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是什麼

乞巧節,又稱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傳說。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古代女子祈求智慧和巧藝的節日。關於乞巧節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是東漢時期的一部筆記小說,記載了西漢首都長安的風俗、軼事、宮廷故事等。書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宮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穿針乞巧的習俗。這段記載是目前已知關於乞巧節最早的文字記錄,表明至少在漢朝時期,乞巧節的習俗已經存在。

原文如下:

「漢武帝七月七日,於宮中設綵帳,綵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這段文字描述了漢武帝的宮女在七夕這天進行乞巧活動的情景,她們通過穿針引線的比賽來祈求得到織女的智慧和巧藝。這種習俗後來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