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的思想最早見於何處

「輪迴」的思想最早出現在古印度佛教的教義中。佛教中的「輪迴」是指眾生因貪嗔痴等煩惱而造種種罪業,死後便在六道輪迴中流轉不息。此一生命循環,以果為因之思想與「宿命論」毫無差別。所以它把今生的生死與死後的命運統統包容到生死連環往復中加以論證。這就是輪迴思想的基本內涵。後來道教和印度教的密宗都受其影響,並且形成不同的變種和說法。佛教在古印度產生後傳入中國,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影響了一些人。如韓愈主張鬼神造天地後便成為形而上的一對男女。如果人在這個物質界的生活可以更盡功力地去開發本心與知(意識)。老子雖然對此深信不疑,卻只以為既然世人都對死後茫然無知便皆免不了一死的話,就應當讓每個人都成為聖人。因為「輪迴」之說與道家無為的思想相悖,所以後來被道家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