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空軍能否稱之為戰略空軍,與其空軍火力能投送的距離與密度呈直接的正相關!談到距離就不得不提到轟炸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使用,目前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空軍裝備轟炸機的國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家。

美國的目標是全球征戰,俄羅斯的目標是亞歐大陸,中國的目標則是廣袤的太平洋!三家都有需求延長自己空軍的打擊距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轟炸機究竟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什麼樣的層次了呢?下面是2015年世界最新的十大轟炸機排行榜,各位一看便知:
第十名:圖-22M型轟炸機

圖-22M轟炸機(俄文:Туполева Ту-22,英文:Tupolev Tu-22M;北約代號:Backfire,中文:逆火)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研製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為圖-22的改進型。圖-22M在蘇聯解體時大約生產了370架,其中蘇聯空軍210架,蘇聯海軍160架。之後由於圖-22M維修複雜,加上俄國經濟困難,此機於1993年停產。現大概有162架仍在俄羅斯服役。蘇聯並未外銷此機,但是蘇聯解體之後一些前蘇聯國家,例如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保有圖-22M(均已退役)。
圖-22M的前型圖-22作為蘇聯的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性能和航程不是非常令人滿意,飛機加滿油和飛彈後,根本無法進行超音速飛行,就算到達目標附近時其速度達到1.5馬赫,也無法有效規避當時北約的戰機和防空飛彈的攔截。
因此,蘇軍對此轟炸機並不滿意,只是少量裝備,並責成各設計局開發下一代超音速轟炸機來取代圖-16和圖-22。1965年公布新設計案的需求為航程至少5000千米,高空速率最少2馬赫,低空穿透速率至少1馬赫,載彈量20噸,並且能夠在剛剛整備完成的前線機場操作。
由於蘇霍伊的T-4在設計上,特別是製造成本部份持續上升,暴露出整個企劃案的風險,圖波列夫在此時的提案採用現有的Kh-22反艦飛彈以及K-22作戰系統以降低成本,這使得圖波列夫的設計獲得較多的支持。1967年11月,T-4計畫正式終止,改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的方案上陣。

第九名:B-52型轟炸機 國家:美國

波音B-52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英語:Boeing B-52 long-range subsonic jet-powered strategic bomber,綽號:Stratofortress,“同溫層堡壘”)是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研製的八發動機遠程戰略轟炸機,用於替換B-36轟炸機執行戰略轟炸任務。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型別,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飛機。
B-52現役76架,仍然是美國空軍戰略轟炸主力,美國空軍現在預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這使得服役時間高達90年。美軍願意讓B-52繼續服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B-52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當中可以發射巡航飛彈的唯一機種。
為了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針對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武力擴張,美國空軍的B-52常態性部署於夏威夷與關島安德森基地;若中國與美國的亞太盟邦發生戰事,美軍B-52可飛抵日本琉球嘉手納基地進行前進部署,以抗衡攻勢上具有地利之便的解放軍。

第八名:圖-95型轟炸機

圖-95(ТУ-95)戰略轟炸機家族是前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研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北約代號“熊”(Bear)。設計上採用後掠機翼,翼上裝4台渦槳發動機,每台發動機驅動兩個大直徑反轉四葉螺鏇槳。機身細長,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較大的後掠角。
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首批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交付使用。早期型生產300多架,除用作戰略轟炸機之外,還可以執行電子偵察、照相偵察、海上巡邏反潛和通信中繼等任務。
20世紀80年代中期,又進行了大改並恢復生產,這就是圖—95MS轟炸機和由圖—95改型的海上偵察/反潛機圖—142M3型。現約有150架圖—95M/K/MS仍在服役,與40架圖—160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轟炸機和220多架圖—22M中遠程超音速轟炸機一起組成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機隊。

