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小群體典範論

最小群體典範(Minimal Group Paradigm)是由社會心理學家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和約翰·特納(John Turner)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用來研究群體認同和偏見的社會心理學現象。這個理論框架旨在探討人們如何僅僅根據最小的群體分類(如隨機分配或非常表面的特徵)形成群體認同,並對其他群體產生偏見。

最小群體典範的實驗通常會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個或更多的群體,例如通過抽籤決定,然後給予他們一個非常表面的群體身份,比如按顏色分組。接著,研究者會觀察這些群體成員之間的行為,特別是他們對自己群體成員和對其他群體成員的態度和行為。

研究發現,即使是在這種最小化的群體條件下,人們也會對自己的群體產生偏好,並對其他群體產生偏見。這種偏見可能表現為資源分配不均、社會認同的增強、對外群體成員的負面評價,甚至是敵意行為。

最小群體典範的實驗證明了群體認同和偏見的產生並不需要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或歷史淵源,而可能僅僅源於非常表面的群體分類。這一發現對於理解人類社會中群體間的衝突和偏見具有重要意義,並且為減少偏見和促進群體間的共存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