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圓券最高面額

金圓券是中華民國政府在1948年至1949年間發行的一種貨幣,用來取代法幣。金圓券的發行是為了應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但由於政府過度印刷貨幣,金圓券很快也失去了價值,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金圓券的最高面額在發行初期並不高,最初發行的金圓券面額只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但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政府開始發行面額越來越高的金圓券,最後甚至發行了面額1000萬元的金圓券。

在金圓券流通的過程中,政府還曾經發行過面額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和100000元的金圓券。這些高面額的金圓券在當時的購買力極低,例如,一張面額100000元的金圓券可能只能買到幾斤米。

由於金圓券的快速貶值,許多民眾開始將金圓券兌換成黃金、外幣或其他實物資產,這進一步加速了金圓券的崩潰。最終,金圓券在1949年被新發行的銀圓券取代,但銀圓券也很快失去了價值,中華民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銀圓券,轉而使用其他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