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許多謠言,其中季節謠就是重點說的一部分,也就是跟著時令走的謠言,稱之為季節謠。並且這些謠言每年都在傳播,在朋友圈、在網際網路,年年石錘,卻年年轉!!

下面TOP10排行榜網就來給大家科普每個季節常出現的十大謠言。

另外小編也提醒大家,對於出現過的、眼熟的,先查一查新聞了解真相,不要隨意轉發中了謠言的圈套。

歷年常出現的十大季節謠

春季謠言

小孩發熱服用布洛芬混懸液會致死

這個謠言在今年2、3月開始擴散,正值春季感冒高發時期,又在9、10月份捲土重來,這個謠言利用了家長們對子女健康的重視也玩起了“換季”,卻讓正常有效的藥品被扣上了害人的帽子。

布洛芬其實是兒科首選的退熱藥之一,是治療孩子發熱的一款常用藥。全國各大醫院也都有使用,因此其合理使用安全性不言而喻。

夏季謠言

啤酒配燒烤,減少致癌物?謠言!

謠言源頭:

一幫歪果仁想研究啤酒和烤串的關係。但他們沒邊擼串邊對瓶吹,而是在烤肉里加了啤酒……就跟我們的“啤酒鴨”似的。結果發現,加了啤酒的烤肉里,多環芳烴類少了!許多人就認為這樣飲食能減少致癌物,還有利健康!

歷年常出現的十大季節謠:蟹黃、草莓致癌?

說實話,這條謠言真讓不少“啤酒擼串”愛好者心頭一震:原來我的吃法如此科學,以後得再接再厲啊!

真相:

啤酒里的麥芽、啤酒花,含有植物多酚類物質,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所以減少了肉里的有害物質產生。

但是!這跟謠言裡說“吃燒烤喝啤酒”是兩碼事啊!!!

所以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燒烤過程會因為高溫而發生脂肪氧化等反應,產生不利於健康的物質,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多環芳香烴,它是最早被認識的化學致癌物。

草莓農殘超標可致癌?謠言!

源頭:某電視台生活類節目報導草莓中除草劑乙草胺超標,引起了百姓的關注,從最初消費者的擔心到越來越多的莓農和專家對檢測結果產生質疑,“草莓致癌”事件持續發酵。

真相:

正常情況下,種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而且,乙草胺也不算不上劇毒,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美國國家毒物學研究項目中,均未將乙草胺列入可疑的致癌物清單中。

而且種草莓的農民伯伯也說了:“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了乙草胺,草莓苗也會被除掉。苗長不好,怎么結果?”。

桃子和西瓜一起吃馬上就喪命?謠言!

謠言是這么說的:

最近各地區高溫持續,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會產生劇毒,這幾天學校有學生中毒,真是驚心動魄!醫生說,桃子與西瓜一起吃,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

真相:

桃子和西瓜不是相剋食物,一起吃並不會產生劇毒,更不會喪命,是無稽之談。但桃子是溫性水果,多吃易上火,而西瓜又名“寒瓜”,性寒質滑,食用過量易造成腹瀉。

秋季謠言

吃蟹黃可能致癌?謠言!

農曆9月過後,正是吃螃蟹的好日子,可是有人卻稱“吃蟹黃可能致癌”,一下子讓許多吃貨朋友慌了神,真的是這樣嗎?

歷年常出現的十大季節謠:蟹黃、草莓致癌?

這個謠言來源於一篇題為《美國衛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

真相:事實是紐約市衛生局的消費建議並非針對螃蟹或蟹黃,而是紐約當地工業污染嚴重,建議不要食用或有限食用,在其他地方並不適用。

西紅柿加螃蟹等同吃砒霜?謠言!

謠言版本:

網上一則“螃蟹和西紅柿同食如吃砒霜”的訊息,引起眾多網友關注。有微博稱,螃蟹中的五價砷和西紅柿里的維生素C會氧化產生砒霜。

真相:

專家認為,中毒的可能性在現有生態環境及日常飲食的條件下不太可能發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微博中表示,“在實驗室里,維生素C有可能使五價砷轉變為毒性很強的三價砷,但在飲食上要達到這個效果很不容易。首先,要吃幾公斤被嚴重砷污染的螃蟹,之後維生素C為一次性服用500毫克以上,也就是一次性攝入5斤以上西紅柿才有中毒可能性,顯然這種可能性在目前生態環境和日常飲食中是不太可能的。”

“秋瓜壞肚”,秋天就不能再吃瓜類水果?謠言!

說“秋瓜壞肚”,是因為秋季溫度降低,且瓜果類多屬於生冷水果,加上一些人喜歡把瓜果冰鎮後再吃,這樣很容易傷害脾胃,胃腸功能容易發生紊亂,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這類人群就應該減少瓜類水果的食用,或者,可以選擇將瓜類水果蒸煮加熱,去寒後再食用,這樣既可以保證一天水果的攝入量,還能讓腸胃舒服。

而肚子沒有出現不適感的正常人群,大可不用糾結“秋瓜壞肚”的問題。能否吃瓜,決定因素不在時節,而在於人的體質和吃瓜的度。

冬季謠言

多吃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謠言!

一項2013年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表明,滿足每天推薦劑量75mg的維生素C對於維持免疫系統、預防甚至對抗感冒確實是很重要。

其他研究也顯示,在你第一次流鼻涕的時候服用大量維生素C可以縮短感冒時長,降低感冒的嚴重性,但並不是一味地吃很多就能有好的效果,這與科學的服用劑量和方法密切相關。

喝酒能讓你暖身?謠言!

喝酒能讓你暖身?謠言!

酒精會讓你從內而外地感到暖和,不過那是因為它讓你的血液遠離內臟而沖向皮膚,這其實是在消耗內部的熱量。所以事實上,等熱量通過皮膚散去後,體內的體溫反而會下降。而且,酒精會減少你因為寒冷而產生的顫抖,而顫抖往往也能產生大量熱量。

地暖容易誘發癌症,並影響兒童智力?謠言!

當室溫升高時,家具會散發甲醛、苯等有毒物質對人體有害,但是與地暖並無直接關係。

至於是否會導致兒童智力殘缺,首先要確認地暖是否有輻射。而目前家庭多是用水暖,一般不會產生輻射。

除了以上小編整理的十個季節謠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在我們朋友圈中流傳的各種謠言,看到時請大家再下邊用科學的方法回答它!讓他自覺刪除!

為什麼這么多人相信謠言呢?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一件事情為真,而不是其他事實?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有一套解釋。

首先,在日常的溝通中,人們有一個“隱性的規範”,即默認對方跟你說的話是真誠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顯著的反面證據讓你對此產生懷疑。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芬·萊萬多夫斯基的解釋,儘管人們可以對一個信念產生懷疑,但這需要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時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傾向於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絕它的,因為並沒有突出的標誌物提醒聽者對它產生懷疑。

甚至,一部分學者還提出,一個人如果要理解一個說法,那么他必須至少暫時性地接受這個說法為“真”。換句話說,“相信”是人類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可持續的!!

所以,當我們被迫接受各種信息時,我們可以先將信息的真實性證實一下,比如在網上搜一搜,問一問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