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十大外來種

臺灣的外來種生物中,有些被認為是入侵種,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負面影響。以下是一些被列為入侵種或具有潛在威脅的外來種生物:

  1. 美國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又稱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食用或寵物,但因逃逸或放生而成為入侵種,對本土蝦類和棲地造成威脅。

  2. 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原產於東非,引入臺灣作為食物或寵物,但因逃逸而成為入侵種,對農作物和建築物造成損害,也是寄生蟲的宿主。

  3.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原產於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食用螺,但因逃逸而成為入侵種,對農作物和水生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4. 巴西龜(Trachemys scripta):原產於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寵物,但可能因棄養而成為入侵種,可能對本土龜類造成競爭壓力。

  5. 牛蛙(Rana catesbeiana):原產於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食物或寵物,但可能因逃逸而成為入侵種,對本土兩棲類造成威脅。

  6. 綠鬣蜥(Iguana iguana):原產於中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寵物,但可能因棄養而成為入侵種,對農作物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7. 琵琶鼠魚(Hypostomus plecostomus):原產於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水族館觀賞魚,但可能因棄養而成為入侵種,對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8. 紫膠蟲(Tachardia lacca):原產於東南亞,引入臺灣作為經濟昆蟲,但可能對本土昆蟲和農作物造成影響。

  9. 銀合歡(Leucaena leucocephala):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綠化植物,但可能對本土植物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1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原產於中南美洲,引入臺灣作為園藝植物,但因快速生長和強烈的競爭能力,成為入侵種,對農作物和原生植物造成威脅。

這些外來種對臺灣的生態和經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臺灣政府和相關機構會進行監控和管理,以減少它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