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曾擁有阿里巴巴四成多的股權,如果繼續持有,按照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計算,將會是1000多億美元。然而楊致遠之後的雅虎高管提前轉讓一半阿里巴巴的股權,損失高達540億美元。其實在科技圈,像這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公司還有很多。今天TOP10排行榜網來大家盤點下科技行業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十大決定,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如果有預言帝存在,相信他們絕對不會做成這些愚蠢的決定。

10、谷歌決策失誤,葬送G+大好未來

IT巨頭谷歌在社交網路業務一直不溫不火,推出的Google+歷經坎坷,現在已經淪為“空城”。事實上,在問世之初,Google+表示確實不錯。在剛剛推出的一兩個星期,甚至有用戶表示他們已經放棄了Facebook轉投Google+旗下。然而之後谷歌不允許用戶使用假名,禁止商家在Google+建立品牌頁面。谷歌希望能營造清爽的環境,但此舉同時讓Google+變得乏味。

9、一個決定讓雅虎損失540億美元

當年楊致遠和馬雲攜手合作,雅虎以10億美元現金和雅虎中國網站資產,獲得阿里40%股權。2024年,雅虎前CEO湯普森與阿里達成股權轉讓交易,阿里回購20%的本公司股權。交易時,阿里被估值300多億美元,上市後的阿里市值高達3000億美元。雅虎當初出讓的股權致其損失540億美元潛在收益,而雅虎目前的市值,還不到480億美元。

8、布希內爾錯失蘋果三成股權

沒有慧眼識珠的領導不是好上司。電腦遊戲機廠商雅達利(Atari)的創始人諾蘭·布希內爾曾是蘋果創始人賈伯斯的上司。在1976年,他只需出資5萬美元就能獲得蘋果三分之一的股份。今年年初,他寫了一本新書《發現下一個史蒂夫·賈伯斯》,不知是不是對過去錯失機會的一種反思?

7、蘋果聯合創始人韋恩與350億美元失之交臂

提到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賈伯斯和沃茲尼亞克。事實上,蘋果還有一個被遺忘的創始人羅納德·韋恩。在1976年創立蘋果的兩個星期以後,他以80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所持這家公司的10%股份。隨後,他又宣布放棄索取蘋果所有權的全部權利,從而拿到了1500美元。當初800美元轉讓出去的股票,現在市值350億美元。

6、前惠普CEO五拒沃茲,然後有了蘋果

在上世紀70年代,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供職於惠普,負責設計工程計算器。在工余時間,他創造了一台個人電腦,這台電腦就是後來的蘋果 1(Apple 1)電腦。他曾請求前惠普CEO約翰·楊生產這種電腦,但五次都遭到拒絕。後來沃茲尼亞克從惠普離職,和小夥伴賈伯斯一起開創蘋果公司。

5、Facebook拒絕WhatsApp創始人,四年後重金收購

2024年,WhatsApp聯合創始人Brian Acton從雅虎離職,應聘Twitter和Facebook,分別被兩家公司拒絕。不過他並沒有氣餒,表示很高興有機會認識他們優秀的員工,對人生下一段旅程充滿期待。之後他與另一位前雅虎員工創辦WhatsApp,獲得成功。2024年,Facebook花了190億美金收購WhatsApp。

4、前諾基亞CEO:有後悔藥就好了

諾基亞的沒落讓人扼腕嘆息,而諾基亞的前任CEO埃洛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會改變之前的很多決定。他表示,如果我們能預料到市場的變化是如此迅速,我們所做的事情將會有很大不同。憑藉塞班系統稱霸手機市場的諾基亞沒能抓住市場機遇,最後“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3、谷歌之前的“谷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最熱門的搜尋技術既不是雅虎,也不是Alta Vista、Lycos或Hot Wired,而是Open Text Web Index。這款產品與如今的谷歌類似,為用戶提供高速、精準且全面的搜尋結果。1995年時,Open Text公司便聲稱,已經為當時網際網路上約500萬份文檔建立了索引。同年,雅虎將Open Text的搜尋技術整合到自己的網站中。

但與雅虎合作了兩年後,Open Text卻放棄了搜尋而轉向企業內容管理。一年後,谷歌才剛剛嶄露頭角。Open Text之所以會錯失良機,原因在於並未意識到搜尋市場的潛力。

曾經協助雅虎推廣Open Text技術的通信專家史蒂夫·帕克(Steve Parker)說:“如果說Open Text有何特別之處,那就是在那個時代,它比任何一家企業都擁有與谷歌更為接近的技術。由於比谷歌早三年進入市場,所以谷歌需要不斷燒錢保持快速發展才能追上Open Text,儘管如此,谷歌也完全有可能因為時間緊迫而落敗。如果當初沒有放棄搜尋業務,Open Text便有足夠的能力成為當今搜尋領域的王者。”

2、雅虎錯失Facebook

2006年時,Facebook還是一家剛剛成立2年的社交網路,在許多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專為常春藤聯盟設計的數位化操場。當時的MySpace已經擁有1億用戶,而Facebook僅為800萬。所以,當雅虎斥資10億美元收購這家新興網站時,所有人都認為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應當趕緊拿錢走人,要知道這可是新聞集團2005年收購MySpace時所出價格的兩倍。事實上,時年23歲的扎克伯格也的確於2006年6月與雅虎達成了協定。

但雅虎隨後的財務業績欠佳,而且股票一夜之間下跌了22%。時任雅虎CEO的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因此將Facebook的收購價格下調到8億美元,但扎克伯格拒絕了這一要約。2個月後,塞梅爾再次將出價上調至10億美元,但為時已晚。現在,Facebook擁有2.5億註冊用戶,其估值約為5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而雅虎則在三年間換了兩位CEO,而且依舊為生存而苦苦掙扎。

1、Digital Research:另一個微軟

這是一起經典的案例。1980年時,當IBM正在物色一家公司為其新款IBM PC創建磁碟作業系統時,微軟並非第一選擇。事實上,當初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建議IBM與Digital Research的加里·基爾代爾(Gary Kildall)合作,該公司那時擁有一款名為CP/M的作業系統。可惜的是,基爾代爾並未把握住這一機會。其實,基爾代爾當時跑去為另外一個客戶送貨,而留下自己的妻子與IBM談判,但他的妻子不滿於IBM的部分條款,所以拒絕了這一契約。

於是,IBM找到了蓋茨。事實上,蓋茨與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開發的MS-DOS系統是基於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QDOS開發而來,而QDOS本身又是基於CP/M開發的。IBM為最初的IBM PC用戶提供了MS-DOS和CP/M兩款產品,但售價卻分別為60美元和240美元,於是,微軟憑藉低廉的價格獲勝了。在DOS之前,微軟最偉大的產品就是BASIC編程工具。而在DOS之後,微軟基本統治了作業系統的整個江湖。假如當年沒能與IBM合作,微軟又是否能夠成長為今天這樣一家軟體巨頭呢?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