第七名:轟-6K型轟炸機

轟-6K是目前轟-6戰略轟炸機的最新型號。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轟6的設計最大載彈量為9噸,而標稱6000公里航程的載彈量遠達不到這個數。一般而言,轟6作為常規炸彈載機遂行作戰任務時,一般載彈量大約在3~5噸左右。轟6K掛載6枚長劍10巡航飛彈,飛彈空射型重量約2噸,6枚彈重大約12噸。
研製轟-6K的背景是,為改變老轟-6腿短、彈少、看不遠的問題,滿足對台應急作戰急需,滿足打擊台島東部地區目標的急需,急需對轟-6大改,使其成為我軍巡航飛彈載機,滿足對敵目標迂迴遠距打擊需求。某些島嶼東部的軍事基地面向太平洋,背對大陸,且有極為堅固的山石保護,假如缺乏能夠保證準確命中洞窟大門的高精度打擊武器,將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打擊。
同時為加快研製進度,對轟-6主體承力結構不做大改,只針對換髮對進氣道、尾噴做針對性重新設計和修形,對主翼和尾翼空氣動力學匹配做適當調整,以滿足發動機進氣量增大,推力增大後對飛機影響。
同時,根據近年來我國航空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採用最新電子設備完全徹底替換了老轟-6電子設備,同時採用了電傳操縱、隱身塗料等目前國內較成熟的技術對轟-6進行了改造。
應該說,轟-6K的研製成功,是對近10年來我國航空製造業綜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檢閱,集中體現了我國航空電子、材料技術的最新成果,為其他老舊航空產品升級改造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第六名:B-1B槍騎兵轟炸機

B-1B“槍騎兵”(Lancer)是美國空軍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重型隱形轟炸機,由羅克韋爾國際公司即現在波音公司的防禦和空間集團研製。在70年代末,美國空軍曾試驗過B-1A原型機,B-1A的主要作戰方式為超音速高空突防,但由於美空軍戰略的改變和高空突防方式不足以應付強大的蘇聯防空火力網,因此A型很快下馬。
80年代初,B-1又被美空軍提上日程,但主要研製低空高速突防的B-1B,通過低空飛行來躲避雷達的捕獵。第1架B-1B於1983年3月首飛,1985年6月開始裝備部隊,1986年10月開始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至1988年5月2日,美國空軍訂購的100架B-1B已經全部交付完畢,目前空軍目前在役的數量約為77架。每架B-1B的造價為2億多美元。

第五名:圖-160型轟炸機

圖波列夫圖-160(俄文:Туполева Ту-160,英文:Tupolev Tu-160,轟炸機項目編號70,Uзделие ?70?)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研製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北約賦予的代號為海盜旗(英文: Blackjack),同時其優雅的外形和俄羅斯空軍的白色塗裝使其也被賦予“白天鵝”的美稱。
圖-160是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同時也裝備著世界上推力最強勁的軍用航空發動機;圖-160旨在替換圖-22M轟炸機,並與美國空軍的B-1轟炸機相抗衡,後起之秀的圖-160速度比美國B-1轟炸機快80%,比B-1轟炸機大將近35%。圖-160的航程比B-1轟炸機多出將近45%。
1987年5月,圖-160開始進入部隊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圖-160的作戰方式以高空亞音速巡航、低空亞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襲為主,在高空時可發射長程巡航飛彈在敵人防空網外進行攻擊;擔任防空壓制任務時,可以發射短距離飛彈。此外,該機還可以低空突襲,用核彈頭的炸彈或是發射飛彈攻擊重要目標。

第四名:B-3型轟炸機(遠程打擊轟炸機)

