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現象的發現何者與遺傳的染色體學說之建立最不相關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是解釋遺傳現象如何通過染色體上的基因來傳遞的理論。這個學說的建立與以下幾個關鍵發現密切相關:

  1. 孟德爾的遺傳法則(1860年代):奧地利修道士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提出了遺傳的基本法則,包括基因的獨立分配和分離定律。

  2. 薩頓和鮑維里的染色體理論(1900年代初):薩頓觀察到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的行為與基因的行為相似,提出了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假說。

  3. 摩爾根的果蠅遺傳研究(1910年代):摩爾根通過對果蠅的研究,證明了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並發現了伴性遺傳的現象。

  4. 巴爾的摩和埃利奧特的染色體結構研究(1930年代):他們使用顯微鏡觀察染色體,並描述了染色體的結構特徵。

  5. 弗洛里和米切爾森的染色體數目變化研究(1930年代):他們研究了染色體數目變化與遺傳變異的關係。

  6. 蘭德施泰納的染色體分離研究(1930年代):蘭德施泰納研究了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分離過程。

與這些發現相比,下列現象的發現與遺傳的染色體學說之建立最不相關的是:

因此,與染色體學說建立最不相關的發現是發現DNA是遺傳物質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