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將至,《紐約時報》按往年慣例,由單位編輯評出了2015年的十部最佳圖書。其中5本為小說,5本為紀實類圖書。書單涉獵廣泛,涵蓋種族問題、全球生態問題等。下面跟TOP10排行榜網一起去看看吧!

小說

《門》(The Door)

瑪格達·薩博(Magda Szabo)著,倫·里克斯(Len Rix)譯

這部作品講述了作家與其老僕人之間緊張的關係。老僕人由冷漠到慷慨到熱情再到憤怒,引發了作家關於對人和世界的認識的思考,展現了20世紀匈牙利兩個女人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產生共鳴的故事。小說混雜著黑色幽默與不可思議的荒誕感,薩博藉此追蹤了匈牙利變幻莫測的歷史,以及人們悲慘的人生。

《清潔女工手冊:短篇小說選》(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 Selected Stories)

露西亞·伯林(Lucia Berlin)著,史蒂芬·愛默生(Stephen Emerson)編輯

本書收錄了作者43篇短篇小說。

作者是一名嗜酒成性,卻獨自養活了四個兒子。她同情像自己這樣聰明、愛說話且奮力爭取生活的女人。作者就像是一個生活觀察者,通過冷靜的眼光審視受到生活威脅的女人們,以及美國的邊緣人物。

《輪廓》(Outline)

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著

這是部自傳式小說。主人公是一個離婚女人,與在希臘旅行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聊天,聽取他們充滿愛、失去、欺騙、驕傲與愚蠢的故事。老生常談的話題——通姦、離婚、苦悶——在卡斯克的筆下變得鮮活有趣。

《脫銷》(The Sellout)

保羅·比蒂(Paul Beatty)著

可謂今年最歡樂而又離譜的諷刺作品。以一個青年黑人男子為主角,他的願望是在當地的學校實行種族隔離和在自己家裡恢復奴隸制——這本書不只談到了黑人在美洲艱難求生存的 400 年歷史,就連所有宗教神靈都被它譏諷了個遍。帶著尖銳的意識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褻瀆神聖的態度,比蒂的小說幾乎是一鍋無畏到滾燙的多元文化隱喻大雜燴。

《迷失孩子的故事:第四冊,那不勒斯小說:成熟,舊時代》(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 Book 4, The Neapolitan Novels: “Maturity, Old Age”)

伊莉娜·弗倫特(Elena Ferrante)著,安·戈德斯坦(Ann Goldstein)譯

正如弗倫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前三部一樣,這個精彩的最終篇為讀者呈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貧窮、野心、暴力和政治鬥爭的大背景下,作者極力探索著女性間的友誼。書中艾蓮娜和萊拉是少女時代的對手,隨後兩個人的關係跨越了整部小說,直到她們步入婚姻和成為母親。作者弗倫特的重心一直專注於現代女性身份中所固有的一種激進主義,而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女藝術家在對抗她的生命及社會命運過程中的種種掙扎。

紀實類

《在世界與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塔-奈西希·科特斯(Ta-Nehisi Coates)著

以書信體的形式書寫,講述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所遭受的肉體摧殘和精神折磨。該書既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框架去理解美國歷史和當代危機,又富有建設性地指出了方向。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推薦過這本書,該書更摘得今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科特斯以絕佳的洞察力告誡自己十幾歲的兒子,警惕明顯的種族不公正現象,以及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的危險性。

《棉花帝國:世界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著

又是一本歷史類的全新著作,作者是哈佛大學歷史學家。本書獨闢蹊徑地關注了棉花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雄鷹》(H Is for Hawk)

作者麥克唐納在父親突然去世之後,開始馴養蒼鷹——這是世界上最為凌利、極難馴服的猛禽。馴養的過程是艱辛孤獨的、奇妙的,背後則是一段走出困境、自我救贖的旅程。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虛構的小說,而是一段真實的人生回憶。

麥克唐納是詩人、歷史學家和訓鷹人,她本人作品不少,但這本回憶錄性質的《雄鷹》則因為真情動人,充滿了散文、詩歌和科學的交融,先後拿到了2014 科斯塔圖書獎和塞繆爾·詹森獎,上榜亞馬遜2015 年度好書。如果你也曾身處自我否定、懷疑人生的低谷,或許這本書會是很好的陪伴。

《發明自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新世界》(The Invention of Natur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 New World)

安德里亞·瓦爾夫(Andrea Wulf)著

瓦爾夫生動地研究了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里程碑式的美洲之旅,告訴了我們亞歷山大的深遠見解:地球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體,人類破壞性的行為會對它造成毀滅性打擊。

《我們中的一人:安德斯·布雷維克的故事與挪威大屠殺》(One of Us: The Story of Anders Breivik and the Massacre in Norway)

阿斯尼·塞爾斯塔德(Asne Seierstad)著,莎拉·戴斯(Sarah Death)譯

作者為一名挪威記者,通過描寫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的人生和所犯下的罪行,探討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黑暗面。為抗議女性權利、文化多元主義和上升中的伊斯蘭教的影響力,布雷維克在 2011 年 7 月 22 日殺害了 77 個人,其中多數是青少年。作者把這些青少年的故事和布雷維克那異化的、令人不安的童年編織在一起,完成了這部沉重的報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