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研發彈道導彈是什麼時候

台灣(中華民國)最早研發彈道導彈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的協助下,開始了彈道導彈的研發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抗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並且提升台灣的自衛能力。

在196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密切,美國提供了包括導彈技術在內的多項軍事援助。其中,最著名的合作項目之一是「天馬計劃」(Project Skybolt),這個計劃旨在幫助中華民國研發短程彈道導彈。然而,這個計劃最終因為政治和外交因素而中止。

在「天馬計劃」之後,中華民國繼續自主研發彈道導彈。1970年代,中華民國成功研發出了第一款短程彈道導彈,命名為「青蜂導彈」(Hsiung Feng II)。這款導彈的射程約為100公里,具有一定的打擊能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國防需求的變化,中華民國後續又研發了多款不同型號的彈道導彈,包括射程更遠的「雄風三型」導彈等。這些導彈的研發和部署,對於提升台灣的國防實力和嚇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