據美國媒體11月4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上周宣布,將開發一款可以掛載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新型戰略轟炸機。目前,中國和俄羅斯都在進行類似的隱形轟炸機項目。目前美軍的該項目被稱為“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未來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部署後可能會獲得B-3轟炸機這一編號。文章表示美軍現在需要這款新型的轟炸機用來取代已經老化的B-52轟炸機,並和B-2一起增強美軍轟炸機隊的實力。
文章稱曾研發RQ-180隱形無人機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獲得了這一轟炸機的研發契約,總價值超過214億,預計將生產100架,每架成本可能超過5億美元。美國軍方表示,該型轟炸機還可以安裝情報收集模組和遠程感測設備,通過數據傳輸,讓該機具有快速發射精確打擊的能力。而且在最開始的版本是有人駕駛的,到了後期成熟以後還將開發更先進的版本,包括無人駕駛版。此外,由於全球網路戰水平正快速提高,這款轟炸機未來還將作為一款網路戰平台,用以遠程打擊重要網路戰設施,如軍事指揮和控制系統。
美國空軍參謀長馬克-威爾斯將軍在宣布LRS-B轟炸機契約的時候表示,“LRS-B的功能將確保美國能夠掌控全球範圍內的任何風險,同時也為我們的作戰指揮官們提供了靈活處理全方位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而且這款轟炸機還可以滲透對手日益先進的防空系統,並對對手進行核威懾。”

第三名:轟-18型遠程隱形轟炸機

近日,美國軍事網站登載了中國轟-18隱身轟炸機方案,據悉所謂轟-18屬於隱身戰鬥轟炸機而非戰略轟炸機,從圖中小人身高大致推算其機身大概長約在28至30米之間,比美軍B-1B的44米要小很多。
外國軍事愛好者猜測這種被稱為轟18的中程隱身超音速轟炸機採用兩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最大航程約為8000至9000千米,最大作戰半徑3500至37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2左右,最大載彈量12至15噸。
據稱,轟-18飛機擁有一個長度為8米的大型內置彈艙,可攜帶72枚100千克雷石-6小型精確制導炸彈或4枚長劍-10A巡航飛彈,對3千多千米外的美國關島基地實施戰術突擊或核突擊,2至3個由12架轟-18組成的作戰梯隊可以基本摧毀美軍關島基地。也可以攜帶4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或4枚鷹擊-100超遠程反艦飛彈執行反航母獵殺任務。
據稱,為了提高隱身性能,轟-18採用機背進氣道,W型機翼和無尾翼設計,全機大量採用隱身技術設計,是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轟和隱身超音速轟炸機,對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來說,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國防大學副教授、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大校表示,隱身戰略轟炸機重新受到各國重視。未來,中國也將研發新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吳國輝表示,在此前的一段時間裡,轟炸機的發展不受重視,普遍認為其體型笨重,易於被戰鬥機、地面火力擊落。而目前,具備隱身性能的戰略轟炸機重新受到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重視。

第二名:B2隱形戰略轟炸機

諾斯羅普·格魯門B-2隱形戰略轟炸機(英語:Northrop Grumman B-2 Stealth and Strategic Bomber)綽號“幽靈”(英語:Spirit)是由由諾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偵測性飛翼式轟炸機。
B-2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即俗稱的隱身能力。能夠使它安全的穿過嚴密的防空系統進行攻擊。B-2的隱身並非僅局限於雷達偵測層面,也包括降低紅外線、可見光與噪音等不同訊號,使被偵測與鎖定的可能降到最低。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B-2的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轟炸機正式服役,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比服役時值的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

第一名:轟-20型飛翼式隱形戰略轟炸機

2015年7月13日,日本媒體發表題為《中國想研發一種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文章說,中國必須研發一種能夠打擊到太平洋上更遠目標的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轟-20。
解放軍對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定義是在不補給燃料的情況下最低航程可達8000公里、並且可以荷載超過10噸空對地彈藥的轟炸機。
有些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定義與能夠獲知的中國未來的轟-20亞音速隱形轟炸機的少量細節相符,轟-20將從2025年起開始服役。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設計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中國航空研究院603所開始了。
轟-20新型轟炸機將設計為飛翼,類似於美國的B-2轟炸機,它被中國軍方形容為一個“戰略項目”。轟-20的零部件已經在生產了。中國軍事航空網站強調說:“轟-20可以避開現代防空系統並深入敵方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