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邛街道

臨邛街道

總得票:214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四川省
所屬城市:成都市
所屬縣/區:邛崍市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510183
人品密度:1187 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14.92 萬人
郵政編碼:611530
面積:125.70 平方千米
行政區類別:街道
電話區號:028
政府地址:蜚虹路136號
車牌代碼:川A

臨邛街道簡介

2022年4月,臨邛街道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五社聯動”機制創新試點)。

2018年12月,臨邛街道入選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名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臨邛街道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臨邛街道,是四川省邛崍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素有“臨邛自古稱繁庶,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

歷史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守張若在臨邛築城,迄今2300餘年,先後為郡州、縣、市治地,軍、鎮及道署駐地,曾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成都西出第一重鎮,一直是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天府南來第一州之美譽”。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邛人從事漁豬和農業生產,形成了早期的農耕聚落。開明氏遷成都以前,古稱“蜀身茸道”的南方絲綢之路即已存在,其西道經過臨邛。“臨邛自古稱繁庶”。作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鎮,蜀地同滇藏的要線,悠悠二千餘載,生息繁衍於斯土斯地的臨邛人民辛勤耕耘,為巴蜀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西漢時,有卓王孫冶鐵鑄錢而“富甲天下”,有臨邛絲綢——“邛州貢布”入貢宮廷。並經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域外。唐時,有邛酒“卓女燒春濃美”;“臨邛茶”為茶之珍品。作為中國彩繪瓷的故鄉。興於晉,盛於唐宋的邛腰。所燒制的邛陶製品,造型釉彩均屬一流。“酒縣”、“茶鄉”、“陶都”、“綢城”之美譽,自漢唐以來即遠播八方。

唐僖中和二年(882年)春,邛州牙官阡能聚萬眾造反。明思宗崇禎五年(1632年),臨邛民眾開展“五蠹”鬥爭。清宣統三年(1911年)6月,川省起保路風潮,臨邛民眾積極參與爭“川漢路權”。民國16年(1927年)冬,中共地下黨特別支部在城關建立。民國17年(1928年)秋冬,地下黨在城郊區組織秘密農會,反對軍閥預征糧款。民國23年(1934年),組織開展武裝鬥爭,在鎮域建立川康邊中國工農紅軍游擊大隊第五中隊和第四中隊。民國38年(1949年)秋,中共地下黨域廂支部組建川康邊人民游擊縱隊臨邛直屬大隊。此後,配合人民解放軍消滅國民黨李文兵團,平息土匪叛亂。

1949年後設城關區,1956年改城關鎮,1981年更名臨邛鎮。

獲得解放的臨邛鎮域人民民眾,投身“四大任務”運動,土地改革以後,廣大農民民眾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從工副業起步發展社隊企業,區域民眾自1951年興辦機器打米廠始,多年間興辦街道企業。域鄉發展之路曲折而艱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到臨邛,揚起了改革的風帆。鎮區農業和農村經歷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到了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值達2.9億元。鎮區工商企業達6563家,實現總產值30億元,工業產值23.9億元。

2015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邛崍市撤銷臨邛鎮,設立臨邛街道辦事處,轄原臨邛鎮所屬行政區域北面區域 。臨邛街道辦事處駐蜚虹路136號。

2019年區劃調整後,臨邛街道轄原前進鎮和洪川社區、文星社區、文昌宮社區、龍興寺社區、考棚社區、北壇社區、蜚虹社區、三好社區、馬蹄社區、北鷺社區、鶴鳴社區、西江村、盤陀村、鹽壩村、紅旗村、喻坎村、勝利村、晨陽村、金鵝村、東鄉村、關家村、八角村、葫蘆村、元興村、石燕村、柏樹村以及金鼓社區4、5、6、12、13、14組所屬行政區域,臨邛街道辦事處駐蜚虹路136號。

臨邛街道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臨邛街道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