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字塔證明學生學習最有效率的活動是什麼

"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並不是一個經過嚴格科學驗證的理論,而是一個在教育領域中流傳的概念,用來說明不同的學習方式可能導致的長期記憶保留率不同。這個概念通常用來強調實踐和教導他人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根據這個概念,學習金字塔將學習方式分為不同的層次,從最底層的"被動學習"到頂層的"主動學習",並聲稱每一層次的學習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知識保留率。以下是常見的分層和相應的保留率(這些數字並不是科學上的精確數據,而是為了強調不同學習方式的效果差異而給出的近似值):

  1. 被動學習:

    • 閱讀:5%
    • 聽講:10%
    • 看視頻:20%
    • 聽播客:20%
  2. 主動學習:

    • 演示:30%
    • 實踐:50%
    • 教導他人:90%

這個概念的創始人通常被認為是美國教育學家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他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個類似的模型,但原始的模型並不是一個金字塔形狀,而且保留率的數據也與流傳的版本不同。戴爾的模型更強調學習材料的具體性和相關性,而不是學習方式的層次性。

雖然學習金字塔的概念在教育界廣為流傳,並且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來思考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但它的科學依據並不充分。許多教育專家對這些保留率的精確性和普適性提出了質疑,因為它們似乎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研究來驗證。

然而,學習金字塔的概念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啟示,鼓勵教育者和學習者採取更為主動和實踐導向的學習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可能確實能提高學習效果。實際上,許多教育研究支持這樣的主張:參與式學習、實踐和教授他人確實可以增強學習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