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門鎮

洛門鎮

總得票:598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甘肅省
所屬城市:天水市
所屬縣/區:武山縣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620524
郵政編碼:741000
面積:29.07 平方千米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938
車牌代碼:甘E

洛門鎮簡介

2014年7月,洛門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武山縣洛門鎮是隴東南商埠重鎮。位於天水市西部,距武山縣城14公里。鎮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物產豐富。隴海鐵路、316國道縱貫全鏡,省道洛禮路橫穿南北,素有"旱碼頭"之稱。鎮北5公里處有建於北魏的水簾洞石窟,鎮東南10公里處有西北第一的溫泉山莊,人文環境優越,是休閒、旅遊之佳處。

洛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仰韶文化的發祥地,東西旱坪遺址為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古老的東華寺與新建的避暑山莊遙相呼應,觀兒下、關帝廟等道觀古剎歷史悠久;鎮北5公里處有始建於北魏時期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簾洞石窟,石窟群山環抱、巍峨壯觀,現有歷代造像百餘尊,壁畫2000多平方米,浮雕和半圓雕塔8座;拉梢寺大佛氣勢宏偉,莊重肅穆,是亞洲最大的摩崖浮雕造像;千佛洞壁畫風格古樸,線條流暢,有滿壁風動之感;鎮南10公里處有水溫39℃溫泉聖地,是旅遊、觀光、療養、休閒的好去處;洛門書畫匯粹,武術文化博大精深,素有隴-畫之鄉、武術之鄉之美譽,“隴-痴”康務學,“隴上板橋”裴慎便是其中傑出代表;武術家康忠保自籌資金連續舉辦四屆西北武術交流會,郭四苟三奪全省農民武術運動會套路桂冠;獨具特色的洛門“擔擔麵”與蘭州“牛肉麵”相媲美,享譽隴原;民間柳編工藝、渭北旋鼓、曲里嗩啦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向人們展示著洛門的人傑地靈、人文匯粹。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洛門的自豪,也是洛門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爭取建立全縣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加強基礎教育,強化素質教育,積極籌建洛門二小、500戶教師康居住宅樓和洛門全民健身體育活動中心。文化做為一個地區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文明進步的標誌,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挖掘整理典籍,保護開發老0留下來的歷史遺存,加強宣傳力度,向世人展現洛門的風貌、歷史和文化,讓洛門文化從生態意義走向物質化,這是大洛門文化振興的關鍵,也是大洛門建設所要邁出的必由之路。仰韶文化、道觀文化、石窟文化、書畫文化、武術文化是洛門歷史文化的主幹。怎么樣把大洛門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的突破口,鎮黨委、政府把加快洛門大文化建設列入到政府重點工作中與經濟建設一併研究部署,決心把洛門建成具有濃郁特色的文化大鎮。一方面,堅持以史為鑑,整合各種文化力量和文化資源,使諸多文化相融合,要繼承和吸收歷史遺址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和各類不同的外來文化元素,立足現實、服務發展的思路,以歷史文化內涵為起點,以開發利用為落腳點,以強化洛門經濟社會發展為支撐點的原則,抓住水簾洞申遺工程這一歷史機遇,全面挖掘整理洛門文化遺產,組織專業人員對豐富的文化寶藏進行挖掘整理,進行有效的保護修復,以現實需要為目的,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開發利用道路。另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事業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力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相互促進,齊頭髮展,要大力加強洛門文化的宣傳力度,打文化品牌,對洛門大秧歌、渭北旋鼓、曲里嗩啦、武術等地方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進行精度加工,為提高大洛門文化圈起推動作用。搶抓機遇,不失時機的組建和發展洛門書畫研討協會、武術交流協會和水簾洞民族民俗演唱隊。 行政轄區

鎮轄18個村,1個居委會,6400多戶、2.9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近7000人,總面積29.07平方公里, 耕地1.58萬畝。

西旱坪遺址

西旱坪遺址位於武山縣洛門鎮吉家莊西南1公里。是一處史前和商周遺物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1--1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等。採集有泥質和夾砂紅陶陶器,飾繩紋、附加堆紋、

洛門鎮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洛門鎮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