製。

忠君鑄造了唐模,盡孝則成就了名聞遐邇的檀乾園。相傳,清初唐模許氏有一位叫許以誠的富商在蘇浙皖贛一帶經營36爿當鋪,時稱36典。母因子貴,在山村里過了一輩子的許以誠的母親十分嚮往「人間天堂」的杭州西湖,就向兒子提出了想遊覽西湖的願望,但苦於山高路遠,車馬勞頓,年老體衰不便成行。於是這位孝子不惜巨資在村邊挖塘壘壩,模擬西湖景致,修築亭台樓閣、水榭長橋,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頤養,園內也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帶橋等勝景,恰是一處微縮的西子湖。鏡亭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內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鑲嵌有蘇軾、朱熹、董其昌、黃庭堅、倪元璐、文徵明、米芾、蔡襄、查士標等書法大家碑帖,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仿佛是一座新安碑園。據說曾國藩來徽州鎮壓太平軍時,發現了這些寶貝,欲把它盜走,終因體積太大而罷手。田園內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緩緩繞流,取《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之意而名曰「檀乾園」。

現唐模村以獅子山為支撐點,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圓數十里的丘陵地帶象形山;東、北、西面是廣闊的小平原;越過獅子山7華里即為豐樂河。如今村中還保存著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陽橋。過橋即見小溪南面的古銀杏林。林前有太子塘,塘右側有太子廟。緊依太子廟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築"狀元府"。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現-民黨要員許村玉的舊宅。過高陽橋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許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見到聞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過小西湖,即見全國罕見的"同胞翰林"碑坊。八角亭、蜈蚣橋深深掩藏在郁蔥的樟樹林中。唐模村堪稱為一座園林式古建築物館。

2021年8月,唐模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0年11月,唐模村入選首批安徽省特色旅遊名村名單。

2019年12月,唐模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2015年12月,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確定唐模村為第八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休閒農業)。

2012年12月,唐模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0年,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唐模村2010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2007年5月,唐模村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5年10月,唐模村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唐模景區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唐模古村,始建於唐、發展於宋元、盛於明清,歷史傳說因其經濟活躍、民風淳樸,而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沉澱深厚的文明古村。遊歷其中,如詩如醉。徽州唐模村落在選

許承堯故居

許承堯故居位於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年代為清。2019年,許承堯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模村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唐模村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