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小貓頭鷹幼鳥

台灣最小的貓頭鷹是台灣特有種的台灣領角鴞(Glaucidium taewanense),而台灣領角鴞的幼鳥也是台灣最小的貓頭鷹幼鳥。

台灣領角鴞是台灣最小的貓頭鷹,體長約為20-22公分,翼展約為40-45公分。成鳥的體色為淺褐色,頭部有明顯的黑色斑紋,眼睛周圍有白色斑紋,因此得名「領角鴞」。幼鳥的體色較為暗淡,斑紋也較不明顯。

台灣領角鴞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夜行性,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為食。繁殖季節通常在春季到夏季,雌鳥會在樹洞或樹枝間築巢,產下2-4枚卵。幼鳥孵化後,由親鳥共同餵食,大約經過4-5周的時間,幼鳥就能夠離巢自行覓食。

由於棲地破壞和非法獵捕的威脅,台灣領角鴞的數量正在減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因此,保護棲地和加強保育措施對於維持這個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