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

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就是總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驗,從而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新的內容;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最根本的是創造性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工作,在中國革命的每一個重大問題上都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既與總結長期歷史經驗有關,也與吸收了包括列寧晚年在領導共產主義建設中的有益經驗以及接受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關於黨內生活的教訓等馬克思主義的優秀成果有關。但是,「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講科學理論和發展科學理論統一起來。」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我們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同時,「在新發展階段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只有堅持好、運用好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把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轉化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因此,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是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