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最佳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然而良禽擇木而棲,這是自然規律,良好的創業環境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眾多的創業者光臨。良好的創業環境能調動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積極因素,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那么哪個城市適合創業,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城市是哪個?來看看中國最佳創業城市排行榜吧!

2014中國最佳創業城市排名

NO.1廣東省廣州市

上榜理由:

廣州是中國第三大城市,中國南方政治、軍事、文化、科教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社會經濟文化輻射力直指東南亞。廣州作為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有“千年商都”之稱。20多年來,廣州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前列。2011年廣州成為繼上海、北京後,第三個加入“GDP萬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城市。廣州是公認的高效投資選擇地,除了軟實力的優越以外,交通、人才等硬實力的優越,也讓廣州的營商環境如虎添翼。目前來廣州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232家,共設立623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371.3億美元。

NO.2上海市

上榜理由:

上海,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上海是中國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建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其港口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港。上海金融業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一,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上海是名副其實的商業之都,吸收外資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2012年上海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中國的4%,躍居大中華圈城市之首。作為世界第五大時尚之都和全球三大商都,上海的商業環境、氛圍和底蘊在國內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NO.3 湖北省武漢市

上榜理由: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華中第一大城市。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重要的內河港口,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商業、物流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全國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武漢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首選城市,截至2012年底,境外世界500強已有98家在漢投資,高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NO.4 浙江省杭州市

上榜理由:

杭州是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航運、科教、傳媒中心,華東地區交通、航運樞紐,長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杭州是中國主要的會展城市之一,世界休閒博覽會和中國國際動漫節的終身舉辦城市,文創產業綜合競爭力在兩岸四地大眾城市中排名第三,原創卡通片產量繼續居全國城市之首。改革開放以來,杭州經濟連續2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連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人均GDP接近富裕國家水平。杭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滿活力,已成為長三角民營經濟第一大市。杭州的金融實力居全國第五,是中國金融機構最為齊全、金融業務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NO.5 廣東省深圳市

上榜理由: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作為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基本形成全方位、深層次、高水準的開放格局,全市多項經濟指標居中國大陸各城市之首。2012年,深圳GDP突破2000億美元,經濟總量躋身全球城市30強。深圳已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產業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湧現出華為、中興、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比亞迪、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企業。目前,已有192家世界500強企業到深圳投資,是中國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

NO.6 福建省廈門市

上榜理由: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著名的海港旅遊城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也是中國設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創辦經濟特區以來,廈門依託優越的地理區位、優惠的投資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廈門海、陸、空交通配套銜接水平較高,具有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的優勢。廈門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貨櫃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8位。廈門是福建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通用、戴爾、ABB、太古等企業都已相繼在廈門投資。

NO.7 陝西省西安市

上榜理由:

西安是陝西省省會,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西安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近年來,西安發展迅速、產業興旺,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安的發展不斷加快,城市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社會進入了加速發展、加速提升的新階段。經濟成長連續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NO.8 湖南省長沙市

上榜理由: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水、陸、空交通發達。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也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化和長株潭融城,長沙(長株潭)作為國家級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肩負著引領全國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並為之榜樣。2012年,長沙不斷最佳化投資發展環境,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年新增境外投資項目24個,實際利用外資29.77億美元,同比增長14.44%,增幅高出全國18.14個百分點。長沙已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外商投資位於中部省會城市前列,戴爾、哈里斯、江森自控、麥格納國際……目前,入駐長沙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近百家。

NO.9 安徽省合肥市

上榜理由:

合肥位於安徽中部,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貿中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協調會五大常設主席方之一,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城市,全國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全國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全國金融綜合中心城市。合肥的科研實力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列全國第三。合肥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和四座重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第二。2004年,合肥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合肥是中國最大的家電製造業生產基地,吸引了來自格力、美的、長虹等全國家電製造業龍頭企業在此落戶。

NO.10 江蘇省蘇州市

上榜理由:

蘇州是中國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作為一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蘇州是江蘇省重要的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中心和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樞紐,同時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之一。蘇州擁有至亞洲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江蘇第一大港、中國大陸第九大港——蘇州港,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與全國各大城市相連,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蘇州民營經濟實力較強,各項指標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2012年蘇州經濟總量為(包含蘇州工業園區)1738億元,位居中國大陸第五。

NO.11 浙江省溫州市

上榜理由:

溫州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浙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2012年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2013年,溫州市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當地老百姓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創立了聞名全國的“溫州模式”,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典範之一。民營經濟在溫州工業領域已經占主導地位,已形成了電氣製造業、鞋革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塑膠製造業、服裝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十大行業,並形成了3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

NO.12 河北省唐山市

上榜理由:

唐山是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國特大城市之一,中國北方重要經濟中心,中國北方重要的的對外門戶,東北亞重要的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世界級新型工業化基地,同時也是環渤海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唐山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產業、精品鋼鐵、陶瓷製造、裝備製造、綜合化工、現代物流、高新技術、旅遊休閒、服務產業、電力行業、新型建材、高效農業等支柱產業。2012年唐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5861.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622.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85元和11460元,居河北首位。經濟總量在全國所有沿海城市中排名第13位。

NO.13 山西省大同市

上榜理由: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大同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馳名中外,享有“佛國龍城”之美譽,境內古建築、古遺址3000餘處。大同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碳、石灰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石墨等。現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376億噸,其中著名的“大同煤田”面積達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主要煤田之一。大同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工業基礎勢力雄厚,已初步形成以煤炭、電力為支柱產業,冶金、機械、建材、化工、輕紡、製藥、食品等工業門類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NO.14湖北省黃岡市

上榜理由:

黃岡是湖北省地級市,位於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處,京九鐵路縱貫全市,境內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距武漢僅一小時車程,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岡名優特農副產品久負盛名,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4個,數量占湖北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總數的三分之一,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近年來,黃岡經濟在低起點上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居湖北省前列。2012年,黃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46億元。截至2013年7月底,黃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首次突破千家大關,達到1002家,居湖北省市州第5位,首次擠進湖北“工業千家俱樂部”。

NO.15山東省滕州市

上榜理由:

經濟蓬勃發展,市場繁榮興旺的滕州素有“魯南糧倉”之稱,被國家和山東省列為商品糧基地、優質蔬菜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是中國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滕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稱,是魯南地區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商業網眾多,已建成批發市場和綜合市場170餘處,年市場成為交額達70億元以上。滕州是魯南的能源基地、建材之鄉,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煤炭開發基地。滕州工業起步早、基礎好、門類齊全,擁有近40個行業大類,形成了以煤電、機械電子、建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化工紡織六個支柱產業。 NO.16江西省上饒市

NO.16江西省上饒市

江西省上饒市.jpg

上榜理由:

上饒,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進入21世紀以來,秉承得天獨厚的自然區位條件,上饒進入工業快速增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力度不斷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人口聚集大幅提升。上饒正著力建設國際和沿海產業轉移的承接基地、國家糧倉和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全國一流和世界有影響的旅遊休閒基地、區域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NO.17河南省濟源市

河南省濟源市.jpg

上榜理由:

濟源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箇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鉛鋅深加工基地和電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礦用電器生產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鹽化工和特種裝製造基地。濟源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40餘種,動植物資源3200多種,藥材118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逾百種。富足的資源和能源為濟源工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成就了鋼鐵、鉛鋅、能源、化工、建材五大支柱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7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82家,其中,豫光、濟鋼兩家企業超100億元,雙雙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NO.18湖南省益陽市

上榜理由:

益陽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的湘北洞庭湖區域,自古就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益陽是遠近聞名的“小有色金屬之鄉”,主要礦藏20多種,銻、鎢、釩、石煤的儲量占全省第一。益陽經濟活躍,產業基礎良好,農業發展得天獨厚,是全國有名的“竹子之鄉”,楠竹、茶葉產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十大家產品產區中,有不少被定為國家級的商品糧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魚基地、瘦肉型獲得基地及綜合商品基地。2012年,益陽實現GDP達1020.28億元,經濟總量進入“GDP千億元俱樂部”。益陽擁有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22家,其中,中聯重科、科力遠、匯盛科技、納愛斯、益華水產、艾華電子、克明面業等企業年產值超過十億元。

NO.19江蘇省宿遷市

上榜理由:

宿遷,位於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是江蘇省最為年輕及發展最快的城市,中國特大城市之一。近年來,宿遷金融行業與商業發展迅速,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品牌、銀行紛紛進駐,民營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層次明顯提升。2012年,宿遷市GDP達1506.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進入全國地級市排名70強,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餘額雙雙跨越千億元,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江蘇省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560億元、連續9年保持20%以上增速。

NO.20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上榜理由: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是黑龍江省第三大城市,也是黑龍江省東部和吉林省東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牡丹江市大力實施創新創業、追趕跨越的發展戰略,經濟擺脫了多年低速增長的局面,實現了超常規增長。工業經濟發展迅速,世界五百強企業聖戈班,以及佳通、大亞、濰柴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非國有經濟成為拉動牡丹江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投資數額大、牽動力強的立市型大項目為牡丹江市的工業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工業經濟增加值增速逐漸從一位數上升到兩位數,形成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相融合的現代化工業格局,並以全新的產業體系支撐起整個大牡丹江工業發展框架。